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压降糖的菊花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24329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组份的降压降糖的保健品,特别涉及一种降压降糖的菊花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血液从心脏流经血管到达全身各处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叫做血压。某些人血液不能很容易地通过全身,病变使血管变狭窄了,血流的压力就会升高以保证血流通过。这样一来,动脉血压超过正常值就形成了高血压。日常我们可以通过合理饮食、锻炼、服用降压药、有利于降压的小偏方等达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目的。近40年来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新的降压药不断问世,而且都经过了大型临床试验的科学评估。目前在我国常用的一线降压药主要有利尿药(如常见的氢氯噻嗪和速尿)、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如“迪之雅”“代文”)、钙拮抗剂(CCB,如“络活喜”)等五大类。顾名思义,降压药的共同作用就是降低血压,但不同类别降压药因降压机制不同而各有其侧重点,这些侧重点正是医生为不同病情患者选择不同降压药的依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心病人群的患病率也在不断提高,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冠心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的杀手。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也是其它部位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引发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例如高脂血症(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或超重,吸烟等,其中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现代医学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就是明确了减低血中胆固醇(TC)尤其是LDL.C,可以大幅度降低冠心病病死率。由于经济的日益发达,现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致使人们过多的热爱享受,不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饮食嗜好,从而引起的疾病。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激烈竞争的工作压力,对现代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加上长期的饮食不合理,即:精粮完全取代粗粮,大量的三高(高热、高蛋白、高脂肪)、三多(防腐剂多、增味剂多、激素多)食物的摄入和食物中残留的农药、化肥在体内的存积,再加上空气、水源污染和运动量偏小,肥胖和糖尿病就成了都市一族的富贵病。糖尿病引起血脂增高的原因是由于糖尿病人胰岛素不足时,体内脂酶活泼性是减低的,因此容易血脂增高。另一方面糖尿病本身除糖代谢紊乱外同时还伴脂肪、蛋白质和水、电介质的紊乱。经常有游离脂肪酸从脂肪库中动员出来,使血中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浓度增高。再一方面2型糖尿病人进食过多,运动少,促使体内脂类合成增多,这也是造成血脂增高的原因。而肥胖伴高血脂者,由于胰岛素受体数相对减少,从而产生胰岛素抵抗,易诱发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作用或两者同时存在缺陷所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征。基本特征是血糖增高,长期损害为各种器官的功能障碍和衰竭,包括不断进展的血管性疾病,即视网膜病变、失明、肾病、肾功能衰竭、神经病变伴足部溃疡、截肢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变,还有不断增加的心血管、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病变的危险。菊花,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已达千余种。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菊花传入欧洲,约在明末清初开始。其中产地湖北大别山麻城福田河的福白菊,浙江桐乡的杭白菊和黄山脚下的黄山贡菊(徽州贡菊)比较有名。产于安徽毫州的毫菊、滁州的滁菊、四川中江的川菊、浙江德清的德菊、河南济源的怀菊花(四大怀药之一)都有很高的药效。特别是黄山贡菊,它生长在高山云雾之中,采黄山之灵气,汲皖南山水之精华,它的无污染性对现代人来说,具有更高的饮用价值。菊花的功效与作用:味微辛、甘、苦,性微寒。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阳,解毒。用于感冒风热,发热头昏;肝经有热;目赤多泪,或肝肾阴虚,眼目昏花;肝阳上亢,眩晕头痛;疮疡肿痛。现代又用于冠心病、高血压病。降血压:菊花具有降血压、消除癌细胞、扩张冠状动脉和抑菌的作用,长期饮用能增加人体钙质、调节心肌功能、降低胆固醇,适合中老年人和预防流行性结膜炎时饮用。明目:菊花除了涂抹眼睛可消除浮肿之外,平常可以泡一杯菊花茶来喝,能消除眼睛疲劳。如果每天喝3-4杯的菊花茶,对恢复视力也有一定作用。