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38111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制造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制造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技术,在制造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时,以防止体液从吸收性物品的泄漏为目的,借助在吸收体上从上面侧赋予的压花部(吸收体压花)使渗透到吸收体上的经血等体液沿着压花部扩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73249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若通过在吸收体上实施压花加工而形成压花部,则由于在穿用时,在吸收体上施加体压等的力时,在该压花部可以使构成吸收体的纤维难以运动,可以提供在整体上难以卷曲的吸收体。

另一方面,这样形成的压花部,由于纤维被挤压而变得坚硬,乃至在吸收性物品的使用时,吸收体难以按照穿用者的体型而变形,其结果是,存在着对于穿用者来说吸收性物品的适身性受损的担忧。

从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的方法,所述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在穿用时不容易卷曲,另一方面,在穿用时,具有适合于穿用者的体型的柔软性。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所述方法用于从具有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并且含有堆积纤维体的吸收体半制品制造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所述方法包括:

压花工序,在所述压花工序,使突起推压并挤压所述吸收体半制品的所述第一面,在所述吸收体半制品上形成压花部;以及

切割工序,在所述切割工序,在所述吸收体半制品的所述第一面上引入切口。

进而,优选地,所述吸收体半制品在所述第一面侧具有覆盖片,在所述切割工序中,以贯通所述覆盖片的方式在所述吸收体半制品的所述第一面上引入所述切口。借此,在制造时,更容易输送作为吸收体的连续体的吸收体半制品,并且,与堆积纤维体比较,吸收体在赋予张力时不容易破裂,并且具有拉伸强度更高的覆盖片,可以确保吸收体的拉伸强度。另外,通过以贯通覆盖片的方式引入切口,覆盖片变得容易伸长,以至于可以使吸收体容易变形。其结果是,在吸收性物品穿用时可以使吸收形物品更适合于穿用者的体型。

进而,优选地,在所述切割工序中,以所述切口至少进入所述覆盖片的周缘的方式在所述吸收体半制品的所述第一面上引入所述切口。通过将切口引入到覆盖片的周缘,覆盖片的周缘附近的部分变得容易变形。其结果是,在吸收性物品穿用时,可以使吸收性物品更适合于穿用者的体型。

与此相反,由于另外的理由,当在所述切割工序中,以所述切口进入所述覆盖片的周缘以外的部位的方式将所述切口引入到所述吸收体半制品的所述第一面时,是优选的。由此,由于在覆盖片的周缘不引入切口,所以,覆盖片的周缘附近的部分被一体化,可以抑制在吸收体的制造中覆盖片部分地卷缩弯曲,防止损害吸收性物品的外观。

进而,优选地,在所述切割工序中,以不达到所述吸收体半制品的所述第二面的方式将所述切口引入到所述吸收体半制品的所述第一面上。借此,由于在切口部分,包含在吸收体中的堆积纤维体在吸收体的厚度方向上至少一部分是相连的,所以,可以使吸收的体液移动,可以抑制吸收体的吸收性能的降低。

进而,优选地,在所述压花工序中,通过在所述吸收体半制品的输送方向上不连续地挤压所述吸收体半制品,形成所述压花部。压花部虽然由于纤维被挤压而变得坚硬难以变形,但是,通过在输送方向上不连续地形成压花部,在吸收体上在对应于输送方向的方向(例如,在吸收体以所谓的“纵向流”被输送的情况下,为吸收体的长度方向)上,存在着不形成压花部的非压花部。由于与压花部相比较,该非压花部容易变形,所以,在该部分可以容易地使吸收体变形。其结果是,在吸收性物品穿用时,可以使吸收性物品适用于穿用者的体型。

进而,优选地,在所述切割工序中,在所述吸收体半制品上引入多个所述切口,所述切口的每一个在与所述吸收体半制品的输送方向交叉的规定的方向上延伸。借此,可以使切口延伸的方向的轴线周围的吸收体的弯曲刚性降低。其结果是,在吸收性物品的穿用时,可以使吸收性物品适用于穿用者的体型。

进而,优选地,在所述压花工序中,形成多个所述压花部,在所述切割工序中,在所述压花部彼此之间的至少一个部位引入所述切口。如上所述,虽然压花部由于纤维被挤压而变得坚硬,但是,纤维没有被挤压的压花部彼此之间的部分,如上所述,与压花部相比容易变形,在压花部彼此之间的部分,吸收体变得更容易变形。通过在这种更容易变形的部分引入切口,该部分变得容易伸长,进而,可以使整个吸收体容易变形。其结果是,在吸收性物品的穿用时,可以使吸收性物品适用于穿用者的体型。

优选地,所述切割工序在所述压花工序之后进行。通过利用压花工序挤压构成吸收体的纤维而使纤维不容易移动,在吸收体半制品不容易卷曲的基础上,通过进行切割工序,还可以抑制引入切口时的吸收体半制品的运动,因此,可以将切口引入到所希望的部位。

发明的效果。

根据制造与本发明相关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方法,通过在吸收体的第一面引入切口,可以提供一种吸收体容易伸长、即容易变形,以至于在穿用时具有适用于穿用者的体型的柔软性的吸收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制造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的方法的概略图。

图2是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制造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的方法制造的吸收体的平面图。

图3是图2的吸收体的底面图。

图4是沿着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2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压花辊的正视图。

图7是切割辊的正视图。

图8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制造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的方法的概略图。

图9是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制造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的方法制造的吸收体的不包含压花部的部分剖视图。

图10是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制造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的方法制造的吸收体的压花部附近的剖视图。

图11是说明拉伸强度的测定方法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上述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另外,由于这些附图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并且简化了附图的描述,所以,对于存在与实际的结构部件的大小、比例尺、形状描绘得不同的情况,不必在意。

(第一种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根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制造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的方法中,采用图1所示的吸收体制造系统10,作为其结果,获得图2~图5所示的吸收体1。

参照图2及图3,作为根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结果的吸收体1,具有大致长圆形,所述大致长圆形具有长的方向LD及与长度方向LD正交的短的方向SD,包括在平面视图可以看到的第一面FF和与第一面FF相反侧的第二面FS。吸收体1包含位于第二面FS侧的堆积纤维体3和位于第一面FF侧的覆盖片5。另外,如图2所示,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吸收体1的短的方向SD上,覆盖片5的尺寸比堆积纤维体3的尺寸小。另外,利用根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方法制造的吸收体1用于卫生巾的制造。

由此,对于图1所示的吸收体制造系统10详细进行说明。在图1所示的吸收体制造系统10中,采用所谓的“纵向流”制法,即,吸收体1的长度方向LD与通过一个个地切断而形成吸收体1的吸收体半制品1w的输送方向MD相一致。

