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腮腺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0199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腮腺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腮腺是涎液腺中最大的腺体,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可以一侧或两侧。病因为感染性、免疫性、阻塞性及原因未明性炎症肿大等。最常见为感染引起的腮腺炎,多见于细菌性和病毒性。

细菌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腮腺局部红、肿、热、痛,白细胞计数增多,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病毒性腮腺炎,最常见为流行性腮腺炎,还可见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器官,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并发症,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化脓性腮腺炎常为单侧受累,双侧同时发生者少见,炎症早期,症状轻微或不明显,腮腺区轻微疼痛、肿大、压痛,导管口轻度红肿、疼痛,随病程进展,可出现发热,寒战和单侧腮腺疼痛和肿胀,腮腺及表面皮肤局部红、肿、热、痛。当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腮腺炎最常见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为传染性疾病,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临床起病急,常有发热、头痛、食欲不佳等前驱症状,数小时至1~2天后体温可升至39℃以上,出现唾液腺肿胀,腮腺最常受累,肿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轻度触痛,张口咀嚼及进食酸性饮食时疼痛加剧,局部皮肤发热、紧张发亮但多不红,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2~4日累及对侧,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被波及,舌下腺肿大时可见舌及颈部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口在早期可有红肿,有助于诊断。不典型病例可始终无腮腺肿胀,而以单纯睾丸炎、脑膜脑炎的症状出现,也有仅见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胀者,自身免疫性腮腺炎多见于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IgG4相关性疾病等,除反复发生的腮腺肿大,尚有其他腺体、关节、脏器累及和损伤。

目前治疗腮腺炎的中西药种类繁多,西药治疗的时间长,治愈后易复发,且费用较高,而中药治疗疗程较短,见效较快,治愈后不复发,安全无毒副作用,且成本较低,能减轻患者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腮腺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制剂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并具有抗菌消炎、活血散瘀、散结止痛之功效,针对治疗腮腺炎引起的各种症状具有很好的疗效,且疗程较短,见效较快,治愈后不复发,安全无毒副作用,成本较低,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治疗腮腺炎的中药制剂,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一种治疗腮腺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野菰、香槁树、扶桑、独行千里、栗叶、海芋、桧叶、红背桂和蜈蚣萍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2)将地柏叶、甜石榴、挖耳草和蛇莓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3)将冻青叶和汝兰放入容器内,进行粉碎处理,研末,得到过180目的细粉,备用;

(4)将土牛膝洗净,浸入3倍量的60%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浓缩为65℃下相对密度为1.12~1.16的稠膏,备用;

(5)将上述步骤(1)~(4)所制得的稠膏、汁液以及细粉制成胶囊,即得所述的治疗腮腺炎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野菰:味苦,性凉。解毒消肿,清热凉血。用于扁桃体炎,咽喉炎,尿路感染,骨髓炎;外用治毒蛇咬伤,疔疮。苏医《中草药手册》载:“清热解毒。治扁桃体炎,咽喉炎,尿路感染。”

香槁树:味甘、微苦,性凉。散瘀,止痛,消炎。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口腔炎,扁桃体炎。

地柏叶:味苦、微甘,性凉。清热解毒,止咳利咽,利湿消肿,止血止痛。用于流行性感冒,感冒,咳嗽,扁桃体炎,腮腺炎,目赤肿痛,肠炎,痢疾,乳汁不下;外用治疮肿疔毒,跌打损伤,湿疹,烧烫伤,刀伤出血。《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载:“治咳嗽,吐血,去肺热。”

甜石榴:味甘、酸、涩,性温。生津,止渴,杀虫。主咽燥口渴,虫积,久痢。《滇南本草》载:“治筋骨疼痛,四肢无力,化虫,止痢,或咽喉疼痛肿胀,齿床出血,退胆热,明目。”

扶桑:味甘,性平。解毒,利尿,调经。用于腮腺炎,支气管炎,尿路感染,子宫颈炎,白带,月经不调,闭经;

独行千里:味苦、涩,性平。活血散瘀,解痉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筋骨不舒,咽喉肿痛,牙痛,腹痛,闭经,外用治疮疖肿毒,跌打损伤。

栗叶:味微甘,性平。清肺止咳,解毒消肿。主百日咳,肺结核,咽喉肿病,肿毒,漆疮。《现代实用中药》载:“为收敛剂。外用涂漆疮。”

海芋:味微辛、涩,性寒;归心、肝、胆、大肠经。清热解毒,行气止痛,散结消肿。主治流感,感冒,腹痛,肺结核,风湿骨痛,疔疮,痈疽肿毒,瘰疬,附骨痈,班秃,疥癣,虫蛇咬伤。

