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植入术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6066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支架植入术导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支架插入于人体的内腔的导管。



背景技术:

生长病变组织内腔变窄难以顺畅地移动时进行支架植入手术。支架是由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造,利用自体弹性力确保变窄的内腔通道。

为了将支架插入于内腔使用导管。

导管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半径的支架位于病变位置后,具备露出支架的结构。露出的支架借助自体的恢复力膨胀的同时确保病变部位的通道。进行支架植入术时需要导线,使得将支架位于病变部位。

现有的导线的长度需要导管的两倍左右。这样的导线降低患者的自由的活动。因此,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2-0079431号公开了(发明名称:使用短导线的支架植入术导管的结构,以下称“现有技术”)短导线的技术。

现有技术是在内管的内部插入导管的状态结合。此时,导管用于引导导线的弯曲功能。根据现有技术,由于导线的长度短,使得具有显著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不便,容易地进行手术)。

但,需要在具有非常狭窄的通道的内管的内部插入导管的状态下结合,因此,结构复杂且生产性降低,并且,不良率也非常高。并且,随着主体与把手的移动内管与外管也相对移动时,由于内管折曲发生操作失败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诸多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短的导线的同时在外管的内侧具备杆形态的构造物的技术。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支架植入术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实心型钢,一侧末端与把手侧结合;外管,在内部插入所述实心型钢,并形成有供导线从外侧插入于内侧的插入孔,一侧末端与主体侧结合;引导器,与所述实心型钢侧结合,具备供导线通过的贯通孔,从而引导导线;以及连接管,将所述引导器与所述实心型钢连接结合,所述导线通过所述插入孔从所述外管的外侧插入于内侧后,经过连接管的内部从所述引导器的贯通孔排出,在所述实心型钢形成有收容槽,使得提供在与所述连接管连接的部位的规定区间收容所述导线的空间,从而,所述导线收容于所述外管的内部。

进一步包括引导构件,引导构件用于结合所述实心型钢与所述连接管,并引导从所述外管的插入孔插入的导线经过所述连接管的内部从所述引导器的贯通孔排出,所述引导构件具备用于引导所述导线的引导孔,所述引导孔具备第一引导部位与第二引导部位,第一引导部位与所述引导器的贯通孔位于同一个直线上,从而将所述导线引导至所述贯通孔,第二引导部位从所述第一引导部位朝所述插入孔侧折曲延长,使得将通过所述外管的插入孔插入的所述导线折曲后引导至所述第一引导部位。

所述引导构件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实心型钢上。

所述实心型钢在与所述连接管结合的部位具备引导端,引导端具备引导孔,引导孔与所述引导器的贯通孔位于同一个直线上,从而将所述导线引导至所述贯通孔。

进一步包括引导管,引导管用于将通过所述外管的所述插入孔插入的所述导线经过所述引导孔插入于所述连接管的内部,所述引导管与所述外管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支架植入术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实心型钢,一侧末端与把手侧结合;外管,在内部插入所述实心型钢,并形成有供导线从外侧插入于内侧的插入孔,一侧末端与主体侧结合;引导器,与所述实心型钢侧结合,具备供导线通过的贯通孔,从而引导导线;连接管,将所述引导器与所述实心型钢连接结合;以及

引导管,用于引导将通过所述外管的所述插入孔插入的所述导线插入于所述连接管的内部,所述引导管插入于所述外管的状态下与所述外管结合。

在所述实心型钢形成有收容槽,使得提供在与所述连接管连接的部位的规定区间收容所述导线的空间,从而,所述导线收容于所述外管的内部。

所述实心型钢具备引导端,引导端具备引导孔,引导孔用于将所述导线引导至所述贯通孔。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根据具备短的导线的同时杆形态的实心型钢具有以下效果。

第一、由于结构简单,因此,组装简单且减少不良率,从而提高生产性。

第二、实心型钢与外管朝相反的方向移动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实心型钢的折曲发生操作失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导管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导管的主要部位的分解截面图。

图3是图1的导管的主要部位的结合截面图。

图4及图5是用于说明图1的导管的使用状态的参考图。

图6是示出应用第一实施例的导管的实心型钢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导管的主要部位的分解截面图。