吸收体制造系统10配备有吸收体半制品形成装置16,所述吸收体半制品形成装置16具有:抽吸圆筒11,所述抽吸圆筒11使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堆积到周面11s上,形成堆积纤维体3;导管13,所述导管13将纤维引导到抽吸圆筒11的周面11s上;以及覆盖片抽出部15,所述覆盖片抽出部15将与堆积纤维体3层叠的覆盖片5抽出,该吸收体半制品形成装置16进行使堆积纤维体3层叠到覆盖片5上而形成吸收体半制品1w的吸收体半制品形成工序。吸收体制造系统10还配备有:压花装置17,所述压花装置17对吸收体半制品1w进行形成压花部7的压花工序;切割装置19,所述切割装置19对吸收体半制品1w进行引入切口9的切割工序;以及切断装置21,所述切断装置21进行切断吸收体半制品1w而形成一个个吸收体1的切断工序。

抽吸圆筒11具有周面11s,从上方向经由导管13向所述周面11s供应已经被开纤的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在抽吸圆筒11的周面11s形成有槽11g,所述槽11g具有与堆积纤维体3的短的方向SD的尺寸相对应的宽度,并且在周面11s的周向方向上延伸。在槽11g的底面,设置有具有不会吸入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的程度的大小的直径的多个小孔(图中未示出),以便使得在被导管13覆盖的抽吸区域SZ,抽吸圆筒11的外部与抽吸圆筒11的内部相连通。对于抽吸圆筒11的内部,连接鼓风机或真空泵等排出抽吸圆筒11内部的空气的排气装置(图中未示出),将抽吸圆筒11的内部变成负压。从而,借助抽吸圆筒11的吸引作用,可以将从导管13上方供应的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吸附并堆积于抽吸圆筒11的槽11g内。

导管13是在铅直方向上延伸的中空的管,被从其内部上方供应被开纤的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另外,在导管13,设置有在导管13的内部开口的高吸收性材料供应部13,可以从高吸收性材料供应部13p向抽吸圆筒11的周面11s,与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一起供应所希望分量的高吸收性材料SA。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覆盖片抽出部15可以与在抽吸圆筒11上形成堆积纤维体3并行地抽出覆盖片5,该覆盖片5在输送方向MD上被输送。

并且,借助图1所示的结构,吸收体半制品形成装置16可以从抽吸圆筒11的周面11s向覆盖片5上层叠堆积纤维体3。其结果是,形成吸收体半制品1w,并将吸收体半制品1w向之后的工序输送。

借助这种结构,吸收体半制品1w的下表面对应于吸收体1的覆盖片5所处的第一面FF,吸收体半制品1w的上表面对应于吸收体1的与第一面FF相反侧的第二面FS。因而,这里,对于吸收体半制品1w,也将覆盖片5所处的一侧的面(在图1中,为下表面)定义为第一面FF,将第一面FF的相反侧的面(在图1中为上表面)定义为第二面FS。

压花装置17在上侧配备有砧辊17a,在下侧配备有压花辊17e。压花辊17e是整体是大致的圆柱形的辊,具有从其周面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突起17ep。突起17ep如图6所示被设置成交错状,如图2及图3所示,在吸收体1上,在对应于所述突起17ep的位置设置压花部7。另外,砧辊17a为具有顺滑的周面的整体上大致圆柱形的辊。压花装置17将吸收体半制品1w插入到砧辊17a与压花辊17e之间,通过突起17ep推顶并挤压吸收体半制品1w的下表面、即覆盖片5,能够在吸收体半制品1w上形成压花部7。

突起17ep各自在整体上形成大致圆筒状形状,其结果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吸收体1上,各个压花部7具有点状形状。但是,压花辊17e的突起17ep的形状不受特定的限制,作为各个突起17ep的形状,例如,可以确定为在吸收体1上形成点状或者线状的压花部。作为上述点状的压花部,除了点状形状之外,例如,还可以列举出圆形、椭圆形、矩形、三角形、星形、心形等。进而,突起17ep的配置不受特定的限制,可以如第一种实施方式那样以交错状配置来进行配置,特别是,可以以方形交错状、60°交错状等的配置来进行配置。

切割装置19在上侧配备有砧辊19a,在下侧配备有切割辊19c。切割辊19c是整体大致为圆柱形的辊,在如图7所示的配置中,具有分别从其周面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并且分别在切割辊19c的大致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刀刃19cb。另外,砧辊19a是具有顺滑的周面的整体大致为圆柱形的辊。在切割工序中,将吸收体半制品1w插入到砧辊19a与切割辊19c之间,将刀刃19cb抵压到吸收体半制品1W的第一面FF上,通过切割吸收体半制品1w(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切割覆盖片5),在吸收体半制品1w上引入切口。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调节刀刃19cb从切割辊19c的周面突出的高度和砧辊19a及切割辊19c的轴间距离,以便尽可能地不切入堆积纤维体3,而可靠地贯通覆盖片5。上述突出高度及轴间距离因吸收体半制品1w的厚度、覆盖片5的材料等而异,但是,在引入切口时的各个刀刃19cb的刀尖与砧辊19a的周面之间距离被确定为优选为5~200μm,更优选为10~150μm,进一步优选为30~100μm。

另外,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刀刃19cb形成在切割辊19c的大致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的形状,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在切割辊19c的周面上将刀刃19cb的形状确定为能够对吸收体半制品1w以波状线、十字状、或其它任意的形状引入切口9。另外,为了在吸收体半制品1w上引入复杂形状的切口9,也可以设置多个切割装置19,在吸收体半制品1w上多次引入切口。

切断装置21配备有切割辊和砧辊,所述切割辊在外周面上具有如下形状的刀刃,所述形状能够将吸收体半制品1w分别切分而形成如图2及图3所示的吸收体1的形状,所述砧辊具有顺滑的周面。

其次,对于利用具有上述结构的吸收体制造系统10,实施根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情况进行说明。根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含:开纤工序、堆积纤维体形成工序及覆盖片抽出工序、吸收体半制品形成工序、压花工序、切割工序以及切断工序。

首先,进行开纤工序,虽然图中没有专门表示出来,但是所述开纤工序例如利用梳理机等开纤机将由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形成的片等开纤,将开纤了的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经由导管13供应到抽吸圆筒11的周面11s。这时,开纤了的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的供应量被调节成使得堆积纤维体3成为所希望的单位面积的重量。另外,这时,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与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一起,从高吸收性材料供应部13p供应规定量的高吸收性材料SA。

其次,进行堆积纤维体形成工序,所述堆积纤维体形成工序借助抽吸圆筒11的上述吸引作用,将供应到抽吸圆筒11的周面11s上的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吸附于该周面11s,堆积到形成在周面11s上的槽11g内。这时,堆积的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被吸引力相互交织,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相互具有一定的结合力。

