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射频消融的双极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4696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用于射频消融的双极电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用于射频消融的双极电极。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射频消融的双极电极,其中电极被配置为有效地移动到如静脉曲张的血管病变处,并且控制电极的热量以在治疗期间降低对病变外部的周围组织的热损伤的风险。



背景技术:

通常,通过手术和非手术方法治疗在身体器官(肝脏、甲状腺等)中发展的癌变组织。

最近,与手术方法相比,非手术方法已被广泛使用。现有已知的非手术方法,如经动脉化疗栓塞,经皮乙醇注射,化学疗法和局部热疗,其中局部热疗是最有效的。

这种局部热疗包括射频消融术,微波烧灼术,激光烧灼术等。其中,射频消融是最有效的,因此内科医生和患者非常需要。

因此,如专利文献1所述,如癌组织等的病变通过从电极发射的射频来加热,从而烧灼和坏死,或者如静脉曲张等血管病变被加热,内壁的静脉受到损伤,引起血管纤维化以消融肿胀的血管。

然而,内科医生或患者需要能够有效地移动到血管病变处(如静脉曲张)的电极以及更安全的电极,其能够降低由于射频的热量而对病变外部的周围组织造成热损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因此,考虑到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其中即使当电极移动到如静脉曲张的血管病变,电极与血管内壁碰撞时,电极也能有效地移动到病变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控制射频的热量产生范围的电极,从而在治疗期间降低对病变外部的周围组织造成热损伤的风险。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射频消融的双极电极,所述电极包括:圆柱形本体,所述圆柱形本体设置有在圆柱形本体外圆周表面上形成的第一连接凹槽和第二连接凹槽,其呈螺纹形状并且以预定间隔彼此间隔开;缠绕在圆柱形本体的第一连接凹槽上多次以插入在其中并连接到射频发生器的第一终端的有源电极体;以及缠绕在所述圆柱形本体的第二连接凹槽上多次以插入在其中并且连接到所述射频发生器的第二终端的接地电极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射频消融的双极电极,所述电极包括:圆柱形本体,所述圆柱形本体设置有在所述圆柱体的外圆周表面上形成的第一连接凹槽和第二连接凹槽,其呈螺纹形状并以预定的间隔彼此间隔开,并且所述圆柱形本体设置有冷却水循环通道,在该冷却水循环通道中从冷却管循环供应冷却水;缠绕在圆柱形本体的第一连接凹槽上多次以插入在其中并连接到射频发生器的第一终端的有源电极体;以及缠绕在所述圆柱形本体的第二连接凹槽上多次以插入在其中并且连接到所述射频发生器的第二终端的接地电极体。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发射射频热量的有源电极体和接地电极体被插入到形成在圆柱形本体的外圆周表面上的螺纹形状的第一连接凹槽和第二连接凹槽中,从而即使当电极移动时电极与血管的内壁碰撞,也可以防止有源电极体和接地电极体与第一连接凹槽和第二连接凹槽分离。

此外,根据本发明,其中有源电极体和接地电极体插入到第一连接凹槽和第二连接凹槽中的圆柱形本体的外圆周表面是光滑的,从而可以防止当电极移动到病变部位时电极不会被血管的内壁中断。

此外,根据本发明,第一连接凹槽和第二连接凹槽通过在圆柱形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外圆周表面上延伸而形成,由此可以将有源电极体和接地电极体快速地插入第一连接凹槽和第二连接凹槽中。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冷却水在其中循环的冷却水循环通道在圆柱形本体内形成,所以能够除去射频热量,从而控制电极的发热范围,有可能实现对病变外部的周围组织的热损伤风险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设置有用于射频消融的双极电极的装置的视图。

图2和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射频消融的双极电极的视图。

图4和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射频消融的双极电极的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和第四实施方式的设置有用于射频消融的双极电极的装置的视图。

图7至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用于射频消融的双极电极的视图。

图10至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用于射频消融的双极电极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用于射频消融的电极装置100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极10,包括电极10,手柄20,电极线30和射频发生器(50)。

