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刺籽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884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刺籽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白刺属Nitraria是蒺藜科旱生或超旱生典型荒漠植物,是防风固沙的优良灌木。对白刺果实的研究发现其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目前已在食品、保健品领域进行了开发应用。在利用白刺果实时,会产出大量白刺种籽,有研究报道种白刺种籽含油率达11%~13%,其中含有丰富的保健成分,包括亚油酸及其他一些不饱和脂肪酸,同样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亚油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一种必须氨基酸,由于其具有降低血液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而备受关注;其他的不饱和脂肪酸如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提高免疫功能,可以显著降低空腹血浆三酰甘油浓度,对降低餐后血脂水平的作用也很强;每天摄入0.8~1.5g的亚麻酸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对冠心病有特殊的预防作用。

然而,正是由于白刺籽油中含有多种天然活性成分,给白刺籽油的应用带来了不便:大量天然活性成分的存在,使暴露在空气中的白刺籽油极易酸败、变质,降低甚至使其丧失原有的功能;另外,液态的白刺籽油携带、运输、贮存、使用都不方便。如何使白刺籽油更长久地保持其保健功能、更方便地利用这一宝贵自然资源,是目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利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通称壁材)将固体或液体(通称芯材)包囊成直径为数微米至几百微米的微小胶囊的技术。微胶囊具备以下优点:1、从形态上可以将液体、气体转变成固体;2、囊壁可以保护和隔离容易相互反应的物质,使其可稳定地并存;3、可根据需要控制芯物质的释放;4、可以屏色、味、毒性等。然而,微胶囊化存在较多技术难点,尤其是壁材的选择及其与芯材的比例,往往需要根据囊芯物的理化性质进行大量实验研究才能确定,否则会出现微胶囊形态不圆整、粘连及囊芯物含量过低等问题,难以得到质量符合要求的微胶囊。另外,微胶囊的制备工艺也非常关键。唐俊等对鱼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考察,结果证实,微胶囊制备过程中的多种条件参数,如高压均质压力、出风温度、进风温度等因素都会对微囊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唐俊等.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鱼油微囊制备工艺的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0,142~147)。

因此,提供一种质量优良的白刺籽油微胶囊,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刺籽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刺籽油微胶囊,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辅料制备而成:白刺籽油1~9份、羟丙基-β-环糊精8~60份、酪蛋白酸钠1.0~4.5份、稳定剂0.01份~0.05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稳定剂为明胶、阿拉伯胶、白蛋白、淀粉、壳聚糖、海藻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辅料制备而成的制剂:白刺籽油9份、羟丙基-β-环糊精60份、酪蛋白酸钠4.5份、明胶0.05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白刺籽油来源于白刺属Nitraria植物种籽。

进一步的,所述的白刺属Nitraria植物为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Bor.。

进一步的,所述白刺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1.6%~80.3%w/w。

进一步的,所述白刺籽油通过超临界CO2萃取制备得到。

进一步的,所述超临界CO2萃取条件为:萃取釜压力为20~35Mpa,温度45±1℃;分离I压力8~12Mpa,温度58±1℃;分离II压力6~8MPa,温度38±1℃,CO2流量为40-80L/h,萃取2-4h,即得白刺籽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所述白刺籽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取羟丙基-β-环糊精和酪蛋白酸钠,用0.5~2倍体积量的60±2℃的蒸馏水溶解,向溶液中加入0.1~0.5%w/v明胶水溶液,保持溶液温度为60±2℃,搅拌均匀,得壁材溶液;

b、将a步骤的壁材溶液与白刺籽油混合,以转速12000rpm~20000rpm高速剪切成乳状液,所得乳状液于30-55℃均质2次,均质压力为20~30Mpa;灭菌;

c、将灭菌后的乳状液进行喷雾干燥,物料温度50~60℃,进风口温度160~180℃,出风口85~100℃,雾化器24000±10r/min,进料速度40±2mL/min,即得。

进一步的,b步骤采用超高温瞬时加热灭菌,加热温度110~130℃,时间5~10s。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刺籽油微胶囊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微胶囊辅料选择得宜,制备工艺重复性良好;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所得微胶囊包合稳定,粒径均匀,具有高饱和率和稳定的载油量,且具有较好的外观和良好的稳定性,有利于工业化和规模化生产。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原料、设备均为已知产品,通过购买市售产品获得。

微胶囊含油量的测定方法参考NY/T 1285-2007《油料种籽含油量的测定残余法》第1-4页所述方法。

实施例1本发明白刺籽油微胶囊的制备

1、原料预处理

将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r.)种籽晾干,粉碎,过40目筛,备用。

2、超临界CO2萃取白刺籽油

每次将380.0g粉碎的白刺种籽样品装入1L萃取釜中进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萃取釜压力为20~35MPa,温度45±1℃;分离I压力8~12Mpa,温度58±1℃;分离II压力6~8MPa,温度38±1℃,CO2流量为40-80L/h,萃取2-4h,每隔30min接取籽油,最终得到白刺籽油样品55.3g。