提神:菊花是一种神经强壮剂,能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可延缓衰老,增强体力。菊花有良好的镇静作用,经常食用能使人肢体轻松,醒脑提神。菊花的营养价值菊花的主要成分有挥发油(0.20-/0-0.85%)、腺嘌呤、胆碱、水苏碱、菊苷及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主要有龙脑、樟脑、菊酮和醋酸龙脑酷等成分,黄酮类成分有木樨草素、芹菜素、刺槐素等。此外,菊花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杭白菊中维生素E含量较高。《本草纲目》:风热,目疼欲脱,泪出,养目去盲,作枕明目。《本经》: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别录》: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本草衍义》:近世有二十余种,惟单叶花小而黄,绿叶色深小而薄,应候而开者是也。菊花疏风较弱,清热力佳,用于外感风热常配桑叶同用,也可配黄芩、山栀治热盛烦燥等症。菊花治目赤肿痛,无论属于肝火或风热引起者,均可应用,因本品既能清肝火,又能散风热,常配合蝉衣、白蒺藜等同用。如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则多配生地、杞子等同用。菊花清热解毒之功甚佳,为外科要药,主要用于热毒疮疡、红肿热痛之症,特别对于疔疮肿痛毒尤有良好疗效,既可内服,又可捣烂外敷。临床上常与地丁草、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之品配合应用。菊花能平降肝阳,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目眩晕,往往与珍珠母、葛藤等配伍应用。菊花一药,主要分白菊、黄菊、野菊。黄、白两菊,都有疏散风热、降压降糖、清热解毒的功效。白菊花味甘、清热力稍弱,长于降压降糖;黄菊花味苦,泄热力较强,常用于疏散风热;野菊花味甚苦,清热解毒的力量很强。野菊的茎、叶,功用与花相似,无论内服与外敷,都有功效。桑叶与菊花,均能疏散风热,清泄肺肝,故在外感风热、发热头痛及目赤肿痛等症,两药往往相辅为用。但桑叶疏风清肺的功效较好,故治肺燥咳嗽,往往用桑叶而不用菊花;菊花则长于平肝阳,且能清热解毒。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单一药物治疗依旧无法控制血压,而药物剂量增加常伴随不良反应加重(如ACEI引起的咳嗽),患者往往难以忍受,这时依据不同类别降压药的降压机制上的协同作用,可以使得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或较小增加不良反应,我们一般选择小剂量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以使得血压达标。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降压药在控制血压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可能对我们身体不利的作用。比如利尿药氢氯噻嗪会导致血钾降低、尿酸升高;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可能会引起咳嗽、血管性水肿;钙拮抗剂也可能会引起头痛、水肿、面色潮红等。那么患者该怎么看待这些不良反应呢?一来不要被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条目吓坏了而不敢吃药进而耽误了病情,二来对出现的不良反应不要置之不理,记下自己感受,必要时或复诊时告知您的医生,请医生从专业的角度帮您调整治疗方案。现在市面上出售的各种保健品、药品鱼龙混杂,大多数只是虚假宣传的噱头,有的不仅没有保健成分,还造成人身体的巨大伤害。可是中药气味清苦,很多人不愿长期服用;即使服用,是药三分毒,让人长期服用时也产生抗拒心理。怎么把地骨皮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又不伤害人体,并且明显改善口感,使人能接受,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地骨皮里面含有大量安全有效的活性物质保健品,再加上一些降糖降脂的纯中药,一定能研制出降压降糖,降低血糖的口服液,来造福人类。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在市面上出售的各种保健品、药品鱼龙混杂,大多数只是虚假宣传的噱头,有的不仅没有保健成分,还造成人身体的巨大伤害。中药气味清苦,很多人不愿长期服用;即使服用,是药三分毒,让人长期服用时也产生抗拒心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降压降糖的菊花口服液,其所述菊花口服液中可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菊花10~50份,桑寄生10~20份,玉米须10~20份,桑叶10~20份,绞股蓝10~20份,白芍10~20份,白茅根10~20份,杜仲10~20份,车前草10~20份,马齿苋10~20份,天花粉10~20份,栀子10~20份,地骨皮10~20份,益母草10~20份,合欢皮10~20份,夏枯草10~20份,地锦草10~20份,生地10~20份,罗布麻10~20份。所述降压降糖的菊花口服液,其所述菊花口服液中还可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菊花10~30份,桑寄生10~15份,玉米须10~15份,桑叶10~15份,绞股蓝10~15份,白芍10~15份,白茅根10~15份,杜仲10~15份,车前草10~15份,马齿苋10~15份,天花粉10~20份,栀子10~20份,地骨皮10~20份,益母草10~20份,合欢皮10~20份,夏枯草10~20份,地锦草10~20份,生地10~20份,罗布麻10~20份。