作为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可以列举出纸浆,例如,以针叶树或者阔叶树作为原料获得的木材纸浆、甘蔗渣、槿麻、竹、麻、棉(例如,短棉绒)等非木材纸浆;人造丝纤维等再生纤维素纤维;醋酸纤维等半合成纤维等。作为上述纸浆,优选为工业上能够廉价地获得并且安全性高的牛皮纸浆。

另外,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堆积纤维体3中包含有范围在堆积纤维体3的总质量的优选为约5质量%~约80质量80%、更优选为约10质量%~约6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约20质量%~约40质量%的高吸收性材料SA。作为高吸水性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出淀粉类、纤维素类、合成聚合物类的高吸水性材料。

进而,与堆积纤维体形成工序并行地进行覆盖片抽出工序,所述覆盖片抽出工序从覆盖片抽出部15向输送方向MD抽出覆盖片5。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对于覆盖片5,使用包括聚烯烃类纤维(例如,聚乙烯及聚丙烯等)或聚酯类纤维(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等)合成纤维的无纺织物等透液性片。但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覆盖片5只要能够使经血等体液透过即可,没有特定的限制,除上述无纺织物外,也可以使用塑料膜及织物等任意的片材料。

在覆盖片5包括无纺织物或者织物等纤维结构体的情况下,对于该纤维结构体的单位面积重量没有特定的限制,但是从液体透过性、柔软性、强度等观点出发,优选为约10g/m2~约70g/m2,更优选为约20g/m2~约40g/m2。另外,对于覆盖片5的厚度没有特定的限制,但是,从与上述同样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约0.1mm~约5.0mm,更优选为约0.2mm~约2.0mm。

其次,通过将堆积纤维体3层叠到在输送方向MD上输送的覆盖片5上,进行形成吸收体半制品1w的吸收体半制品形成工序。另外,抽吸圆筒11构成为在使堆积纤维体3层叠到覆盖片5上的部位不吸引堆积纤维体3,堆积纤维体3借助自身的重量层叠到覆盖片5上。从而,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吸收体1中使用的全部结构部件齐备,之后,转移到加工吸收体半制品1w的工序。

其次,将吸收体半制品1w插入到压花装置17中,具体地说,插入到砧辊17a与压花辊17e之间,通过使压花辊17e的突起17ep推压并挤压吸收体半制品1w的第一面FF,进行在吸收体半制品1w上形成压花部7的工序。如图4所示,压花部7在吸收体1的第一面FF及第二面FS上成为凹的形状,由于纤维3c凝缩,因此与其它未被挤压的部分相比变得坚硬,并且,纤维3c变得不难以移动。

压花辊17e及砧辊17a被加热,以便容易在吸收体半制品1w上形成压花部7,加热温度通常为约80℃~约160℃,优选为为120℃~为160℃。由压花装置17给予成为吸收体半制品1w的压花部7的部分的压力通常为为10N/mm~约3000N/mm,优选为约50N/mm~500N/mm,加压时间通常为约0.0001秒~约5秒,优选为约0.005秒~约2秒。

另外,压花部7相对于吸收体1的面积的面积率优选为约1%~约20%,更优选为约2%~约15%,进一步优选为约3%~约10%。当上述面积率低于约1%时,存在后面描述的压花部7的作用难以显示出来的倾向,并且,当上述面积率超过约10%时,存在穿用者感到吸收体坚硬的倾向。另外,“吸收体的面积”及“压花部的面积”是指以平面视图观察吸收体时的面积。

进而,各个压花部7的面积优选地,具有0.1mm2~20.0mm2的面积,更优选具有1.0mm2~15.0mm2的面积,进一步优选具有2.0mm2~10.0mm2的面积。当上述面积低于0.1mm2时,压花辊17e的突出部17ep变成锐角,存在吸收体1会破损的情况,并且,当上述面积超过20.0mm2时,存在吸收体1变得过分坚硬的倾向。

其次,将吸收体半制品1w插入到切割装置19中,具体地说,插入到砧辊19a与切割辊19c之间,将切割辊19c的刀刃19cb抵压到吸收体半制品1w的第一面FF上进行切割工序,所述切割工序,对吸收体半制品1w引入切口9以便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切割覆盖片5。根据上述切割刀刃19c的刀刃19cb的配置及形状,如图2所示,在吸收体1上以交错状引入切口9,各个切口9形成在吸收体的大致短的方向SD上延伸的直线状的形状。另外,如图5所示,切口9以恰好贯通覆盖片5的深度被引入。另外,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切割工序中,如图2所示,引入到压花部7以外的部分,进而,引入压花部7相互之间,也进入到覆盖片5的周缘5p。但是,也可以将切口9的一部分引入压花部7。

最后,利用切断装置21进行将吸收体半制品1w切断而形成图2及图3所示的吸收体1的形状的切断工序。借此,吸收体1的制造完毕。

下面,对于根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制造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1的方法及利用该方法制造的吸收体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1)在吸收体半制品1w中,通过进行压花工序并形成压花部7,在压花部7处被挤压的纤维变得难以移动,由此,在穿用时吸收体1不容易卷曲。进而,对于吸收体1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从设置有覆盖片5的第一面FF侧以贯通覆盖片5的方式引入切口9,通常与堆积纤维体3相比不难以变形的覆盖片5变得易于伸长,进而变得容易变形,吸收体1具有在穿用时适合于穿用者的体型的柔软性。

(2)在输送时,只将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堆积而成的堆积纤维体3,不能承受输送的张力,存在着在输送过程中撕裂的担忧,但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由于堆积纤维体3被层叠到比堆积纤维体3拉伸强度高的覆盖片5上,与之一起被输送到后面的工序,因此,吸收体半制品1w的输送是容易的。

(3)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由于切口9被引入到覆盖片5的周缘5p,因此,被周缘5p附近的切口9细分出的部分5s各自都可以活动,所以,覆盖片5的周缘5p附近的部分变得容易变形。进而,如图2所示,在吸收体1的短的方向SD上,覆盖片5的尺寸比堆积纤维体3的尺寸小,覆盖片5不会到达吸收体1的短的方向SD上的端部,所以,在吸收体1的短的方向SD的端部,与其它部分相比容易变形。其结果是,可以使吸收性物品在该吸收性物品的穿用时更适合于穿用者的体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堆积纤维体3及覆盖片5的上述尺寸关系颠倒,在吸收体1的短的方向SD上覆盖片5的尺寸比堆积纤维体3的尺寸大时,在切割工序时,堆积纤维体3不支承覆盖片5的周缘5p附近的部分,所以,难以将切口9引入到覆盖片5的周缘5p附近的部分中。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堆积纤维体3及覆盖片5的上述尺寸关系,在切割工序时,由于堆积纤维体3支承覆盖片5的周缘5p附近的部分,所以,能够可靠地将切口9引入到覆盖片5的周缘5p。

