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脾胃病和肠胃病综合治疗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24736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脾胃病和肠胃病综合治疗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脾胃病和肠胃病已成为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有近30%的人患有各种胃病,全国脾胃病和肠胃病患者的总人数有近3亿人,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脾胃病和肠胃病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胃肠息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痛范畴,一般表现为胃痛、胃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呕吐、消化道出血、烧心、恶心、反酸、吐酸水、长期溏便、不会打嗝等临床症状,多数呈现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不易治愈、晚期已发生癌变等特点,因而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脾胃病和肠胃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是胃肠息肉,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较复杂,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或消化道出血(息肉表面糜烂或溃疡引起出血)等,发生于幽门部的有蒂息肉可引起间歇性幽门梗阻,体位改变后症状可缓解。贲门部息肉可向食管脱垂引起暂时性吞咽困难。胃息肉常伴有慢性胃炎,因而可有相应的症状,如上腹不适,反酸,烧心等。

目前治疗脾胃病和肠胃病的药物种类繁多,包括中药和西药。由于长期服用西药会产生一定毒副作用,胃病患者大多服用中药。目前,市场上的中药疗程较长,通常要一个月或几个月才一个疗程,服药时间长,给患者带来不便,并且疗效不明显,难以根治。而对于肠胃息肉这种疾病,目前并没有有效的中药治疗方法,现有的治疗方法是采用频电凝切除、激光及微波灼除等方法经内镜切除,对人体伤害大,治疗成本高,且只是将病变部分切除,没有得到根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脾胃病和肠胃病综合治疗的中药组合物,具有疗程短、疗效显著的特点,对胃病、胃溃疡、胃糜烂、胃肠息肉以及肝病初期治疗都有显著疗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脾胃病和肠胃病综合治疗的中药组合物,以第一药物作为君药,以第二药物作为臣药;第一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份:人工牛黄15-20份、太子参20-40份、郁金40-60份、穿山甲15-25份、鸡内金30-40份、枝子40-60份、吴茱萸30-40份、木香40-60份、山楂45-55份、麦芽40-60份、神曲30-50份、酒大黄20-30份、枳实30-40份、黄姜30-40份、五灵脂30-50份、甘草15-30份、槐肉30-50份;第二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份:血竭30-40份、黄芩40-50份、黄柏45-55份、川黄连45-60份、陈皮35-45份、金银花30-40份、木蝴蝶30-40份、广木香45-55份和肉豆蔻40-50份。

各原料药的药理功效如下:

第一药物:

人工牛黄: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甜,性凉,入肝、心经,功善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太子参:味甘,微苦,性温,入心、脾、肺三经。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能益脾气,养胃阴。

郁金:性辛、苦,寒,归肝、心、肺经。功善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

穿山甲:性咸,微寒,归肝、胃经。功善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用于经闭癓瘕,乳汁不通,痈肿疮毒,关节痹痛,麻木拘挛。

鸡内金:性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功善健胃消食,涩精止遗。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

枝子:味苦,寒、大寒,无毒。主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鼻,白癞、赤癞。疮疡。治目热赤痛,胸中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吴茱萸:味辛,温、大热,有小毒。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去淡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

木香:性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功善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山楂:性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功善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麦芽:性甘,平。归脾、胃经。功善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

神曲:性甘辛,温。入脾、胃经。功善健脾和胃,消食调中。治饮食停滞,胸痞腹胀,呕吐泻痢,产后瘀血腹痛,小儿腹大坚积。

酒大黄: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善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

枳实:味苦、酸,寒、微寒,无毒。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黄姜:性微辛,平,用于理气止痛,解毒消肿。主治胃气痛,吐泻腹痛,跌打劳伤,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五灵脂:性甘,温。功善活血散瘀,炒炭止血。用于心腹淤血作痛,痛经,血瘀经闭,产后淤血腹痛。

甘草: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善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槐肉:主治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用于肠热便血,痔肿出血,肝热头痛,眩晕目赤。

