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暖脐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1341阅读:8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用中药配制的外用贴剂,具体涉及一种由于受凉引起的腹泻(拉肚子)、胀气的暖脐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腹泻(拉肚子)、胀气是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腹泻临床表现为大便量少而稀、大便次数多;根据病因不同,腹泻的临床表现各异,感染性腹泻起病急,可伴发热、腹痛。病变位于直肠和(或)乙状结肠的患者多有里急后重,每次排便量少,有时只排出少量气体和黏液,粉色较深,多呈黏冻状,可混血液。小肠病变的腹泻无里急后重,粪便不成形,可成液状,色较淡,量较多。慢性胰腺炎和小肠吸收不良者,粪便中可见油滴,多泡沫,含食物残渣,有恶臭。肠胃胀气的人会觉得上腹部不适或者是疼痛,饱胀,烧心,还会反复的出现嗳气,正常人的肛门排气次数一天大约是10次左右,而胃肠胀气的患者排气会更加频繁;胃肠胀气是很痛苦的,病人容易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精神萎靡,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和贫血等问题,尤其是1-6岁儿童,所以在发现病情之后要及时治疗,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于受凉引起的腹泻、胀气的暖脐贴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暖脐贴按份数重量比由以下部分组成:高良姜120~180份、木香120~160份、枳实120~ 180份、陈皮110~130份、焦山楂120~180份、焦麦芽110~130份.

所述的另外一种暖脐贴按份数重量比由以下部分组成:高良姜140份、木香145份、枳实160份、陈皮120份、焦山楂160份、焦麦芽120份。

所述暖脐贴按份数重量比由以下部分组成:高良姜128份、木香129份、枳实129份、陈皮130份、焦山楂129份、焦麦芽128份.

所述暖脐贴的制备方法是将高良姜、木香、枳实、陈皮、焦山楂、焦麦芽进行粉碎,过筛;再进行粉碎一次,控制在120-150目。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高良姜、木香、枳实、陈皮、焦山楂、焦麦芽作为配置的原料,不添加任何辅料,对受凉引起的腹泻、胀气疗效效果明显,经过临床多次运用,1-15岁儿童24小时内治疗康复,无腹泻和胀气现象,主要体现在各种原料的配比,直接关系到治疗结果。高良姜具有温胃,祛风,散寒,行气,止痛。治脾胃中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噎脯反胃,食滞,瘴疟,冷癖的作用;木香有抗菌、能够抑制胃肠细菌的再生,还能抑制肝脏病毒的复制的繁殖,起到消炎护肝的作用;枳实苦而微寒,入脾、胃、大肠经,苦泄力大,行气力强,故为破气之药,性沉降而下行,功能理气除痞,以除胸腹痞满,兼能化痰以开痹,消枳以导滞,实乃破气结之峻剂,治痞满、导枳滞之要药;陈皮辛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 ,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其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陈皮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枳气,显示了芳香健胃和驱风下气的效用。焦山楂为主治疗秋季腹泻生山楂有消枳开胃,活血散瘀,性微温,味酸甘,入脾、胃、肝经,有消食健胃、活血化淤、收敛止痢之功能。对肉枳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等,均有疗效;焦麦芽是经大麦发芽,将麦芽置锅内微炒至黄色,喷洒清水,取出晒干,即为焦麦芽。焦麦芽具有健脾和胃、舒肝化滞之功,用于治疗食积不消、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等症。现代研究认为,麦芽中富含淀粉分解酶、转化糖酶、脂化酶、维生素B等,有良好的助消化作用。各种原料制成120-150目的粉末,更利于人体的吸收,尤其是1-15儿童,治疗效果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暖脐贴,按份数重量比由以下部分组成:高良姜120~180份、木香120~160份、枳实120~ 180份、陈皮110~130份、焦山楂120~180份、焦麦芽110~130份.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暖脐贴,按份数重量比由以下部分组成:高良姜140份、木香145份、枳实160份、陈皮120份、焦山楂160份、焦麦芽120份。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暖脐贴,按份数重量比由以下部分组成:高良姜128份、木香129份、枳实129份、陈皮130份、焦山楂129份、焦麦芽128份.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暖脐贴,按份数重量比由以下部分组成:高良姜125份、木香125份、枳实125份、陈皮125份、焦山楂125份、焦麦芽125份.

所述暖脐贴的制备方法是将高良姜、木香、枳实、陈皮、焦山楂、焦麦芽进行粉碎,过筛;再进行粉碎一次,控制在120-150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