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0318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胃溃疡是一种慢性病,易复发,病程长,可并发出血、穿孔、幽门梗阻、恶变等并发症;目前,治疗胃溃疡的方法以内服药物为主,早期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但在治愈效果方面见效慢,长期用药对胃产生刺激,加剧患者痛苦,治愈后容易复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川黄连35-45、石菖蒲20-25、白芨10-15、当归5-10、片姜黄8-12、炒莱菔子3-5、鸡屎藤2-4、焦神曲5-8、吴茱萸4-6、制香附6-10、海螵蛸2-4、瓦楞子4-6、焦三仙2-4、川贝母10-15、煅牡蛎6-10、萹蓄2-4、菟丝子4-6、炒白术4-6、炙甘草2-4、砂仁15-20、绿豆粉45-50、地黄瓜2-5、羊角草4-6。

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川黄连40、石菖蒲22、白芨12、当归8、片姜黄10、炒莱菔子4、鸡屎藤3、焦神曲6、吴茱萸5、制香附8、海螵蛸3、瓦楞子5、焦三仙3、川贝母12、煅牡蛎8、萹蓄3、菟丝子5、炒白术5、炙甘草3、砂仁18、绿豆粉48、地黄瓜3.5、羊角草5。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水煎服用,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一周为一疗程,一般3-4个疗程即可治愈。

本方中川黄连具有燥湿清热、泻火解毒的功能;石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白芨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治疗胃气虚冷,口吐酸水,脘腹冷痛者;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砂仁: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焦三仙:为棕黄色粉末,气香,具有补中益气,健胃增食,固肾涩肠闭肛之功效;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各原料有效成份相互影响、协同作用,起到健脾和胃、疏肝养血、化瘀解毒、调补气血和行气散瘀等功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精选多种天然药材制成,无毒、无刺激作用,各原料有效成份相互影响、协同作用,起到健脾和胃、疏肝养血、化瘀解毒、调补气血和行气散瘀等功效,可以有效快速修复胃粘膜,对胃溃疡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同时本发明成本低廉,适宜各类人群服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g)为:川黄连40、石菖蒲22、白芨12、当归8、片姜黄10、炒莱菔子4、鸡屎藤3、焦神曲6、吴茱萸5、制香附8、海螵蛸3、瓦楞子5、焦三仙3、川贝母12、煅牡蛎8、萹蓄3、菟丝子5、炒白术5、炙甘草3、砂仁18、绿豆粉48、地黄瓜3.5、羊角草5。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水煎服用,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一周为一疗程,一般3-4个疗程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病例1,钟某,男,52岁,患慢性胃溃疡两年,常伴有上腹痛疼痛,常呈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多伴有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连服两个疗程,患者自觉上腹部疼痛减轻,嗳气、反酸、恶心、呕吐明显减轻,再服用一个疗程后痊愈,至今无复发。

病例2,李某某,男,43岁,常感胃部不适,伴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纳差等全身不适症状,去医院检查确诊为胃溃疡,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连服三个疗程后,症状消失,痊愈。

病例3,许某某,男,50岁,因饮食不当及不规律,导致胃部溃疡,以反复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痛为临床特点,常伴有暖气、返酸、灼热、嘈杂等感觉,甚至还有恶心、呕吐、呕血、便血,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服用一个疗程后疼痛减轻,出血现象消失,继续服用两个疗程后,诸症全消,胃溃疡痊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