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结膜病变治疗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825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含有水前寺蓝藻多糖体(sacran)的角结膜病变的治疗剂及预防剂。



背景技术:

作为来自淡水蓝藻类水前寺蓝藻(Aphanothece sacrum)的多糖类,水前寺蓝藻多糖体是已知的。关于水前寺蓝藻多糖体的用途,除了作为多糖类-金属离子复合液晶凝胶体而预期用于偏光镜、光捕获剂、光散射剂、流速传感器、游戏器具、致动器(actuator)、粘合剂等以外,因为针对水前寺蓝藻还报道了抗氧化作用、抗过敏活性及抗菌性,所以还预期其有抗病毒剂、抗癌剂、食品用健康增强剂、食品增粘·稳定剂等用途(例如,专利文献1)。

作为水前寺蓝藻多糖体的用途,还提出了凝胶状的缓释性载体及利用该载体使药物缓释的药物递送系统(例如,专利文献2)。

关于水前寺蓝藻多糖体已暗示了前述多种用途的可能性,其中,对新的医药用途加以探索是令人期望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08/062574A1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6860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含有水前寺蓝藻多糖体的角结膜病变的治疗剂及预防剂。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水前寺蓝藻多糖体在干眼症及其他角结膜病变的治愈效力试验中对角膜病变发挥出优异的改善效果,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下述方案。

[1]角结膜病变的治疗剂或预防剂,其含有水前寺蓝藻多糖体。

[2]如[1]所述的治疗剂或预防剂,其中,角结膜病变为选自由角膜炎、结膜炎及角结膜炎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3]如[1]所述的治疗剂或预防剂,其中,角结膜病变为选自由干眼症、角膜溃疡、角膜糜烂、浅层点状角膜病变(superficial punctate keratopathy)、角膜上皮缺损、结膜上皮缺损、结膜上皮病变、干燥性角结膜炎、上方角膜缘角结膜炎(superior limbic keratoconjunctivitis)及丝状角膜炎(filamentary keratitis)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4]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剂或预防剂,其采用滴眼剂或眼软膏的剂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含有水前寺蓝藻多糖体,能够提供在向眼部施予时保水性、供水性优异的角结膜病变的治疗剂及预防剂。具体而言,进行角膜病变的治愈效力试验的结果显示,本发明中的水前寺蓝藻多糖体在角膜病变模型中发挥出优异的治愈促进效果,因此,可作为角膜溃疡、角膜糜烂、浅层点状角膜病变、角膜上皮缺损等角膜炎、结膜上皮缺损、结膜上皮病变等结膜炎、干燥性角结膜炎(干眼症)、上方角膜缘角结膜炎、丝状角膜炎等角结膜炎的治疗剂及预防剂有效地发挥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涉及角膜病变的治愈效力试验的判断标准,其为示出角膜分区及评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角结膜病变的治疗剂及预防剂含有水前寺蓝藻多糖体。

水前寺蓝藻多糖体是一种硫酸化多糖类,其分子量为2,000,000以上,CAS登记号为1039552-36-7。具体而言,水前寺蓝藻多糖体是具有下述糖链单元重复结构的糖衍生物,所述糖链单元是具有己糖结构的糖结构体及具有戊糖结构的糖结构体通过α-糖苷键或β-糖苷键以直链状或支链状连接而成的,所述糖链单元中作为糖结构体包含经乳酸化的硫酸化糖,并且,在所述糖链单元中,每100个羟基中有2.7个以上的羟基被硫酸化,或者硫元素在全部元素中占1.5重量%以上。

已知水前寺蓝藻多糖体可通过对从作为日本特有品种的水前寺蓝藻提取的多糖类加以质子化、并部分水解而获得(例如,专利文献1)。

能够用于本发明的水前寺蓝藻多糖体不限于来自水前寺蓝藻的水前寺蓝藻多糖体。

本发明中,角结膜病变是指因各种因素导致角膜或结膜处于受损伤状态的情况。角结膜病变有可能是因为例如干眼症(干燥性角结膜炎)导致的泪液减少而发生的,以外,还有可能因外伤、自身免疫性疾病、药剂毒性等而发生。

