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霜散药物组合物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23019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技术药物组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霜散药物组合物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口痛、厌食和低热,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大小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位于舌、颊粘膜及硬腭等处,偶然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疱疹破溃后成浅溃疡。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米粒到黄豆大小不等,一般不疼不痒,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儿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主要是EV71感染者)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疱疹性咽峡炎也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发热,常在38℃以上,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腹痛和四肢肌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高热时可发生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散在针尖大小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等,但不见于齿龈及颊粘膜。2-3日后红晕扩大,疱疹破溃变为数个黄色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其他部位不出疱疹。全身症状及咽部体征一般均在4-6日后自愈。很少有并发症。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均系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常见性传染病,可散发和流行。2008年安徽阜阳爆发手足口病疫情,其中死亡22例,故卫生部为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将其列入法定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两者均有发热,咽痛拒食、哭吵、流涎、口腔咽部等处粘膜有疱疹和溃疡;不同的是手足口病患儿有手,足,臀部丘泡疹的特征性表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银霜散药物组合物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对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患儿有为显著的疗效。

一种银霜散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银霜散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银霜散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一种银霜散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包括:

将白矾、硼砂、石膏和风化硝装于炼丹罐后,用文火烧,在文火烧的过程中,炼丹罐不能加盖,罐里的原药受热熔解水分挥发融合,待冷却后将药块取出,加冰片珍珠粉后研磨成细末再装入炼丹罐;装罐加盖,罐口用备好的泥封口,之后进行第二次加热炼制,用武火烧,待冷却后将药块取出去除杂质后,将其研磨成极细末,得到银霜散药物组合物,装瓶备用,装瓶放凉干处备用。

作为优选,用文火烧1至2小时。

作为优选,用武火烧1至2时。

本发明银霜散药物组合物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患儿有极为显著的疗效,具有使用简单,口腔炎症吸收快,恢复饮食快,溃疡愈合快,康复快且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本发明银霜散药物组合物可应用于制备用于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药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银霜散药物组合物适应症有小儿口疮、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鹅口疮、口腔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等口腔粘膜疾病。银霜散使用方法简单(在患儿入睡时将药物放入口内即可无需将药粉涂于患处)。银霜散放入口内有很好的自行扩散功能,能到达难以涂敷的咽峡部等处的疮面,在患儿睡时药物不会被唾液吞咽流失而发挥药效,阻断病菌侵入口,减少并发症,故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本发明银霜散药物组合物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患儿有极为显著的疗效,具有使用简单,口腔炎症吸收快,恢复饮食快,溃疡愈合快,康复快且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要发扬民族中医传统特色治疗,尤其是在民间对专病或专科有确切显著疗效的祖传秘方民间特色医疗技术,国家卫生相关部门应加以保护传承,防止失传,使更多病人能更快康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原料:银霜散药物组合物,采用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原料:

一、制作工具

1、炼丹罐、碳炉一套:一般需到罐窑厂进行定制,选耐火性能强料好,制作精细的炼丹罐。以保证炼制药效。

2、大小乳钵、中药捣药臼各一套

3、盐制金丝泥(普通封口泥也可以)

三、制作过程

将配方的白矾、硼砂、石膏和风化硝原料按比例装于炼丹罐后用碳炉加热炼制。用文火烧1.5小时。在这个过程中(炼丹罐不能加盖烧制)罐里的原药受热熔解水分挥发融合。待冷却后将药块取出加冰片、珍珠粉用乳钵将其研磨成细末再装罐。

上述药物装罐加盖,罐口用备好的盐制金丝泥封口,密封罐盖接口处的缝隙,防止漏气。进行二次上炉加热炼制,用武火烧1.5小时。待冷却后将药块取出去除杂质用大乳钵将其研磨成极细末,得到银霜散药物组合物,装瓶备用。装瓶放凉干处。

