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颈部淋巴结炎的民间草药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0924阅读:34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民间中草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颈部淋巴结炎的民间草药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颈部淋巴结炎,民间叫痨疬,它是一种由头、面、口腔、颈部和肩部感染所引起的淋巴结肿大,一般在耳后、锁骨上方及下巴之间的整个颈部范围内。初期,肿大的淋巴结较硬,无痛,可推动;病变继续发展,发生淋巴结周围炎,使淋巴结与皮肤和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各个淋巴结也可相互粘连,融合成团,形成不易推动的结节性肿块;有的伴有发热、多汗、乏力、体温升高。如果不及时治疗,有的淋巴结就发生干酪样坏死、液化,形成寒性脓肿。脓肿破溃后,流出豆渣样或稀米汤样脓液,最后形成一经久不愈的窦道或慢性溃疡;溃疡边缘皮肤暗红、潜行,肉芽组织苍白。现在,西医治疗淋巴结炎副作用较大。中医治疗淋巴结炎的中草药专利很多,其中以外用膏药(或药饼)贴剂为主,它们具有使用方便、疗效直达病灶的优点。可是皆为治标,内服中草药用于治本,如果内外结合、标本兼治,可有效解除患者的痛苦和控制病情的恶化,以及防止复发。本人根据家传验方的治疗经验,把具有清热拔毒、通经活络、散结化痰功效的民间中草药给予内服,并取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在患淋巴结炎的病人虽然都是跑到大医院去治疗,或者说首先跑到大医院去了,但是,为了发掘民间传统医药文化和利用原生植物资源,传承经验,使“简”“便”“验”“廉”的民间技艺来服务于社会,本人决定公开这种家传治疗颈部淋巴结炎的草药组方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提供的是一种治疗颈部淋巴结炎的民间草药及其使用方法,通过选择最适合的草药及其比例,以达到内服治疗颈部淋巴结炎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颈部淋巴结炎的民间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分量的草药组成:俞藤20克,珍珠榕15克,铁称锤30克,鲜齿瓣石豆兰30克,舌瓣鼠尾草15克,凤丫蕨15克,虎舌红15克,铁牛钻石15克,屏风草15克,牛屎橘10克,水红花根10克,黄大蒜6克。

所述的一种治疗颈部淋巴结炎的民间草药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草药组方及其制备工序:

(1)每天取俞藤20克、珍珠榕15克、铁称锤30克、鲜齿瓣石豆兰30克、舌瓣鼠尾草15克、凤丫蕨15克、虎舌红15克、铁牛钻石15克、屏风草15克、牛屎橘10克、水红花根10克和黄大蒜6克于砂锅内,加水1200克,浸泡30分钟后再煎,烧沸后再加入烧酒10-15克,随后用文火烧半小时,然后倒400克药液出来;

(2)往制备工序(1)所剩下的药渣内加水800克,直接烧开后再加入烧酒10-15克,随后用文火烧半小时,然后倒400克药液出来,最后把两次的药液混合,并分作三次于一天内服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上述草药组方和制备工序可知,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药物是由俞藤、珍珠榕、铁称锤、鲜齿瓣石豆兰、舌瓣鼠尾草、凤丫蕨、虎舌红、铁牛钻石、屏风草、牛屎橘、水红花根和黄大蒜组成;其中,俞藤、珍珠榕、铁称锤、齿瓣石豆兰和风丫蕨都具有清热解毒与消肿散瘀的作用,为君药;虎舌红、铁牛钻石和水荭花根具有活血利湿与祛风拔毒的作用,为臣药;舌瓣鼠尾草和屏风草具有通经络与降体温的作用,为佐药;牛屎橘和黄大蒜具有理气止痛的作用,为使药;然后还有烧酒作药引子;最后组成一剂具有清热拔毒、通经活络和散结化痰的功效,从而达到治疗颈部淋巴结炎的效果。

在使用中,上述各种物药的分量为一个成年人1天的使用量;儿童减半使用;一般初期患者连续服用7-14天就愈,中期患者要连续服用14-21天就愈,严重的溃烂期患者可以作辅助治疗,有助于早日康复。近几年,在治疗的53位初、中期颈部淋巴结炎患者中,单独采用本草药组方内服治愈者达45人,另外有8人为辅助中草药外敷治疗而痊愈;53人中全无出现不良反应。可见,本发明为纯天然植物药内服,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治疗率高和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实施例1:

一种治疗颈部淋巴结炎的民间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分量的草药组成:俞藤20克,珍珠榕15克,铁称锤30克,鲜齿瓣石豆兰30克,舌瓣鼠尾草15克,凤丫蕨15克,虎舌红15克,铁牛钻石15克,屏风草15克,牛屎橘10克,水红花根10克,黄大蒜6克。

所述的一种治疗颈部淋巴结炎的民间草药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草药组方及其制备工序:

