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面瘫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9767阅读:9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面瘫疾病的中药制剂,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属于中医制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 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人的面神经左右各一,它自脑干发出,到面部后分成五个大分支,分布于两侧整个面部,支配面部肌肉的运动,正常状态时,面神经是受人的大脑支配,所以面部的运动是随意的,可控制的,故不会出现任何症状。西医主张早期应用抗病毒、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改善血循环的药物治疗。但是如果过多的应用抗生素,易产生很多副作用和反作用,使面瘫患者免疫力下降、恢复缓慢、肥肿难分、水钠潴留等症状的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面瘫疾病的中药制剂,由以下药物按重量份数比制成的:

蛴螬150~200、章丹150~300、香油400~600、川乌8~15、草乌8~15、天麻10~15、五味子10~15、肉苁蓉15~20、胡椒10~15、血竭10~15、杜仲10~15、防风10~15、柴胡10~15、没药10~15、夏枯草8~15、车前子10~15、马钱子8~15、甘草10~15、韭菜籽10~20、当归10~15、雪莲花15~30、枸杞15~30、红花10~20、冰片10~20。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面瘫疾病的中药制剂,其优选配比为:

蛴螬180、章丹200、香油500、川乌10、草乌10、天麻15、五味子12、肉苁蓉15、胡椒8、血竭10、杜仲10、防风13、柴胡9、没药12、夏枯草10、车前子8、马钱子8、甘草13、韭菜籽15、当归8、雪莲花20、枸杞20、红花16、冰片20。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面瘫疾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比例称取上述原料,将章丹、川乌、草乌、天麻、五味子、肉苁蓉、胡椒、血竭、杜仲、防风、柴胡、没药、夏枯草、车前子、马钱子、甘草、韭菜子、当归、雪莲花、枸杞、红花、冰片去杂质后粉碎50~80目;将麻油加热熬开,放入蛴螬通过炸干取出碾碎成粉待用;香油加热熬开后将蛴螬粉及其它药物放入,采用传统的膏药制备工艺制成膏药制剂即可。

【用法用量】嘴角向右歪贴左边;向左歪贴右面;膏药贴在上下牙齿的中间(即腮部)25~30g/贴;

【适应症】面瘫,骨关节疼痛,痛风。

本发明组方的药理药效或方解

本发明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确凿的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为手段,所采用中药原料中:

蛴螬:味咸,微温;微寒,有毒;《本草汇言》:入足厥阴肝经;破血,行瘀,散结,通乳。治折损瘀痛,痛风,破伤风,喉痹,目翳,丹毒,痈疽,痔漏。

章丹:微寒;辛;归心、肝经;毒;功能主治:拔毒生肌,杀虫止痒。用于疮疡溃烂,皮肤湿疮,癫痫、疟疾。

香油:润燥、补液、息凤、解毒、杀虫及消诸疮肿。

麻油:性味甘、凉,具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之功效。据《本草纲目》上记载:“有润燥、解毒、止痛、消肿之功。

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病症。

草乌:味辛、苦,性热。归心、肝、肾、脾经。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天麻:平肝息风止痉。天麻常用以治疗中风偏瘫、手足不遂、口眼波斜、肢体麻木、筋骨疼痛、风湿关节炎、用脑过度、神经衰弱、失眠、头痛、头晕、四肢拘挛、降血脂、降血压、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症等病症。具有助阳气、壮身延年、长阴肥健、补五劳七伤、通脉开窍等作用。

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肉苁蓉:味甘;咸;性温;归肾;大肠经;功能主治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道。主肾阳虚衰;精血不足之阳痿;遗精;白浊;尿频余沥;腰痛脚弱;耳鸣目花;月经衍期;宫寒不孕;肠燥便秘。

胡椒:温中,下气,消痰,解毒。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并解食物毒。

血竭:甘、咸,平。归心、肝经。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

杜仲:其味甘,性温。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 可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

柴胡: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

没药:具有散瘀定痛,消肿生肌之功效。

夏枯草:清火明目之功效,能治目赤肿痛、头痛等。

车前子:味甘寒,入肾、膀胱、肝、肺经,功能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热化痰。

马钱子:苦,温;有大毒。归肝、脾经;兴奋健胃,消肿毒,凉血。主治四肢麻木,瘫痪,食欲不振,痞块,痈疮肿毒,咽喉肿痛。

甘草: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

韭菜籽:阳痿、遗精、白带白淫、遗尿、小便频数、腰膝酸软、冷痛等。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雪莲花:味甘苦,入肝、脾、肾三经,具除寒、壮阳、调经、止血之功,用于治疗阳痿、腰膝软弱、妇女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风湿性关节炎及外伤出血等症。