冻青叶:味苦、涩,性凉;归心、肝、肺、肾经。清热消炎。治腮腺炎,疮毒,水火烫伤,风湿,跌打骨折。

土牛膝:癌瘤积毒,逐淤除痹,淤阻痹痛,消炎利尿。治淋病,尿血,妇女经闭,症瘕,风湿关节痛,脚气,痢疾,疟疾,白喉,痈肿,跌打损伤。治疗白喉、治疗小儿肺炎,引产。《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载:“通经利尿,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治脚气肿胀,关节炎,风湿痛,白喉,急慢性咽炎。”

桧叶:味辛、苦,性温。祛风散寒,活血解毒。治风寒感冒,风湿关节痛,荨麻疹,肿毒初起。《福建民间草药》载:“杀虫除秽,散结解毒。治荨麻疹,硬结肿毒初起。”

挖耳草:味苦、辛,性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痛,急性肠炎,痢疾,尿路感染,淋巴结结核;外用治疮疖肿毒,乳腺炎,腮腺炎,带状疱疹,毒蛇咬伤。《云南中草药》载:“治小儿肺炎,泌尿道感染。疮疖用鲜叶捣烂敷患处。”

红背桂:味辛、微苦,性平;归肝经。通经,活络,止痛。主治麻疹,腮腺炎,扁桃体炎,心绞痛,肾绞痛,腰肌劳损。《新华本草纲要》载:“通经活络,止痛,用于麻疹、腮腺炎、扁桃体炎、心绞痛、肾绞痛;腰肌劳损。”

汝兰:味苦,性寒;归心、肝、大肠经。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主感冒,咽痛,腹泻,痢疾,痛疽肿毒,胃痛,头风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蜈蚣萍:味辛、苦,性寒。清热解表,利水消肿,解毒。主风热感冒,麻疹不透,浮肿,热淋,小便不利,热痢,痔疮,痈肿疗疮,丹毒,腮腺炎,湿疹,烫火伤。《上海常用中草药》载:“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治痈肿疔毒,瘀血积痛。”

蛇莓:味甘、酸,性寒。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咳嗽,小儿高热惊风,咽喉肿痛,白喉,黄疸型肝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月经过多;外用治腮腺炎,毒蛇咬伤,眼结膜炎,疔疮肿毒,带状疱疹,湿疹。《闽东本草》载:“化痰止咳,祛风,活血。治伤风感冒,咳嗽,哮喘,风火牙痛,口舌生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药制剂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并具有抗菌消炎、活血散瘀、散结止痛之功效,针对治疗腮腺炎引起的各种症状具有很好的疗效,且疗程较短,见效较快,治愈后不复发,安全无毒副作用,成本较低,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一种治疗腮腺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野菰、香槁树、扶桑、独行千里、栗叶、海芋、桧叶、红背桂和蜈蚣萍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2)将地柏叶、甜石榴、挖耳草和蛇莓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3)将冻青叶和汝兰放入容器内,进行粉碎处理,研末,得到过180目的细粉,备用;

(4)将土牛膝洗净,浸入3倍量的60%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浓缩为65℃下相对密度为1.12~1.16的稠膏,备用;

(5)将上述步骤(1)~(4)所制得的稠膏、汁液以及细粉制成胶囊,即得所述的治疗腮腺炎的中药制剂。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3粒(每粒0.5g),饭后温开水送服;7天为1个疗程,2~4个疗程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实施例2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作为治疗腮腺炎的中药制剂,选择确诊的腮腺炎患者192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96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8例;对照组96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8例。

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药物选择: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口服即可,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3粒(每粒0.5g),饭后温开水送服;7天为1个疗程,2~4个疗程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对照组服用阿昔洛韦片,口服,一次2片,一日5次,或一次4片,一日3次,疗程视病情而定。

3、疗效判定:

(1)治愈: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症状全部消失,腮功能恢复正常。

(2)显效:上述症状明显减轻,腮功能明显好转。

(3)有效:上述症状有所减轻,腮功能有所好转。

(4)无效:通过治疗后上述症状无减轻或加重。

4、结果: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举例:

1、傅某,女,3岁,上海奉贤区人。患者患腮腺炎,使用过多种药物治疗,治疗效果不佳,后经人介绍来我院就诊,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服用3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

2、沈某,男,2岁,天津和平区人。患者全身疼痛,并伴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去医院检查因腮腺炎引起的不适症状,医生给予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不适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

3、曾某,男,15岁,四川德阳人。患者两腮肿大,去医院就诊,诊断患腮腺炎,使用药物治疗,治疗效果不明显,后经朋友介绍来我院就诊,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3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

4、彭某,男,7岁,湖南娄底人。患者患腮腺炎半年余,使用过几种药物治疗,未见起色,经人介绍来我院就诊,医生给予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

5、吕某,女,11岁,甘肃嘉峪关人。患者腮部肿大,去医院就诊,诊断患腮腺炎,经多方求医治疗,治疗效果不佳,经朋友介绍来我院就诊,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服用2个疗程后,腮部肿大症状明显缩小,服用3个疗程后,腮部肿大症状消失,痊愈。

6、苏某,女,9岁,江西吉安人。患者患有腮腺炎,使用过多种药物治疗,治疗无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