位于电极10的后端的手柄20是由想要使用电极10的操作者握持的部分,并且电极线30通过手柄电连接电极10和射频发生器50,并且射频发生器50是用于产生射频交流电的装置,并且被配置为使得正极端和负极端选择性地连接到有源电极体2或接地电极体3以供应射频交流电到电极10。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极10包括:圆柱形本体1,所述圆柱形本体1设置有在圆柱形本体外圆周表面上形成的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其呈螺纹形状并且以预定间隔彼此间隔开;缠绕在圆柱形本体1的第一连接凹槽1a上多次以插入在其中并连接到射频发生器50的第一终端的有源电极体2;以及缠绕在所述圆柱形本体1的第二连接凹槽1b上多次以插入在其中并且连接到所述射频发生器50的第二终端的接地电极体3。

在此,圆柱形本体1在其前端具有圆形形状,使得圆柱形本体被有效地插入如静脉的血管中,并且当应用于导管时将圆柱形本体连接到移动的线的端部。

在此,圆柱形本体1由绝缘材料制成。

此外,如电极10的一侧所示,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被构造成使得具有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形状的板,以螺纹形状沿着圆柱形本体1的外圆周表面开槽。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横截面,从而被有效地插入到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中。

因此,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在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上沿螺纹方向倾斜地缠绕以插入在其中而不会从圆柱形本体1的外周表面突出。

换句话说,当治疗如静脉曲张的血管病变时,可以防止电极10被如静脉的血管的内壁中断。同时,即使当电极与血管的内壁碰撞时,也能够防止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与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分离。

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是用于从电极10发射由射频发生器50产生的射频电流的部分,其中有源电极体2通过电极线30的有源线30a连接到射频发生器50的有源端51,接地电极体3通过电极线30的接地线30b连接到射频发生器30的接地端52。在此,有源端51或接地端52为了方便可以是正极端或负极端。

具体地,当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在有源电极体和接地电极体之间保持预定间隔的状态下发射射频能量时,发热开始于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的间距(pitch)p的中间点。如图3所示,发热范围具有围绕圆柱形本体1的矩形柱状。

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极10包括:圆柱形本体1,所述圆柱形本体1设置有通过在圆柱形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外周表面上延伸而形成的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其以预定间隔彼此间隔开;插入所述圆柱形本体1的第一连接凹槽1a中并连接到射频发生器50的第一终端的有源电极体2;以及插入所述圆柱形本体1的第二连接凹槽1b中并且连接到所述射频发生器50的第二终端的接地电极体3。

在此,圆柱形本体1在其前端具有圆形形状,使得圆柱形本体有效地插入如静脉的血管中,并且当应用于导管时将圆柱形本体连接到移动的线的端部。

在此,圆柱形本体1由绝缘材料制成。

此外,如电极10的一侧所示,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通过沿圆柱形本体1的长度方向在外圆周表面上延伸开槽为矩形,并且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具有矩形形状,使得有源电极体和接地电极体有效地插入到圆柱形本体1的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中。

在此,从电极10的平面看,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以弯曲的形状开槽,使得曲面从圆柱形本体1向外弯曲,有源电极主体2和接地电极体3形成为弯曲形状,使得内表面和外表面从圆柱形本体向外弯曲。

此外,第一连接凹槽1a形成在圆柱形本体1的外圆周表面的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处,并且第二连接凹槽1b以一对形成在圆柱形本体1的外圆周表面上与第一连接凹槽1a正交的位置处。

因此,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被插入到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中,而不会从圆柱形本体1的外圆周表面突出。

换句话说,当治疗如静脉曲张的血管病变时,可以防止电极10被如静脉的血管的内壁中断。同时,即使当电极与血管的内壁碰撞时,也能够防止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与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分离。

另外,由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形成为具有弯曲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矩形形状,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入螺纹形状的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的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相比,所述有源电极体和接地电极体能够快速地插入到具有弯曲表面的矩形的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中。