从病状的观点来看,角结膜病变被大致分为:角膜溃疡、角膜糜烂、浅层点状角膜病变、角膜上皮缺损等角膜炎,以及结膜上皮缺损、结膜上皮病变等结膜炎。此外,从病因、发病部位及病状的观点来看,角结膜病变包括干燥性角结膜炎、上方角膜缘角结膜炎、丝状角膜炎等角结膜炎。本发明的角结膜病变的治疗剂及预防剂可以用于上述任意的角结膜病变,其中,优选用于干燥性角结膜炎。干性角结膜炎也作为干眼症而被知晓。

本发明的角结膜病变的治疗剂及预防剂可以通过非经口的方式进行施予。作为施予剂型,可举出滴眼剂、眼软膏、注射剂等,其中,优选为滴眼剂、眼软膏,更优选为滴眼剂。

上述剂型可使用常规技术来进行制剂化。

例如,滴眼剂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氯化钠、浓甘油等等渗剂,磷酸钠、乙酸钠等缓冲剂,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polyoxyl 40 stearate)、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等表面活性剂,柠檬酸钠、乙二胺四乙酸钠等稳定剂,苯扎氯铵、对羟基苯甲酸酯等防腐剂等来制备。pH只要在眼科制剂中被允许的范围内即可,优选在4~8的范围内。

眼软膏可以使用白凡士林、液体石蜡等常规基剂进行制备。

本发明的角结膜病变的治疗剂及预防剂作为预防剂也是有用的,但优选为治疗剂。

本发明的角结膜病变的治疗剂及预防剂、尤其是治疗剂的施予量可以根据症状、年龄、剂型等而适当地选择,为滴眼剂时,可以将水前寺蓝藻多糖体浓度为0.00001~1%(w/v)(优选为0.0001~1%(w/v))的滴眼剂以每日一次~数次(具体为每日1~6次,优选为每日2~3次)的方式进行滴眼。

[实施例]

以下示出水前寺蓝藻多糖体制备例、制剂例及药理试验的结果,但这些例子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水前寺蓝藻多糖体的制备例]

将适量的淡水性蓝藻类水前寺蓝藻[Aphanothece sacrum]冷冻、融化,之后通过水洗除去水溶性色素,接着以在乙醇中搅拌一昼夜的方式除去脂溶性色素。对这样除去了色素的水前寺蓝藻进行乙醇的分离,之后将其在0.4~0.6N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加热至40℃,在搅拌下使其经约5小时而溶解。将通过该操作提取得到的糖衍生物水溶液用浓盐酸中和,通过浸于60~80%的异丙醇中来脱盐。脱盐后,将该浓缩液在搅拌下流入100%异丙醇中,从而析出凝胶状的水前寺蓝藻多糖体,将其于85℃以上进行6小时的热风干燥,得到作为纤维状糖衍生物的来自水前寺蓝藻的水前寺蓝藻多糖体(本发明化合物)。

[制剂例]

以下示出使用了水前寺蓝藻多糖体(本发明化合物)的代表性制剂例。

[制剂例1]滴眼剂

100ml中

本发明化合物 200mg

氯化钠 900mg

灭菌纯化水 适量

[制剂例2]滴眼剂

100ml中

[制剂例3]眼软膏

100g中

本发明化合物 0.2g

液体石蜡 10.0g

白凡士林 适量

[药理试验]

1.角膜病变的治愈效力试验

使用雄性SD大鼠,按照Fujihara等人的方法(Invest.Ophthalmol.Vis.Sci 42(1):96-100(2001))制作角膜病变模型。制成角膜病变模型后,按照村上等人的方法(新眼科21(1):87-90(2004)),对角膜病变的程度进行评分。

(试验方法)

将用生理盐水稀释了5倍的戊巴比妥钠(somnopentyl)注射液以2.5mL/kg的量腹腔内施予至雄性SD大鼠,实施全身麻醉,并通过吸入异氟烷(ESCAIN)(1.5%)而维持麻醉状态。接下来,切开两侧的颊部皮肤,摘除眼窝外泪腺,用Michel缝钉(日语原文:ミッヘル缝合鎹)进行缝合。这之后,经8周诱发角膜病变。另外,还准备了未摘除泪腺的正常动物。

