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瘰疬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3644阅读:23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造技术,尤指治疗瘰疬的外用中药。



背景技术:

瘰疬俗称老鼠疮,发病部分多数患者是在颈部,是一种慢性的化脓性疾病,因局部表现桔核累累的串珠,因形状而称为瘰疬。本病好发于颈部及耳后,起病缓慢,初起时桔核如豆,不红不痛,逐渐增大串生,成脓时皮色暗红,淡后脓水清稀,每夹取絮样物质,往往此愈彼溃,难于治愈。

西医认为属颈部淋巴桔核,中医认为该病多系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痰浊于内而结于颈项而成。

该病治愈期长、患者痛苦异常;中医治疗中多采用化毒散结,但效果往往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瘰疬的外用中药。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治疗瘰疬的外用中药,原料为蟾蜍、海蛎、生石灰粉和香油;其制造方法是:一份鲜蟾蜍和一份鲜海蛎与两份石灰粉共同捣碎、焙干、粉碎成50-80目的粉末使用时用香油和成膏状涂抹于患处即可。用法: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于患处,每日二次,8天为一疗程,一般涂敷2-3个疗程即可治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外用中药具有化痰去瘀,软坚散结,活血通络,兼以清热解毒的功效,对治疗瘰疬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具有疗程短、见效快、费用低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治疗瘰疬的外用中药,原料为蟾蜍、海蛎、生石灰粉和香油;其制造方法是:一份鲜蟾蜍和一份鲜海蛎与两份石灰粉共同捣碎、焙干、粉碎成50-80目的粉末使用时用香油和成膏状涂抹于患处即可。用法: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于患处,每日二次,8天为一疗程,一般涂敷2-3个疗程即可治愈。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的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瘰疬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为:蟾蜍、海蛎、生石灰粉和香油;其制造方法是:一份鲜蟾蜍和一份鲜海蛎与两份石灰粉共同捣碎、焙干、粉碎成50-80目的粉末;使用时用香油和成膏状涂抹于患处即可。本发明的外用中药具,软坚散结,活血通兼以清热解毒的功效,治疗瘰病疗效快、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文知
技术研发日:2015.12.29
技术公布日:2017.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