所述降压降糖的菊花口服液,其所述菊花口服液中也可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菊花10~40份,桑寄生10~20份,玉米须10~20份,桑叶10~20份,绞股蓝10~20份,白芍10~20份,白茅根10~20份,杜仲10~20份,车前草10~20份,马齿苋10~20份,天花粉10~15份,栀子10~15份,地骨皮10~15份,益母草10~15份,合欢皮10~15份,夏枯草10~15份,地锦草10~15份,生地10~15份,罗布麻10~15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降压降糖的菊花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所述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菊花的萃取,作为组分1;b.其他原料的制备,作为组分2;c.将上述两种提取液组分1和组分2合并,浓缩后加糊精调和,消毒杀菌后制备成口服液。所述步骤a中,可以在秋季将采集的白菊切碎,将其浸泡置于有盖不锈钢桶内,加70%乙醇液,质量为粗颗粒的0.8-1倍,搅拌均匀,湿润密闭放置1小时以上,使充分膨胀;将渗漉筒底部滤板用纱布袋包裹铺平后再将湿润膨胀后的药物样品拌松弄散,然后用不锈钢勺盛粉,均匀的装入渗漉筒,装10-12厘米厚,用T型棒压匀,再按上述操作,一层一层的装入,适当加压,药粉填装不得超过渗漉筒的2/3高处;药粉面上盖不锈钢孔板压牢,打开渗漉筒下面的放料阀,并放一容器,然后缓缓加入70%乙醇液;待排出药粉粉粒之间的空气,并有乙醇流出约20L左右,关闭放料阀,盖上漉筒、浸渍24小时,然后开放料阀进行渗漉,控制渗漉速度一般为1000g药材每分钟流出2~3ml,滤液放入贮液缸内,并将排空时的乙醇液倒入贮液缸;将渗滤液合并静置,静置备用,作为组分1。所述步骤b中,可以将其余原料泡入10倍量乙醇中2-3天后,加热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取上清液,合并提取液,100-11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6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时1.25的滤液,静置备用,成组分2。所述步骤c中,可以将上述步骤提取的两种提取液,放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混合,先将滤液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为1.32的浓缩液,置0~5℃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3%的助滤剂硅藻土,过滤,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1ml含0.1g浸膏,加糊精调和,消毒杀菌后制备成口服液。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也提供一种降压降糖的菊花口服液的制备方法,所述菊花口服液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a.菊花的制备,作为组分1;b.将所述其余原料药切碎提取作为组分2;c.将组分1和组分2混合,浓缩后加适量蜂蜜调和,紫外线消毒杀菌后装瓶。所述步骤a中,可以将采集的白菊花泡入10倍量乙醇中2-7天后,加热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取上清液,合并提取液,100-11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6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时1.36的浸膏,加热浓缩至膏状,静置备用,成组分1。所述步骤b中,可以将其余原料药材混合,切碎过100~120目筛,过筛后细粉备用,粗颗粒放入耐酸碱浸渍锅,在室温下,与70度以上乙醇一起浸渍15~30天,然后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过滤,分离后取滤液;用纱布过滤,残渣中加入50-60%乙醇,60℃-70℃继续浸提2h,每10min搅拌一次,纱布过滤,合并浸提液,浓缩成糊状成为组分2。本发明使用白菊为主要原料。本发明滋补肝肾、益阴养血、补虚益精气,祛风明目,滋补肝肾的功效,针对性更强。本发明还具有降脂、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与中枢神经有关,可能为阻断交感神经末梢而直接舒张血管。本发明微苦甘醇;再加上一些活血化瘀,口感清淡,不破坏菊花清香味道的中药,不影响口感,使人易于接受,能较好的达到降压降糖降脂的功效。没有难闻难以下咽的中药味,使人易于接受,可以明显提高免疫力,中药降压降糖降脂,具有无毒、能被生物体完全吸收的优点,是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中药的保健作用非常强,如果西药容易引起身体出现大量副作用,使人出现不良反应,那中药的毒副作用小与可以长久服用的作用更加明显。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单一药物治疗依旧无法控制血压,而药物剂量增加常伴随不良反应加重(如ACEI引起的咳嗽),患者往往难以忍受,这时依据不同类别降压药的降压机制上的协同作用,可以使得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或较小增加不良反应,我们一般选择小剂量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以使得血压达标。目前联合用药已是控制血压的主流观念和方法了,所以您不必过于担心是不是多种药物会产生更多的不良反应。但是切记:联合用药而不是同一种类的降压药重复用药,因为一来疗效不佳,二来不良反应风险增加。不良反应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说的“副作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降压药在控制血压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可能对我们身体不利的作用。