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9717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药物。
背景技术
:坐骨神经痛是以坐骨神经径路及分布区域疼痛为主的综合征。坐骨神经痛的绝大多数病例是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称为继发坐骨神经痛;少数系原发性,即坐骨神经炎。按病损分为根性和干性二类。多发生于单侧,以男性青壮年多见。坐骨神经痛,病因复杂多样,且可反复发作。现代西医学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效果尚不理想。坐骨神经痛归属于中医学的“痹证”范畴,临床上多按风寒湿、顽痹及筋痹等论治。病因病因多种多样。绝大多数患者的坐骨神经痛是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称为继发坐骨神经痛;少数系原发性,即坐骨神经炎。临床表现1.一般症状①疼痛主要限于坐骨神经分布区,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部,疼痛剧烈的病人可呈特有的姿势;腰部屈曲、屈膝、脚尖着地。如病变位于神经根时,椎管内压力增加(咳嗽、用力)时疼痛加重。②肌力减退的程度可因病因、病变部位、损害的程度不同差异很大,可有坐骨神经支配肌肉全部或部分力弱或瘫痪。③可有或无坐骨切迹处坐骨神经干的压痛。④有坐骨神经牵拉征,Lasegue征及其等位征阳性,此征的存在常与疼痛的严重程度相平行。局麻坐骨神经根或神经干此征可消失。⑤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膝反射可因刺激而增高。⑥可有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各种感觉的减退或消失,包括外踝的振动觉减退,亦可有极轻的感觉障碍。2.坐骨神经炎常伴随各种类型的感染及全身性疾病发生,如上呼吸道感染。因坐骨神经较为浅表,受潮、受寒时易发生坐骨神经炎,全身性疾病发生坐骨神经炎时应注意有无胶原病及糖尿病等并发。坐骨神经痛大多数为单侧,不伴有腰、背痛;疼痛一般为持续性,亦可为发作性,椎管压力增加时症状加重,亦可沿坐骨神经径路放射。坐骨神经干压痛明显,腓肠肌压痛存在;疼痛与肌无力多不平行,一般疼痛较重,而肌无力多不明显,急性期由于疼痛判断运动功能较为困难,可检出足下垂,腓肠肌、胫前肌萎缩;跟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但跟腱反射亦可正常,膝反射正常,浅感觉障碍明显。3.继发坐骨神经痛①腰椎间盘突出是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多发于腰4-5及腰5-骶1,约1/3病例有急性腰部外伤史,多数患者发生于20~40岁之间,临床特点是有数周、数月腰背痛,而后一侧下肢的坐骨神经痛。体检除具有坐骨神经痛的一般症状外,尚有腰背肌紧张,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弯,病变部位的棘突压痛。②腰椎骨性关节病多见于40岁以上者,亚急性慢性起病,多有长期腰痛史,坐久站起困难,站久坐下困难,临床上可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的坐骨神经痛及腰部的症状。③腰骶椎先天畸形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隐性脊柱裂,后者除可表现有坐骨神经痛外,常有遗尿史,体检常有足畸形,腰骶部皮肤异常,如肛门后方的小凹、骶部中线上的小血管瘤,此常常客观而准确地指示椎板未愈合的部位。④骶髂关节炎常见为类风湿、结核性病变,在关节囊有渗出破坏时刺激腰4~5神经干,部分病人可有坐骨神经痛症状。药物治疗①应用维生素B族药物,止痛治疗,在病因未明之前暂不理疗。②中药治疗以髓入手,全身治疗,使病症开始好转,人体恢复正常生理机能。本发明所涉及药材均可见记载于《中华本草》。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药物,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坐骨神经痛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番木鳖1份、骨碎补15份、南五加皮7份、穿山龙7份、石风丹12份、山枸杞根12份、血竭1份、入地金牛7份、五指毛桃30份。下面结合中药学理论说明本发明有益效果:发明人认为,坐骨神经痛的病因以外邪(风、寒、湿)及损伤为主因,其病机可概括如下。寒湿侵袭:本病症多因久居严寒之地,缺乏必要防寒措施,或因冲风冒雨,水中作业,日积月累而致寒湿之邪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寒湿均为阴邪,寒主收引,湿性粘滞,故本病腰腿痉挛疼痛,难以屈伸,多麻木发凉,易反复发作,病情缠绵。如病程长久;郁久化热,亦可出现火热灼筋之证。肝肾亏虚:素体虚弱,无力驱邪外出,寒湿之邪逐渐深人。久病伤阴,致肝肾不足,筋骨失于濡养,致筋脉牵扯拘急,骨节疼痛而活动时更甚。气滞血瘀:或因外邪侵淫日久,留着筋内,或因跌仆损伤,气血受阻。经脉阻塞,血不能行,久而变生瘀血,停留筋骨之中。血瘀痹阻,故痛有定处,且以刺痛为主。故治疗则采取散寒逐湿,温通经脉,滋肾养肝,壮筋祛痛。本发明运用:番木鳖通络强筋,散结止痛,消肿解毒;骨碎补补肾强骨,活血止痛;南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穿山龙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石风丹祛风除湿,行气活血;山枸杞根清虚热;血竭散瘀定痛;入地金牛祛风通络,胜湿止痛,消肿解毒;五指毛桃健脾行气利湿,舒筋活络。诸药合用,达到散寒逐湿,温通经脉,滋肾养肝,壮筋祛痛之功效。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一般资料发明人2012年2月-2015年2月间共收集92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6例。其中治疗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18~45岁,病程1个月~2年;对照组男30例、女16例,年龄18~46岁间,病程1个月~3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①沿坐骨神经分布区的放射性痛,神经根病变时,咳嗽、喷嚏等动作常使疼痛加重。为了减轻疾病,脊柱常有侧弯,卧床时膝部常有微曲。②沿坐骨神经分布区有压痛点,如腰(旁)点、髂点、臀点、腘点、腓点、踝点等。③坐骨神经牵扯征常阳性,如Kernig征、Laseque征、Bonnet征、Neri征、Sicard征等。④坐骨神经支配范围内,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反射和自主神经障碍,常见的有患肢趾背屈力弱,小腿外侧感觉减退,跟腱反射消失和臀肌张力降低等。⑤由于病因不同,尚可有其相应的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异常表现。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18~70岁;③依从性好;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哺乳期妇女;②患有严重心、肺、肝、肾脏疾病患者;③有精神系统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④发病后经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2、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3制得的胶囊,每日3次。治疗1个月。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每次10mg,每日3次。治疗1个月。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①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活动自如,可留有轻微神经体征;②有效:疼痛减轻,体征改善;③无效:经治疗后疼痛无缓解,体征无改善。3.2治疗统计结果见表1。表1两组疗效比较组别n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明显不良反应例治疗组462120589%0对照组4612171763%0可见,本发明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坐骨神经痛,治愈率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称取:番木鳖1克、骨碎补15克、南五加皮7克、穿山龙7克、石风丹12克、山枸杞根12克、血竭1克、入地金牛7克、五指毛桃30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剂。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口服,每日服用一次。实施例2称取:番木鳖1克、骨碎补15克、南五加皮7克、穿山龙7克、石风丹12克、山枸杞根12克、血竭1克、入地金牛7克、五指毛桃30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实施例3称取:番木鳖1克、骨碎补15克、南五加皮7克、穿山龙7克、石风丹12克、山枸杞根12克、血竭1克、入地金牛7克、五指毛桃30克;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