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中药方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20431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中药方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针刺疗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丹参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治疗作用: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调和阴阳: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扶正祛邪: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针灸是一项传统的治疗方式,属于物理治疗的一种,也是比较迅速、可达到一定效果且使用非常复杂、非专业人士难以操作的一种治疗。针灸师刺激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节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针灸虽然好处多多,但是针灸有很多弊端:如疼痛、欠安全、操作复杂等,有不少人畏惧针灸,因为它有一定的疼痛、酸、麻、胀的感觉,而且有人会担心其安全性。针灸可能出现的晕针、感染和取穴不准等因素,致使使用针灸方式治疗疾病的人数大量减少,就诊病人的病种也大量减少,病人的病种一般局限在面瘫、偏瘫、胃肠疾病、失眠、神经痛、跌打损伤等疾病,而实际上针灸疗法的适应症有很多,实际使用的病种仅占全部适应症的几十分之一,并且疗效受很多其他因素影响而参差不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中药方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中药方剂既可治病,又可舒筋活血,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一大特点,更加安全可靠,无任何毒副作用。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中药方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生地10-30、川芎10-20、川断5-15、伸筋草5-15、牛膝5-15、茜草5-15、五加皮5-15、钩藤5-15、首乌5-15、海藤皮5-15、灵仙5-15、秦艽5-15、地枫5-15、乳香5-15、大活5-10、观草5-15、熟地5-15、枸杞5-15、羌活5-15、冰糖5-15,米醋30-50,细辛7-13,当归15-25,白芨10-20,杏仁5-15,红花3-9,鸡血藤6-12,生草乌4-10,徐长卿6-14,桑枝8-15,花椒20-30。上述的用于中医针灸的中药方剂,其中,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生地10-30、川芎10-20、川断5-15、伸筋草5-15、牛膝5-15、茜草5-15、五加皮5-15、钩藤5-15、首乌5-15、海藤皮5-15、灵仙5-15、秦艽5-15、地枫5-15、乳香5-15、大活5-10、观草5-15、熟地5-15、枸杞5-15、羌活5-15、冰糖5-15,米醋30-50,细辛7-13,当归15-25,白芨10-20,杏仁5-15,红花3-9,鸡血藤6-12,生草乌4-10,徐长卿6-14,桑枝8-15,花椒20-30。上述的用于中医针灸的中药方剂,其中,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生地10、川芎10、川断5、伸筋草5、牛膝5、茜草5、五加皮5、钩藤5、首乌5、海藤皮5、灵仙5、秦艽5、地枫5、乳香5、大活5、观草5、熟地5、枸杞5、羌活5、冰糖5,米醋35,细辛8,当归15,白芨10,杏仁5,红花5,鸡血藤6,生草乌4,徐长卿6,桑枝8,花椒25。本发明的另一面,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中药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生地、川芎、川断、伸筋草、牛膝、茜草、五加皮、钩藤、首乌、海藤皮、灵仙、秦艽、地枫、乳香、大活、观草、熟地、枸杞、羌活、细辛,当归,白芨,杏仁,红花,鸡血藤,生草乌,徐长卿,桑枝,花椒分别进行洗净,然后放到100-150度蒸笼中并维持一段时间;将经过蒸熟的生地、川芎、川断、伸筋草、牛膝、茜草、五加皮、钩藤、首乌、海藤皮、灵仙、秦艽、地枫、乳香、大活、观草、熟地、枸杞、羌活、细辛,当归,白芨,杏仁,红花,鸡血藤,生草乌,徐长卿,桑枝,花椒分别放进烘干箱中进行烘干;将烘干后的生地、川芎、川断、伸筋草、牛膝、茜草、五加皮、钩藤、首乌、海藤皮、灵仙、秦艽、地枫、乳香、大活、观草、熟地、枸杞、羌活、细辛,当归,白芨,杏仁,红花,鸡血藤,生草乌,徐长卿,桑枝,花椒分别进行研磨;将上述得到的粉末依次加入到米醋和冰糖中进行搅拌,然后进行过滤得到用于中医针灸的中药方剂。上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将生地、川芎、川断、伸筋草、牛膝、茜草、五加皮、钩藤、首乌、海藤皮、灵仙、秦艽、地枫、乳香、大活、观草、熟地、枸杞、羌活、细辛,当归,白芨,杏仁,红花,鸡血藤,生草乌,徐长卿,桑枝,花椒分别进行洗净,然后放到100-150度蒸笼中并维持一段时间步骤中,维持10分钟。