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瘀消肿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0915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草药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瘀消肿的药物。



背景技术:

我国地大物博,几千年以来特别擅长中医中药的医治方法,取得了惊人的疗效。对于平时常见的肿痛问题,很多能药到病除。在西医,治疗肿痛疾病则是采用抗生素之类药物,或静脉吊针等法,经常使用对人体有一定的潜在损害。本申请采用长期实践使用的各种中草药治疗瘀血肿痛、痈疮肿毒及瘀积肿胀等症,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散瘀消肿的药物,采用白芍、牛筋草、紫熊胆、芸薹子、旱田草、毛麝香、玄精石、茖葱、沙蒿籽、红糖和EM原露等制备而成。采用的中草药物无毒,安全可靠,内服外用针对性治疗瘀血肿痛,痈疮肿毒,囊肿瘤肿等病症,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简单易行。

本发明的技术措施

一种散瘀消肿的药物,采用原料为:白芍40-110克、牛筋草40-110克、紫熊胆25-75克、芸薹子20-55克、旱田草30-80克、毛麝香25-70克、玄精石18-55克、茖葱18-55克、沙蒿籽适量、红糖适量、EM原露按需使用。

将白芍、牛筋草、紫熊胆、芸薹子、玄精石、旱田草和毛麝香筛选、净化,粉碎,放入陶瓷锅中,加入适量水,武火烧沸后改文火慢熬25-40分钟。

打开锅盖加入适量红糖拌匀溶化,倒滤出药汁,将洗净捣烂的茖葱榨汁,把茖葱汁倒在药汁中拌匀、常温中加入适量EM原露拌匀,成为活血散瘀消肿的内服药物。

将药渣倒在陶瓷盘中,常温下加入适量沙蒿籽和适量EM原露及加入茖葱药渣一起拌匀,成为活血散瘀消肿的外用药物。

注:1.EM原露为微生物群体,宜于常温以下使用或保存。2茖葱鲜用效果更好,熟用效果次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白芍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配伍牛筋草、紫熊胆能助于增强清热解毒利湿,活血通络散瘀消肿的功效。白芍能抑阳平肝,阴阳平衡,祛除热毒病邪,顺通血脉,独特的功能在配伍中相互相生促进药物治愈的良效,快速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

2 .玄精石清热,益精气,味咸,咸能走血去血热,除风冷邪气湿痹及诸症痰结,疼痛。..EM原露消炎杀菌,除腥臭异味,防腐保鲜,分解有毒有害物质,促进伤口快速愈合,明显增强胃肠抗击疾病功能。

3. 沙蒿籽作为稳定粘结剂,也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红糖与EM原露合用,能增强EM原露的优异效果。一物多用,极大地提高药物的功效,提升药物的品质。

4.采用的中草药物无毒,安全可靠,诸药配伍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内服外用针对性治疗瘀血肿痛,痈疮肿毒,发热肿痛等病症,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简单易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散瘀消肿的药物,采用原料为:白芍40克、牛筋草40克、紫熊胆25克、芸薹子20克、旱田草30克、毛麝香25克、玄精石18克、茖葱18克、沙蒿籽适量、红糖适量、EM原露按需使用。

将白芍、牛筋草、紫熊胆、芸薹子、玄精石、旱田草和毛麝香筛选、净化,粉碎,放入陶瓷锅中,加入适量水,武火烧沸后改文火慢熬25-40分钟。

打开锅盖加入适量红糖拌匀溶化,倒滤出药汁,将洗净捣烂的茖葱榨汁,把茖葱汁倒在药汁中拌匀、常温中加入适量EM原露拌匀,成为活血散瘀消肿的内服药物。

将药渣倒在陶瓷盘中,常温下加入适量沙蒿籽和适量EM原露及加入茖葱药渣一起拌匀,成为活血散瘀消肿的外用药物。

实施例2

一种散瘀消肿的药物,采用原料为:白芍75克、牛筋草75克、紫熊胆45克、芸薹子35克、旱田草55克、毛麝香45克、玄精石35克、茖葱35克、沙蒿籽适量、红糖适量、EM原露按需使用。

将白芍、牛筋草、紫熊胆、芸薹子、玄精石、旱田草和毛麝香筛选、净化,粉碎,放入陶瓷锅中,加入适量水,武火烧沸后改文火慢熬25-40分钟。

打开锅盖加入适量红糖拌匀溶化,倒滤出药汁,将洗净捣烂的茖葱榨汁,把茖葱汁倒在药汁中拌匀、常温中加入适量EM原露拌匀,成为活血散瘀消肿的内服药物。

将药渣倒在陶瓷盘中,常温下加入适量沙蒿籽和适量EM原露及加入茖葱药渣一起拌匀,成为活血散瘀消肿的外用药物。

实施例3

一种散瘀消肿的药物,采用原料为:白芍110克、牛筋草110克、紫熊胆75克、芸薹子55克、旱田草80克、毛麝香70克、玄精石55克、茖葱55克、沙蒿籽适量、红糖适量、EM原露按需使用。