比如利尿药氢氯噻嗪会导致血钾降低、尿酸升高;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可能会引起咳嗽、血管性水肿;钙拮抗剂也可能会引起头痛、水肿、面色潮红等。那么患者该怎么看待这些不良反应呢?一来不要被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条目吓坏了而不敢吃药进而耽误了病情,二来对出现的不良反应不要置之不理,记下自己感受,必要时或复诊时告知您的医生,请医生从专业的角度帮您调整治疗方案。现在市面上出售的各种保健品、药品鱼龙混杂,大多数只是虚假宣传的噱头,有的不仅没有保健成分,还造成人身体的巨大伤害。可是中药气味清苦,很多人不愿长期服用;即使服用,是药三分毒,让人长期服用时也产生抗拒心理。怎么把地骨皮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又不伤害人体,并且明显改善口感,使人能接受,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地骨皮里面含有大量安全有效的活性物质保健品,再加上一些降糖降脂的纯中药,一定能研制出降压降糖,降低血糖的口服液,来造福人类。菊花的主要成分有挥发油(0.20-/0-0.85%)、腺嘌呤、胆碱、水苏碱、菊苷及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主要有龙脑、樟脑、菊酮和醋酸龙脑酷等成分,黄酮类成分有木樨草素、芹菜素、刺槐素等。此外,菊花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杭白菊中维生素E含量较高。《本草纲目》:风热,目疼欲脱,泪出,养目去盲,作枕明目。《本经》: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别录》: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本草衍义》:近世有二十余种,惟单叶花小而黄,绿叶色深小而薄,应候而开者是也。菊花疏风较弱,清热力佳,用于外感风热常配桑叶同用,也可配黄芩、山栀治热盛烦燥等症。菊花治目赤肿痛,无论属于肝火或风热引起者,均可应用,因本品既能清肝火,又能散风热,常配合蝉衣、白蒺藜等同用。如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则多配生地、杞子等同用。菊花清热解毒之功甚佳,为外科要药,主要用于热毒疮疡、红肿热痛之症,特别对于疔疮肿痛毒尤有良好疗效,既可内服,又可捣烂外敷。临床上常与地丁草、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之品配合应用。菊花能平降肝阳,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目眩晕,往往与珍珠母、葛藤等配伍应用。菊花一药,主要分白菊、黄菊、野菊。黄、白两菊,都有疏散风热、降压降糖、清热解毒的功效。白菊花味甘、清热力稍弱,长于降压降糖;黄菊花味苦,泄热力较强,常用于疏散风热;野菊花味甚苦,清热解毒的力量很强。野菊的茎、叶,功用与花相似,无论内服与外敷,都有功效。桑叶与菊花,均能疏散风热,清泄肺肝,故在外感风热、发热头痛及目赤肿痛等症,两药往往相辅为用。但桑叶疏风清肺的功效较好,故治肺燥咳嗽,往往用桑叶而不用菊花;菊花则长于平肝阳,且能清热解毒。本发明使用白菊。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而得,是一种发散风热药,既可内服,也可外敷。其性寒,味甘、苦,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可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的病症。现代中、西医把桑叶和桑叶生物制剂作为改善糖尿病及其他各种疑难杂症的药物而使用,认为其药效极为广泛。有清肺润燥、止咳、去热、化痰、治盗汗;补肝、清肝明目、治疗头晕眼花、失眠、消除眼部疲劳;消肿、清血‘治疗痢疾、腹痛、减肥、除脚气、利大、小肠;抗应激、凉血、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心肌梗塞、脑溢血、祛头痛、长发;降血糖、抗糖病等。白茅根,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cylindricaBeauv.var.major(Nees)C.E.Hubb.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和膜质叶鞘,捆成小把。归肺、胃、膀胱经。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主治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胃热呕吐,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桑寄生(学名:Taxillussutchuenensis(Lecomte)Danser),别称桃树寄生,苦楝寄生等。嫩枝、叶密被褐色或红褐色星状毛,有时具散生叠生星状毛,小枝黑色,无毛,具散生皮孔。产于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山西、河南、贵州、湖北、湖南等地。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绞股蓝绞股蓝最为重要,具有以下中药特性:用绞股蓝与灵芝搭配煮水或泡茶喝,可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等症。有保肝解毒、降血压、降血脂血糖的功效。绞股蓝主要有效成份是绞股蓝皂甙、绞股蓝糖甙(多糖)、水溶性氨基酸、黄酮类、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等。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全草。