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9822阅读:8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痔疮,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肛肠疾病,由于发病部位私密 , 很多病人备受痛苦的折磨却又难以启齿,虽然不会致命,但随时可以发作,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其发病率很高,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肛肠疾病的发病率为 59.1%,其中痔疮的发病率占肛肠疾病的 87.25%。临床主要分为内痔、外痔两类:内痔:主要是出血和痔核脱出,内痔按照严重程度分为Ⅰ度-Ⅳ度;外痔的症状为:肿物为肛缘外,发生血栓形成则有剧痛。

常规对于痔疮的治疗,特别对Ⅱ~Ⅳ度痔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传统手术往往只是对3个母痔的手术,治标不治本,未去除痔的原发部位,治疗后复发率高。对于Ⅰ度、Ⅱ度出血性内痔,通常采用5%石碳酸植物油、5%鱼甘油酸钠、4%的明凡水溶液等硬化剂于痔周注射,可使痔块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粘膜下组织纤维化,使痔块萎宿。此种治疗对于局部痔治疗起到稳定性作用,但副作用多,如:局部注射部位水肿、疼痛、排便异常感等。总之,目前对痔疮的治疗方法或药物在缓解症状上有一定的疗效,但对痔的发病组织未能一次性切除,复发概率高,并且副作用多。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在于一种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以及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目前痔疮治疗药物或方法的复发率高、并且有副作用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其中,所述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组成:

流浸膏 40-60%;

混合基质 5-10%;

助溶剂 1-5%;

防腐剂 0.5-1.5%;

促透剂0.5-1.5%;

酸碱调节剂 3-5%;

其他为甘油;

所述流浸膏由包括大黄、苦参、黄柏、冰片、槐花、积雪草、马齿苋的多种成分制备而成。

所述的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其中,所述流浸膏包括以下相同质量的成分:大黄、苦参、黄柏、冰片、槐花、积雪草、马齿苋。

所述的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其中,所述混合基质由卡波姆和聚乙二醇组成,所述卡波姆和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3:10。

所述的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其中,所述助溶剂为丙二醇。

所述的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其中,所述防腐剂为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所述的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其中,所述促透剂为氮酮。

所述的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其中,所述酸碱调节剂为三乙醇胺。

如上所述的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为:将相同质量的大黄、苦参、黄柏、冰片、槐花、积雪草、马齿苋混合,得到药材混合物,加水煎煮二次,每次煎煮1h,过滤后将合并的滤液减压浓缩,得到流浸膏;将相应质量分数的流浸膏、混合基质、助溶剂、防腐剂、促透剂、酸碱调节剂混合,最后加入甘油进行调配,制成外用膏剂。

所述的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煎煮过程中,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为药材混合物质量的12倍,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为药材混合物质量的8倍。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以及制备方法,所述外用膏药能显著减少内痔出血、消除肛门坠胀、减轻痔黏膜充血及缩小痔核,通过采用直肠给药,药物直接作用患病部位,无需手术,操作简便。所述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运用非手术疗法不仅疗效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出现,且操作简便,减轻病人的痛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以及制备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其中,所述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组成:

流浸膏 40-60%;

混合基质 5-10%;

助溶剂 1-5%;

防腐剂 0.5-1.5%;

促透剂0.5-1.5%;

酸碱调节剂 3-5%;

其他为甘油;

所述流浸膏由包括大黄、苦参、黄柏、冰片、槐花、积雪草、马齿苋的多种成分制备而成。

所述的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其中,所述流浸膏包括以下相同质量的成分:大黄、苦参、黄柏、冰片、槐花、积雪草、马齿苋。采用相同质量的上述7种中药制备的流浸膏是所述外用膏剂的药效成分,这样配置的外用膏剂能显著减少内痔出血、消除肛门坠胀、减轻痔黏膜充血及缩小痔核,有效治疗痔疮,减少痔疮复发的概率,并且采用这种膏剂后无并发症。

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基质由卡波姆和聚乙二醇组成,所述卡波姆和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3:10。这样组成的混合基质能使制备的外用膏剂中各组分混合均匀,分散均匀。

其中,所述助溶剂为丙二醇,1-5%的丙二醇有助于流浸膏中各组分充分溶解,提高流浸膏的有效成分含量。

其中,所述防腐剂为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采用这种防腐剂不仅有效延长外用膏剂使用的有效期,并且副作用少。优选地,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含量为1%。

其中,所述促透剂为氮酮,优选地,氮酮的含量为1%,这样配置的外用膏剂的吸收效率高,使膏剂的药效成分被吸收后能作用到痔疮的原发部位,显著提高疗效。

其中,所述酸碱调节剂为三乙醇胺。

如上所述的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为:将相同质量的大黄、苦参、黄柏、冰片、槐花、积雪草、马齿苋混合,得到药材混合物,加水煎煮二次,每次煎煮1h,过滤后将合并的滤液减压浓缩,得到流浸膏;将相应质量百分数的流浸膏、混合基质、助溶剂、防腐剂、促透剂、酸碱调节剂混合,最后加入甘油进行调配,制成外用膏剂。

所述的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煎煮过程中,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为药材混合物质量的12倍,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为药材混合物质量的8倍。采用上述的加水量和加水方式能使药材混合物中的药物成分充分扩散到水中,提高制备的流浸膏中的药效成分的含量,进而提高所述防治痔疮的外用膏药的药效。

为了更详尽的描述本发明,以下列举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其中,所述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组成:

流浸膏 40%;

混合基质 10%;

助溶剂 5%;

防腐剂 1.5%;

促透剂1.5%;

酸碱调节剂 5%;

其他为甘油。

其中,所述流浸膏包括相同质量的下述成分:大黄、苦参、黄柏、冰片、槐花、积雪草、马齿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为:

将相同质量的大黄、苦参、黄柏、冰片、槐花、积雪草、马齿苋混合,得到药材混合物,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为药材混合物质量的12倍,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为药材混合物质量的8倍。每次煎煮1h,过滤后将合并的滤液减压浓缩,得到流浸膏;将相应质量百分数的流浸膏、混合基质、助溶剂、防腐剂、促透剂、酸碱调节剂混合,最后加入甘油进行调配,制成外用膏剂。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其中,所述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组成:

流浸膏 50%;

混合基质 8%;

助溶剂 3%;

防腐剂1%;

促透剂1%;

酸碱调节剂4%;

其他为甘油。

其中,所述流浸膏包括相同质量的下述成分:大黄、苦参、黄柏、冰片、槐花、积雪草、马齿苋。

所述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其中,所述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组成:

流浸膏 60%;

混合基质 5%;

助溶剂 1%;

防腐剂 0.5%;

促透剂0.5%;

酸碱调节剂 3%;

其他为甘油。

其中,所述流浸膏包括相同质量的下述成分:大黄、苦参、黄柏、冰片、槐花、积雪草、马齿苋。

所述防治痔疮的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