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胃窦炎的中药冲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08506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胃窦炎的中药冲剂及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胃窦炎是指局限于胃窦部的一种慢性炎症,主要病变多局限于黏膜层,但也
漫延至肌层或浆膜层。在病变部分出现水肿、炎症细胞侵润和纤维组织增生,使
局部变厚,甚至狭窄;部分病例可有黏膜表面糜烂、肠腺上皮化发生变化。胃窦
炎好发于30岁以上的男性,表现为上腹部饱胀,隐痛或剧痛,常呈周期性发作,
可伴有嗳气、反酸、呕吐、纳差、消瘦等,慢性胃窦炎还可表现为厌食,持续性
腹痛,失血性贫血等。胃窦炎病变多局限于粘膜肌层,亦可蔓延至肌层和浆膜层。
胃窦粘膜表现为水肿、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其中以粘膜下层最
为明显。
本病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情绪波动或恐惧紧张时,可使症状加剧。副交感
神经系统兴奋时也易发作。目前西医对于胃窦炎的治疗一般采用饮食控制、镇静、
抗酸、解痉、止痛等治疗方式,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对情绪紧张者,可用小剂量
镇静剂,对嗳气、恶心及胃排空障碍者,可选用胃复安、吗丁林或西沙必利,针
对胃窦粘膜炎性病变,可选用麦滋林,如慢性胃窦炎的病理诊断有幽门螺杆菌感
染,可选用德诺或服用阿莫西林。这些西药治疗本病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治
标不治本,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且这些药物长期服用具有明显的副作用。
本病属中医的胃脘痛;痞证等范畴。主要病因是外感寒邪,或过食寒凉,损
伤中阳;肝郁气滞、木旺乘土、肝气横逆犯胃;饮食失节,内生食滞;素体虚弱,
或劳倦过度,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各种原因最终均可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调,
气机不利,胃失通降,不通则痛。气机阻滞,多见既胀且痛,以胀为主,时作时
止,聚散无形。胃为水谷之海,胃气以和降为顺,主摄纳食物,吸取精微,排出

糟粕。病邪犯胃,胃失和降,气机壅滞,则水反为湿、为滞,形成气滞、湿阻、
食积、血瘀之症,表现为胃胀、胃痛;胃失和降则嗳气、泛酸、恶心、呕吐。其
病程较久,虚实夹杂,缠绵难解。因此本发明根据病因对症下药,具有疏肝解
郁、健脾消积、和胃化湿、消食导滞、温中散寒、行气和中、活血祛瘀、益气补
血、益胃生津、降逆止呕、制酸止痛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
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胃窦炎治愈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胃窦炎的中药冲剂及制备方法,具有疏肝解郁、
健脾消积、和胃化湿、消食导滞、温中散寒、行气和中、活血祛瘀、益气补血、
益胃生津、降逆止呕、制酸止痛之功效,治病求源标本兼治,对各种原因引起的
胃窦炎均具有很好的疗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用于治疗胃窦炎的中药冲剂,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
份数为:
莱菔子70~90份、稻草67~87份、八月札63~83份、丹参60~80份、
凤尾参56~76份、蕨麻53~72份、金钱草50~68份、沙参47~65份、
糯米藤43~62份、柴胡40~59份、白芥子37~56份、甘草35~52份、
六神曲32~48份、木瓜29~45份、绵三七26~41份、石斛23~37份、
东风螺壳20~33份、枸橘16~30份、苏叶13~26份、师实10~22份、
川芎8~19份、柚皮6~16份、绿萼梅3~13份、蒮香1~10份。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莱菔子73~87份、稻草70~83份、八月札66~80份、丹参63~77份、
凤尾参60~73份、蕨麻56~69份、金钱草53~65份、沙参50~62份、
糯米藤46~59份、柴胡43~56份、白芥子40~52份、甘草38~48份、
六神曲35~45份、木瓜32~42份、绵三七29~38份、石斛27~34份、
东风螺壳23~30份、枸橘19~27份、苏叶16~23份、师实13~19份、
川芎12~16份、柚皮9~13份、绿萼梅5~10份、蒮香3~7份。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莱菔子80份、稻草77份、八月札73份、丹参70份、
凤尾参67份、蕨麻62份、金钱草59份、沙参56份、
糯米藤53份、柴胡50份、白芥子46份、甘草43份、
六神曲40份、木瓜37份、绵三七34份、石斛30份、
东风螺壳26份、枸橘23份、苏叶20份、师实16份、
川芎14份、柚皮11份、绿萼梅7份、蒮香5份。
一种用于治疗胃窦炎的中药冲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稻草、凤尾参、蕨麻、沙参、糯米藤、白芥子、甘草、石斛、枸橘、
苏叶、师实、柚皮、绿萼梅、蒮香洗净、晾干后混合均匀,放入容器中,在容器
中加入6~8倍量的水,加热煮沸2~3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
加入4~6倍量的水,加热煮沸1~2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
加热,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0~1.20的稠膏,备用;
(2)将八月札、金钱草、绵三七放入容器中,加入3~5倍量的绍兴黄酒,
煮沸后放凉,继续浸泡3~5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
绍兴黄酒,煮沸后放晾,继续浸泡2~4小时,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