(4)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切口9以贯通覆盖片5、但尽可能不进入堆积纤维体3的方式被引入,即,以不到达吸收体1的第二面FS的方式被引入。当在吸收体的厚度方向上完全切断包含在吸收体1中的堆积纤维体3时,不能使吸收的经血等体液在被切开的部分的彼此之间移动,存在着使吸收体1的吸收性能降低的担忧,但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由于即使切口9的部分,堆积纤维体3也未被切断而相互连结,所以,能够抑制吸收体1的吸收性能的降低。

(5)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压花部7分别具有点状的形状,进而,在吸收体1的长的方向LD上不连续地形成。即,在吸收体1上,不形成遍及吸收体1的长的方向LD延伸的压花部。从而,在吸收性物品的穿用时,如上所述,在吸收体1的长的方向LD上的一些部位存在着不具有变得坚硬的压花部7的部分,由于在这样的部位更容易变形,所以,吸收体1整体上变得容易变形,结果,在吸收性物品的穿用时,能够使吸收性物品适合于穿用者的体型。

(6)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切口9被形成在压花部7彼此之间。从而,如上所述,可以使吸收体1的压花部7以外的容易变形的部位更加容易变形。其结果是,可以在吸收性物品的穿用时使吸收性物品更适合于穿用者的体型。

(7)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切割工序在压花工序之后进行。从而,由于在通过利用压花工序挤压构成吸收体半制品1w的纤维而使之不容易移动,而使吸收体半制品1w不容易卷曲的基础上,通过进行切割工序,可以抑制引入切口9时的吸收体半制品1w的移动,因此,可以将切口9引入到所希望的部位。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将堆积纤维体3与覆盖片5层叠,但是,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堆积纤维体3通过构成堆积纤维体3的纤维相互的交织而具有能够承受输送张力的足够的拉伸强度,不使用覆盖片5,而输送堆积纤维体3,由此,进行之后的压花工序、切割工序等。其结果是,在该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吸收体1不包括覆盖片5,只由堆积纤维体3构成。这时,切口9被引入到堆积纤维体3的厚度方向的中途。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压花工序中,通过推压压花辊17e的突起17ep,在比第二面FS侧整体上变得坚硬的第一面FF侧,在切割工序中引入切口9,由此,吸收体1容易按照穿用者的体型变形,所以也是令人满意的。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切口9还被引入到覆盖片5的周缘5p,但是,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切口9被引入到周缘5p以外的部位。即,在根据该其它的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中,覆盖片5的端部不被切割。这样,覆盖片5的周缘5p附近的部分被一体化,在吸收体1的制造中,覆盖片5部分地卷缩弯曲受到抑制,可以防止损害吸收性物品的外观。另外,在吸收性物品中,吸收体1、进而覆盖片5,被顶部片等另外的片所覆盖,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存在这样的情况,即,透过所述另外的片,使用者能够看到覆盖片5卷缩。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切口9以只切断覆盖片5的深度,即,以未达到吸收体1的第二面FS的方式被引入。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切口9以切断到堆积纤维体3的厚度方向的中途的方式被引入。在又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切口9以贯通吸收体1的方式被引入。这样,通过深深地引入切口9,能够使吸收体1更容易变形,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吸收体1的适合性。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压花部7被配置成交错状,进而,在吸收体1的长的方向LD上被不连续地形成,但是,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从吸收体1的长的方向LD上的一端连续地形成至另一端。由此,吸收体更加难以卷曲。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吸收体1上设置多个点状的压花部7,但是,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在吸收体1上例如只设置一个线状的压花部7。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切割工序在压花工序之后进行。但是,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切割工序在压花工序之前进行。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压花部7由包括砧辊17a及压花辊17e的压花装置形成,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压花部7也可以通过间歇地输送吸收体半制品1w而用压花压力机形成。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切口9由包括砧辊19a及切割辊19c的切割装置19引入,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切口9也可由旋转刀刃或者激光切割刀等引入。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压花工序之后进行切割工序,但是,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在切割工序后进行压花工序。

(第二种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对于第二种实施方式,主要对于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另外请注意,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和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差异点之外的结构,能够适用于第二种实施方式,在本领域人员自己能够明了的范围内可以任意地将这些结构部件进行组合。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堆积纤维体3的材料中只使用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但是,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在以下方面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在堆积纤维体3的材料中,使用将热塑性树脂纤维3t混合到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中而成材料,用将以所希望的比例将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及热塑性树脂纤维3t混合起来开纤的混合开纤工序,代替根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所述开纤工序。

下面,对于图8所示的进行所述混合开纤工序的混合装置101进行说明。根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混合装置101配备有网形成装置103,所述网形成装置103由构成堆积纤维体3的纤维3c、3t形成网102。进而,配备有开纤装置105,所述开纤装置105将从所述网形成装置103连续地供应的网102开纤,形成经由所述导管13向所述抽吸圆筒11的周面11s供应的纤维3c、3t。

另外,在所述网形成装置103与开纤装置105之间配置有压缩装置110,所述压缩装置110将由该网形成装置103形成的网102的至少宽度方向上的一部分在该网102的整个长度上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压缩。

如图8所示,所述网形成装置103是分别以预定的比例将含有构成堆积纤维体3的纤维3c、3t中至少一种的多个纤维组层叠,不进行热熔接地形成一定厚度的所述网102的装置。具体地说,该网形成装置103具有:能够围绕轴线自由旋转的多个抽吸圆筒131、132和向这些抽吸圆筒131、132的外周面分别供应所述多个纤维组中的至少一个纤维组的纤维组供应装置133、134。进而,所述网形成装置103配备有网剥离装置120,所述网剥离装置120从所述抽吸圆筒132的外周面剥离所形成的网102并进行输送。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具有在相反方向上以相同的圆周速度旋转的上下一对第一抽吸圆筒131及第二抽吸圆筒132,对于该第一抽吸圆筒131,设置有第一纤维组供应装置133,对于第二抽吸圆筒132,设置有第二纤维组供应装置134。

另外,所述第一纤维组供应装置133对于第一抽吸圆筒131供应第一纤维组,所述第二纤维组供应装置134对第二抽吸圆筒132供应第二纤维组,在这样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纤维组是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第二纤维组是热塑性树脂纤维3t。

所述第一及第二抽吸圆筒131、132,通过一边使从第一及第二纤维组供应装置133、134分别供应的第一及第二纤维组旋转,一边进行吸引并将该第一及第二纤维组吸附到各自的外周面上,将这些第一及第二纤维组一直堆积到预定的厚度,分别形成带状的第一及第二堆积纤维体,所述第一及第二抽吸圆筒131、132形成大致的圆柱状。