在此,如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那样,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分别连接到射频发生器50的有源端51和接地端52,其中有源端51或接地端52为了方便可以是正极端或负极端。

此外,当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在有源电极体和接地电极体保持其预定间隔的状态下发射射频能量时,发热开始于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的间距p的中间点。如图5所示,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发热范围具有围绕圆柱形本体1的矩形柱状。

如图6所示,用于射频消融的电极装置100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和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极10,包括电极10,手柄20,电极线30,冷却管40和射频发生器50。

位于电极10的后端的手柄20是由想要使用电极10的操作者握持的部分,电极线30通过手柄20电连接电极10和射频发生器50,冷却管40连接到手柄20,使得冷却管供应和回收冷却水至电极10以使冷却水循环,而射频发生器50是用于产生射频交流电的装置,并且被配置为使得正极端和负极端选择性地连接到有源电极体2或接地电极体3以将射频交流电提供到电极10。

如图7至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极10包括:圆柱形本体1,所述圆柱形本体1设置有形成在圆柱形本体的外圆周表面上的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其呈螺纹形状并且以预定间隔彼此间隔开,并且所述圆柱形本体1其中设置有冷却水循环通道1c,从冷却管40供应的冷却水在其中循环;缠绕在圆柱形本体1的第一连接凹槽1a上多次以插入在其中并且连接到射频发生器50的第一终端的有源电极本体2;和缠绕在圆柱形本体1的第二连接凹槽1b上多次以插入在其中并且连接到射频发生器50的第二终端的接地电极体30。

在此,圆柱形本体1在其前端具有圆形形状,使得圆柱形本体有效地插入如静脉的血管中,并且当应用于导管时将圆柱形本体连接到移动的线的端部。

此外,圆柱形本体1由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冷却水循环通道1c包括从冷却管40供应的冷却水流入的圆柱形流入通道1c'以及设置在流入通道1c'的外侧的圆柱形流出通道1c”,圆柱形流出通道1c”将从流入通路1c'流入的冷却水向冷却管40排出。

在此,流出通道1c”和流入通道1c'通过延伸到圆柱形本体1的前端而形成。另外,流出通道1c”的长度比流入通道1c'的长度长,使流入流入通道1c'的冷却水通过流出通道1c”从圆柱形本体1的前端向后端移动,再次回收到冷却管40。

同时,有源电极体2,接地电极体3以及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分别具有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源电极体2,接地电极体3以及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相同的形状。

因此,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在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上沿螺纹方向倾斜地缠绕以插入其中而不会从圆柱形本体1的外周表面突出。

换句话说,当治疗如静脉曲张的血管病变时,可以防止电极10被如静脉的血管内壁中断。同时,即使当电极与血管的内壁碰撞时,也能够防止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与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分离。

此外,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是从电极10发射从射频发生器50产生的射频电流的部分,其中有源电极体2通过电极线30的有源线30a连接到射频发生器50的有源端51,并且接地电极体3通过电极线30的接地线30b连接到射频发生器50的接地端52。在此,有源端51或接地端52为了方便可以是正极端或负极端。

具体地,当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在有源电极体和接地电极体之间保持预定间隔的状态下发射射频能量时,发热开始于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的间距p的中间点。如图8所示,发热范围具有围绕圆柱形本体1的矩形柱状。

另外,如图9所示,冷却水在冷却水循环通道1c中循环以去除发射射频能量的电极10的热量。因此,与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相比,可以更精确地控制电极10的发热范围,并且可以降低对血管病变如静脉曲张以外的区域热损伤的风险。

如图10至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极10包括:圆柱形本体1,其设置有通过在圆柱形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外周表面上延伸而形成并以预定的间隔彼此间隔开的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并且设置有冷却水循环通道1c,从冷却管40供应的冷却水在其中循环;插入圆柱形本体1的第一连接凹槽1a中并连接到射频发生器50的第一终端的有源电极体2;以及插入圆柱形本体1的第二连接凹槽1b并连接至射频发生器50的第二端的接地电极体3。

