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9742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在临床上,引起眩晕的疾病很多,可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手术治疗、西药治疗、中药治疗。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药品,虽解除了许多患者的疾患,但多数临床医生及患者仍感到见效慢、疗效差、服药时间长、费用高、治疗面单一,与该病相关的体症不能兼顾治疗,尤其对眩晕症反复发作很难控制。现代手术治疗眩晕方法不断创新,但其危害性、副作用、费用高仍是易见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纯中药组方,治疗眩晕效果好,见效快。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人在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吸取传统医学理论精华,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及现代理论,提供了一种疗效显著,针对眩晕标本兼治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数,包括以下组份:生地黄5-10份,茯苓11-16份,枳实5-10份,竹茹7-14份,黄芩5-10份,钩藤3-5份,白菊3-6份,仙鹤草4-7份,甘草3-5份。生地黄,“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质润降泄的作用.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枳实具有破气,散痞,泻痰,消积的作用。冶胸肚胀满,胸痹,痞痛,痰癖,水肿,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竹茹性寒凉,特别是苦竹的竹茹。寒能清热化痰以清肺胃。肺胃有热、胃浊化痰,常见痰黄而稠、咳痰黏滞、咳唾困难、口臭口黏、渴欲冷饮,可以用竹茹配山茶根、桑根皮、药菖蒲之属。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钧藤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等功能;主治头晕、高血压及小儿惊风等;白菊花“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轻身耐劳延年;仙鹤草的功效:收敛止血,解毒疗疮,杀虫,涩汗,止咳。用于咯血、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血痢、疟疾、消渴病多汗、伤力咳嗽等症,外治滴虫性阴道炎、疖疮痈肿、痔疮等症。优选的,其制成汤剂、散剂、丸剂、颗粒剂、口服液、片剂、胶囊剂、糖浆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中成药经过常规中药加工工艺,制成的丸、散或汤剂。用量及用法: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15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通过科学配伍,相辅相成,共凑具有治疗眩晕的功效,且无毒副作用。并且其组分药源广、配制简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陈某某,女,45岁,起病半年,反复发作,近周病情加重,复诊:眩晕,天旋地转,不能站立,闭目稍减,发作时恶心呕吐,耳鸣重听,心烦失眠,口苦乏味,舌稍红,舌苔微黄腻,脉弦滑。药用:生地黄5克,茯苓16克,枳实5克,竹茹14克,黄芩5克,钩藤5克,白菊3克,仙鹤草7克,甘草3克。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分2次服,服用一个疗程后,眩晕、呕吐已平,余症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再进一个疗程后,诸症尽除,随访2年未见复发。实施例2余某,男,52岁,起病2年余,某天晨起突然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胸脘痞闷,不能睁眼,睁眼则剧,口干不渴,倦怠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药用:汤剂:生地黄10克,茯苓11克,枳实10克,竹茹7克,黄芩10克,钩藤3克,白菊6克,仙鹤草4克,甘草5克。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连服十余剂,诸症悉除,再连服二月,以图巩固,随访2年未复发。实施例3徐某某,女,58岁,起病一年,心烦,失眠,盗汗,手足心热,近月来渐见头晕目眩,头重脚轻,口燥咽干,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药用:汤剂:生地黄8克,茯苓12克,枳实8李,竹茹10克,黄芩8克,钩藤4克,白菊5克,仙鹤草6克,甘草4克。每日一剂,连服两个疗程,眩晕减轻,五心烦热好转,舌稍红,少苔,脉细数。再进10剂,诸症悉除,再服两月,以图巩固,随访2年未复发。眩实施例4申请人在临床实践中,采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观察病例共100例,患者均为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年龄30~75岁,病程2-6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均为男25例,女2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案2.1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6mg,每日3次。2.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本发明中药,每日一剂,每次200-300ml,治疗15天后观察疗效,对呕吐频繁者,可采用多次、少量服用,3疗效标准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订。治愈:症状、体征基本正常;好转:症状、体征减轻,或发作间隙时间延长;无效:症状无改善。4.结果比较4.1观察指标患者自觉症状等,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症状判定各一次。4.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表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单位:人)组别人数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5020300100%对照组508321080%从表1可见,治疗组50例患者中,治愈20例,好转3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50例患者中,治愈8例,好转3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0%。本发明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本发明中治疗眩晕的中药制剂,药材价格低廉、搭配合理,符合中医药理论。针对综合症,具有不错的疗效。经临床实验,实验组在服药前后,不利症状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总有效率可达100%。综上所述:本发明中药制剂对眩晕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是治疗眩晕的一种有效方法。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