这些第一及第二抽吸圆筒131、132形成外周面贯穿设置有多个吸引孔(图中未示出)的筛状,通过从抽吸圆筒131、132的内方侧施加吸引力,能够将所述纤维组吸附于外周面,并堆积纤维到一定的厚度。借此,第一抽吸圆筒形成第一堆积纤维体135,第二抽吸圆筒形成第二堆积纤维体136。另外,由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抽吸圆筒131、132各自一边旋转一边分别吸引第一及第二纤维组,所以,在旋转中,这些第一及第二纤维组沿着各自的外周面持续堆积纤维,结果,第一及第二堆积纤维体135、136向长度方向连续地延伸设置。

进而,所述第一及第二抽吸圆筒131、132能够设定在外周面上吸引第一及第二纤维组的吸引范围。即,在第一及第二抽吸圆筒131、132旋转的期间,伴随着该旋转,能够顺次地只赋予进入该吸引范围内的吸引孔以吸引力,另一方面,对于超出吸引范围之外的吸引孔,停止吸引力的赋予,不能吸引所述纤维组。

对于这些第一及第二抽吸圆筒131、132的各吸引范围,与所述第一及第二纤维组供应装置133、134供应第一及第二纤维组的范围、以及所述第一及第二纤维组供应装置133、134中的后面描述的纤维组供应路径137、138的开口137a、138a的位置、以及形成在第一及第二抽吸圆筒131、132之间的后面描述的间隙119的位置相对应地被设定。

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对于所述第一抽吸圆筒131,将从与所述纤维组供应路径137的开口137a的上端侧对向的位置直到形成所述间隙119的位置的近前侧(间隙119的入口侧)的位置之间的范围作为吸引范围A1

对于所述第二抽吸圆筒,如同一图8所示,将从与所述纤维组供应路径138的开口138a的下端侧对向的位置直到过了形成所述间隙119的位置的位置(间隙119的出口侧)的范围作为吸引范围A2

不过,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及第二抽吸圆筒131、132分别配置成该第一抽吸圆筒131的外周面和第二抽吸圆筒132的外周面相互对向,并且,在这些外周面最接近的位置,在两个外周面之间形成所述间隙119。

并且,在所述间隙119内,使形成在所述第一及第二抽吸圆筒131、132的外周面上的第一及第二堆积纤维体135、136相互重叠并一体化,借此,可以形成所述网102。

另外,所述第一及第二抽吸圆筒131、132之间的间隙119比所述网102的预定厚度小,在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堆积纤维体135、136相互重叠时,能够将这些第一及第二各个堆积纤维体135、136在厚度方向上一体化,形成所述网102。

具体地说,对于所述间隙119,优选地,使要形成的网102的厚度为约5%~约75%左右的大小。进而,更优选地为约10%~约60%左右,进一步优选地为约15%~约50%左右。

当所述间隙119的大小不足要形成的网102的厚度的约5%时,在将第一及第二堆积纤维体一体化时,向这些第一及第二堆积纤维体上过度地施加压力,反而不能顺利地一体化,网102的形成效率变差。另外,由于对所述第一及第二抽吸圆筒131、132也作用大的负荷,所以,存在着发生破损等的强度问题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当所述间隙119的大小超过要形成的网102的厚度的约75%时,第一及第二抽吸圆筒131、132之间的空间变得过大,不能稳定地进行第一堆积纤维体135和第二堆积纤维体136的重叠,不能顺利地一体化的可能性变高。特别是,在高速地形成网102的情况下,第一堆积纤维体135和第二堆积纤维体136的稳定的一体化变得更难。

例如,在要形成的网102的厚度为约20mm时,可以使所述间隙119为约3mm~约10mm左右。

进而,在所述第一及第二抽吸圆筒131、132中的位于下方侧的第二抽吸圆筒132形成为能够将在所述间隙119处形成的网102以接连不断地载置到外周面上的状态向下一工序输送。从而,所述网102在形成之后不久的期间,沿着第二抽吸圆筒132的外周面被输送。

这里,对于利用该第二抽吸圆筒132进行的网102的输送,如前面所述,通过设定第一及第二抽吸圆筒131、132的吸引范围,变得能够实施。

即,由于所述第一抽吸圆筒131的吸引范围形成为直到形成所述间隙119的位置的近前的位置,另一方面,所述第二抽吸圆筒132的吸引范围直到过了所述间隙119的位置的吸引范围,因此,所述网102在形成时进入到第二抽吸圆筒132的吸引范围。从而,所述网102在被吸引到第二抽吸圆筒132的外周面上的状态下开始被输送,在脱离该第二抽吸圆筒132的吸引范围之后,借助该网102的自重而载置到第二抽吸圆筒132的外周面上,与该外周面的旋转一起移动,被向下一工序输送。

另一方面,所述第一及第二纤维组供应装置133、134分别配备有将应当向所述第一及第二抽吸圆筒131、132供应的第一及第二纤维组分别向所述第一及第二抽吸圆筒131、132输送并供应的所述纤维组供应路径137、138。并且,在这些各个纤维组供应路径137、138的下游侧分别形成有面对第一及第二抽吸圆筒131、132的外周面的所述开口137a、138a。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抽吸圆筒131供应包括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的第一纤维组的所述第一纤维组供应装置133,例如,通过将纸浆片等每次定量地粉碎开纤而形成的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通过所述纤维组供应路径137进行气动输送,供应给所述第一抽吸圆筒131。

另外,向所述第二抽吸圆筒供应包括热塑性树脂纤维3t的第二纤维组的所述第二纤维组供应装置134,例如,在将含有各种热塑性树脂纤维3t的捆状的纤维组预开纤之后进行开纤,然后,从每次定量地供应开纤了的热塑性树脂纤维3t的定量供应装置,通过所述纤维组供应路径138进行气动输送而供应给所述第二抽吸圆筒132。

进而,所述网剥离装置120将载置在所述抽吸圆筒、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在所述第二抽吸圆筒132的外周面上的网102,从该外周面上剥离,并输送到下一工序。

如图8所示,该网剥离装置120具有剥离用辊121,所述剥离用辊121,通过改变所述第二抽吸圆筒132的外周面的网102的行进方向,将该网102从该第二抽吸圆筒132上剥离。通过该剥离用辊121与所述第二抽吸圆筒132在同一方向上旋转,将载置在所述第二抽吸圆筒132的外周面上的所述网102向上带起,将该网102的行进方向从第二抽吸圆筒132的旋转方向改变成该剥离用辊121的旋转方向。借此,贴在所述第二抽吸圆筒132的外周面上的所述网102被从该外周面剥离。

