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血管支架、支架植入方法及支架组件。
背景技术:
医用支架是一种常用的医用器械之一,其可以植入病变血管内,撑开病变血管,使血液流动通畅,常用于治疗血管狭窄,修复与重建血管。
但是,现有血管支架只能径向膨胀,而无法轴向变长。当病变血管比较长时,必须多次且分段植入,这不但会增加手术风险,还会增加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从而影响手术的简洁性和疾病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支架,其不但能径向膨胀,还能轴向伸长,即使病变血管较长,也无需多次分段植入,从而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简洁性,降低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植入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风险低的特点,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组件,其能够高效简洁地向较长的病变血管内植入血管支架,无需多次分段植入,具有手术时间短,风险低,效果好的特点。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血管支架,其包括第一支架单元、第二支架单元以及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架单元和所述第二支架单元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单元能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弹性变形收纳于所述第一支架单元内。
进一步地,在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架单元和第二支架单元。
进一步地,在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条有多根且沿第一支架单元或者第二支架单元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在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条为记忆合金材质。
进一步地,在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条为镍钛合金材质。
进一步地,在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单元为环形结构且由多根第一支架条依次首尾连接而成,所述第二支架单元为环形结构且由多根第二支架条依次首尾连接而成,所述第一支架单元和所述第二支架单元直径相等。
进一步地,在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条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架条的长度。
进一步地,在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血管支架包括第三支架单元、第四支架单元、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支架单元与所述第二支架单元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单元和所述第四支架单元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所述第四支架单元能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弹性变形收纳于所述第三支架单元内。
一种基于上述血管支架的支架植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压缩血管支架,使第二支架单元收纳于第一支架单元围成的区域内;将压缩的血管支架推送到血管病变处;释放血管支架,使第二支架单元从第一支架单元伸出。
一种支架组件,其包括套管、导杆以及上述的血管支架,所述套管和所述导杆能相互配合形成用于压缩所述血管支架的压缩腔。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血管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单元、第二支架单元以及第一连接件,第一支架单元和第二支架单元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二支架单元能通过第一连接件弹性变形收纳于第一支架单元内,其不但能径向膨胀,还能轴向伸长,即使病变血管较长,也无需多次分段植入,从而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简洁性,降低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有效弥补了现有血管支架的缺陷。
本支架组件包括上述的血管支架,其能够高效简洁地向较长的病变血管内植入血管支架,无需多次分段植入,具有手术时间短,风险低,效果好的特点,有效弥补了现有支架组件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处于压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组件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标:100-血管支架;110-第一支架单元;112-第一支架条;120-第二支架单元;122-第二支架条;130-第三支架单元;132-第三支架条;140-第四支架单元;142-第四支架条;150-第一连接件;160-第二连接件;170-第三连接件;200-支架组件;210-套管;220-导杆;300-病变血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管支架100,其主要用于撑开病变血管,使血液流动通畅,以治疗血管狭窄,修复与重建血管。本血管支架100包括第一支架单元110、第二支架单元120、第三支架单元130、第四支架单元140、第一连接件150、第二连接件160以及第三连接件170。
其中,第一支架单元110、第二支架单元120、第三支架单元130以及第四支架单元140可以采用各种结构和形式,只要其能支撑血管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单元110为多根第一支架条112依次首尾连接而成的环形结构,第二支架单元120为多根第二支架条122依次首尾连接而成的环形结构,第三支架单元130为多根第三支架条132依次首尾连接而成的环形结构,第四支架单元140为多根第四支架条142依次首尾连接而成的环形结构,四个支架单元的轴线大致重合,四个支架单元直径相等。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条112、第二支架条122、第三支架条132以及第四支架条142可以采用各种结构和形式,比如U形、V形、波浪形、X形等等。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单元110、第二支架单元120、第三支架单元130以及第四支架单元140的横截面面积基本相等,上述横截面指的是垂直于第一支架条112、第二支架条122、第三支架条132和第四支架条142长度方向的平面。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得血管支架100处于扩张状态时,第一支架单元110、第二支架单元120、第三支架单元130以及第四支架单元140具有差不多的承压能力,从而保证血管支架100对血管壁的有效支撑。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条112的长度小于第二支架条122的长度,第三支架条132的长度小于第四支架条142长度,并且当四个支架单元处于收缩状态时,相邻两根第一支架条112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根第二支架条122之间的距离,相邻两根第三支架条132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根第四支架条142之间的距离。这样,当血管支架100处于压缩状态时,第二支架单元120的直径略小于第一支架单元110的直径,以便可以收纳于第一支架单元110内,第四支架单元140的直径略小于第三支架单元130的直径,以便可以收纳于第三支架单元130内,当血管支架100处于释放状态时,第一支架单元110、第二支架单元120、第三支架单元130以及第四支架单元140的直径基本相同,从而较好的适应血管壁特性。