(1)每天取俞藤20克、珍珠榕15克、铁称锤30克、鲜齿瓣石豆兰30克、舌瓣鼠尾草15克、凤丫蕨15克、虎舌红15克、铁牛钻石15克、屏风草15克、牛屎橘10克、水红花根10克和黄大蒜6克于砂锅内,加水1200克,浸泡30分钟后再煎,烧沸后再加入烧酒10-15克,随后用文火烧半小时,然后倒400克药液出来;

(2)往制备工序(1)所剩下的药渣内加水800克,直接烧开后再加入烧酒10-15克,随后用文火烧半小时,然后倒400克药液出来,最后把两次的药液混合,并分作三次于一天内服完。

在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治疗颈部淋巴结炎的民间草药及其使用方法,其中所组成的药物分析如下:

(1)俞藤,又名粉叶爬山虎,为葡萄科爬山虎属植物;俞藤其根和茎具有破淤血、消肿毒、清凉利尿和驱风除湿的功效;用于治疗无名肿毒、风湿劳伤和关节疼痛等;民间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与疔疮肿毒等。

(2)珍珠榕,又名珍珠莲,植物叶子似爬藤榕但稍短圆,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和消肿祛瘀的功效,民间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淋巴结炎、乳腺炎、疮疖和内痔等。

(3)铁称锤(剁),温州民间叫铁菱角,味辛、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毒蛇咬伤、跌打肿痛、筋骨酸痛、疮疡等。

(4)齿瓣石豆兰,为兰科石豆兰属植物,温州民间叫单叶岩珠,味甘、淡,性寒,具有滋阴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阴虚内热、热病口渴、肺热咳喘、咽喉肿痛、口腔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痈、疔肿等;另,在CN104116958A中有配伍治疗扁桃体炎的公开。

(5)舌瓣鼠尾草,味辛,性温,具有活血调经、温经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风寒痹阻,经络、血脉不通而关节活动不便和肢体僵硬等。

(6)凤丫蕨,味微辛、微苦,性寒凉,具有祛风除湿、散血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瘀血腹痛、闭经、跌打损伤、目赤肿痛、乳痈及各种肿毒初起等。

(7)虎舌红,味苦、辛,性凉,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止血、去腐生肌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跌打、外伤出血、小儿疳积、月经不调,肺结核咳血、肝炎、胆囊炎等;叶外敷可拔刺拔针、去疮毒等。

(8)铁牛钻石,又叫铁牛入石、石钻子等,味辛,性温,具有祛风活血、化痰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关节炎、腰痛和慢性咳喘等。

(9)屏风草,又名蓝花地丁、小黄芩,味苦、微辛,性凉,具有消炎退热、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痈疽肿毒、疥疮、体癣和手足癣等。

(10)牛屎橘,又叫狗橘刺,味辛、苦,性微温,具有祛风解表、化痰理气、祛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咳嗽、支气管炎、胃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跌打肿痛、骨折和风湿痛等。

(11)水荭花,为蓼科植物,味苦、咸,性寒,具有清热解毒、降气化痰、利湿祛风和消瘀破积的功效,用于治疗痨疬(颈淋巴结核淋巴炎)、毒疮、肝硬化腹水和腹部痞块积聚等。

(12)黄大蒜,又名黑苋、铁锤(详见《全国中草药汇编》3118条),为鸢尾科雄黄兰属植物,味涩,性温,具有散瘀止痛、消肿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和慢性溃疡等。

(13)烧酒,即蒸馏酒,味苦、甘、辛,性温,入心、肝、肺、胃经;具有通血脉、御寒气、醒脾温中、行药势是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挛急、胸痹、心腹冷痛等;本实施例中作为药引子来提升药效并使之引药性归经的作用(烧酒经烧煮后会蒸发掉酒精的)。

(14)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各种组合药物中,俞藤、珍珠榕、铁称锤、齿瓣石豆兰和凤丫蕨都具有清热解毒与消肿散瘀的作用,为君药;虎舌红、铁牛钻石和水荭花根具有活血利湿与祛风拔毒的作用,为臣药;舌瓣鼠尾草和屏风草具有通经络与降体温的作用,为佐药;牛屎橘和黄大蒜具有理气止痛的作用,为使药;然后还有烧酒作药引子;最后组成一剂具有清热拔毒、通经活络和散结化痰的功效,从而达到治疗颈部淋巴结炎的目的。

在实施例,上述所使用的各种民间植物药中,除齿瓣石豆兰外,其余都为干燥的植物药;如果有机会,全部采用新鲜的植物药来使用,疗效更显著;使用新鲜的植物药时,要增加80-100%的分量,第一道(次)要少加入200克的水。

在实施例,本物药组方为1天1剂,儿童减半使用;一般初期患者连续服用7-14天就愈,中期患者要连续服用14-21天就愈,严重的溃烂期患者可以作辅助治疗,有助于早日康复;本药剂也可同其它外敷药一起内外(标本)兼治,有利于加快痊愈;对于急性感染期患者,如体温升高和头晕患者建议中西结合治疗或内外结合治疗比较恰当。

在实施例,为了患者的早日康复和减少复发,患者在患病期间饮食要清淡,尽量不食用酒类、辛辣及鹅肉、羊肉、牛肉、猪头肉与海味等易发的食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