蒸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0~1.20的稠膏,备用;
(3)取净莱菔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并有香气为度,取出,放凉,
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4)取丹参片,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5)取柴胡片,用醋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醋吸尽并微干,取出,晒干,
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6)取麸皮撒匀于热锅内,俟起烟,将六神曲倒入,炒至黄色,取出,筛
去麸皮,放凉,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7)将木瓜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焦为度,取出,晒干,粉碎研末,过
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8)取净东风螺壳,置坩蜗内,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粉碎研末,过100
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9)取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闷,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取出放凉,
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10)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稠膏,与步骤(3)、步骤(4)、步骤
(5)、步骤(6)、步骤(7)、步骤(8)、步骤(9)中所得的细粉混合,加辅料
蔗糖和糊精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后,封装成每袋10g的中药冲剂。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入脾;胃;肺;大肠经。消食导滞;降气
化痰。主治食积气滞;脘腹胀满;腹泻;下痢后重;咳嗽多痰;气逆喘满。
《纲目》载:“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
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整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医学临床研究表明,莱菔子所含的莱菔素,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显
著的抑制作用,对同心性毛癣菌等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醇提物具
有降压作用,能增强回肠节律性收缩,抑制胃排空,缓解胃底部纵行肌紧
张性,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冠状动脉粥状硬化。
稻草:味辛;性温。归脾;肺经。宽中;下气;消食;解毒。主治噎
膈;反胃;食滞;腹痛;泄泻;消渴;黄疸;喉痹;痔疮;烫火伤。
八月札:昧微苦,性平。归肝、胃、膀胱经。疏肝和胃,活血止痛,
软坚散结,利小便。主治肝胃气滞,脘腹、胁助胀痛,饮食不消,下痢便
泄,疝气疼痛,腰痛,经闭痛经,瘿瘤瘰疬,恶性肿瘤。《陕西中草药》:
疏肝益肾,健脾和胃。治消化不良,腹痛,泻痢,疝气,子宫下坠。
丹参:味苦;性微寒;无毒。入心;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
心除烦,凉血消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
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本经》载:“主心腹邪气,肠
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丹参具有消炎止痛、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状况、降血压、降血糖、
降血脂、保肝、抗菌和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的作用,丹参还具有抗血小
板凝聚、降低血液黏度及调节内外凝血系统的功能。
凤尾参:味甘;微苦;性微温。补气血;强筋骨;健脾胃。主治头晕

耳鸣;心慌气短;手足痿软;筋骨疼痛;支气管炎;小儿食积;营养不良。
蕨麻:味甘;苦;寒。归脾;胃经。补气血,健脾胃,生津止渴,利
湿。用于病后贫血,营养不良,脾虚腹泻,风湿痹痛。《西藏常用中草药》:
\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益气补血,治脾虚腹泻,病后贫血,营养不良。\
现代研究证明:蕨麻含收缩及松弛平滑肌的两种成分,对平滑肌有一定影
响,并有强心作用。
金钱草:味甘;微苦;性凉。入肝;胆;肾;膀胱经。利水通淋;清
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肝胆及泌尿系结石;热淋;肾炎水肿;湿热黄疸;
疮毒痈肿;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金钱草主要含酚性
成分和甾醇、黄酮类、鞣质、挥发油、胆碱、钾盐等,具有排石、抑菌、
通淋、抗炎作用,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
胃生津。主治阴虚久咳;痨嗽痰血;燥咳痰少;虚热喉痹;津伤口渴。《本
草纲目》载:“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故金
能受火克者宜之。补阳而生阴,补阴而制阳,不可不辩之也。”现代医学研
究证实,沙参含有挥发油、香豆素、淀粉、生物碱、三萜酸、豆甾醇、β-
各甾醇,提高T细胞比值,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白细胞,增强巨噬
细胞功能,延长抗体存在时间,有解热、镇痛、祛痰、平喘功能,增强体
液和细胞的免疫功能,对应激性和药物性胃溃疡有保护和抑制作用。