性味:味苦;微甘;性凉。归经:归肺;脾;肾经。功效: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功效分类:补虚药;化痰药;清热药。主治:体虚乏力;虚劳失精;白细胞减少症;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炎。玉米须味甘、淡,性平。归经归膀胱、肝、胆经。功能有利尿消肿;清肝利胆的功效。主治主水肿,小便淋沥,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糖尿病,乳汁不通。《滇南本草》: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岭南采药录》: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沥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频服。《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能降低血压,利尿消肿。治鼻血、红崩。杜仲杜仲游离氨基酸极少,含有的少量蛋白质,是和绝大多数食品类似的完全蛋白,即能够水解检出对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测定了杜仲所含的15种矿物元素,其中有锌、铜、铁等微量元素,及钙、磷、钾、镁等宏量元素。药用杜仲,即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其味甘,性温。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可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生地,用药部位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具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李时珍对生地黄的评价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为玄参科植物,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地骨皮清热,凉血。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本经》:″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别录》:″主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坚筋,强阴,利大小肠,耐寒暑。″栀子(学名:GardeniajasminoidesEllis)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1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症。含番红花色素苷基,可作黄色染料。益母草味辛苦、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益母草有利尿消肿、收缩子宫作用的作用,是历代医家用来治疗妇科病的要药。益母草可全草入药,有效成分为益母草素,益母草含益母草碱、水苏碱、益母草定、益母草宁等多种生物碱及苯甲酸、氯化钾等。益母草制剂有兴奋动物子宫的作用,与脑垂体后叶素相似,益母草浸膏及煎剂对子宫有强而持久的兴奋作用,不但能增强其收缩力,同时能提高其紧张度和收缩率。夏枯草辛、苦,寒。归肝、胆经,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本品苦寒主入肝经,善泻肝火以明目。用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可配桑叶、菊花、决明子等药用。本品清肝明目之中,略兼养肝,配当归、枸杞子,可用于肝阴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亦可配香附、甘草用,如夏枯草散(《张氏医通》)。马齿苋,拉丁学名:PortulacaoleraceaL.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肥厚多汁,无毛,高10~30cm,生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国内各地均有分布。该种为药食两用植物。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明目。现代研究,马齿苋还含有丰富的SL3脂肪酸及维生素A样物质。SL3脂肪酸是形成细胞膜,尤其是脑细胞膜与眼细胞膜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A样物质能维持上皮组织如皮肤、角膜及结合膜的正常机能,参与视紫质的合成,增强视网膜感光性能,也参与体内许多氧化过程。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日华子本草》:″治风补痨,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治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白芍提取物对D-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和SGPT升高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能使SGPT降低,并使肝细胞的病变和坏死恢复正常.白芍的乙醇提取物能使黄曲霉素B1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所表现出来的乳酸脱氢酶及同功酶的总活性升高得以降低.白芍总甙可抑制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血浆GPT和乳酸脱氢酶升高,并对肝脏组织噬酸性变性、坏死有一定的对抗作用.