接下来,针对正常动物,向两眼(正常眼)滴入磷酸缓冲液(PBS),针对角膜病变模型,向两眼滴入PBS(对照)、0.006%及0.2%的本发明化合物的PBS溶液,每种情况各为每次5μL、每日6次、滴眼4周。

在即将开始滴眼之前及滴眼4周后,用荧光素对角膜进行染色。遵循下述基准,对角膜的上部、中部及下部的荧光素染色程度分别进行评分判定,根据上述各部位的评分总和的平均值计算角膜病变的程度。

针对正常眼,也与上述同样地进行试验,求出上述各部位的评分总和的平均值。

(判定基准)

1)如图1所示,将角膜分为上、中、下3个区域,基于表1的基准评判为0-3的评分。设置0.5作为中间值。

2)将3个分区的评分加和,作为各只观测眼的病变评分(0-9)。

[表1]

(结果)

将对照组中的上述各部位的评分总和的平均值作为基准(改善率:0%),根据下述计算式计算出使用本发明化合物滴眼时得到的改善率,将其示于表2。需要说明的是,评分的平均值为各8只眼(4只大鼠)的平均值。

改善率(%)={(对照组)-(本发明化合物)}/病变度×100

病变度={(对照组)-(正常眼)}

[表2]

(考察)

从上述使用了大鼠的药理试验的结果可知,本发明化合物能够显著地改善角膜病变。

2.角膜病变的治愈效力试验(滴眼次数的研究)

基于上述试验结果,利用同样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滴眼次数对0.2%的本发明化合物的PBS溶液的角膜病变改善效果造成的影响。

(试验方法)

对雄性SD大鼠进行与上述试验同样的操作,经8周诱发角膜病变。另外,还准备了未摘除泪腺的正常动物。

接下来,针对正常动物,以每日6次的方式向两眼滴入PBS(正常眼),针对角膜病变模型,以每日6次的方式向两眼滴入PBS(对照),以每日2次及6次的方式向两眼滴入0.2%的本发明化合物的PBS溶液,每种情况各为每次5μL、滴眼4周。

在即将开始滴眼之前、滴眼开始1周后、2周后及4周后用荧光素对角膜进行染色,利用与前述试验同样的方法计算角膜病变的程度。

针对正常眼,也与上述同样地进行试验,求出上述各部的评分总和的平均值。

(结果)

与前述试验同样地计算出改善率,将使用本发明化合物滴眼时的改善率示于表3。需要说明的是,评分的平均值为各8只眼(4只大鼠)的平均值。

[表3]

(考察)

由上述使用了大鼠的药理试验的结果可知,本发明化合物能够显著地改善角膜病变,即使每日2次滴眼时也能观察到改善效果,而尤其是在每日6次滴眼的情况,从早期就能观察到改善效果。

3.对结膜上皮病变改善作用的评价试验

在上述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0.2%的本发明化合物的PBS溶液对结膜上皮病变(结膜杯状细胞减少)的改善效果也进行了研究。

(试验方法)

对雄性SD大鼠进行与上述试验同样的操作,经8周诱发结膜上皮病变。另外,还准备了未摘除泪腺的正常动物。

接下来,针对正常动物,以每日6次的方式向两眼滴入PBS(正常眼),针对结膜上皮病变模型,以每日6次的方式向两眼滴入PBS(对照),以每日2次及6次的方式向两眼滴入0.2%的本发明化合物的PBS溶液,每种情况各为每次5μL、滴眼4周。

滴眼开始4周以后,摘取眼睑,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将摘取出的眼睑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浸渍固定,进行石蜡置换后,以耳侧作为包埋面进行制块(block),将其切成薄片,制得PAS反应标本。

使用物镜倍率为40倍的透镜,分别针对上下眼睑,对每份标本中观察到的全部结膜杯状细胞数进行计数。

(结果)

将本发明化合物连续滴眼4周获得的结膜杯状细胞增加效果示于表4。需要说明的是,杯状细胞数的平均值为各7~8只眼(4只大鼠)的平均值。

[表4]

(考察)

由上述病理组织学试验结果可知,本发明化合物具有改善因摘除泪腺导致的结膜上皮病变的效果,不仅是每日6次滴眼的情况下,即使是每日2次滴眼的情况下也能观察到该改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