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弧形导轨式眼眶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1752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弧形导轨式眼眶牵引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节弧形导轨式眼眶牵引器,适用于眼眶整复手术的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眼眶整复手术的难度大、风险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整复技术有传统截骨骨块重组+自体骨修复和传统截骨骨块重组+人工材料修复。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整复技术存在各自的缺点:⑴传统截骨骨块重组+自体骨修复:术中需多部位截骨,骨块重组固定,手术风险较大,骨块重组塑形欠佳;缺损采用自体肋骨、颅骨外板、髂骨等修复,自体肋骨供量较大,易成活,但吸收率 高,供区出现继发畸形;颅骨外板吸收量少,外形弧度良好,供区不出现继发畸形,但切取困难,骨片充填厚度不足;自体髂骨亦存在取材及塑形困难等缺点,上述自体材料的应用均增加了医源性创伤。⑵传统截骨骨块重组+人工材料修复:多部位截骨创伤较大,常用的人工材料如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多孔聚乙烯高分子合成材料和钛金属材料等,具有一定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塑性,成形良好,但同时也存在排异反应、感染、囊肿形成和植入物移位等缺点。

申请号:201410826138.7公开了一种线式下颌颏部牵张成骨器,包括有弧形轨道板,弧形轨道板上相对设有两个朝外延伸的螺杆套筒,螺杆套筒内嵌设有中空的加力螺杆,加力螺杆上设有加力螺母;两个螺杆套筒之间的弧形轨道板上具有两个用于与骨输送盘固连的骨输送盘固定夹板;还具有两根牵引钢丝,牵引钢丝的一端固设于一侧的骨输送盘固定夹板上,另一端穿入对侧的螺杆套筒后穿过加力螺杆的中空部,并固设于加力螺杆,其特征在于:两根牵引钢丝交叉设置于弧形轨道板外侧,当两根牵引钢丝分别向各自连接的加力螺杆一端移动时,两个骨输送盘固定夹随之相向移动,且骨输送盘固定夹可在弧形轨道板上任意滑动。该牵张成骨器结构简单,置入方便,临床操作简便易行,重建下颌骨颏部缺损效果好。

但上述专利技术只限用于下颌颏部。

申请号:201510051701.2公开了一种内置式弧形牵张器,包括设有第二通孔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个侧面固接有弧形导轨,所述弧形导轨中心位置设有弧形槽,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能够进行轴向转动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与螺杆配合使用的孔,所述螺杆的一端与设有手柄的万向节连接,所述螺杆与滑块上设有的螺纹孔活动连接,所述滑块设有在所述弧形槽内进行滑动的导柱,所述导柱固装在设有第一通孔的接骨板上。其用于颌骨弧形牵张成骨,矫治弧形的颌骨畸形及修复颌骨弧形骨缺损,为弧形牵张成骨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和实用的修复医疗器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弧形导轨式眼眶牵引器,针对眶距增宽症、眼眶外伤后继发畸形、小眼眶畸形等各类眼眶内缘和眼眶外缘需要重建的疾病。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所述可调节弧形导轨式眼眶牵引器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调节弧形导轨式眼眶牵引器,与额眶带的长度和弧度匹配,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可调节弧形导轨,为额眶带模式导轨,由对称分段式弧形导轨和连接各分段式弧形导轨的万向节构成,在所述的弧形导轨上有多个固定杆螺纹槽和牵引杆滑动槽,中间贯以与分段式弧形导轨一致的螺纹丝杆;

分段式内、外侧眼眶缘模板,镜向连接在所述的额眶带模式导轨的下缘;