第二药物:

血竭:性甘、咸,平。归心、肝经。主治祛瘀定痛,止血生肌。用于跌扑折损,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

黄芩:味苦,平、大寒,无毒。主治诸热,黄胆,肠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伤。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黄柏:性苦,寒。归肾、膀胱经。主治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川黄连:味苦,寒、微寒,无毒。主治热气,目痛,伤泪出,明目,肠,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五脏冷热,久下泄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浓肠,益胆,治口疮。

陈皮:性苦、辛,温。归肺、脾经。功善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金银花:性甘,寒。归肺、心、胃经。功善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木蝴蝶:性苦、甘,凉。有清肺利咽,疏肝和胃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咳嗽,喉痹,音哑,肝胃气痛。

广木香:性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功善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肉豆蔻:性辛,温。归脾、胃、大肠经。功善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

脾胃病和肠胃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是胃肠息肉,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但到后来胃息肉可能会出现打嗝、上腹胀痛、反酸、恶心、呕血、黑便等症状;肠道息肉会出现腹泻、便秘、腹痛、肠鸣、便血等症状。

息肉的成因较为复杂,从中医角度思考,大多因外感六淫、饮食内伤、七情内伤等因素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痰浊湿热内生,气血瘀滞,以致湿、气、痰、瘀四邪相互结聚,日久终成息肉。

胃肠息肉的基本病机归于脾、肝、肠、胃受损,气滞、血瘀、痰凝、湿盛作用于胃肠。病变部位主要在胃肠,涉及肝脾。该病病理因素主要包括气滞、血瘀、湿盛、痰凝,且多相兼为病。

本发明以第一药物为君药,第二药物为臣药;君药中,以人工牛黄作为主治物达到解胃肠痰湿及解毒的目的,再以其他药方与之一起开通经络、梳理脾胃和肠道;臣药中,以黄芩、黄柏以及川黄连作为主治物,以其他药物作为辅助,从而达到化痰去湿、通心肺经的目的。通过君药与臣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从上而下达到理气、清热、通络、健脾的效果,这样从根本上治疗胃肠息肉等肠胃疾病。本发明并不是把药物进行简单堆砌,也不是单纯将药效相加,而是根据病情需要,在辨证立法基础上,适当配伍上述诸药,寒热并用以和阴阳,苦辛并用顺其升降,补泻兼施调其虚实,使清阳自升,浊阴自降,脾胃升降有序,胃病乃治。

优选的,第一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份:人工牛黄16-18份、太子参25-35份、郁金45-55份、穿山甲18-22份、鸡内金32-38份、枝子45-55份、吴茱萸32-38份、木香45-55份、山楂47-52份、麦芽45-55份、神曲35-45份、酒大黄22-28份、枳实32-38份、黄姜32-38份、五灵脂35-45份、甘草18-25份、槐肉35-45份。

优选的,第二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份:血竭32-38份、黄芩42-48份、黄柏47-52份、川黄连50-55份、陈皮37-42份、金银花32-38份、木蝴蝶32-38份、广木香47-52份和肉豆蔻42-58份。

优选的,第一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份:人工牛黄17份、太子参30份、郁金50份、穿山甲20份、鸡内金35份、枝子50份、吴茱萸35份、木香50份、山楂40份、麦芽50份、神曲40份、酒大黄25份、枳实35份、黄姜35份、五灵脂40份、甘草20份、槐肉40份。

优选的,第二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份:血竭35份、黄芩45份、黄柏50份、川黄连50份、陈皮40份、金银花35份、木蝴蝶35份、广木香50份和肉豆蔻45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第二药物研磨成细粉并煮成药汤;

将药汤过滤并取出滤液;

将第一药物研磨成细粉并与上述滤液进行混合获得第三药物,将第三药物通过制丸设备即可制得所述脾胃病和肠胃病综合治疗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制备脾胃病和肠胃病综合治疗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制备出的药物为水丸形式,方便携带、存储和服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优选的,将第一药物研磨的细粉的粒度为100目。