第一连接件150、第二连接件160以及第三连接件170可以采用各种结构和形式,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50、第二连接件160以及第三连接件170均包括多根连接条。
连接条可以采用各种材料制成,只要其具有优良的弹性性能,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变形,并且在外力消失后恢复原状即可。本实施例中,多根连接条均采用镍钛合金制成。镍钛合金是一种形状记忆合金,其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亲生物性能,非常适合用于本血管支架100中作为连接件的原材料。同时,连接条以及四个支架单元表面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药物涂层。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上述连接条也可以采用其它记忆合金、医用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具体根据实际需求和情况确定。
第一支架单元110和第二支架单元120通过第一连接件150连接,且构成第一连接件150的多根连接条沿第一支架单元110或者第二支架单元120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每根连接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单元110和第二支架单元120固定连接。
第二支架单元120和第三支架单元130通过第二连接件160连接,且构成第二连接件160的多根连接条沿第二支架单元120或者第三支架单元130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每根连接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架单元120和第三支架单元130固定连接。
第三支架单元130和第四支架单元140通过第三连接件170连接,且构成第三连接件170的多根连接条沿第三支架单元130或者第四支架单元140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每根连接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支架单元130和第四支架单元140固定连接。
第二支架单元120能通过第一连接件150弹性变形收纳于第一支架单元110内,第二支架单元和第三支架单元能通过第二连接件160弹性变形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第四支架单元140能通过第三连接件170弹性变形收纳于第三支架单元130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150和第三连接件170的作用,一是在血管支架100处于压缩状态时使得第二支架单120元和第四支架单元140能分别收纳于第一支架单元110和第三支架单元130,二是在血管支架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用于分别连接第二支架单元120和第四支架单元140,同时起支撑血管作用。第二连接件160的作用是用于连接第二支架单元120与第三支架单元130,同时起支撑血管作用。
本血管支架100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是这样的:在进入血管之前,限制血管支架100使其处于压缩状态,此时,第一连接件150、第二连接件160以及第三连接件170均处于弹性变形状态,第二支架单元120收纳于第一支架单元110围成的区域内,第二支架单元120与第三支架单元130相互紧贴,第四支架单元140收纳于第三支架单元130围成的区域内;将上述血管支架100推送到血管内部病变处;释放血管支架100使其处于展开状态,此时,第一连接件150、第二连接件160以及第三连接件170均恢复到初始状态,第二支架单元120从第一支架单元110伸出,第三支架单元130远离第二支架单元120,第四支架单元140从第三支架单元130伸出,第一支架单元110、第二支架单元120、第三支架单元130以及第四支架单元140沿轴向依次间隔设置,整个血管支架100伸长并且径向膨胀,从而实现对血管病变处的有效支撑。
综上,本血管支架100包括第一支架单元110、第二支架单元120以及第一连接件150,第一支架单元110和第二支架单元120通过第一连接件150连接,第二支架单元120能通过第一连接件150弹性变形收纳于第一支架单元110内,其不但能径向膨胀,还能轴向伸缩(实践证明在展开状态长度相同的情况下,能压缩为现有血管支架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长度),即使病变血管较长,也无需多次分段植入,从而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简洁性,降低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有效弥补了现有血管支架100的缺陷。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血管支架100的支架单元的数量可以根据病变血管长度而变化,比如可以省略第三支架单元130和第四支架单元140,也可以再增加两个支架单元(比如增设第五支架单元和第六支架单元)。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架组件200,其包括套管210、导杆220以及上述的血管支架100,套管210内壁设置有环形挡块,导杆220一端设置有与套管210内径匹配的圆盘挡块,套管210的内壁、环形挡块、导杆220的外壁以及圆盘挡块能共同围成用于压缩血管支架100的压缩腔,压缩腔大致呈圆管状。
本支架组件200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是这样的:进入病变血管300前,先将导杆220贯穿套管210,使得套管210的内壁、环形挡块、导杆220的外壁以及圆盘挡块能共同围成圆管状的压缩腔,将血管支架100容置于压缩腔内并使其处于压缩形状,此时血管支架100一端抵住环形挡块,另一端抵住圆盘挡块(见图3),然后通过套管210、导杆220将处于压缩状态的血管支架100送入病变血管300内并达到病变处,之后向后拉动套管210,使得套管210的端部逐渐远离导杆220的圆盘挡块,这样血管支架100就会失去套管210内壁、环形挡块以及圆盘挡块的限制,从而先逐渐解除轴向的压缩状态,轴向伸长(见图4),后逐渐解除径向的压缩状态,径向膨胀(见图5),最终完全扩展开来,从而支撑病变血管(见图6)。
综上,本支架组件200包括上述的血管支架100,其能够高效简洁地向较长的病变血管300内植入血管支架100,无需多次分段植入,具有手术时间短,风险低,效果好的特点,有效弥补了现有支架组件200的缺陷。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