并且,所述网102被所述剥离用辊121从第二抽吸圆筒132的外周面剥离之后,沿着该剥离用辊121的外周面被输送。

优选地,所述剥离用辊121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抽吸圆筒132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为网102的厚度的约5%~约75%左右的大小。更优选地,为网102的厚度的约10%~约60%左右,进一步优选地,为网102的厚度的约15%~约50%左右。当不足网102的厚度的约5%时,在以后的开纤工序中的开纤性变差,当超过约75%时,难以保持网102的一体化状态。

例如,在网102的厚度为约10mm的情况下,所述距离可以为约1mm~5mm左右。

如图8所示,所述开纤装置105在形成能够围绕轴线自由旋转的大致圆柱形的混合筒151的外周面设置多个开纤用刀刃,包括:通过使该混合筒151旋转而进行旋转的、遍及混合筒151的周向方向设置的开纤用的旋转刀刃152(在图8中,只表示出了旋转刀刃152的一部分);以及在与该旋转刀刃152的刀尖之间空出一定的空间地固定设置的固定刀刃153。

并且,通过使所述网102插入到旋转的旋转刀刃152与固定刀刃153之间,该网102被这些旋转刀刃152和固定刀刃153夹着而被开纤,形成经由所述导管13被供应给抽吸圆筒11的周面11s的纤维3c、3t。

所述压缩装置110,在所述网形成装置103与开纤装置105之间,在该网102的整个长度上沿厚度方向对网10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部分进行压缩,使该网102的长度方向上的拉伸强度提高。

在所述网形成装置103上形成的网102,由于不进行热处理,热塑性树脂纤维3t彼此不熔融接合,因此,可以认为处于拉伸强度低的状态。因此认为,在输送中,利用作用到所述网102上的张力等,该网102会破碎。从而,在输送中,为了尽量减少所述网102受到的损伤,特别地,可靠地确保长度方向上的拉伸强度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所述压缩装置110,在所述网102的整个长度上沿网102的厚度方向进行压缩,以确保长度方向上的拉伸强度。

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所述压缩装置110由所述剥离用辊121和配置在该剥离用辊121的上方侧的压缩用辊111构成。

所述网102被插入到所述剥离用辊121及压缩用辊11的外周面之间,在压缩了网102时,由于在所述网102的整个长度上形成该压缩部分,所以,确保该网102的长度方向上的拉伸强度。

另外,所述压缩用辊111的外周面与剥离用辊12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只要能够可靠且稳定地压缩网102,可以是任意的大小,例如,根据成为输送对象的网102的厚度及所使用的纤维的种类或纤维长度等,可以为约0mm~约5mm,更优选为约0mm~约2mm。另外,所述压缩用辊111和剥离用辊121被气缸等各种加载机构在相互压接的方向上分别加载。

借着,对于利用具有所述结构的混合装置101进行所述混合开纤工序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混合开纤工序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基本上,实施以网形成工序、网剥离工序、压缩工序、开纤工序的顺序来实施该工序。

另外,作为准备阶段,在所述第一及第二纤维组供应装置133、134中,形成应当分别向第一及第二抽吸圆筒131、132供应的第一及第二纤维组。

并且,作为所述混合开纤工序的第一个工序,实施网形成工序。

该网形成工序采用所述网形成装置103进行,具体地说,首先,从所述第一纤维组供应装置133向旋转(在图8中,向左旋转)的第一抽吸圆筒131的外周面供应第一纤维组(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并且,从所述第二纤维组供应装置134向旋转(向与第一抽吸圆筒131相反的方向旋转)的第二抽吸圆筒132的外周面供应第二纤维组(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热塑性树脂纤维3t)。这时,调整分别从第一及第二纤维组供应装置133、134供应的第一及第二纤维组的量,以使得要形成的吸收体中所含有的混合比例成为预定的比例。

并且,所述第一及第二抽吸圆筒131、132分别吸引被供应的第一及第二纤维组,在第一抽吸圆筒131的外周面形成第一堆积纤维体135,在第二抽吸圆筒132的外周面形成第二堆积纤维体136。

之后,伴随着第一及第二抽吸圆筒131、132的旋转,形成在各个抽吸圆筒131、132的外周面上的第一及第二堆积纤维体135、136移动到形成在第一及第二抽吸圆筒131、132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119内的空间中。这时,在该间隙119内,通过使这些第一堆积纤维体135及第二堆积纤维体136相互重叠并一体化而形成所述网102。

并且,所述网102形成之后,利用第二抽吸圆筒132的旋转,将该网102输送到下一个工序。即,保持所述网102被载置于该第二抽吸圆筒132的外周面上的状态,将该网102向第二抽吸圆筒132的旋转方向输送。

在所述网形成工序结束之后,作为所述混合开纤工序的第二个工序,实施网剥离工序,从载置有所述网102的第二抽吸圆筒132的外周面将该网102剥离并向下一个工序输送。

该网剥离工序使用所述网剥离装置120来进行。具体地说,利用在与所述第二抽吸圆筒132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旋转的所述剥离用辊121,将贴在该第二抽吸圆筒132上的所述网102带起,将该网102的行进方向改变到从第二抽吸圆筒132离开的方向,由此,将该网102从第二抽吸圆筒132的外周面剥离。

被从所述第二抽吸圆筒132的外周面剥离的网102,之后被载置到所述剥离用混121的外周面上,随着该辊121的旋转被向下一个工序输送。

在所述网剥离工序结束之后,作为所述混合开纤工序的第三个工序,实施压缩工序,将在所述网形成工序中形成的网102的至少宽度方向上的一部分遍及该网102的长度方向在厚度方向上压缩。

利用压缩装置110,使从第二抽吸圆筒132的外周面剥离并且载置于该剥离用辊121的外周面上而被输送的网102在正在旋转的所述剥离用辊121与正在旋转(向与该剥离用辊121相反的方向旋转)的压缩用辊111之间通过,进行该压缩工序。由此,利用所述剥离用辊121和压缩用辊111压缩所述网102,提高该网102在长度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在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中的一系列工序中抑制该网102破碎。

在所述压缩工序结束之后,作为所述混合开纤工序的第四个工序,实施开纤工序,将从压缩装置110送出的网102开纤,形成纤维3c、3t。

该开纤工序利用所述开纤装置105来进行,具体地说,通过将所述网102插入到能够围绕轴线自由旋转的旋转刀刃152与相对于该旋转刀刃153的刀尖隔开一定的间隔设置的固定刀刃153的刀尖之间,将该网10开纤,形成纤维3c、3t。