有人认为,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伤是因细胞膜结构发生过氧化作用而破坏,使血中谷丙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升高,白芍总甙可能对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可使转氨酶降低.车前草性味:甘;淡;性微寒。归经:归肺经;肝经;肾经;膀胱经。功能: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主治: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药性沦》:能去风毒,肝中风热,毒风冲眼目,赤痛障翳,脑痛泪出,去心胸烦热。《日华子本草》:通小便淋涩,壮阳。治脱精,心烦。下气。《医学启源》:主小便不通;导小肠中热。地锦草,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地锦或斑地锦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其性味辛平,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之功效。用于痢疾,泄泻,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疮疖痈肿,湿热黄疸。罗布麻(学名:A.venetumL.),别称红麻、茶叶花、红柳子等,直立半灌木,高1.5-3米,一般高约2米,最高可达4米,生长于河岸、山沟、山坡的砂质地,在中国淮河、秦岭、昆仑山以北各省(自治区)都有罗布麻分布,有清火,降压,强心,利尿。治心脏病等作用。罗布麻根煎剂有强心作用。罗布麻叶浸膏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并有较强的利尿、降低血脂、调节免疫、抗衰老及抑制流感病毒等作用,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辅助治疗效果。药性甘、苦,凉。归肝经。平抑肝阳,清热利尿。可治疗头晕目眩和水肿,小便不利。每日用罗布麻叶1~2钱,开水泡当茶喝;或早晚定时煎服。共治596例,其中单用罗布麻叶169例;用其他降压药效果不稳定而改用罗布麻,或降压药与罗布麻同用,血压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再用罗布麻巩固者计427例。结果症状消失或显着减轻者254例,减轻212例;其中血压下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者143人,收缩压或舒张压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者268人。有效率达88.59%。服用罗布麻茶时间越长则疗效越高,超过半年的可达93.3%;但罗布麻的疗效与病程长短无明显关系。对头痛、眩晕、脑胀、失眠多梦和浮肿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此药对I、II期患者较为适宜;或作为治疗高血压病的辅助剂,对改善症状有较好疗效。副作用:较多的为肠鸣、腹泻;偶有胃痛,胃口不好,口干、口苦;个别出现气喘或肝痛。具体实施例1:菊花的制备:在9~11月采收品相好的白菊花,簸去杂质,洗净,晒干;将晒干的白菊花放入乙醇中萃取,作为组分1。其他原料的制备:其他原料泡入10倍量乙醇中2-3天后,加热提取2次,成组分2。混合:将制备好的白菊花萃取液和其他原料提取液混合,浓缩后,加糊精,作为口服液。具体实施例2:秋季将采集的白菊大约5000g切碎,将其浸泡置于有盖不锈钢桶内,加70%乙醇液,质量为粗颗粒的0.8-1倍,搅拌均匀,湿润密闭放置1小时以上,使充分膨胀;将渗漉筒底部滤板用纱布袋包裹铺平后再将湿润膨胀后的药物样品拌松弄散,然后用不锈钢勺盛粉,均匀的装入渗漉筒,装10-12厘米厚,用T型棒压匀,再按上述操作,一层一层的装入,适当加压,药粉填装不得超过渗漉筒的2/3高处;药粉面上盖不锈钢孔板压牢,打开渗漉筒下面的放料阀,并放一容器,然后缓缓加入70%乙醇液;待排出药粉粉粒之间的空气,并有乙醇流出约20L左右,关闭放料阀,盖上漉筒、浸渍24小时,然后开放料阀进行渗漉,控制渗漉速度一般为1000g药材每分钟流出2~3ml,滤液放入贮液缸内,并将排空时的乙醇液倒入贮液缸;将渗滤液合并静置,静置备用,作为组分1。将其余原料桑寄生1000g,玉米须1000g,桑叶1000g,绞股蓝1000g,白芍1000g,白茅根1000g,杜仲1000g,车前草1000g,马齿苋1000g,天花粉1000g,栀子1000g,地骨皮1000g,益母草1000g,合欢皮1000g,夏枯草1000g,地锦草1000g,生地1000g,罗布麻1000g,泡入10倍量乙醇中2-3天后,加热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取上清液,合并提取液,100-11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6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时1.25的滤液,静置备用,成组分2。将上述步骤提取的两种提取液,放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混合,先将滤液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为1.32的浓缩液,置0~5℃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3%的助滤剂硅藻土,过滤,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1ml含0.1g浸膏,加糊精调和制粒,消毒杀菌后制备成口服液冲剂。然后即可包装出品,可分装成10-15克的小茶包,也可整体混合成袋出售。