3、微囊化壁材准备

在烧杯中称取HP-β-CD(羟丙基-β-环糊精)80.0g,酪蛋白酸10.0g,用60±2℃的蒸馏水100ml溶解,向壁材溶液中加入已溶解的0.2~0.3%w/w食用明胶水溶液100ml,作为稳定剂,利用微波提取仪辅助搅拌均匀,并保持溶液温度为60±2℃。

4、籽油与壁材混合

取白刺籽油10.0g,缓慢加入上述壁材溶液中。

5、乳化、均质

将上述混合液高速剪切(转速12000rpm~20000rpm)成乳状液,所得乳状液于30-55℃进行均质2次,均质压力为20~30Mpa。

6、灭菌

将上述所得均质后的乳状液采用超高温瞬时加热灭菌,加热温度110~130℃,时间5~10s。灭菌后冷却至50~60℃。

7、喷雾干燥

所得灭菌后的乳状液进行喷雾干燥,物料温度50~60℃,进风口温度160~180℃,出风口85~100℃,雾化器24000±10r/min,进料速度40±2mL/min,得到本发明白刺籽油微胶囊粉末A 103.8g,微胶囊含油量为11.2%。

实施例2本发明白刺籽油微胶囊的制备

1、原料预处理

将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r.)种籽晾干,粉碎,过50目筛,备用。

2、超临界CO2萃取白刺籽油

将1000g粉碎的白刺种籽样品装入5L萃取釜中进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萃取釜压力为20~35MPa,温度45±1℃;分离I压力8~12Mpa,温度58±1℃;分离II压力6~8MPa,温度38±1℃,CO2流量为40-80L/h,萃取2-4h,每隔30min接取籽油,最终得到白刺籽油样品167.2g。

3、微囊化壁材准备

在烧杯中称取HP-β-CD(羟丙基-β-环糊精)300.0g,酪蛋白酸30.0g,用60±2℃的蒸馏水400ml溶解,向壁材溶液中加入已溶解的0.1%w/w食用明胶水溶液100ml,作为稳定剂,利用微波提取仪辅助搅拌均匀,并保持溶液温度为60±2℃。

4、籽油与壁材混合

取白刺籽油30.0g,缓慢加入上述壁材溶液中。

5、乳化、均质

将上述混合液高速剪切(转速12000rpm~20000rpm)成乳状液,所得乳状液于30-55℃进行均质2次,均质压力为20~30Mpa。

6、灭菌

将上述所得均质后的乳状液采用超高温瞬时加热灭菌,加热温度110~130℃,时间5~10s。灭菌后冷却至50~60℃。

7、喷雾干燥

所得灭菌后的乳状液进行喷雾干燥,物料温度50~60℃,进风口温度160~180℃,出风口85~100℃,雾化器24000±10r/min,进料速度40±2mL/min,得到本发明白刺籽油微胶囊粉末B 341.6g,微胶囊含油量为10.7%。

实施例3本发明白刺籽油微胶囊的制备

1、原料预处理

将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r.)种籽晾干,粉碎,过60目筛,备用。

2、超临界CO2萃取白刺籽油

将5000g粉碎的白刺种籽样品装入20L萃取釜中进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萃取釜压力为20~35MPa,温度45±1℃;分离I压力8~12Mpa,温度58±1℃;分离II压力6~8MPa,温度38±1℃,CO2流量为40-80L/h,萃取2-4h,每隔30min接取籽油,最终得到白刺籽油样品825.3g。

3、微囊化壁材准备

在烧杯中称取HP-β-CD(羟丙基-β-环糊精)600.0g,酪蛋白酸45.0g,用60±2℃的蒸馏水800ml溶解,向壁材溶液中加入已溶解的0.5%w/w食用明胶水溶液100ml,作为稳定剂,利用微波提取仪辅助搅拌均匀,并保持溶液温度为60±2℃。

4、籽油与壁材混合

取白刺籽油90.0g,缓慢加入上述壁材溶液中。

5、乳化、均质

将上述混合液高速剪切(转速12000rpm~20000rpm)成乳状液,所得乳状液于30-55℃进行均质2次,均质压力为20~30Mpa。

6、灭菌

将上述所得均质后的乳状液采用超高温瞬时加热灭菌,加热温度110~130℃,时间5~10s。灭菌后冷却至50~60℃。

7、喷雾干燥

所得灭菌后的乳状液进行喷雾干燥,物料温度50~60℃,进风口温度160~180℃,出风口85~100℃,雾化器24000±10r/min,进料速度40±2mL/min,得到本发明白刺籽油微胶囊粉末C 741.9g,微胶囊含油量为12.1%。