优选的,药汤的煮制过程如下:首先利用大火烧开,再利用小火煮30分钟。

优选的,与细粉混合的滤液的温度为30℃-40℃。

用法: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中药组合物为水丸形式,一天服用一至两次,每次10-15g,15天一疗程,相比现有的治疗胃病的中药,本发明的疗程较短,且对胃病、胃溃疡、胃糜烂、胃肠息肉以及肝病初期治疗均有显著疗效。

疗效:曾有病人王某,男,42岁,症见胃部息肉,小肠息肉,大肠息肉,后使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两次,每次10g,十五天为一疗程,七个疗程后治愈。

又见病人诸某,男,78岁,症见没有大便或大便不止,时长15年之久,后使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天一次,每次10g,十五天为一疗程,五天后病情得到缓解,十天有所好转,一疗程后痊愈。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第一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份:

人工牛黄15份、太子参20份、郁金40份、穿山甲15份、鸡内金30份、枝子40份、吴茱萸30份、木香40份、山楂45份、麦芽40份、神曲30份、酒大黄20份、枳实30份、黄姜30份、五灵脂30份、甘草15份、槐肉30份。

第二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份:

血竭30份、黄芩40份、黄柏45份、川黄连45份、陈皮35份、金银花30份、木蝴蝶30份、广木香45份和肉豆蔻40份。

脾胃病和肠胃病综合治疗的中药组合物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第二药物研磨成细粉并煮成药汤,药汤的煮制过程如下:首先利用大火烧开,再利用小伙煮30分钟;

2.将药汤过滤并取出滤液,滤液需要冷至30℃;

3.将第一药物研磨成细粉并与滤液进行混合获得第三药物,第一药物研磨成细粉的目数为100目;

4.将第三药物通过制丸设备即可制得脾胃病和肠胃病综合治疗的中药组合物。

病例:女,38岁,来诊时腹部胀痛、舌质红薄黄腻苔,伴有朝食夕吐,暮食朝吐,吐后上腹胀痛消失,已数月,诊断为肝气不舒、胃失和降、脾胃阴虚、慢性胃肠炎、肝胃不和,后口服上述中药组合物,日服三次,饭后一小时服用,温水送服,每次10g,连服五天,胃脘胀痛、胃脘灼热有所好转,再服五天,胃脘胀痛、胃脘灼热、呃逆不止都有所好转,服药五十天后,均已痊愈。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第一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份:

人工牛黄16份、太子参25份、郁金45份、穿山甲18份、鸡内金32份、枝子45份、吴茱萸32份、木香45份、山楂47份、麦芽45份、神曲35份、酒大黄22份、枳实32份、黄姜32份、五灵脂35份、甘草18份、槐肉35份。

第二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份:

血竭32份、黄芩42份、黄柏47份、川黄连50份、陈皮37份、金银花32份、木蝴蝶32份、广木香47份和肉豆蔻42份。

脾胃病和肠胃病综合治疗的中药组合物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第二药物研磨成细粉并煮成药汤,药汤的煮制过程如下:首先利用大火烧开,再利用小伙煮30分钟;

2.将药汤过滤并取出滤液,滤液需要冷至30℃;

3.将第一药物研磨成细粉并与滤液进行混合获得第三药物,第一药物研磨成细粉的目数为100目;

4.将第三药物通过制丸设备即可制得脾胃病和肠胃病综合治疗的中药组合物。

病例:女,66岁,来诊时两胁隐胀痛、胃脘疼痛、胃脘胀痛、呃逆不止、四肢乏力、纳差食少,已有二年余时间,诊断为肝胃不和、胃阴不足,后口服上述中药组合物,日服三次,每次12g,连服五天,两胁隐痛、胃脘疼痛有所好转,十五天为一个疗程,再服三个疗程后有显著疗效,面部红润,饮食增加,服用二个月后痊愈。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第一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份:

