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气虚体质的药物组合物和一种药砖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0055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改善气虚体质的药物组合物和一种药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气虚体质的人,古人多称“气弱”、“气衰”、“气虚之人”,《灵枢·寿夭刚柔》云:“形有缓急,气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坚脆,皮有厚薄……形充而脉小以弱者气衰。”通俗的讲气虚体质就是由于一身之气不足,以气息低弱、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杂证谟》云:“何以肥人反多气虚?盖人之形体,骨为君也……且肉以血成,总属阴类,故肥人多有气虚之证。”清·石寿棠《医原》曰:“欲诊其人之病,须先辨其人之气质阴阳。金水之质,其人肥白,多属气虚。”气虚体质总结起来有以下5个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心理特征: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常见表现:主项,平素气短懒言,语言低怯,精神不振,肢体容易疲乏,易出汗,舌淡红、胖嫩、边有齿痕,脉象虚缓。副项,面色萎黄或淡白,目光少神,口淡,纯色少华,毛发不泽,头晕,健忘,大便正常,或虽便秘但不结硬,或大便不成形,便后仍觉未尽,小便正常或偏多。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风邪、暑邪。发病倾向:平素体质虚弱,卫表不固易患感冒;或病后抗病能力弱,易迁延不愈;易患内脏下垂、虚劳等病。通过外用药剂治疗气虚,多采用中药热敷疗法,利用热毛巾、热水袋或者具有加热作用的治疗仪器,将中药敷在人体表,通过药物与热敷的双重作用,来缓解、治疗寒性体质。中药热敷疗法就是利用皮肤的生理特性,使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渗透和真皮转运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药理效应。中药热敷集中了中医药疗、热疗、中药离子渗透治疗疗法等多种功能,融热度、湿度、药物浓度于一体,因病施治,药物对症,可有效治疗多种疾病。直接对中药进行加热,免去了传统的那种需要先将中药煎煮成液体繁复过程,通过由源源不断的热药分子以对流和渗透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体,扩张局部和全身的血管,促进体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的吸收作用,促进汗腺的大量分泌,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同时由热敷药物中逸出的中药粒子(为分子或离子)作用于体表直接产生除螨、杀虫、杀菌、消炎、止痒、治痛等作用,或经透皮吸收人体通过激发组织细胞受体的生物化学过程发挥药疗作用,进而消除病灶。但是,相关技术中的中药热敷疗法,由于中药需要和患者的表皮接触,而且还需要医护人员或者患者手持着毛巾、热水袋或者具有加热作用的治疗仪器,对敷有中药的位置加热,所以,不便于医护人员或者患者操作。因此,需要有新型的热敷疗法来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报道了使用养生火炕作为医疗器械,在火炕中加热制成药砖的药物组合物,以此方式给药时,加热后的药砖会释放中药粒子(为分子或者离子),从而经过透皮吸收进入人体内,激发组织细胞受体的生物化学过程挥发药疗的作用,进而达到治疗患处的目的。这样,不需要医护人员或者患者手持加热设备对患者的患处进行。然而,由于常规用于中药热敷疗法与采用养生火炕加热药砖给药的方式差异很大,为了适应不同的给药方式,需要一种能够制备成药砖,并很好地适应加热给药这种给药方式的组合物,其同时还需兼具良好的药效。有鉴于此,提出本发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气虚体质的药物组合物,所述的药物组合物能够有效地改善气虚体质,并特别适应加热外用给药的给药方式;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砖,所述药砖由所述药物组合物与黄土混合制备,能够很好地通过加热释放出药物活性物质,达到治疗效果;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所述药砖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工序步骤明确,易于控制,重现性好。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改善气虚体质的药物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党参80-120份、茯苓100-140份、白术180-220份、炙甘草20-40份、黄芪100-140份、升麻50-70份、柴胡50-70份、当归80-120份、枳实40-60份、陈皮60-100份、白扁豆50-70份、薏苡仁100-140份、淮山药130-170份、莲子肉50-70份、砂仁50-70份、生地10-30份、山萸肉20-40份、泽泻20-40份、丹皮50-70份、桂枝60-100份、附子5-15份、绞股蓝20-40份。