牵引螺钉穿固在分段式内、外侧眼眶缘模板上,与螺纹丝杆连接,转动螺纹丝杆带动任意一块与牵引螺钉固定的内侧、外侧眶缘模板横向滑动。

本发明设计可调节额眶带方向和长度的模式导轨,并在此导轨上连接可用以牵引眼眶内、外侧形态和距离的分段眼眶内、外侧模板,应用牵引成骨技术达到重建眼眶间距离,或改善眼眶内、外侧缘形态以重建眼眶和眼球合适关系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的分段式眼眶缘模板分成4片,包括左、右内侧眼眶缘模板和左右外侧眼眶缘模板,每片眼眶缘模板上均设有牵引螺钉固定槽。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内、外侧眼眶缘模板上端设有凹槽,额眶带模式导轨下缘也设有凹槽,且相互匹配。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在每片眶缘模板的上缘设计多个适合安置牵引螺钉的螺纹槽,下缘设计一个螺纹槽,牵引螺钉固定在螺纹槽内用以连接牵引杆。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的分段式弧形导轨通过中央两侧2个万向节和左右两侧2个万向节构成弧度可调的导轨。

本发明工作原理及技术效果如下:

拔出中央两侧的可调节万向节,可用于改变牵引移动眼眶内侧缘(壁)的弧度;拔出左右两侧的可调节万向节,可用于改变牵引移动眼眶外侧缘(壁)的弧度。

当牵引任何一片眼眶缘模板时,都可以作为独立单位重建眶缘,适用于外伤继发畸形的单侧眼眶错位畸形。

当联合移动中央两侧眶缘模板时(向内牵引),可以减少眼眶间的骨性眶距,适用于眶距增宽症的矫正治疗;当联合移动中央两侧眶缘模板时(向外牵引),可以增加眼眶间的骨性眶距,适用于眶距狭小症(额颅缝早闭症的三角头畸形)。

当联合移动左右两侧眶缘模板时,可以扩大眼眶的眶口横径,适用于Crouzon综合征突眼畸形、甲状腺后继发突眼畸形等突眼畸形的矫正治疗。

本发明提供上述可调节弧形导轨式眼眶牵引器的使用方法,根据手术者的需要移动的眼眶缘和年龄按下述步骤:

步骤一:调节额眶带模式导轨的长度和弧度,利用额眶带模式导轨中央和两侧的万向节,将导轨设置成和患者的额眶带相匹配的弧度及长度;

步骤二:调节眼眶缘模板,在皮肤外进行,当移动任何一片眼眶缘模板时,都可以作为独立单位重建眶缘;

步骤三:安装固定杆,在导轨的固定杆螺纹槽中穿入固定杆,于颞部及额部的对应点将导轨固定于头部;

步骤四:安装牵引杆,在皮肤内、外进行,在弧形导轨及弓槽中安置2个(单侧病例)或4个(双侧病例)牵引固定夹,安置定位后用扳手予以固定。在牵引固定夹中插入牵引杆。穿皮后,牵引杆的一端钻入截骨后的患者眶缘,并固定之;另一端置于皮肤外,以备术后3-5天开始牵引之用;

步骤五:术后牵引,在皮肤外进行,手术截骨后,经3-5天的不应期后,开始进行骨牵引,其方法为:将与导轨螺纹丝杆连接的牵引固定螺钉,依据手术者的设计,逐日移动0.2~0.25mm;移动方向依据术前设计而定;

步骤六:牵引固定,在皮肤外进行,眼眶缘的移动依据术前设计,当牵引后的内外眶缘到达理想位置后,停止牵引;

步骤七:取出牵引装置,上述牵引装置在最后的位置安放1~6个月后取出皮肤外的装置,牵引杆自皮肤外用旋转方式自皮肤下和眶缘骨板取出。

本发明的优越性在于:额眶带模式导轨可调,根据患儿的年龄,调节该导轨的长度和弧度,以适应不同年龄患儿的额眶带弧度及长度,满足不同年龄患者的需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本发明装置最终通过牵引成骨达到治疗目的,克服了传统治疗方法远期效果不佳、并发症较多的缺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2牵引杆示意图;

附图3分段式弧形导轨示意图;

附图4万向节示意图;

附图5牵引固定夹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额眶带模式导轨;11——分段式弧形导轨;

12——固定杆螺纹槽;13——滑动槽;

2——万向节;

3——内侧眼眶缘模板;31、32——左右内侧眼眶缘模板;

4——外侧眼眶缘模板;41、42——外侧眼眶缘模板;