具体实施例3:秋季将采集的白菊大约4000g切碎,将采集的白菊花泡入10倍量乙醇中2-7天后,加热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取上清液,合并提取液,100-11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6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时1.36的浸膏,加热浓缩至膏状,静置备用,成组分1。将其余原料药材桑寄生1200g,玉米须1300g,桑叶1100g,绞股蓝1200g,白芍1100g,白茅根1100g,杜仲1200g,车前草1200g,马齿苋1200g,天花粉1200g,栀子1100g,地骨皮1100g,益母草1200g,合欢皮1100g,夏枯草1200g,地锦草1100g,生地1200g,罗布麻1200g,混合,切碎过100~120目筛,过筛后细粉备用,粗颗粒放入耐酸碱浸渍锅,在室温下,与70度以上乙醇一起浸渍15~30天,然后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过滤,分离后取滤液;用纱布过滤,残渣中加入50-60%乙醇,60℃-70℃继续浸提2h,每10min搅拌一次,纱布过滤,合并浸提液,浓缩成糊状成为组分2。将上述步骤提取的两种提取液,放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混合,先将滤液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为1.32的浓缩液,置0~5℃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3%的助滤剂硅藻土,过滤,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1ml含0.1g浸膏,加糊精调和制粒,消毒杀菌后制备成口服液冲剂。然后即可包装出品,可分装成10-15克的小茶包,也可整体混合成袋出售。药理学毒性试验急性毒性实验一、试验材料: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21-24g,雌雄各半,山东大学生物试验室育种。实验物:本发明煎煮液。二、方法:1、LD50计算:采用改良寇氏法,将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将本发明加蒸馏水溶解,配成最大浓度,按小鼠最大允许容量给药,所给剂量按生药量依次为18,14.4,11.5,9.2,7.4(g.kg-1),在动物禁食(不禁水)18小时后,一日内分两次给药(间隔半小时),每次0.5ml,观察动物死亡情况。2、最大耐受剂量测定(MTD值):取小鼠20只,雌雄各10只。将本发明加蒸馏水溶解,配成最高浓度,按动物的最大耐受量,以注射灌喂器能抽动为准。在动物禁食(不禁水)18小时后,一日内分两次给药(间隔半小时),每次0.5ml(每ml含生药0.36g),总药量为18g生药/kg.d,相当临床成人50Kg体重用量的300倍。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三、试验结果:在LD50计算中当用最大允许浓度和最大允许容量给予小鼠时(18g/Kg.d),未见小鼠死亡,即未测出LD50,只可求最大耐受剂量,在7天观察期中,动物其食欲、活动、毛色、精神状态等皆正常,发育正常,未见有死亡。即选用相当于临床剂量的300倍药量,并无不良反应发生,表明急性毒性极小,MTD>18g/Kg.d。实验例2:长期毒性实验资料本发明的煎煮剂经灌胃给药6个月的动物长期毒性试验结果:SD大鼠分成三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分成高、中、低三个剂量组,每组10只),其中第一组经灌胃给生理盐水;第二组经灌胃给本发明的剂量为0.25g、2.5g和12.5g/kg.d;第三组经灌胃给洛伐他汀的剂量为0.5mg、5.0mg和50.0mg/kg.d。在给药期间,分别观察各组动物给药后的临床表现、血液学、血生化、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等指标进行药物毒性的评价。研究结果:主要毒性反应表现在洛伐他汀50mg/kg.d和5.0mg组,表现在给药后SD大鼠出现了流涎、毛蓬松、忙碌、腹泻、踏脚等反应和症状,总摄食量和体重减轻;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有所增加,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P均<0.05);血液生化检查显示ALT、AST、ALP和CK升高1~8倍(P均<0.05),肌酐和尿素氮有所升高(P均<0.05),但未引起动物死亡;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洛伐他汀50mg/kg.d组出现了与人相似的肝肾病理改变。而生理盐水组和本发明0.25g、2.5g和12.5g/kg.d三个剂量组和洛伐他汀0.5mg/kg.d剂量组在整个给药期间均未出现类似反应,在恢复期观察期间,出现反应的各组动物的症状逐渐消失恢复正常状态。可见本发明不但能够降低洛伐他汀的毒副作用,而且可使洛伐他汀的临床无毒剂量增加至5~25倍(P均<0.01)。试验例3:累积毒性实验:本发明煎煮剂对小鼠按7.69、19.18和43.21g生药/kg连续用药15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3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大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5周及停药3周后,大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大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药理学实验说明:菊花的主要成分有挥发油(0.20-/0-0.85%)、腺嘌呤、胆碱、水苏碱、菊苷及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主要有龙脑、樟脑、菊酮和醋酸龙脑酷等成分,黄酮类成分有木樨草素、芹菜素、刺槐素等。