糯米藤:味甘;微苦;性凉。清热解毒;健脾消积;利湿消肿;散瘀
止血。主治乳痈;肿毒;痢疾;消化不良;食积腹痛;甙积;带下;水肿;
小便不利;痛经;跌打损伤;咳血;吐血;外伤出血。《民间常用单药汇编》
增血液,健脾胃,固中养血。炖肉内服治心脏衰弱。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
阳气。主治: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胁痛乳胀;头痛头眩;月
经不调;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纲目》载“治阳气下陷,
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
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柴胡具有解热、镇静、镇痛、镇咳、抗炎作用。同时
对抗肝损害,利胆,抗脂肪肝,及促进肠蠕动等有一定作用。
白芥子:味辛;性温。入肺;肝;脾;胃;心包经。利气豁痰,温中
散寒,通络止痛。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
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医学入门》:\利胸膈痰,止
翻胃吐食,痰嗽上气,中风不语,面目色黄,安五脏,止夜多小便。又治
扑损瘀血。\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
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
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本草纲目》载:
“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本毒,调和从药
有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甘草有较强的解毒作用,还有抗溃疡、抗炎症、
镇痉镇咳、降血压、降血脂、抗癌作用,广泛用于治疗咽喉炎、喉炎、气
管炎、支气管炎、哮喘、咳嗽、咳血等疾病,此外还具有抗胃溃疡、抗胃
炎作用。
六神曲:味甘;辛;性温;无毒。入脾;胃经。健脾和胃;消食化积;
主治饮食停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泻痢。《本草正》载:
“味甘气平,炒黄入药,善助中焦土脏,健脾暖胃,消食下气,化滞调中,
逐痰积,破癥瘕,运化水谷,除霍乱胀满呕吐。其气腐,故能除湿热,其
性涩,故又止泻痢。疗女人胎动因滞,治小儿腹坚因积。”现代医学研究证
实,六神曲含多量酵母菌和B族维生素,能增进食欲,维持正常消化机能,
同时还能帮助矿石类药物消化吸收。
木瓜:味酸;性温。入肝;肺;肾;脾经。舒筋活络;和胃化湿。主
治风湿痹痛,肢体酸重,筋脉拘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本草正》载:
“疗腰膝无力,脚气,引经所不可缺,气滞能和,气脱能固。以能平胃,
故除呕逆、霍乱转筋,降痰,去湿,行水。”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木瓜含番
木瓜碱、木瓜蛋白酶、凝乳酶、胡萝卜素等;并富含十七种以上氨基酸及
多种营养元素,具有护肝降酶、抗炎抑菌、降低血脂等作用,还有阻止人

体致癌物质亚硝胺合成的功效。
绵三七:味甘;苦;性平。归脾;胃;肝经。健脾消积;行气止痛;
解毒消肿。主治疳积;消化不良;脘腹疼痛;腹泻;痢疾;睾丸肿痛;沈
气;咽喉痛;跌打损伤;疮毒。《本经逢原》:\除寒,燥湿,开郁,化食,
利膈上痰,解面食、鱼、肉诸毒。\
石斛:味甘;性微寒。归胃;肺;肾经。生津益胃;滋阴清热;润肺
益肾;明目强腰。主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胃阴不足;胃痛干呕;肺燥
干咳;虚热不退;阴伤目蝉;腰膝软弱。《本草正》载:“石斛益精强阴,
壮筋补虚,健脚膝,驱冷痹,却惊悸,定心志,有从容分解之妙,故能退
火、养阴、除烦、清肺下气,亦止消渴热汗。”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石斛能
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有显著的免疫激活作用,对环磷酰胺所致
的白细胞下降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唾液、胃液、肠液分泌,能扩张微血
管,增加血流,增强心肌收缩力,此外还有解热、镇痛等作用。
东风螺壳:味咸;性凉。制酸止痛;清热解毒。主治胃酸过多;胃及
十二指肠溃疡;疥癣;烫伤。
枸橘:味辛;苦;性温。归肝;胃经。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消积化
滞。主治胸胁胀满;脘腹胀痛;乳房结块;疝气疼痛;睾丸肿痛;跌打损
伤;食积;便秘;子宫脱垂。《上海常用中草药》:利气,健胃,通便。治
胃部胀满,消化不良,便秘,子宫脱垂,乳房结核。
苏叶: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散寒解表;宣肺化痰;行气和
中;安胎;角鱼蟹毒。主治风寒表证;咳嗽痰多;脘胀满;恶心呕吐;腹
痛吐泻;胎气不和;妊娠恶阴;食鱼蟹中毒。《本草汇言》载:“散寒气,
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化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现代医学
研究表明,苏叶水提液可缩短血凝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
促进肠蠕动,此外还有解热、抑菌、升血糖和镇静作用。
师实: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健脾益气;降逆止呕。主治脾胃虚
弱;呕吐呃逆。《海药本草》:主补虚赢乏损,温肠胃,止呕逆,久食健人。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

止痛。主治癓瘕肿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
疮疡。《本草正》载:“散风寒,治痛,破瘀蓄,通血脉,解结气,逐疼痛,
排脓消肿,逐血通经。”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发现,川芎提取液对抑制白血病