上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将经过蒸熟的生地、川芎、川断、伸筋草、牛膝、茜草、五加皮、钩藤、首乌、海藤皮、灵仙、秦艽、地枫、乳香、大活、观草、熟地、枸杞、羌活、细辛,当归,白芨,杏仁,红花,鸡血藤,生草乌,徐长卿,桑枝,花椒分别放进烘干箱中进行烘干的步骤中,烘干时间为20分钟,烘干温度为150度。上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将烘干后的生地、川芎、川断、伸筋草、牛膝、茜草、五加皮、钩藤、首乌、海藤皮、灵仙、秦艽、地枫、乳香、大活、观草、熟地、枸杞、羌活、细辛,当归,白芨,杏仁,红花,鸡血藤,生草乌,徐长卿,桑枝,花椒分别进行研磨的步骤中,将研磨过后的粉末进行过滤,滤网目数为80目-100目。上述的制备方法,其中,述将上述得到的粉末依次加入到米醋和冰糖中进行搅拌,然后进行过滤得到用于中医针灸的中药方剂的步骤中,其中过滤网的目数为200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中药方剂,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具有补中益气、和胃润肺、止咳化痰、祛烦消渴、清热降浊、养阴生津、止汗解毒等功能,可用于治疗中气不足、肺热咳嗽、咯痰带血、阴虚久咳、口燥咽干、咽喉肿痛、小儿盗汗、风火牙痛等病症;2、当归:当归,拉丁文名:Angelicasinensis,别名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当归曲、土当归,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药,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用于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血虚,或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痛证;肠燥便秘;久咳气喘,3、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细辛根细、色灰黄、叶色绿,味辛辣麻舌。性温,有小毒。归心、肺、肾经。有祛风,散寒,温肺、行水,开窍的作用。治风寒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此外,细辛还具有抗炎免疫、局部麻醉、提高新陈代谢、抗菌作用,亦可用于肿瘤,4、白芨: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性味归经:味苦、甘、涩,性寒,归肺、肝、胃经。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用于内外出血诸证及痈肿、烫伤、手足皲裂、肛裂等,5、杏仁:杏仁是蔷薇科杏的种子,分为甜杏仁和苦杏仁,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糖、微量苦杏仁苷。脂肪的组成中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甜杏仁中不仅蛋白质含量高,其中的大量纤维可以让人减少饥饿感,这就对保持体重有益。纤维有益肠道组织并且可降低肠癌发病率、胆固醇含量和心脏病的危险。所以,肥胖者选择甜杏仁作为零食,可以达到控制体重的效果。最近的科学研究还表明,甜杏仁能促进皮肤微循环,使皮肤红润光泽,具有美容的功效,杏仁还有美容功效,能促进皮肤微循环,使皮肤红润光泽。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中药方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生地10、川芎10、川断5、伸筋草5、牛膝5、茜草5、五加皮5、钩藤5、首乌5、海藤皮5、灵仙5、秦艽5、地枫5、乳香5、大活5、观草5、熟地5、枸杞5、羌活5、冰糖5,米醋30,细辛7,当归15,白芨10,杏仁5,红花3,鸡血藤6,生草乌4,徐长卿6,桑枝8,花椒20。实施例2,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中药方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生地30、川芎20、川断15、伸筋草15、牛膝15、茜草15、五加皮15、钩藤15、首乌15、海藤皮15、灵仙15、秦艽15、地枫15、乳香15、大活10、观草15、熟地15、枸杞15、羌活15、冰糖15,米醋50,细辛13,当归25,白芨20,杏仁15,红花9,鸡血藤12,生草乌10,徐长卿14,桑枝15,花椒30。实施例3,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中药方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生地10、川芎10、川断5、伸筋草5、牛膝5、茜草5、五加皮5、钩藤5、首乌5、海藤皮5、灵仙5、秦艽5、地枫5、乳香5、大活5、观草5、熟地5、枸杞5、羌活5、冰糖5,米醋30,细辛7,当归15,白芨10,杏仁5,红花4,鸡血藤6,生草乌4,徐长卿6,桑枝8,花椒25。实施例4,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中药方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生地20、川芎15、川断10、伸筋草10、牛膝10、茜草10、五加皮10、钩藤10、首乌10、海藤皮10、灵仙10、秦艽10、地枫10、乳香10、大活8、观草10、熟地10、枸杞10、羌活10、冰糖10,米醋40,细辛10,当归20,白芨15,杏仁10,红花9,鸡血藤10,生草乌5,徐长卿10,桑枝10,花椒30。