枸杞:甘,平。枸杞叶:苦、甘;性凉。

功能:枸杞子:养肝,滋肾,润肺。枸杞叶:补虚益精,清热明目。

红花:性味:辛,温;入心、肝经;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症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

冰片: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清热散毒,散火解毒。治乳腺结块,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

上述各组份药物的共同和不同的作用互补协同,辩证治疗,诸药共奏 祛风解表,散寒止痛之功,具有制作简便、疗效显著的特点。

疗效证明:

一、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100例,年龄15~70岁;病程最短15天,最长1个月;

二、诊断标准 :

1、多为起病突然,在早晨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作蹙额、皱 眉、露齿、鼓颊等动作;

2、口角下垂向健侧歪斜,鼻唇沟平坦,讲话、哭笑或露齿动作时更加明显;鼓腮漏气,发爆破音困难;进食可有口角漏液现象;

3、部分患者可有露睛流泪,额纹消失,初起时可有耳后、耳下或面部疼痛;

三、用法用量:

使用方法 :贴服患处;

四、疗效标准 :

1、痊愈:额纹加深,眼闭合正常,口角不下垂,鼓腮不漏气,咀嚼有力,患侧不滞留食物,不流涎,鼻唇沟双侧基本对称;

2、好转:额纹较前加深,眼可闭合,但闭合不紧密,口角稍下垂,鼓腮不漏气或稍有漏气,鼻唇沟较前变深,咀嚼较前有力,偶尔存食;

3、无效 :以上症状均无明显改变;

五、治疗效果:

该临床观察病例中,用药1-3个疗程,痊愈85例,随访未见复发;好转13例,无效2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本发明药物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达到快速治愈的目的,从 根本上解决了面瘫问题,并杜绝了面瘫病后遗症的发生,用此药治疗面瘫,具有安全可靠,疗效确切迅速,不刺激皮肤,无痛苦无毒副作用。同时本发明工艺简单,疗效好,使用方便,有效率高达 98%,2周岁-60周岁患者两贴一个疗程均可药到病除。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举例描述本发明,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前提下,对本发明所作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实现的任何改动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实施例1

称取蛴螬180克、章丹200克、川乌10克、草乌10克、天麻15克、五味子12克、肉苁蓉15克、胡椒8克、血竭10克、杜仲10克、防风13克、柴胡9克、没药12克、夏枯草10克、车前子8克、马钱子8克、甘草13克、韭菜子15克、当归8克、雪莲花20克、枸杞20克、红花16克、冰片20克;将麻油加热熬开,放入蛴螬通过炸干取出碾碎成粉待用;其它药物去杂质后粉碎50~80目;香油500克加热熬开后将蛴螬粉及其它药物放入,采用传统的膏药制备工艺制成膏药制剂即可。

实施例2

称取蛴螬150g、章丹150g、川乌10g、草乌10g、天麻15g、五味子15g、肉苁蓉15g、胡椒15g、血竭15g、杜仲15g、防风15g、柴胡10g、没药15g、夏枯草10g、车前子15g、马钱子15g、甘草15g、韭菜子15g、当归15g、雪莲花20g、枸杞20g、红花15g、冰片15g;

将麻油加热熬开,放入蛴螬通过炸干取出碾碎成粉待用;其它药物去杂质后粉碎50~80目;香油400克加热熬开后将蛴螬粉及其它药物放入,采用传统的膏药制备工艺制成膏药制剂即可。

实施例3

称取蛴螬200g、章丹300g、川乌15g、草乌15g、天麻15g、五味子15g、肉苁蓉20g、胡椒15g、血竭15g、杜仲15g、防风15g、柴胡15g、没药15g、夏枯草15g、车前子15g、马钱子15g、甘草15g、韭菜子20g、当归15g、雪莲花30g、枸杞30g、红花20g、冰片20g;

将麻油加热熬开,放入蛴螬通过炸干取出碾碎成粉待用;其它药物去杂质后粉碎50~80目;香油600g加热熬开后将蛴螬粉及其它药物放入,采用传统的膏药制备工艺制成膏药制剂即可。

通过以下具体病例进一步证明本发明药物的疗效:

病例1:

王某某,男,3 4岁,初感觉面部不适,口眼歪斜,流口水,经诊断为面瘫,当天在患侧面部热敷本发明实施例1药物,两周后痊 愈停止治疗,至今未复发。

病例2:

李某某,女,40 岁,2015年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经诊断为面瘫,在患侧面部热敷本发明实施例2药物,1周后症状消失,继续治疗2次后停止治疗,至今未复发。

病例3:

张某,男,70 岁,2013年出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活,没在意,后来病情加重,出现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情况,随在患侧面部热敷本发明实施例3药物,同时热敷同侧手心,每天 24 小时贴服,一周后症状减轻,两周后痊愈,至今未复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