人工牛黄17份、太子参30份、郁金50份、穿山甲20份、鸡内金35份、枝子50份、吴茱萸35份、木香50份、山楂40份、麦芽50份、神曲40份、酒大黄25份、枳实35份、黄姜35份、五灵脂40份、甘草20份、槐肉40份。

第二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份:

血竭35份、黄芩45份、黄柏50份、川黄连50份、陈皮40份、金银花35份、木蝴蝶35份、广木香50份和肉豆蔻45份。

脾胃病和肠胃病综合治疗的中药组合物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第二药物研磨成细粉并煮成药汤,药汤的煮制过程如下:首先利用大火烧开,再利用小伙煮30分钟;

2.将药汤过滤并取出滤液,滤液需要冷至35℃;

3.将第一药物研磨成细粉并与滤液进行混合获得第三药物,第一药物研磨成细粉的目数为100目;

4.将第三药物通过制丸设备即可制得脾胃病和肠胃病综合治疗的中药组合物。

病例:男,30岁,来诊时胃脘灼热、两胁胀痛、口苦口干、小便灼热、小便深黄,已有一年时间,诊断为肝乘脾胃,后口服上述中药组合物,日服三次,每次15g,连服五天,两胁隐痛、胃脘灼热有所好转,服用三个月后痊愈。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第一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份:

人工牛黄18份、太子参35份、郁金55份、穿山甲22份、鸡内金38份、枝子55份、吴茱萸38份、木香55份、山楂52份、麦芽55份、神曲45份、酒大黄28份、枳实38份、黄姜38份、五灵脂45份、甘草25份、槐肉45份。

第二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份:

血竭38份、黄芩48份、黄柏52份、川黄连55份、陈皮42份、金银花38份、木蝴蝶38份、广木香52份和肉豆蔻58份。

脾胃病和肠胃病综合治疗的中药组合物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第二药物研磨成细粉并煮成药汤,药汤的煮制过程如下:首先利用大火烧开,再利用小伙煮30分钟;

2.将药汤过滤并取出滤液,滤液需要冷至40℃;

3.将第一药物研磨成细粉并与滤液进行混合获得第三药物,第一药物研磨成细粉的目数为100目;

4.将第三药物通过制丸设备即可制得脾胃病和肠胃病综合治疗的中药组合物。

病例:女,45岁,来诊时胃脘胀痛、两胁胀痛、心情烦躁,纳差食少、时时呃逆,已近二半年时间,诊断为肝气不舒,后口服上述中药组合物,日服三次,每次10g,连服五天,胃脘胀痛、两胁胀痛有所好转,服用一个月后痊愈,并且至今未复发。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第一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份:

人工牛黄20份、太子参40份、郁金60份、穿山甲25份、鸡内金40份、枝子60份、吴茱萸40份、木香60份、山楂55份、麦芽60份、神曲50份、酒大黄30份、枳实40份、黄姜40份、五灵脂50份、甘草30份、槐肉50份。

第二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份:

血竭40份、黄芩50份、黄柏55份、川黄连60份、陈皮45份、金银花40份、木蝴蝶40份、广木香55份和肉豆蔻50份。

脾胃病和肠胃病综合治疗的中药组合物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第二药物研磨成细粉并煮成药汤,药汤的煮制过程如下:首先利用大火烧开,再利用小伙煮30分钟;

2.将药汤过滤并取出滤液,滤液需要冷至40℃;

3.将第一药物研磨成细粉并与滤液进行混合获得第三药物,第一药物研磨成细粉的目数为100目;

4.将第三药物通过制丸设备即可制得脾胃病和肠胃病综合治疗的中药组合物。

病例:男,36岁,来诊时胃脘胀痛、呃逆不止、反酸吞腐、胃脘灼热,已半年时间,诊断为肝胃阴虚,后口服上述中药组合物,日服三次,每次10g,连服五天,胃脘灼热、两胁胀痛有所好转,十五天为一个疗程,服用三个疗程后有显著疗效,服用一个月后痊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