实施例5,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中药方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生地10、川芎10、川断5、伸筋草5、牛膝5、茜草5、五加皮5、钩藤5、首乌5、海藤皮5、灵仙5、秦艽5、地枫5、乳香5、大活5、观草5、熟地5、枸杞5、羌活5、冰糖5,米醋35,细辛8,当归15,白芨10,杏仁5,红花5,鸡血藤6,生草乌4,徐长卿6,桑枝8,花椒25。在本发明中,红花:红花,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菊科、红花属植物,干燥的管状花,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微苦。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有助于治经闭、痛经、恶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疗效。有活血化瘀,散湿去肿的功效,避免孕妇使用,否则会造成流产。鸡血藤:鸡轿藤味苦微甘、性温,归肝、心、肾经;色赤入血,质润行散;具有活血舒筋,养血调经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月经不调,经行不畅,痛经,经闭,白细胞减少症。治疗风湿所致的腰膝关节疼痛、风湿痹痛、肢体麻木,1.对造血系统的作用,2.对凝血、纤溶的作用,3.抑制心脏和降低血压作用,4.抗癌作用,5.对脂质代谢的调节。生草乌: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功效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徐长卿: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疼痛、脘腹痛、牙痛等各种痛症。徐长卿有较好的祛风止痛作用,广泛地用于风湿、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种痛症。也用于手术后疼痛及癌肿疼痛,有一定的止痛作用。祛风止痛,解毒消肿,温经通络。治毒蛇咬伤,风湿骨痛,心胃气痛,跌打肿痛,带状疱疹,肝硬化腹水,月经不调,痛经。桑枝: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功效: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主治: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水肿脚气;肌体风痒。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花椒:别名:檓、大椒、秦椒、蜀椒、川椒或山椒。为芸香科、花椒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可孤植又可作防护刺篱。其果皮可作为调味料,并可提取芳香油,又可入药,种子可食用,也可加工制作肥皂,中医认为,花椒性温,味辛,有温中散寒、健胃除湿、止痛杀虫、解毒理气、止痒祛腥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积食、停饮、呃逆、呕吐、风寒湿邪所致的关节肌肉疼痛、脘腹冷痛、泄泻、痢疾、蛔虫、阴痒等病症。本发明的另一面,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中药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生地、川芎、川断、伸筋草、牛膝、茜草、五加皮、钩藤、首乌、海藤皮、灵仙、秦艽、地枫、乳香、大活、观草、熟地、枸杞、羌活、细辛,当归,白芨,杏仁,红花,鸡血藤,生草乌,徐长卿,桑枝,花椒分别进行洗净,然后放到100-150度蒸笼中并维持一段时间,维持10分钟;步骤S2:将经过蒸熟的生地、川芎、川断、伸筋草、牛膝、茜草、五加皮、钩藤、首乌、海藤皮、灵仙、秦艽、地枫、乳香、大活、观草、熟地、枸杞、羌活、细辛,当归,白芨,杏仁,红花,鸡血藤,生草乌,徐长卿,桑枝,花椒分别放进烘干箱中进行烘干,其中烘干时间为20分钟,烘干温度为150度。步骤S3:将烘干后的生地、川芎、川断、伸筋草、牛膝、茜草、五加皮、钩藤、首乌、海藤皮、灵仙、秦艽、地枫、乳香、大活、观草、熟地、枸杞、羌活、细辛,当归,白芨,杏仁,红花,鸡血藤,生草乌,徐长卿,桑枝,花椒分别进行研磨,其中将研磨过后的粉末进行过滤,滤网目数为80目-100目。步骤S4:将上述得到的粉末依次加入到米醋和冰糖中进行搅拌,然后进行过滤得到用于中医针灸的中药方剂,其中过滤网的目数为200目。以下提供几个典型的病例典型病例一:刘XX,年龄:50岁;性别:女性;农民,长期在工地打工,患者自述:患者自述最近总是感觉全身无力,不愿意动,腰疼的直不起来,也不思饮食,即使勉强吃点,也会很难消化,晚上都不敢多喝水,已有1年多的时间。一年以来去医院检查过好多次,吃过很多中西药均无明显效果,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使用本发明用于中医针灸的中药方剂并配合施以针灸治疗使用本实施例1所得用于中医针灸的中药方剂并配合针灸,使用一次,腰部有热热麻麻的感觉,使用2次,腰酸腰疼的症状减轻;使用10次后,不适症状完全消失,患者自感身体强健。典型病例二:黄XX,男性,45岁,山东济南历城人士,长期干农活,2012年12月来诊,患者自述两年来不明原因的间歇性腰膝酸软,遇到阴天下雨腰以及腿关节疼痛难忍,而且有消化不良,偶有返酸、烧灼感、嗳气等上消化道症状,吃过许多治疗腰膝酸软,止疼的药物,当时有效,但治标不治本,不能根治,医生建议使用本发明用于中医针灸的中药方剂并配合施以针灸。使用实施例5所得用于中医针灸的中药方剂,2次,腰腿疼痛的症状有所改善,腰膝酸软也减轻;使用15天,不适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