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具有协同配伍左永,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臣以苦温之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陈皮具有协同配伍作用。《古今名医方论》卷1记载,“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毛而闭胰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气。此三味,除烦热之圣药也。佐白术以健脾;当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相干,用陈皮以理之,且以散诸甘药之滞;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此用药有相须之妙也。党参、茯苓、白术、白扁豆、薏苡仁、山药、莲子肉、砂仁、桔梗、炙甘草、大枣具有协同配伍作用,其主治脾气虚弱,湿邪内生,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溏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象细缓者。亦治小儿脾疳,面色萎黄,形容憔悴,毛发枯槁,精神萎靡,不思饮食,睡卧不宁,或脾虚水肿,或脾虚带脉不固,白带过多,绵绵不断,如涕如唾者。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与桂枝、附子等八味中药具有配伍作用,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病症,如腰膝酸冷、咳嗽、阳痿、早泄、慢性肾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肾性水肿,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气管哮喘、更年期综合征等所表现的腰痛腿软、身体怕冷,小腹拘急、小便清长、舌淡体胖、脉细无力等症。优选地,所述组合物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党参90-110份、茯苓110-130份、白术190-210份、炙甘草25-35份、黄芪110-130份、升麻55-65份、柴胡55-65份、当归90-110份、枳实45-55份、陈皮70-90份、白扁豆55-65份、薏苡仁110-130份、淮山药140-160份、莲子肉55-65份、砂仁55-65份、生地15-25份、山萸肉25-35份、泽泻25-35份、丹皮55-65份、桂枝90-110份、附子8-12份、绞股蓝25-35份。优选地,所述组合物还包括辅药,优选地,所述辅药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刺五加20-40份、红景天50-70份、沙棘10-30份、猫爪草20-40份、五灵脂20-40份、凌霄花40-60份、刘寄奴60-100份、枳壳、木香、香橼、刀豆。刺五加,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上品乃指无毒,久服可以轻身、延年益寿而无害。刺五加自古即被视为具有添精补髓及抗衰老作用的良药。商品名为五加参,原主产于黑龙江省山区,地方土名习称“老虎潦”,在日本则称为虾夷五加,而在前苏联又称为西伯利亚人参。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刺五加,以五叶交加者良,故名五加,又名五花。五加治风湿,壮筋骨,其功良深,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又“文章作酒,能成其味,以金买草,不言其贵”之说,对五加做了很高的赞誉。绞股蓝,为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全草,1986年,国家科委在“星火计划”中,把绞股蓝列为待开发的“名贵中药材”之首位,2002年3月5日国家卫生部将其列入保健品名单。本种入药,有消炎解毒、止咳祛痰的功效。用绞股蓝与灵芝搭配煮水或泡茶喝,可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等症。有保肝解毒、降血压、降血脂血糖的功效。红景天,生长在海拔1800—2500米高寒无污染地带,其生长环境恶劣,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特殊的适应性。可作药用,能够补气清肺,益智养心,是一味作用广泛的中药。亦有很大的美容效果,可作护肤品,也可食用。性味:寒、甘、涩。归经:肺经。功能:有补气清肺、益智养心、收涩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主治气虚体弱、病后畏寒、气短乏力、肺热咳嗽、咯血、白带腹泻、跌打损伤等。