此外,菊花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杭白菊中维生素E含量较高。《本草纲目》:风热,目疼欲脱,泪出,养目去盲,作枕明目。《本经》: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别录》: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本草衍义》:近世有二十余种,惟单叶花小而黄,绿叶色深小而薄,应候而开者是也。菊花疏风较弱,清热力佳,用于外感风热常配桑叶同用,也可配黄芩、山栀治热盛烦燥等症。菊花治目赤肿痛,无论属于肝火或风热引起者,均可应用,因本品既能清肝火,又能散风热,常配合蝉衣、白蒺藜等同用。如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则多配生地、杞子等同用。菊花清热解毒之功甚佳,为外科要药,主要用于热毒疮疡、红肿热痛之症,特别对于疔疮肿痛毒尤有良好疗效,既可内服,又可捣烂外敷。临床上常与地丁草、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之品配合应用。菊花能平降肝阳,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目眩晕,往往与珍珠母、葛藤等配伍应用。现代中医临床也广泛的应用菊花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水煎代茶频饮,有一定的降糖及降脂效果;如将菊花制成4%浓度的水煎液,适当加点玉米须,对降血压也有较好的疗效。1标本来源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394例住院患者和健康查体者的血清标本。其中女69例,其中缺血性脑病67例、脑梗死102例,冠心病77例,急性心肌梗死37例,糖尿病44例。对照组为67名男325例。年龄19-77岁。所有病例都经临床确诊,23-88岁之间排除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健康查体者。空腹12h静脉抽血,分离血清。2测定方法血清Folate、VB12浓度用罗氏试剂盒在E17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上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血清Hcy浓度采用循环酶法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Glu、CH、Tg、Apoa、ApoB、HDL-CH、LDL-CH、UN、Cr、Ua、Lpa、Gruc、Cys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3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x±s标准差表示,用One-WayANOVA进行显著性检验,相关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结果1血清Hcy、FOLATE、VB12浓度与生化指标的关系。血清Hcy与Folate、VB12、ApoA、HDL-CH浓度呈负相关,与UN、Cr、Ua、Cys正相关,而与血清Glu、CH、Tg、ApoB、LDL-CH水平无显著相关。见表1。表1血清THCY浓度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FolateVB12ApoAHDLCrUaCysr-0.460-0.427-0.135-0.1200.4890.2560.463P0.0000.0000.0240.0450.0000.0120.0002不同疾病组血清Hcy水平比较。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组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以脑梗塞的水平最高。见表2。表2不同疾病Hcy的比较Tab2ComparisonofserumTHCYlevelsindifferentgroupsofpatients(-x±s)**P<0.01,vscontrolgroup4、治疗44名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每组22名患者。治疗组:用本发明口服液,方用:菊花35g,桑寄生12g,玉米须13g,桑叶12g,绞股蓝13g,白芍11g,白茅根12g,杜仲13g,车前草12g,马齿苋12g,天花粉12g,栀子11g,地骨皮11g,益母草12g,合欢皮12g,夏枯草11g,地锦草11g,生地12g,罗布麻12g,按实施例方法2制成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一瓶。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对比组:盐酸二甲双胍组。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根据病人的状况,逐渐增加剂量、通常盐酸二甲双胍片的起始剂量为0.5克,每日二次;或0.85克,每日一次;随餐服用可每周增加0.5克,或每2周增加0.85克,逐渐加至每日2克,分次服用。成人最大推荐剂量为2550毫克。对需进一步控制血糖患者,剂量可以加至每日每次0.85克,每天三次为了更好的耐受,药物最好随三餐分次服用。一个月后检测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Hcy水平,对于动脉硬化性并发症的预测很有必要。本发明煎液对病人血脂的影响(-χ±S)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发病率日益增加。中草药作用稳定,副作用少,研究具有软化血管作用的中草药,能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提供更多的方法。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