并且,由该开纤工序形成的纤维3c、3t,通过导管13下落到旋转刀刃152的下方侧,借此,被供应给抽吸圆筒11的周面11s。

由于之后的根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与根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下面,参照图9及图10,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吸收体进行说明。另外,在图9及图10中,为了进行说明,将热塑性树脂纤维3t表示得粗并且长,将纤维素类纤维3c表示得比热塑性树脂纤维3t细并且短,但是,并不反映实际的纤维的粗度及长度。进而,在图9及图10中,为了方便起见,只表示出了吸收体1中的堆积纤维体3,省略了覆盖片5的记载。

在根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堆积纤维体3中,热塑性树脂纤维3t的至少一部分与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混合,以便具有在吸收体1的第一面FF侧延伸的第一部分3t′a、在吸收体1的第二面FS侧延伸的第二部分3t′b、以及将第一部分3t′a及第二部分3t′b连接起来的连接部分3t′c。

更具体地说,热塑性树脂纤维3t′在一个端部(从自己的方向看的左侧端部),具有在吸收体1的第一面FF侧延伸的第一部分3t′a,在另一个端部(从自己的方向看的右侧端部),具有在吸收体1的第二面FS侧延伸的第二部分3t′b和将第一部分3t′a及第二部分3t′b连接起来的连接部分3t′c。另外,热塑性树脂纤维3t″,在一个端部(从自己的方向看的左侧端部),具有在吸收体1的第一面FF侧延伸的第一部分3t″a,并且具有在一个端部(从自己的方向看的左侧端部)及另一个端部(从自己的方向看的右侧端部)之间的、在吸收体1的第二面FS侧延伸的第二部分3t″b、将第一部分3t″a及第二部分3t″b连接起来的连接部分3t″c。

在根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堆积纤维体3中,进而在吸收体1中,由于热塑性树脂纤维3t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在吸收体1的第一面FF侧延伸的第一部分3t′a、3t″a、在吸收体1的第二面FS侧延伸的第二部分3t′b、3t″b、以及将第一部分3t′a、3t″a及第二部分3t′b、3t″b连接起来的连接部分3t′c、3t″c,该热塑性树脂纤维3t起到作为保持吸收体的其它成分、例如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用的骨架的作用,吸收体的强度提高。其结果是,在施加了体压等的力时,在吸收体1的内部不容易产生层内剥离,吸收体1(及吸收性物品)与不包含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3t的吸收体、例如只包含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的吸收体相比,变得不容易卷曲。

进而,如图10所示,在堆积纤维体3中,热塑性树脂纤维3t、3t′、3t″及3t″′的一部分被引入压花部7,热塑性树脂纤维3t、3t′、3t″及3t″′经由压花部7被连接起来。从而,堆积纤维体3实质上等同于包含有具有更长的平均纤维长度的热塑性树脂纤维3t,热塑性树脂纤维3t、3t′、3t″及3t″′作为保持堆积纤维体3的其它成分、例如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用的骨架,具有比被连接起来之前更高的功能,吸收体的强度提高。

进而,由于压花部7将热塑性树脂纤维3t、3t′、3t″及3t″′部分地固定,所以,即使在施加了体压等的情况下,包含在堆积纤维体3中的纤维3t、3c也不容易移动,并且,由于热塑性树脂纤维3t、3t′、3t″及3t″′被可靠地固定,所以,吸收体1的强度提高。

这时,优选地,在压花部7,热塑性树脂纤维3t与其它纤维熔接。即,优选地,在压花工序时,压花辊17e的温度在使热塑性树脂纤维3t的至少一部分熔融的温度以上,例如,在热塑性树脂纤维3t是芯鞘型复合纤维的情况下,上述温度在鞘成分的一部分开始熔融的温度以上即可。通过热塑性树脂纤维3t与其它纤维、特别是其它热熔接性纤维熔接,变得容易获得上述效果。

另一方面,优选地,在压花部7以外的部位,热塑性树脂纤维3t不与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和/或其它热塑性树脂纤维3t熔接。另外,优选地,热塑性树脂纤维3t与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和/或其它热塑性树脂纤维3t交织。借此,可以抑制吸收体1变得过分坚硬。

作为热塑性树脂纤维3t,可以列举出包含单一成分的热塑性树脂纤维例如单一纤维,或者包含有多种成分的纤维例如复合纤维。作为上述成分可以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离子交联聚合物树脂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三甲酯(PTT)、聚乳酸等聚酯;尼龙等聚酰胺等等。

作为上述复合纤维的例子,例如,可以列举出芯鞘型纤维、并置型纤维、岛/海型纤维等复合纤维;中空型纤维;扁平、Y型、C型等异型纤维;潜在卷缩或者显性卷缩的立体卷缩纤维;借助水流、热、压花加工等的物理负荷分割的分割纤维等,并且,优选地,是工业上廉价获得并且安全性高的芯鞘纤维,特别是,PET/PE、PP/PE(芯/鞘)等。

芯成分/鞘成分的质量比优选为约10/90~约90/10,更优选为约30/70~约70/30。当鞘成分的比例少时,熔接性降低,当鞘成分的比例增加时,存在纺纱性降低的倾向。

在利用根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制造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的方法获得的吸收体1中,吸收体1的厚度方向的拉伸强度优选在约100Pa以上,更优选在约150Pa以上,进一步优选在约200Pa以上,更进一步优选在250Pa以上。当上述拉伸强度低于约100Pa时,吸收体的强度低,存在吸收体容易卷曲的倾向。另外,虽然对于吸收体1的厚度方向上的拉伸强度的上限没有特定的限制,但是,从柔软的观点出发,优选在约3,000Pa以下。

在本公开中,上述拉伸强度利用图11所示的设备,如下面所述的那样进行测定。

(1)准备丙稀树脂制造的一对夹具31(直径68mm,各个夹具的质量:20g,夹持部31a的高度:50mm)

(2)由吸收体准备直径68mm的样品32。

(3)准备两个切成直径68mm的双面胶带33(3M公司制造,粘结剂转印带950)。

(4)如11所示,利用两个双面胶带33将样品32固定到一对夹具31上。

(5)将具有样品32的一对夹具31载置到保持台35上,从其上方载置砝码34(10.5g),静置3分钟。

(6)以70mm的夹钳间隔将一对夹具31设置于拉伸试验机(岛津制作所,AG-1kN1)上。

(7)以100mm/分钟的速度对样品32实施拉伸实验,直到样品32发生层内剥离为止,记录这时的最大拉伸力(N)。

(8)重复测定共计5次,求出最大拉伸力(N)的平均值,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出拉伸强度(Pa):

拉伸强度(Pa)=最大拉伸力的平均值(N)/0.003632(m2)