细胞有一定作用,制剂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
菌、霍乱弧菌、绿脓杆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川芎所含的
川芎嗪、阿魏酸纳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可扩张冠状动脉,增进冠脉流量,
缓解心绞痛,并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所含的川芎内酯有平滑肌解痉和抑
制肠肌、子宫收缩等作用。
柚皮:味辛;苦;甘;性温。归脾;肾;膀胱经。宽中理气;消食;
化痰;止咳平喘。主治气郁胸闷;脘腹冷痛;食积;泻痢;咳喘;疝气。《四
川中药志》:解酒毒,治肾脏水肿,宿食停滞,湿痰咳逆及疝气。
绿萼梅:味苦;微甘;微酸;性凉。归肝;胃;肺经。疏肝解郁;开
胃生津;化痰。主治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本草纲目
拾遗》载:“开胃散邪,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蒸露点茶,生津止渴,
解暑涤烦。”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绿萼梅含有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
等多种挥发油,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肝胃不和、胃脘胁肋胀痛,喛气不舒等
疾病。
蒮香: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主治
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本
草述》载:“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洽外感寒那,内伤饮食,或饮食
伤冷湿滞,山风瘴气,不伏水士,寒热作疟等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蒮
香所含的广蒮香酮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效果,
对钙离子有拮抗特性,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呕吐、腹泻和食欲
不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选用药材君、臣、左、使诸理皆备,药性相适相辅,针对病因对症下
药,有疏肝解郁、健脾消积、和胃化湿、消食导滞、温中散寒、行气和中、活血
祛瘀、益气补血、益胃生津、降逆止呕、制酸止痛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

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胃窦炎治愈率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莱菔子70~90g、稻草67~87g、八月札63~83g、丹参60~80g、
凤尾参56~76g、蕨麻53~72g、金钱草50~68g、沙参47~65g、
糯米藤43~62g、柴胡40~59g、白芥子37~56g、甘草35~52g、
六神曲32~48g、木瓜29~45g、绵三七26~41g、石斛23~37g、
东风螺壳20~33g、枸橘16~30g、苏叶13~26g、师实10~22g、
川芎8~19g、柚皮6~16g、绿萼梅3~13g、蒮香1~10g。
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1)将稻草、凤尾参、蕨麻、沙参、糯米藤、白芥子、甘草、石斛、枸橘、
苏叶、师实、柚皮、绿萼梅、蒮香洗净、晾干后混合均匀,放入容器中,在容器
中加入6~8倍量的水,加热煮沸2~3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
加入4~6倍量的水,加热煮沸1~2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
加热,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0~1.20的稠膏,备用;
(2)将八月札、金钱草、绵三七放入容器中,加入3~5倍量的绍兴黄酒,
煮沸后放凉,继续浸泡3~5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
绍兴黄酒,煮沸后放晾,继续浸泡2~4小时,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
蒸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0~1.20的稠膏,备用;
(3)取净莱菔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并有香气为度,取出,放凉,
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4)取丹参片,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5)取柴胡片,用醋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醋吸尽并微干,取出,晒干,
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6)取麸皮撒匀于热锅内,俟起烟,将六神曲倒入,炒至黄色,取出,筛

去麸皮,放凉,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7)将木瓜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焦为度,取出,晒干,粉碎研末,过
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8)取净东风螺壳,置坩蜗内,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粉碎研末,过100
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9)取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闷,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取出放凉,
