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7350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范畴,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



背景技术:

荨麻疹属于中医“瘾疹”范畴,具有瘙痒性风团时隐时现,退后不留痕迹的特点。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皮肤疾病常从肺论治,加之荨麻疹发病常与外感风邪有关。慢性荨麻疹会不断发生风团皮损,持续多个月或数年之久,病情轻重与发病情况也可因人而异,有很大差异。主要的症状是皮肤剧痒,出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风团。风团可为圆形、椭圆、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风团大时,可呈苍白,表面毛孔显著,似桔皮样。风团此伏彼起,病重者可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样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甚至窒息,慢性荨麻疹病程可达数月,甚至数年、数十年不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荆芥8-12克,防风8-12克,白术13-17克,黄芪28-32克,苦参18-22克,桂枝8-12克,川芎8-12克,蒲公英18-22克,苍术10-14克,茯苓13-17克,白毛根18-22克。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由如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白术15克,黄芪30克,苦参20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蒲公英20克,苍术12克,茯苓15克,白毛根20克。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性如下:

荆芥: 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防风:祛风解表,除湿止痛,疏肝解痉,杀虫止痒。治外感风寒,头痛项强,目眩昏涩,风寒湿痹,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中风,麻疹难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黄芪圆片,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

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癥瘕。

川芎: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 咽炎,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

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白毛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荆芥8克,防风8克,白术13克,黄芪28克,苦参18克,桂枝8克,川芎8克,蒲公英18克,苍术10克,茯苓13克,白毛根18克。

实施例2、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荆芥10克,防风10克,白术15克,黄芪30克,苦参20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蒲公英20克,苍术12克,茯苓15克,白毛根20克。

实施例3、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荆芥12克,防风12克,白术17克,黄芪32克,苦参22克,桂枝12克,川芎12克,蒲公英22克,苍术14克,茯苓17克,白毛根22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