将白芍、牛筋草、紫熊胆、芸薹子、玄精石、旱田草和毛麝香筛选、净化,粉碎,放入陶瓷锅中,加入适量水,武火烧沸后改文火慢熬25-40分钟。

打开锅盖加入适量红糖拌匀溶化,倒滤出药汁,将洗净捣烂的茖葱榨汁,把茖葱汁倒在药汁中拌匀、常温中加入适量EM原露拌匀,成为活血散瘀消肿的内服药物。

将药渣倒在陶瓷盘中,常温下加入适量沙蒿籽和适量EM原露及加入茖葱药渣一起拌匀,成为活血散瘀消肿的外用药物。

使用方法:内服—每天1-2次, 1周为1个疗程。外用—每天1-2次, 1周为1个疗程,常温药渣敷贴患部。 注:孕妇勿用。

其中,部分原料的功效及作用如下:

白芍:又名白芍药、金芍药,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功用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主治血虚寒热,脘腹疼痛,胁痛,肢体痉挛疼痛,痛经,月经不调,崩漏,自汗,盗汗,下痢泄泻,头痛眩晕。主通顺血脉,除血痹,缓中,益好血。

芸薹子:又名油菜籽,味甘、辛、平。归肝、大肠经。功用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润肠通便。主治产后恶露不尽,瘀血腹痛,痛经,肠风下血,血痢,风湿关节肿痛,痈肿丹毒,乳痈,便秘,粘连性肠梗阻。行滞气,破冷气,治产难、催产,产后心腹诸疾及赤丹热肿,金疮血痔。

牛筋草:又名千金草、穇子草等。味甘、淡,凉,入肝经。功用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散瘀。主治伤暑发热,小儿惊风,乙脑,流脑,黄疸,淋证,小便不利,痢疾,便血,疮疡肿痛,荨麻疹,跌打损伤。活血补气,行血长力,强筋骨,治遗精,驱风利湿,散瘀止血。

紫熊胆:又名水虾子草、水辣椒,味甘,微苦,性寒。功用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活血消肿。主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泄泻,热淋,目赤肿痛,痈疮疔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能凉血化瘀,治急性胃肠炎、急性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结膜炎、脑震荡等。

旱田草:又名锯齿草、耳环草等,味甘、淡、性平。功能理气活血,消肿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乳痈,瘰疬,跌打损伤,蛇犬咬伤。还治胃痛,乳腺炎,颈淋巴结核,心绞痛,扁桃腺炎,白浊,带下,背痈。

毛麝香:又名香草、五凉草、土茵陈,味辛、性温。功能祛风湿,消肿毒,行气血,止痛痒。主治风湿骨痛,小儿麻痹,气滞腹痛,疮疖肿毒,皮肤湿疹,跌打伤痛,蛇虫咬伤。驱风消毒能引药透入肌肤,理跌打伤,能消肿止痛,散疮疡恶毒。治山岚瘴气,水土不服,产后肝风口渴。

玄精石:又名太阴玄精、玄英石,味咸、性寒,归肾经。功能清热,明目,消痰。主治阳盛阴虚,壮热烦渴,头风脑痛,目赤涩痛,翳障遮精,重舌木舌,头疮,水火烫伤。除风冷邪气湿痹,益精气,妇人痼冷漏下,心腹积聚冷气,止头疼,解肌。

茖葱:又名格葱、天蒜、鹿耳葱,味辛、性温。功能散瘀,止血,解毒。主治跌打损伤,血瘀肿痛,衄血,疮痈肿痛。除瘴气恶毒,久食益胆气,强志。

沙蒿籽:又名黑沙蒿籽。是生长在内蒙古沙漠地区的黑沙蒿植物的沙蒿籽。味辛、苦,性微温,无毒。经长期应用经验,其沙蒿籽也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沙蒿籽的主要成分由D-葡萄糖、D-甘露醇、D-半乳糖、L-阿拉伯糖和木糖组成的一种具有交联结构的多糖类物质。粘度大(1%溶液达900Pa.s)为明胶的1800倍,不溶于水,但可均匀分散于水,吸水数十倍后溶胀成蛋清样胶体。可作食品增稠剂、保水剂、稳定剂和面团调节剂。

红糖:又名糖渣、黑糖。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功用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瘀。

EM原露:属酸性,EM原露是微生物益菌剂,有广泛的优良作用,可以消炎杀菌,除腥臭异味,防腐保鲜,分解有毒有害物质,还帮助动物植物消除病害健康生长,人们可以内服外用,防病治病优点多不胜数。EM原露是良性的功能菌群体,在众多领域所具有特殊的功能可以为其提供必要的服务。用于家庭及人体保健:治疗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及癌症、风湿、类风湿、妇科病、外科等疾病,也可用于消炎、治疗烫伤、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等。内服或外擦,见效。可用于蔬菜、水果保鲜、清洗及去污等。

临床应用

6位年轻妇女患子宫肌瘤,曾用了多种药物治疗效果难见好转。内服外用本申请的药物4个疗程左右, 2位经检查子宫肌瘤消失,月经正常,不适症状也消失,痊愈。3位检查后发现子宫肌瘤减退,月经正常,白带减少,不混浊,明显好转,继续用药(晚上外用温敷贴关元穴、水道穴和子宫穴)。1位无效。

咽喉发炎红肿,声音嘶哑患者6人,内服了药物1个疗程,有 3人巳痊愈,2人内服2个疗程痊愈,1人明显好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