5——牵引固定螺钉;

6——丝杆;

7——固定夹;

8——牵引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附图1本发明结构示意图、附图2牵引杆示意图、附图3分段式弧形导轨示意图和附图4万向节示意图:

一种可调节弧形导轨式眼眶牵引器,与额眶带的长度和弧度匹配,包括:

一可调节弧形导轨,为额眶带模式导轨1,由对称分段式弧形导轨11(如图3所示)和连接各分段式弧形导轨的万向节2(如图4所示)构成,在所述的弧形导轨上有多个固定杆螺纹槽12和牵引杆滑动槽13,中间贯以与分段式弧形导轨一致的螺纹丝杆6;

分段式内、外侧眼眶缘模板3、4,镜向连接在所述的额眶带模式导轨1的下缘;

牵引螺钉穿固在分段式内、外侧眼眶缘模板上,与螺纹丝杆连接,转动螺纹丝杆带动任意一块与牵引螺钉固定的内侧、外侧眶缘模板横向滑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分段式眼眶缘模板分成4片,包括左、右内侧眼眶缘模板31、32和左右外侧眼眶缘模板41、42,每片眼眶缘模板上均设有牵引螺钉固定槽。

内、外侧眼眶缘模板上端设有凹槽(图中未示),额眶带模式导轨下缘也设有凹槽(图中未示),且相互匹配,。

在每片眶缘模板的上缘设计2个适合安置牵引螺钉的螺纹槽,下缘设计一个螺纹槽,牵引螺钉固定在螺纹槽内用以连接牵引杆(如图2所示)。

所述的分段式弧形导轨通过中央两侧2个中央左右万向节21、22和左右两侧2个左右外侧万向节23、24构成弧度可调的额眶带模式导轨。

所述的额眶带模式导轨1有可伸缩结构,至少在二侧的分段式弧形导轨有伸缩结构。

步骤一:手术设计和手术截骨

通常需要先进行手术截骨,将需要移动的眼眶缘和额部相关骨骼截开,根据手术者的设计确定需要移动的眶缘(如内眶缘、外眶缘;单侧或双侧)。

步骤二:调节额眶带模式导轨的长度和弧度

在皮肤外进行。利用本设计的额眶带模式导轨中央和两侧的4个万向节,将导轨设置成和患者的额眶带相匹配的弧度及长度。

步骤三:调节眼眶缘模板

在皮肤外进行。当移动任何一片眼眶缘模板时,都可以作为独立单位重建眶缘;如适用于外伤继发畸形的单侧眼眶错位畸形、适合先天性眶距增宽症的双侧眼眶间距离过宽畸形、适合先天性额颅缝早闭症(三角头畸形)的双侧眼眶间距离过窄畸形等。

步骤四:安装固定杆

在导轨的固定杆螺纹坐槽中穿入固定杆,于颞部及额部的对应点将导轨固定于头部。

步骤五:安装牵引杆

在皮肤内、外进行。在弧形导轨及弓槽中安置2个(单侧病例)或4个(双侧病例)牵引固定夹,安置定位后用扳手予以固定。在牵引固定夹中插入牵引杆。穿皮后,牵引杆的一端钻入截骨后的患者眶缘,并固定之;另一端置于皮肤外,以备术后3-5天开始牵引之用。

步骤五:术后牵引

在皮肤外进行。手术截骨后一般的不应期(休息期)为3-5天,其后即可开始进行骨牵引。其方法为:将导轨螺纹死杆中的牵引固定螺钉,依据手术者的设计,逐日移动0.2~0.25mm;移动方向依据术前设计而定。移动距离依据术前设计而定。

步骤六:牵引固定

在皮肤外进行。眶缘的移动依据术前设计,当牵引后的内外眶缘到达理想位置后(单侧或双侧),停止牵引。上述牵引装置通常需要在最后的位置安放1~6个月(依据术者而定)。

步骤七:取出牵引装置

牵引眼眶缘和固定眼眶缘结束后取出皮肤外的装置。牵引杆可以自皮肤外用旋转方式自皮肤下和眶缘骨板取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