另外,测定在20℃的条件下实施。

根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制造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方法,与利用图1说明的根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方法相同。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对于抽吸圆筒11的周面11s经由导管13从上方不仅供应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而且还供应以所给予的混合比例混合了的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及热塑性树脂纤维3t。通过这样供应纤维3c、3t,热塑性树脂纤维3t具有从抽吸圆筒11的半径方向、换句话说从抽吸圆筒11的周面11s向朝着抽吸圆筒11的中心方向的方向上堆积的倾向。但是,在本发明中,热塑性树脂纤维3t的取向并不被限定于图9及图10所示的上述取向。热塑性树脂纤维3t只要是以具有一定长度的方式在堆积纤维体3内延伸地被混合即可。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热塑性树脂纤维3t优选具有吸收体1的厚度的约2倍以上、更优选约3倍以上、进一步优选约4倍以上、更进一步优选约5倍以上、再更进一步优选约7倍以上的倍率的平均纤维长度。当上述倍率不足约2倍时,在堆积纤维体3中,热塑性树脂纤维3t具有难以在吸收体1的第一面FF及第二面FS的两侧延伸的倾向。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热塑性树脂纤维3t优选具有吸收体1的厚度的约30倍以下、更优选约20倍以下、进一步优选约15倍以下的倍率的平均纤维长度。当上述倍率超过约30倍时,存在着热塑性树脂纤维3t的开纤不充分,吸收体1的均匀性受到阻碍的情况。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热塑性树脂纤维3t优选具有约6mm~约70mm、更优选约10mm~约50mm、进一步优选约15mm~约40mm的平均纤维长度。当上述平均纤维长度在6mm以下时,存在着在堆积纤维体1中,热塑性树脂纤维3t难以在第一面FF及第二面FS的两侧延伸的倾向,并且,热塑性树脂纤维3t存在着难以与其它的热塑性树脂纤维3t和/或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交织的倾向。

另外,当上述平均纤维长度超过70mm时,热塑性树脂纤维3t的开纤性显著降低,吸收体1包含未被开纤的热塑性树脂纤维3t,存在着吸收体的均匀性降低的倾向。另外,上述平均纤维长度,在吸收体1通过气流成网方式与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例如纸浆纤维混合的情况下是特别优选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的平均纤维长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另外,在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是再生纤维素纤维、半合成纤维等的情况下,可以有约3mm~约70mm、约5mm~约50mm、约10mm~约40mm等的平均纤维长度。上述再生纤维素纤维、半合成纤维等根据纤维长度,在干燥时具有与热塑性树脂纤维3t同样的功能,可以赋予吸收体1不容易卷曲的性能。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压花部7相互之间的间隔优选为热塑性树脂纤维3t的平均纤维长度的约2.0倍以下,更优选为热塑性树脂纤维3t的平均纤维长度的约1.0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热塑性树脂纤维3t的平均纤维长度的约0.7倍以下,并且更进一步优选为热塑性树脂纤维3t的平均纤维长度的约0.5倍以下。另外,当上述间隔比热塑性树脂纤维3t的平均纤维长度的约2.0倍长时,固定到不同的压花部7上的热塑性树脂纤维3t相互不交织,吸收体1的强度难以提高。另外,当上述间隔在热塑性树脂纤维3t的平均纤维长度的约0.5倍以下时,由于存在着一根热塑性树脂纤维3t被固定到多个压花部7上的情况,所以,吸收体的强度容易提高。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热塑性树脂纤维3t优选具有约0.5dtex~约10dtex的纤度,更优选具有约1.5dtex~约5dtex的纤度。当上述纤度不足约0.5dtex时,存在着热塑性树脂纤维3t的开纤性降低的情况,并且,当上述纤度超过约10dtex时,热塑性树脂纤维3t的根数变少,具有与其它的热塑性树脂纤维3t和/或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交织的点数变少的倾向。

根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吸收体,按照以总计为100份质量为基础,分别包含有优选为约5~约50份质量及约50~约95分质量,更优选为约10~40份质量及约60~约90份质量的比例,包含有热塑性树脂纤维3t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当热塑性树脂纤维3t的比例不足约5份质量时,吸收体的强度变得不足,吸收体1存在变得容易卷曲的倾向,并且,当热塑性树脂纤维3t的比例超过约50份质量时,存在吸收体1的吸液性变得不足的倾向。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一般地,具有约20~1000g/m2、优选约50~约800g/m2、更优选约100~约50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这是从吸收体1的强度及吸水性的观点出而得出的。

根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具有优选约0.06~约0.14g/cm3、更优选约0.07~约0.12g/cm3、进一步优选约0.08~约0.1g/cm3的密度。特别是,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吸收体1通过具有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3c及热塑性树脂纤维3t的比例和上述密度,具有吸收体1的吸液性优异的倾向。

上述密度可以从吸收体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厚度计算出来。另外,上述单位面积重量根据JIS L 1913:2010的“6.2每单位面积的质量(ISO法)进行测定。

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中,根据吸收体1的用途等,其优选的厚度不同,一般地,具有约0.1~约15mm、更优选约1mm~10mm、进一步优选约2mm~约5mm的厚度。

另外,在本公开中,吸收体的厚度(mm)如下面所述的进行测定。

准备株式会社大荣科学精器制造所制的FS-60DS[测定面44mm(直径),测定压力3g/cm2],在标准状态(温度23±2℃,相对湿度50±5%)下,将吸收体的不同的5个部位加压,测定各个部位的加压10秒钟后的厚度,将5个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吸收体的厚度。

另外,在本公开中,对于“平均纤维长度”按照下述方式进行定义。

在本公开中,在热塑性树脂纤维以及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中,除了纸浆以外,例如,再生纤维素纤维及半合成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根据JIS L 1015:2010的附录A的“A7.1纤维长度的测定”的“A7.1.1 A法(标准法)在带有刻度的玻璃板上测定各个纤维的长度的方法”进行测定。另外,上述方法是相当于1981年发行的ISO 6989的试验方法。

并且,在本公开中,纸浆的平均纤维长度是指重量加权平均纤维长度,是指利用メッツォオ-トメ-ション(metso automation:美卓自动化公司)制造的カヤ-ニファイバ-ラボファイバ-プロパティ-ズ(オフライン)[kajaani FiberLab fiber properties(off-line):卡亚尼光纤实验室光纤性质(离线)]测定的L(w)值。

根据本说明书、附图及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描述,本领域人员能够理解的全部特征,在本说明书中,只对这些特征和与特定的其它特征相关联的组合进行了说明,但是,除非这些特征被明确地排除,或者从技术形式上不可能的或者没有意义的组合之外,可以独立地,或者和这里所公开的其它的一个或者多个特征进行任意的组合、结合。

附图标记说明

1 吸收体

1w 吸收体半制品

3 堆积纤维体

5 覆盖片

7 压花部

9 切口

FF 第一面

FS 第二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