图8是图7的导管的主要部位的结合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为了简单地说明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支架植入术导管100(简称“导管”)的概略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导管100的主要部位的分解截面图,图3是图1的导管100的主要部位的结合截面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导管100包括实心型钢130、外管140、引导器150、连接管160、引导构件170。

实心型钢130的一侧末端与把手110侧结合,另一侧与连接管160侧结合。实心型钢130是内部填充的坚硬的杆形状。因此,在实心型钢130的内部不能插入导线。在实心型钢形成有收容槽es,使得外管140相对实心型钢130后退时,提供导线收容于外管140的内部的空间。收容槽es形成于与连接管160连接的部位的规定区间。收容槽es切削实心型钢130的另一侧部位的规定区间来简单地形成。

在外管140的内部插入实心型钢130。在外管140形成有供导线从外部插入于内部的插入孔ih。

并且,外管140的一侧末端与主体120侧结合。因此,若使用者将把手110与主体120朝相反的方向移动,则实心型钢130与外管140朝相反的方向移动。

引导器150中间夹着连接管160与实心型钢130结合,并具备供导线通过的贯通孔th,从而引导导线。

连接管160将引导器150与实心型钢130连接结合。即,连接管160的一侧与引导构件170结合,引导构件170与实心型钢130结合,另一侧与引导器150结合。

引导构件170具备用于引导导线的引导孔gh。引导孔gh分为第一引导部位gh1与第二引导部位gh2。

第一引导部位gh1位于与引导器150的贯通孔th相同直线l上,使得将导线引导至贯通孔th。

第二引导部位gh2折曲通过外管140的插入孔ih插入的导线后引导至第一引导部位gh1。第二引导部位gh2的一侧朝向插入孔ih,另一侧与第一引导部位gh1连接。即,第二引导部位gh2从第一引导部位gh1朝向插入孔th侧折曲延长。

如图4所示,所述结构的导管100为,通过插入孔ih从外管140的外侧插入于内侧的导线gw经过引导孔gh与连接管160的内部从引导器150的贯通孔th排出。

以下说明利用所述导管100的支架植入术。

如图5a所示,利用导线gw将支架st位于病变部位。

如图5b及5c所示,将主体120朝把手110侧拉紧,从而将外管140从引导器150后退。此时,由于导线gw与实心型钢130保持静态的状态,因此,根据外管140的后退,收容于外管140的内部的导线gw收容于收容槽es。具体地,随着外管140的后退进入到外管的内部的导线gw的规定区间的部位收容于收容槽es。

即便外管140后退,也不会发生杆形态的实心型钢130由于与外管140摩擦容易折曲或弯曲的现象。因此,外管140相对实心型钢130朝相反的方向稳定地移动。

如图5c所示,若外管140充分地后退,则以压缩的状态位于外管140与连接管160之间的支架st当完全解除外管140的关闭状态时向病变部位施加膨胀力。

【应用例】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导管100具备引导构件170一体地形成在实心型钢130的形态。根据应用例,如图6所示,引导构件170`一体地形成在实心型钢130`。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第二实施例】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导管的主要部位的分解截面图,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导管700的主要部位的结合截面图。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导管700包括实心型钢730、外管740、引导器750、连接管760以及引导管780。

本实施例的外观740、引导器750、连接管760与第一实施例的外管140、引导器150、连接管16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实心型钢730在与连接管760结合的部位的另一侧末端具备引导端771。在引导端771具备引导孔gh,引导孔gh与引导器750的贯通孔th位于同一个直线l上,从而将导线引导至贯通孔th。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实心型钢730形成有收容导线的收容槽es。

引导管780用于引导通过外管740的插入孔ih插入的导线经过引导孔gh插入于连接管760的内部。引导管780的一侧从插入槽ih部位结合于外管740的状态设置,另一侧朝引导器750侧延长。外管740移动时,引导管780柔和地引导导线,从而防止从插入孔is部分导线操作失败的现象。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具体的说明根据参照附图的实施例构成。所述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来说明。因此,可理解为本发明并不被所述实施例限定,理解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及等价概念。

图中

100、700:支架植入术导管

110:把手,120:主体

130:实心型钢

es:收容槽

140:外管

is:插入孔

150:引导器

th:贯通孔

160:连接管

170:引导构件

gh:引导孔

gh1:第一引导部位gh2:第二引导部位780:引导管

gw:导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