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痈疖肿毒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0389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痈疖肿毒的外用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痈疖疮毒进行上药治疗时,往往需要用消毒针挑破伤口,在撒上药粉,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上述中用消毒针挑破伤口的过程中,有时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疼痛;或者在取插入身上的箭头和拔插入身上的锈钉以及木刺是都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疼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痈疖肿毒的外用中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治疗痈疖肿毒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黄芪8-10、生地2-4、马钱子6-8、虎杖4-6、葶苈子8-10、忍冬藤2-4、制乳香3-4、制没药5-6、苦参6-8、土茯苓4-5、藿香6-8、八角莲2-4、土槿皮3-4、皂角刺4-5、七叶一枝花2-4、元胡6-7、千层塔4-5、斑鸠占叶2-4。治疗痈疖肿毒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黄芪9、生地3、马钱子7、虎杖5、葶苈子9、忍冬藤3、制乳香3.5、制没药5、苦参7、土茯苓4.5、藿香7、八角莲3、土槿皮3、皂角刺4.5、七叶一枝花3、元胡6、千层塔4.5、斑鸠占叶3。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适量的凡士林调和成糊状,涂覆于患处,每日1-2次,1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外用中药精选多种保健药材配比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祛风除湿等功效,本发明对痈疖肿毒标本兼治、功效显著,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治疗痈疖肿毒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g)为:黄芪9、生地3、马钱子7、虎杖5、葶苈子9、忍冬藤3、制乳香3.5、制没药5、苦参7、土茯苓4.5、藿香7、八角莲3、土槿皮3、皂角刺4.5、七叶一枝花3、元胡6、千层塔4.5、斑鸠占叶3。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适量的凡士林调和成糊状,涂覆于患处,每日1-2次,1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典型病例:典型病例1、解某,男,23岁,后背长有一处痈疖肿毒,症状表现为皮肤红肿高突,有脓头,肿块坚硬根深,形成了红、肿、热、痛的症状;涂覆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2次,连涂3日,效果显著,皮肤红肿、疼痛感明显减轻,后续涂覆两个疗程后,痊愈。典型病例2、蔡某某,女,43岁,患者面部长有痈疖肿毒,患处皮肤红肿、疼痛感明显,有脓头,伴有恶寒发热等,涂覆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2次,连服一个疗程后,症状明显改善,续涂一个疗程,痊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