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用敷贴固定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8004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药用敷贴固定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敷贴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药用敷贴固定带。



背景技术:

自黏性医用敷料在使用过程中,既可以给伤口上药,还可以直接贴附,无需再使用固定带,使用方便,受到大多数医患的青睐。

现有自黏性敷料的结构由一基材及一吸收层改进为一基材和一施药层,并用以作为敷料结构贴附于肌肤后,从而与患者的伤口表面接触,实现对伤口处施加的药物进行缓慢渗透。但这种结构的自黏性敷料仍存在防护性差、抑菌效果不佳,及存在贴附不沿,漏液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药用敷贴固定带,能够解决现有自黏性敷料结构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药用敷贴固定带,包括:贴附层和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一端连接固定在所述贴附层的侧边;所述贴附层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医用纱布层、消毒棉垫、敷料袋、渗透膜和抗菌层;其中,所述消毒棉垫的尺寸小于所述医用纱布层的尺寸;所述敷料袋、渗透膜和抗菌层的尺寸相同,且均小于所述消毒棉垫的尺寸;所述敷料袋的外周设置有防溢圈。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消毒棉垫的外周设置有内置在所述医用纱布层内的松紧带。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溢圈位于所述消毒棉垫边缘内侧。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抗菌层竹麻纤维抗菌布层。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竹麻纤维抗菌布层为渔网编织结构。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贴附层为矩形,所述固定带连接固定在所述贴附层的左右侧面的上下两端。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带为魔术贴粘合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药用敷贴固定带,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其一方面可以对伤口实现直接施药及抑菌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与身体紧密贴合,保证伤口不被外界感染,综合效果优异,使用方面,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药用敷贴固定带一较佳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图2是所示贴附层的立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贴附层,2.固定带,3.医用纱布层,4.消毒棉垫,5.敷料袋,6.渗透膜,7.抗菌层,8.防溢圈,9.松紧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实施例1

一种药用敷贴固定带,包括贴附层1和固定带2,其中,贴附层1为矩形结构,固定带2连接固定在贴附层1的左右侧面的上下两端。所述固定带2为魔术贴粘合结构,其位于贴附层1相对应两侧的同一位置处的两个固定带,其中一个的端面为魔术贴合面21,另一个的端面为魔术贴毛面22,且魔术贴合面与所述贴附层之间还设置有松紧带9,以便调整尺寸。

所述贴附层1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医用纱布层3、消毒棉垫4、敷料袋5、渗透膜6和抗菌层7;其中,所述消毒棉垫4的尺寸小于医用纱布层3的尺寸;所述敷料袋5、渗透膜6和抗菌层7的尺寸相同,且均小于所述消毒棉垫4的尺寸。

所述敷料袋5的外周设置有防溢圈8,该防溢圈8位于消毒棉垫4的边缘内侧。

所述消毒棉垫4的外周设置有松紧带9,该松紧带9围绕消毒棉垫4一周,,起到使贴附层1紧密贴附在伤口外周,以防止外部尘埃侵入伤口造成感染的作用。该松紧带9内置在医用纱布层3内,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造成磨伤或感染,并提高贴附层使用的舒适性。

所述医用纱布层3由3~6层纱布相互贴合而成。

所述敷料袋5内装填有针对伤口治疗的相关药物,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更换相应的药袋。

所述抗菌层7为低密度编织的渔网结构的竹麻纤维抗菌布层,布层上的渔网孔径为0.5~2mm,其作用为,一方面,对伤口表面起到抑菌的作用;另一方面,较大的孔径方便渗透膜渗出的药物直接作用于伤口表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