实施例4本发明白刺籽油微胶囊的制备

1、微囊化壁材准备

在烧杯中称取HP-β-CD(羟丙基-β-环糊精)80.0g,酪蛋白酸10.0g,用60±2℃的蒸馏水100ml溶解。

2、加入稳定剂

向壁材溶液中加入已溶解的0.1%~1%w/w阿拉伯胶(或白蛋白或壳聚糖或海藻酸盐)水溶液100ml,作为稳定剂,利用微波提取仪辅助搅拌均匀,并保持溶液温度为60±2℃。

3、籽油与壁材混合

取白刺籽油10.0g,缓慢加入上述壁材溶液中。

4、乳化、均质

将上述混合液高速剪切(转速12000rpm~20000rpm)成乳状液,所得乳状液于30-55℃进行均质2次,均质压力为20~30Mpa。

5、灭菌

将上述所得均质后的乳状液采用超高温瞬时加热灭菌,加热温度110~130℃,时间5~10s。灭菌后冷却至50~60℃。

6、喷雾干燥

所得灭菌后的乳状液进行喷雾干燥,物料温度50~60℃,进风口温度160~180℃,出风口85~100℃,雾化器24000±10r/min,进料速度40±2mL/min,得到本发明白刺籽油微胶囊粉末D 105.1g,微胶囊含油量为10.4%。

以下通过实验例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验例1本发明白刺籽油微胶囊粉末A-D质量评价结果

1、白刺籽油微胶囊粉末包合稳定性

随机称取5.0g白刺籽油微胶囊粉末铺满垫有滤纸的180mm培养皿中,将培养皿放置于密闭容器,于1、3、5、8、10d观察各培养皿中滤纸上白刺籽油油印占比,评价白刺籽油微胶囊粉末的包合稳定性,结果见表1。

表1 白刺籽油微胶囊粉末包合稳定性

结果表明,在观测时间内,白刺籽油微胶囊粉末油印占比均小于5.0%,说明本发明白刺籽油微胶囊粉末具有良好的包合稳定性;其中,根据实施例3制备的微胶囊粉末C油印占比最小,表明其包合稳定性最佳。

2、白刺籽油微胶囊粒径分布

将等量的本发明白刺籽油微胶囊粉末A-D均匀混合,随机称取1.0g,置于带游标卡尺的显微镜(×100倍)下观察并统计约500个微球的粒径,结果见表2。

表2 白刺籽油微胶囊粉末粒径分布

结果表明,本发明白刺籽油微胶囊粉末粒径呈正态分布,大部分粒径分布在30~60μm之间,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平均粒径为44.38±4.18μm。

3、白刺籽油微胶囊包合率及载油量

随机称取白刺籽油微胶囊粉末10.0g,避免损耗,精密称定后,将其用滤纸包裹,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将50mL的氯仿注入烧瓶中,安装提取装置于水浴锅上,加热回流2h,使微胶囊完全破坏,(镜检已无微胶囊存在),回收氯仿,将烧瓶中剩余油状液倒于烧杯中,置于真空干燥箱中50℃挥至无氯仿味,称重,既得白刺籽油的质量。根据下列计算白刺籽油微胶囊粉末的包合率和载油量,结果见表3:

包合率%=微胶囊中油量/投油量×100%

载油量%=微胶囊中油量/微胶囊总重量×100%

表3 白刺籽油微胶囊包合率和载油量

结果表明,实施例1~4所得微胶囊粉末包合率均能稳定达到95%以上,且载油量均能稳定于11.1%左右,说明本发明白刺籽油微胶囊具有较高的饱和率和载油量;其中,根据实施例3制备的微胶囊粉末C载油量、包合率最高。另外,以上结果也说明本发明制剂配方及制备工艺稳定性、重复性良好。4、白刺籽油微胶囊稳定性考察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X C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分别考察白刺籽油微胶囊粉末(将等量的白刺籽油微胶囊粉末A-D均匀混合)和白刺籽油,各取3份,每份20.0g,密封后置于药物稳定性试验箱内,分别于60℃、相对湿度90%(温度25℃)和光照4500lx照射条件下放置10d,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分别测定过氧化值(参考GB/T 5538-2005《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第1~4也所载方法)、试样试验前后重量和外观变化,结果见表4。

表4 微胶囊稳定性影响因素考察

结果表明,白刺微胶囊粉末较白刺籽油更稳定,表现在过氧化值受光照、温度和湿度影响较白刺籽油明显小,且其吸湿潮解性能符合稳定性要求,强照光条件下,外观变化无明显变化。

综合上述质量评价结果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微胶囊粉末质量良好,具体表现在:包合稳定,粒径均匀,具有高饱和率和稳定的载油量,且具有较好的外观和良好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