沙棘,沙棘果实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沙棘可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发作,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跌扑瘀肿、瘀血经闭。猫爪草,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猫爪草及其制剂对肺结核、淋巴结核和多种癌症及淋巴瘤有疗效。其甘辛,温。入肝、肺二经,可化痰散结,解毒消肿,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尤其是耐异烟肼、利福平和链霉素的患者。主治肺结核,疟疾,瘰疬痰核,疔疮,虫蛇咬伤,偏头痛,疟疾,牙痛。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炎,咽喉炎。五灵脂,五灵脂为复齿鼯鼠的干燥粪便,可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归经之出血,如妇女崩漏经多,色紫多块,少腹刺痛。既可单味炒研末,温酒送服,又可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五灵脂为活血化瘀中药,《本草纲目》曰:"五灵脂[活血散瘀,炒炭止血。用于心腹淤血作痛,痛经,血瘀经闭,产后淤血腹痛;炒炭治崩漏下血;外用治跌打损伤,蛇、虫咬伤。凌霄花,凌霄早在春秋时期的《诗经》里就有记载,当时人们称之为陵苕,“苕之华,芸其贵矣”说的就是凌霄。凌霄花之名始见于《唐本草》,该书在“紫蔚”项下曰:“此即凌霄花也,及茎、叶具用。行血去瘀,凉血祛风。用于经闭,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刘寄奴,苦,温,归心、肝、脾经。破血通经,敛疮消肿。治经闭症瘕,胸腹胀痛,产后血瘀,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毒焮肿。它具有疗伤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醒脾开胃的功效。它可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牙痛,慢性气管炎,口腔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肾炎,疟疾;外用治眼结膜炎,中耳炎,疮疡,湿疹,外伤出血。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用于改善气虚体质的药砖,所述药砖主要由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和黄土制成。黄土与中草药及各种矿物质能够有机结合,选用的黄土中含有对人身体有益的硼、碘、锌、硒、铜、镁、钙等30多种微量元素,起到抗衰老、抗癌变、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提高免疫功能,再与中草药及各种矿物质的有机结合后,产品的养生功效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优选地,所述黄土和所述药物组合物的重量比为:(0.5-2):1。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所述的药砖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加水煎煮得四君子汤;将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陈皮加水煎煮得到补中益气汤;2)将所述四君子汤和补中益气汤混合并减压浓缩得中间浓缩液;3)将所述中间浓缩液继续浓缩,得最终浓缩液;4)将枳实、白扁豆、薏苡仁、淮山药、莲子肉、山萸肉、砂仁、生地、泽泻、丹皮、桂枝、附子、绞股蓝分别制成饮片后粉碎混合,并与所述最终浓缩液混合制得药砖混合物;5)将所述混合物冲压成型并烘干定型,制得成品药砖。通过将某些特定组分共同水煎,可以充分发挥其协同配伍的作用,形成具有良好药效的汤剂,其与其他组分的粉碎物和黄土混匀后可以充分发挥各组分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并得到特别适宜于养生火炕的加热给药方式的药砖。优选地,所述方法的步骤4)中,将刺五加、红景天、沙棘、猫爪草、五灵脂、凌霄花、刘寄奴、枳壳、木香、香橼、刀豆也分别制成饮片后粉碎,与其他组分的饮片粉碎物混合,并一同与所述最终浓缩液混合制得混合物。优选地,所述中间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05-1.08g/cm3;所述最终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30-1.35g/cm3。通过将汤剂浓缩,可以便于后续步骤中其与粉末状的其他组分的混合。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煎煮进行两次,每次加入水的重量为待煎煮药材总重量的8-12倍,每次煎煮时间为50-70min,每次煎煮后滤液过300目筛。