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肠胃湿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0324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肠胃湿热的药物。



背景技术:

肠胃湿热是常见的疾病,多由饮食不规律、过食油腻等原因引起的,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心烦,尿短赤少,舌苔黄腻,脉淆数或滑数,脘腹痞满,体倦身重,身热口苦,渴不多饮,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口臭等都是肠胃湿热的症状。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肠胃湿热的药物。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肠胃湿热的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鸭跖草5-9份、雷公藤3-8份、豨莶草2-7份、金钱草4-7份、地耳草7-10份、青木香9-11份、鸡矢藤5-8份、仙鹤草2-4份、苎麻根6-9份、黄药子1-4份、羚羊角2-7份和紫花地丁5-9份。

一种治疗肠胃湿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1)取得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鸭跖草5-9份、雷公藤3-8份、豨莶草2-7份、金钱草4-7份、地耳草7-10份、青木香9-11份、鸡矢藤5-8份、仙鹤草2-4份、苎麻根6-9份、黄药子1-4份、羚羊角2-7份和紫花地丁5-9份;

(2)将取得的各组分混合在一起的混合物放入烘干机内烘干;

(3)将烘干后的混合物研磨成粉末状后过筛;

(4)过筛后得到的粉末加水30份浸泡;

(5)浸泡后的药物连同水一起加入锅中武火煮沸;

(6)最后再用文火煎煮即可。

进一步,步骤(2)的烘干温度为40度。

进一步,步骤(3)为150目筛。

进一步,步骤浸泡的时间为10小时。

进一步,步骤(5)武火煮沸后,保持沸腾状态2分钟。

进一步,步骤(6)文火煎煮的时间为5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原料经辨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从而有效地发挥出功效,以达到治愈肠胃湿热之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肠胃湿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1)取得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鸭跖草5份、雷公藤3份、豨莶草2份、金钱草4份、地耳草7份、青木香9份、鸡矢藤5份、仙鹤草2份、苎麻根6份、黄药子1份、羚羊角2份和紫花地丁5份;

(2)将取得的各组分混合在一起的混合物放入烘干机内,在温度为40度下烘干;

(3)将烘干后的混合物研磨成粉末状后过150目筛;

(4)过筛后得到的粉末加水30份浸泡10小时;

(5)浸泡后的药物连同水一起加入锅中武火煮沸,并且持沸腾状态2分钟;

(6)最后再用文火煎煮5分钟即可。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肠胃湿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1)取得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鸭跖草7份、雷公藤5份、豨莶草4份、金钱草5份、地耳草9份、青木香10份、鸡矢藤7份、仙鹤草3份、苎麻根8份、黄药子3份、羚羊角5份和紫花地丁7份;

(2)将取得的各组分混合在一起的混合物放入烘干机内,在温度为40度下烘干;

(3)将烘干后的混合物研磨成粉末状后过150目筛;

(4)过筛后得到的粉末加水30份浸泡10小时;

(5)浸泡后的药物连同水一起加入锅中武火煮沸,并且持沸腾状态2分钟;

(6)最后再用文火煎煮5分钟即可。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肠胃湿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1)取得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鸭跖草9份、雷公藤8份、豨莶草7份、金钱草7份、地耳草10份、当归11份、鸡矢藤8份、仙鹤草4份、苎麻根9份、黄药子4份、羚羊角7份和紫花地丁9份;

(2)将取得的各组分混合在一起的混合物放入烘干机内,在温度为40度下烘干;

(3)将烘干后的混合物研磨成粉末状后过150目筛;

(4)过筛后得到的粉末加水30份浸泡10小时;

(5)浸泡后的药物连同水一起加入锅中武火煮沸,并且持沸腾状态2分钟;

(6)最后再用文火煎煮5分钟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