观察银霜散治疗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将同期小儿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3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银霜散)198例及对照组(锡类散)165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拒食、哭吵,退热,疱疹溃疡消褪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霜散治疗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我院从2007年1月~2008年4月共收治手足口病137例,2007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疱疹性咽峡炎226例,进行分组治疗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从2007.1~2008.12共收治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患儿363例,其中手足口病137例,疱疹性咽峡炎226例。男200例,女163例,年龄4月~9岁,首诊病程1~3天,患儿均有发热,流涎,咽痛哭吵,拒食,查体:体温在37.7~40.3之间,咽部充血,口舌、软腭、咽峡部等处有数目不等2-3毫米大小疱疹和溃疡。手足口病患儿除上述口腔炎表现外,手掌、足底、臀部有不同程度散在丘疱疹。随机分成治疗组198人(手足口病75人,疱疹性咽峡炎123人),对照组165人(手足口病62人,疱疹性咽峡炎103人),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症状体征方面无明显差异,全部符合《实用儿科学》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断。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实施例1制备的银霜散药物组合物在患儿入睡时放入口内即可无需将药粉涂于患处,每次10毫克每天4~5次;对照组用锡类散棉签蘸药点涂口内疱疹和溃疡处每天4~5次。两组均同时使用口服利巴韦林、抗病毒口服液或清开灵颗粒,拒食高热者给静滴利巴韦林或更昔洛韦,酌情使用退热药和抗生素等一般对症治疗,4天为一疗程。

1.3治疗结果

1.3.1疗效评价标准①显效:用药2天后体温恢复正常,饮食好转,口腔咽峡部等处疱疹、溃疡消退愈合,手足口病患儿手足部、臀部丘疱疹减退缩小;②有效:用药3后体温恢复正常,饮食好转,口腔咽峡部等处疱疹、溃疡消退愈合,手足口病患儿手足部、臀部丘疱疹减退缩小;③无效:用药4天后口内咽峡部疱疹、溃疡有所消退,但未全愈,饮食仍有哭吵,体温不能恢复正常,手足口病患儿手足部、臀部丘疱疹缩小减退不明显。

1.3.2治疗效果

两组患儿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和疗效比较见表1,表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表1

表2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二者具有:1.相同的病因—皆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以科萨奇病毒A16和新肠道病毒71常见;2.相同的传染性和好发年龄、季节—同为儿科常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强,以3~4岁以下小儿多发,夏秋季节为好发时间;3.相同的症状和体症—除手足口病在手掌、足底、臀部有丘疱疹外,均有发热,流涎,咽痛哭吵,拒食,口内咽部有疱疹和溃疡,血象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高;4.相同的治疗方法和病程—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病程5~7d,有自限性;5.中医同为“口疳、温病、口疮”范畴。

综上,二者应考虑为同一疾病,故一起观察治疗,手足口病手掌、足底、臀部的丘疱疹是病毒血症导致的个体差异性表现而已。

近年来国内外多地区爆发流行手足口病,死亡病例增加,从而引起卫生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发脑炎、心肌炎死亡的重症病例考虑与患儿本身体质差,免疫力弱,血脑屏障功能差,起病后没有及时医治,治疗过程没有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和中医中药的治疗有关。

本发明银霜散药物组合物,由珍珠粉、硼砂、白矾、石膏、风化硝、冰片等中药配制而成,具有很好的抗炎、止痛、收敛作用。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考虑原因为锡类散治疗须将药物直接涂敷于疮面(溃疡)处才能发挥药效,5~6岁以下有口腔炎患儿在口内涂敷药物时是极不配合的,咽峡部溃疡涂敷药物非常困难,即使疮面被药物涂敷后,药物也很快随唾液吞咽流失,在疮面达不到起效时间,故没有很好疗效。而银霜散正好克服了患儿不配合治疗的特点和锡类散使用方法的缺点,使用方法简单(在患儿入睡时将药物放入口内即可无需将药粉涂于患处)。银霜散放入口内有很好的自行扩散功能,能到达难以涂敷的咽峡部等处的疮面,在患儿睡时药物不会被唾液吞咽流失而发挥药效,阻断病菌侵入口,减少并发症,故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