水煎药物组合物种的一些组分,可以利于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并且使得其有害成分随药渣一起滤除。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冲压过程中的加压时间为2-3min,烘干温度为40-45℃,优选地,烘干持续时间为1.5-2.5h。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能够有效地改善气虚体质,并特别适应加热外用给药的给药方式;本发明的药砖由所述药物组合物与黄土混合制备,能够很好地通过加热释放出药物活性物质,达到治疗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工序步骤明确,易于控制,重现性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实施例1按照如下步骤制备用于治疗阴虚体质的药砖1.准备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以及药材总重1倍量的黄土党参80份、茯苓100份、白术180份、炙甘草20份、黄芪100份、升麻50份、柴胡50份、当归80份、枳实40份、陈皮60份、白扁豆50份、薏苡仁100份、淮山药130份、莲子肉50份、砂仁50份、生地10份、山萸肉20份、泽泻20份、丹皮50份、桂枝60份、附子5份、绞股蓝20份。2.将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加水煎煮得四君子汤;将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陈皮加水煎煮得到补中益气汤;煎煮进行两次,每次加入水的重量为待煎煮药材总重量的8倍,每次煎煮时间为50min,每次煎煮后滤液过300目筛。3.将所述四君子汤和补中益气汤混合并减压浓缩得中间浓缩液所述中间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05g/cm3;4.将所述中间浓缩液置于夹层锅内继续浓缩,得最终浓缩液,所述最终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30g/cm3;5.将枳实、白扁豆、薏苡仁、淮山药、莲子肉、山萸肉、砂仁、生地、泽泻、丹皮、桂枝、附子、绞股蓝分别制成饮片后粉碎混合,并与所述最终浓缩液混合制得药砖混合物;6.将所述混合物冲压成型并烘干定型,制得成品药砖,其中,冲压过程中的加压时间为2min,烘干温度为40℃,烘干持续时间为1.5h。实施例2按照如下步骤制备用于治疗阴虚体质的药砖1.准备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以及药材总重0.5倍量的黄土党参120份、茯苓140份、白术220份、炙甘草40份、黄芪140份、升麻70份、柴胡70份、当归120份、枳实60份、陈皮100份、白扁豆70份、薏苡仁140份、淮山药170份、莲子肉70份、砂仁70份、生地30份、山萸肉40份、泽泻40份、丹皮70份、桂枝100份、附子15份、绞股蓝40份。2.将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加水煎煮得四君子汤;将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陈皮加水煎煮得到补中益气汤;煎煮进行两次,每次加入水的重量为待煎煮药材总重量的12倍,每次煎煮时间为70min,每次煎煮后滤液过300目筛。3.将所述四君子汤和补中益气汤混合并减压浓缩得中间浓缩液所述中间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08g/cm3;4.将所述中间浓缩液置于夹层锅内继续浓缩,得最终浓缩液,所述最终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35g/cm3;5.将枳实、白扁豆、薏苡仁、淮山药、莲子肉、山萸肉、砂仁、生地、泽泻、丹皮、桂枝、附子、绞股蓝分别制成饮片后粉碎混合,并与所述最终浓缩液混合制得药砖混合物;6.将所述混合物冲压成型并烘干定型,制得成品药砖,其中,冲压过程中的加压时间为3min,烘干温度为45℃,烘干持续时间为2.5h。实施例3按照如下步骤制备用于治疗阴虚体质的药砖1.准备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以及药材总重2倍量的黄土党参90份、茯苓110份、白术190份、炙甘草25份、黄芪110份、升麻55份、柴胡55份、当归90份、枳实45份、陈皮70份、白扁豆55份、薏苡仁110份、淮山药140份、莲子肉55份、砂仁55份、生地1525份、山萸肉25份、泽泻25份、丹皮55份、桂枝90份、附子8份、绞股蓝25份、刺五加20份、红景天50份、沙棘10份、猫爪草20份、五灵脂2040份、凌霄花40份、刘寄奴60份、枳壳、木香、香橼、刀豆。2.将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加水煎煮得四君子汤;将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陈皮加水煎煮得到补中益气汤;煎煮进行两次,每次加入水的重量为待煎煮药材总重量的12倍,每次煎煮时间为70min,每次煎煮后滤液过300目筛。3.