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390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具体是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



背景技术: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又称为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由于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故称为子宫平滑肌瘤,简称子宫肌瘤。

通常,我们说的子宫肌瘤就是指的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的年龄通常是在35岁的妇女中,约有20%的人患有子宫肌瘤,但由于肿瘤的发展缓慢而没有什么临床的症状,所以有些情况下,是因为身体检查无意间查到此病,所以大部分人是没有得到更早的治疗,甚至没有治疗。其症状是月经改变,出现月经量多、月经期延长甚至痛经等症状,有些患者还会出现白带增多、下腹包块和压迫感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妇科炎症,不孕或流产,严重的会并恶性病变。

现有的治疗方法多以西医和手术为主,不仅副作用大,且不能完全治愈,容易复发,对患者经济和生理造成一定的负担。而目前的一些中药的治疗效率也不甚理想,治疗周期长,且疗效不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好、疗程短、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的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金银花15-18份,茯苓20-25份,黄柏10-15份,夏枯草15-18份,连翘12-15份,野菊花12-15份,元胡5-8份,乌药5-8份,车前子10-12份,丹参15-18份。

上述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各原料的最佳重量份配比为:

金银花16份,茯苓22份,黄柏12份,夏枯草16份,连翘14份,野菊花14份,元胡6份,乌药6份,车前子11份,丹参16份。

所述的原料药材在中药店及市场有售。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按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加入混合置于容器中,再加原料量重量10-15倍的水煎煮4次,每次煎煮40-50min,合并煎煮液,过滤去渣,滤液浓缩至55-60℃下相对密度为1.10-1.30的浸膏,加入辅料,制成相应的剂型,即得。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理、功效如下: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赤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夏枯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乳癖,乳房胀痛。

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

野菊花:具疏散风热、消肿解毒。能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证。

元胡: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痛的功能。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疼痛,经寒腹痛。

车前子: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用于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

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本发明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选取10种天然中药科学配伍,配方简单,各原料药协同作用起到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消除肿瘤的效果,见效快,标本兼治,无毒副作用,而且其制备方法简单、服用方便,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

金银花15kg,茯苓20kg,黄柏10kg,夏枯草15kg,连翘12kg,野菊花12kg,元胡5kg,乌药5kg,车前子10kg,丹参15kg。

制备方法如下:按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加入混合置于容器中,再加原料量重量10倍的水煎煮4次,每次煎煮40min,合并煎煮液,过滤去渣,滤液浓缩至55℃下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加入辅料,制成颗粒剂,每颗0.1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

金银花16kg,茯苓22kg,黄柏12kg,夏枯草16kg,连翘14kg,野菊花14kg,元胡6kg,乌药6kg,车前子11kg,丹参16kg。

制备方法如下:按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加入混合置于容器中,再加原料量重量12倍的水煎煮4次,每次煎煮45min,合并煎煮液,过滤去渣,滤液浓缩至58℃下相对密度为1.20的浸膏,加入辅料,制成口服液剂,每瓶3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

金银花18g,茯苓25g,黄柏15g,夏枯草18g,连翘15g,野菊花15g,元胡8g,乌药8g,车前子12g,丹参18g。

制备方法如下:按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加入混合置于容器中,再加原料量重量15倍的水煎煮4次,每次煎煮50min,合并煎煮液,过滤去渣,滤液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30的浸膏,加入辅料,制成丸剂,每粒0.3g。

为了进一步证明本发明中药的临床疗效,选择收治患者中的300例,对本发明药物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年龄30-45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为100例,分别为实验组1-3组。

实验组1-3组分别服用实施例1-3的药物,每日3次,每次内服3片/粒或1瓶,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其中显效275例,有效285例,治愈270例,无效15例,治愈率90%,有效率95%。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金银花15‑18份,茯苓20‑25份,黄柏10‑15份,夏枯草15‑18份,连翘12‑15份,野菊花12‑15份,元胡5‑8份,乌药5‑8份,车前子10‑12份,丹参15‑18份。本发明药物选取10种天然中药科学配伍,配方简单,各原料药协同作用起到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消除肿瘤的效果,见效快,标本兼治,无毒副作用,而且其制备方法简单、服用方便,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黄名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名玉
技术研发日:2016.04.20
技术公布日:2017.10.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