在此,圆柱形本体1在其前端具有圆形形状,使得圆柱形本体有效地插入如静脉的血管中,并且当应用于导管时将圆柱形本体连接到移动的线的端部。

此外,圆柱形本体1由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冷却水循环通道1c包括从冷却管40供应的冷却水流入的圆柱形流入通道1c'以及设置在流入通道1c'的外侧的圆柱形流出通道1c”,圆柱形流出通道1c”将从流入通路1c'流入的冷却水向冷却管40排出。

在此,流出通道1c”和流入通道1c'通过延伸到圆柱形本体1的前端而形成。另外,流出通道1c”的长度比流入通道1c'的长度长,使流入流入通道1c'的冷却水通过流出通道1c”从圆柱形本体1的前端向后端移动,再次回收到冷却管40。

同时,有源电极体2,接地电极体3以及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分别具有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有源电极体2,接地电极体3以及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相同的形状。

因此,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被插入到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中,而不会从圆柱形本体1的外圆周表面突出。

换句话说,当治疗如静脉曲张的血管病变时,可以防止电极10被如静脉的血管的内壁中断。同时,即使当电极与血管的内壁碰撞时,也能够防止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与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分离。

另外,由于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形成为具有弯曲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矩形形状,与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插入到螺纹形状的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的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相比,所述有源电极体和接地电极体能够快速地插入到具有弯曲表面的矩形的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中。

在此,如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那样,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分别连接到射频发生器50的有源端51和接地端52,其中有源端51或接地端52为了方便可以是正极端或负极端。

此外,当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在有源电极体和接地电极体保持其间的预定间隔的状态下发射射频能量时,发热开始于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的间距的p中间点。如图11所示,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发热范围具有围绕圆柱形本体1的矩形柱状。

另外,如图12所示,冷却水在冷却水循环通道1c中循环,以除去发射射频能量的电极10的热量,如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述。因此,与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相比,可以更精确地控制电极10的发热范围,并且可以降低对血管病变如静脉曲张以外的区域的热损伤的风险。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用于射频消融的双极电极10的操作和效果。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极10在开始治疗如静脉曲张的血管病变时被插入到血管中,由电极装置100移动以定位病变部位,并通过如x射线标记物的标记手段被放置在正确的目标位置,即病变处。

在此,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在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上沿螺纹方向倾斜地缠绕以插入其中而不会从圆柱形本体1的外周表面突出,使得圆柱形本体1的外圆周表面是光滑的。因此,即使当电极10在移动的同时与如静脉的血管的内壁碰撞时,电极10也能够移动到病变处,而不会被血管的内壁中断。

换句话说,由于可以防止电极10被如静脉的血管的内壁中断,因此电极可以快速地放置在病变部位上,而不会由于中断而延迟。

换句话说,即使当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与如静脉的血管的内壁碰撞时,也可以防止从圆柱形本体1分离。因此,不需要在治疗期间由于分离而更换电极10,并且可以防止当由于分离而导致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更换时产生不希望的射频热量。

此后,当确认放置电极10时,操作射频发生器50,使得在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之间发射射频交流电。在此,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被配置为使得射频能量在以间距p间隔的各个相邻电极体之间发射,从而形成圆柱形射频能量发射区域。

因此,通过射频能量的加热,升高病变组织的温度,由此可以治疗如静脉曲张的血管病变。

如图1,4和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极10如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那样被放置在如静脉曲张的血管病变处。

在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的形状没有改变,并且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被配置为快速地插入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中而不从圆柱形本体1的外圆周表面突出,没有任何形状的变化。因此,即使当电极10在移动时与如静脉的血管的内壁碰撞时,电极10也能够不中断地移动病变。

换句话说,如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那样,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极10可以快速地放置在病变部位上。

换句话说,即使当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与如静脉的血管的内壁碰撞时,也可以防止其从圆柱形本体1分离。因此,不需要在治疗期间由于分离而更换电极10,并且可以防止当由于分离而导致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更换时产生不期望的射频热量。