将所述四君子汤和补中益气汤混合并减压浓缩得中间浓缩液所述中间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08g/cm3;4.将所述中间浓缩液置于夹层锅内继续浓缩,得最终浓缩液,所述最终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35g/cm3;5.将枳实、白扁豆、薏苡仁、淮山药、莲子肉、山萸肉、砂仁、生地、泽泻、丹皮、桂枝、附子、绞股蓝、刺五加、红景天、沙棘、猫爪草、五灵脂、凌霄花、刘寄奴、枳壳、木香、香橼、刀豆分别制成饮片,粉碎并混匀后,与所述最终浓缩液混合制得混合物;6.将所述混合物冲压成型并烘干定型,制得成品药砖,其中,冲压过程中的加压时间为3min,烘干温度为45℃,烘干持续时间为2.5h。实施例4按照如下步骤制备用于治疗阴虚体质的药砖1.准备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以及药材总重1.5倍量的黄土党参110份、茯苓130份、白术210份、炙甘草35份、黄芪130份、升麻65份、柴胡65份、当归110份、枳实55份、陈皮90份、白扁豆65份、薏苡仁130份、淮山药160份、莲子肉65份、砂仁65份、生地25份、山萸肉35份、泽泻35份、丹皮65份、桂枝110份、附子12份、绞股蓝35份、刺五加40份、红景天70份、沙棘30份、猫爪草40份、五灵脂40份、凌霄花60份、刘寄奴100份、枳壳、木香、香橼、刀豆。2.将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加水煎煮得四君子汤;将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陈皮加水煎煮得到补中益气汤;煎煮进行两次,每次加入水的重量为待煎煮药材总重量的10倍,每次煎煮时间为65min,每次煎煮后滤液过300目筛。3.将所述四君子汤和补中益气汤混合并减压浓缩得中间浓缩液所述中间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07g/cm3;4.将所述中间浓缩液置于夹层锅内继续浓缩,得最终浓缩液,所述最终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33g/cm3;5.将枳实、白扁豆、薏苡仁、淮山药、莲子肉、山萸肉、砂仁、生地、泽泻、丹皮、桂枝、附子、绞股蓝、刺五加、红景天、沙棘、猫爪草、五灵脂、凌霄花、刘寄奴、枳壳、木香、香橼、刀豆分别制成饮片,粉碎并混匀后,与所述最终浓缩液混合制得混合物;6.将所述混合物冲压成型并烘干定型,制得成品药砖,其中,冲压过程中的加压时间为2min,烘干温度为42℃,烘干持续时间为1.5h。实施例5按照如下步骤制备用于治疗阴虚体质的药砖1.准备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以及药材总重1倍量的黄土党参100份、茯苓120份、白术200份、炙甘草30份、黄芪120份、升麻60份、柴胡60份、当归100份、枳实50份、陈皮80份、白扁豆60份、薏苡仁120份、淮山药150份、莲子肉60份、砂仁60份、生地20份、山萸肉30份、泽泻30份、丹皮60份、桂枝80份、附子10份、绞股蓝30份、刺五加30份、红景天60份、沙棘20份、猫爪草30份、五灵脂30份、凌霄花50份、刘寄奴80份、枳壳、木香、香橼、刀豆。2.将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加水煎煮得四君子汤;将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陈皮加水煎煮得到补中益气汤;煎煮进行两次,每次加入水的重量为待煎煮药材总重量的12倍,每次煎煮时间为70min,每次煎煮后滤液过300目筛。3.将所述四君子汤和补中益气汤混合并减压浓缩得中间浓缩液所述中间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06g/cm3;4.将所述中间浓缩液置于夹层锅内继续浓缩,得最终浓缩液,所述最终浓缩液在50℃时的相对密度为1.32g/cm3;5.将枳实、白扁豆、薏苡仁、淮山药、莲子肉、山萸肉、砂仁、生地、泽泻、丹皮、桂枝、附子、绞股蓝、刺五加、红景天、沙棘、猫爪草、五灵脂、凌霄花、刘寄奴、枳壳、木香、香橼、刀豆分别制成饮片,粉碎并混匀后,与所述最终浓缩液混合制得混合物;6.将所述混合物冲压成型并烘干定型,制得成品药砖,其中,冲压过程中的加压时间为3min,烘干温度为42℃,烘干持续时间为2h。实验例征募500名气虚体质的志愿者,平均分为5组,组15分别使用实施例15中制备的药砖配合养生火炕进行治疗实验,治疗两周后,对其体质的气虚状况进行测评,并最终给出治疗效果的评价,评价分为好、中、差三种;其中,气虚体质得到明显改善,气虚症状基本完全消失的评为好;气虚体质得到有效改善,气虚症状部分消失的评为中;气虚体质基本无改善,气虚导致的症状几乎未见消失的评为差,得到各评价的志愿者人数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效果评价好中差1798132841513891104925359910由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药砖,尤其是按照本发明优选组分配比制备的药砖,在治疗气虚体质方面有效率极高。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