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10)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稠膏,与步骤(3)、步骤(4)、步骤
(5)、步骤(6)、步骤(7)、步骤(8)、步骤(9)中所得的细粉混合,加辅料
蔗糖和糊精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后,封装成每袋10g的中药冲剂。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1袋,饭前半小时以开水冲服,7天为1个疗程。
实施例2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莱菔子73~87g、稻草70~83g、八月札66~80g、丹参63~77g、
凤尾参60~73g、蕨麻56~69g、金钱草53~65g、沙参50~62g、
糯米藤46~59g、柴胡43~56g、白芥子40~52g、甘草38~48g、
六神曲35~45g、木瓜32~42g、绵三七29~38g、石斛27~34g、
东风螺壳23~30g、枸橘19~27g、苏叶16~23g、师实13~19g、
川芎12~16g、柚皮9~13g、绿萼梅5~10g、蒮香3~7g。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莱菔子80g、稻草77g、八月札73g、丹参70g、
凤尾参67g、蕨麻62g、金钱草59g、沙参56g、
糯米藤53g、柴胡50g、白芥子46g、甘草43g、
六神曲40g、木瓜37g、绵三七34g、石斛30g、
东风螺壳26g、枸橘23g、苏叶20g、师实16g、
川芎14g、柚皮11g、绿萼梅7g、蒮香5g。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确诊的胃窦炎患者86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3
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0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38.6岁。对照组43
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9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9.4岁。两组资历
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治疗组患者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3次,每次1袋,饭前半小时以开水
冲服,10天为1个疗程,服用3个疗程。对照组根据诊断出的胃窦炎的症状,
对症予以胃复安、西沙比利、泰胃美、法莫替丁、阿莫西林等西药进行治疗。
3、疗效判定:
(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正常。
(2)好转: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发作次数减少,胃镜检查好转。
(3)无效: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同施治前无明显差异。
4、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67.4%、总有效率93%,对照组治愈率46.5%、总有效率79.1%,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治疗组对于本病的疗效明显
优于对照组。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典型病例举例:
1、赵××,男,35岁。该患者上腹部胀痛反复发作2年,伴有嗳气、反酸
等症状,心情不好时病情加重,后来来院问诊,诊断为胃窦炎,经服用本发明所
述药物2个疗程后,自述上述症状明显减轻,遵医嘱继续服用本发明所述中药1
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正常,随访3个月未复发,已痊愈。
2、何××,男,34岁,该患者时常上腹部胀痛,伴有恶心、呕吐症状,进
食后加重,后来来院问诊,诊断为胃窦炎,经服用本发明所述药物3个疗程后,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正常,随访3个月未复发,已痊愈。
3、夏××,男,43岁。该患者时常上腹部有撑胀感,饮食不佳,伴有上腹
烧灼感、反酸等症状,后来来院问诊,诊断为胃窦炎,经服用本发明所述药物3
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正常,随访3个月未复发,已痊愈。
4、王××,女,39岁。该患者近1年来时常上腹部胀痛,反酸嗳气,食欲
不振,后来来院问诊,诊断为胃窦炎,经服用本发明所述药物3个疗程后,临床
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正常,随访3个月未复发,已痊愈。
胃窦炎属中医胃脘痛、痞证等范畴。其主要病机为“不通则痛”,发病部位
在胃,与肝脾有关,多因郁怒伤肝,肝郁气滞、肝气横逆犯胃;或是素体虚弱,
劳倦过度,脾胃虚弱,运化失司等因素,致使脾胃升降失调,气机不通而致。本
发明根据病因对症下药,方中柴胡、绿萼梅、八月札、枸橘可疏肝解郁、开胃生
津、消积化滞;方中凤尾参、蕨麻可健脾胃、补气血;方中沙参、石斛可养阴清
热、益胃生津;方中丹参、川芎可活血祛瘀、清心除烦;方中蒮香、木瓜可和胃
化湿;方中金钱草可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方中六神曲、糯米藤、绵三七、莱菔
子可健脾消积、消食导滞、行气止痛;方中苏叶、白芥子、柚皮、稻草可温中散
寒、行气和中;方中师实可健脾益气、降逆止呕;方中东风螺壳可制酸止痛;方
中甘草可调和诸药;方中诸药合用可共奏疏肝解郁、健脾消积、和胃化湿、消食
导滞、温中散寒、行气和中、活血祛瘀、益气补血、益胃生津、降逆止呕、制酸
止痛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
对胃窦炎治愈率较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