因此,通过射频能量的加热,升高病变组织的温度,由此可以治疗如静脉曲张的血管病变。

另外,即使当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通过与如静脉的血管的内壁碰撞而与圆柱形本体1分离时,有源电极体和接地电极体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可以更有效地插入到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中,从而能够迅速地重新启动治疗。

如图6至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极10在治疗血管病变(如静脉曲张)开始时被插入到血管中,由电极装置100移动以定位病变,并通过诸如x射线标记物的标记手段被放置在正确的目标位置,即病变处。

这里,由于如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那样防止电极10被如静脉的血管的内壁中断,所以电极可以快速地被放置在病变部位上,以向病变部位发射射频能量。

此后,当确认放置电极10时,射频发生器50运行,使得在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之间发射射频交流电。这里,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主体3被配置为使得射频能量在以间距p彼此间隔的各个相邻电极体之间发射,从而形成圆柱形射频能量发射区域。

因此,如图9所示,冷却水在冷却水循环通道1c中循环,以去除发射射频能量的电极10的热量,由此控制电极10的发热范围。

换句话说,通过控制电极10的射频能量的发热范围,可以使病变的厚度最小化,即与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相比,可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热损伤风险。

另外,由于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的热量能够通过在冷却水循环通道1c中循环的冷却水迅速去除,所以可以实现减少在治疗病变部位如静脉曲张所需的时间,以实现减轻患者由于长期治疗的身体负担。

此外,在冷却水循环通道1c中循环的冷却水流入流入通道1c',并且通过流出通道1c”从圆柱形本体1的前端流到圆柱形本体1的后端,由此可以延长冷却水停留在冷却水循环通道1c中的时间。

换句话说,可以维持电极10的射频能量的恒定发热范围。

此外,可以延迟由于冷却水的供应中断而导致电极10的射频能量的发热范围发生变化的时间,并且获得时间来重新供应冷却水。

如图6和图10至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极10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被放置在如静脉曲张的血管病变部位。

这里,由于如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那样防止电极10被如静脉的血管的内壁中断,所以电极可以快速地被放置在病变部位上,以将射频能量发射到病变部位。

此后,当确认放置电极10时,射频发生器50运行,使得在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之间发射射频交流电。这里,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主体3被配置为使得射频能量在以间距p彼此间隔的各个相邻电极体之间发射,从而形成圆柱形射频能量发射区域。

这里,如图12所示,冷却水在冷却水循环通道1c中循环,以去除发射射频能量的电极10的热量,由此控制电极10的发热范围。

换句话说,通过控制电极10的射频能量的发热范围,可以使病变的厚度最小化,即与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相比,可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热损伤风险。

换句话说,由于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的热量能够通过在冷却水循环通道1c中循环的冷却水迅速去除,所以可以实现减少在治疗病变部位如静脉曲张所需的时间,以实现减轻患者由于长期治疗的身体负担。

另外,即使当有源电极体2和接地电极体3通过与如静脉的血管的内壁碰撞而与圆柱形本体1分离时,有源电极体和接地电极体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相比可以更有效地被插入到第一连接凹槽1a和第二连接凹槽1b中,从而能够迅速地重新启动治疗。

此外,在冷却水循环通道1c中循环的冷却水流入流入通道1c',并且通过流出通道1c”从圆柱形本体1的前端流到圆柱形本体1的后端,由此可以延长冷却水停留在冷却水循环通道1c中的时间。

换句话说,可以维持电极10的射频能量的恒定发热范围。

此外,可以延迟由于冷却水的供应中断而导致电极10的射频能量的发热范围发生变化的时间,并且获得时间来重新供应冷却水。

尽管为了说明的目的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在不脱离如在附随的权利要求中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是可能的。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的描述>

1:圆柱形本体

1a:第一连接凹槽

1b:第二连接凹槽

1c:冷却水循环通道

2:有源电极体

3:接地电极体

10:用于射频消融的双极电极

20:手柄30:电极线

40:冷却管

50:射频发生器

100:用于射频消融的双极电极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