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贫血的中药口服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7903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贫血的中药口服液,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贫血是指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值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我国健康成人的红细胞正常值男性为400-550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50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男性为12-16克%,女性为11-15克%;红细胞压积男性为40-50容积%,女性为37-48容积%。贫血者往往可出现身倦神疲,头晕眼花耳鸣,面色苍白,心悸失眠,四肢麻木,月经紊乱及闭经,严重者甚至可发生晕厥等征候。临床一般分为缺铁性贫血、巨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引起贫血的原因很多,主要为失血、红细胞生成减少和溶血等三大类。目前,西医治疗贫血,治标不治本,副作用极大,且容易形成依赖性,而中医治疗贫血,治疗效果差,见效慢,疗程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显著、见效快、疗程短、标本兼治的治疗贫血的中药口服液。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贫血的中药口服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芪18-26、土大黄14-22、益母草花10-15、鸡血藤16-24、丹参11-17、仙鹤草9-16、制首乌8-14、女贞子5-10、冬虫夏草7-13、南瓜花13-21、枸杞17-23、藿香叶16-24、当归15-25、桑葚子12-18、墨旱莲10-15、白芍20-30、大枣17-28、黄精14-22、蕨麻13-19、熟地黄16-24。

优选地,一种治疗贫血的中药口服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芪22、土大黄18、益母草花12、鸡血藤20、丹参14、仙鹤草12、制首乌10、女贞子8、冬虫夏草11、南瓜花17、枸杞19、藿香叶21、当归20、桑葚子16、墨旱莲13、白芍25、大枣24、黄精19、蕨麻17、熟地黄20。

一种治疗贫血的中药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上述配方配比称取中药材,粉碎,分别粉碎过50-80目筛,然后混合均匀,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10-15倍量的水,煎煮提取2-3h,第二次加5-10倍量的水,煎煮提取1-2h,合并煎液,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2-1.26的清膏,然后加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8.5,8000-10000r/min高速离心15-25min,取清液,然后加80%乙醇至清液含醇量为50-55%,微波处理20-30min,微波功率为300-400W,超声震荡20-30min,震荡频率为30-40kHZ,静置12-24h,过滤,减压回收乙醇后加入适量的糖浆和蜂蜜,加水定容,再用构橡酸调节溶液pH至4.5-5,搅匀,过滤,灌装,灭菌,即得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根据中医辩证理论,针对贫血的发病机理,以益精填髓,益气滋阴、补血养血为治则,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且疗效显著、见效快、疗程短,可以有效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刺激造血系提高人体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水平,对治疗和预防贫血具有很好的效果,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贫血的中药口服液,由以下重量(g)的原料制成:黄芪18、土大黄14、益母草花10、鸡血藤16、丹参11、仙鹤草9、制首乌8、女贞子5、冬虫夏草7、南瓜花13、枸杞17、藿香叶16、当归15、桑葚子12、墨旱莲10、白芍20、大枣17、黄精14、蕨麻13、熟地黄16。

一种治疗贫血的中药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上述配方配比称取中药材,粉碎,分别粉碎过50-80目筛,然后混合均匀,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10-15倍量的水,煎煮提取2-3h,第二次加5-10倍量的水,煎煮提取1-2h,合并煎液,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2-1.26的清膏,然后加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8.5,8000-10000r/min高速离心15-25min,取清液,然后加80%乙醇至清液含醇量为50-55%,微波处理20-30min,微波功率为300-400W,超声震荡20-30min,震荡频率为30-40kHZ,静置12-24h,过滤,减压回收乙醇后加入适量的糖浆和蜂蜜,加水定容,再用构橡酸调节溶液pH至4.5-5,搅匀,过滤,灌装,灭菌,即得成品。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贫血的中药口服液,由以下重量(g)的原料制成:黄芪22、土大黄18、益母草花12、鸡血藤20、丹参14、仙鹤草12、制首乌10、女贞子8、冬虫夏草11、南瓜花17、枸杞19、藿香叶21、当归20、桑葚子16、墨旱莲13、白芍25、大枣24、黄精19、蕨麻17、熟地黄20。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贫血的中药口服液,由以下重量(g)的原料制成:黄芪26、土大黄22、益母草花15、鸡血藤24、丹参17、仙鹤草16、制首乌14、女贞子10、冬虫夏草13、南瓜花21、枸杞23、藿香叶24、当归25、桑葚子18、墨旱莲15、白芍30、大枣28、黄精22、蕨麻19、熟地黄24。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典型病例

病例1,钱某,女,33岁,2014年2月18日初诊。主诉半年前无诱因开始头晕、乏力,间断下肢皮肤出血点,刷牙出血,服过20多剂中药不见好转,1周来加重。病后无鼻出血和黑便,二便正常,进食好,无挑食和偏食,无酱油色尿,睡眠可,体重无变化。既往体健,无放射线和毒物接触史,无药敏史。查体:T36℃,P100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贫血貌,双下肢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舌乳头正常,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下肢不肿。化验:Hb 45g/L,RBC 1.5×1012/L,网织红细胞0.1%,WBC 3.0×109/L,分类:中性分叶30%,淋巴65%,单核5%,plt 35×109/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阳性率80%,积分200分,血清铁蛋白210μg/L,血清铁170μg/dl,总铁结合力280μg/dl,尿常规(-),尿Rous试验阴性,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于是给服本发明口服液,服药1月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面色渐渐润泽,继续服药2月后,不适症状消失,身体恢复正常。随访2年,一切良好。

病例2,刘某,男,29岁,22013年8月9日初诊。主诉乏力、面色苍白半个月,半个月无原因进行性面色苍白、乏力,不能胜任工作,稍动则心慌、气短,尿色如浓茶,化验有贫血(具体不详),发病以来无发热、关节痛、脱发、光过敏,进食和睡眠稍差,大便正常。既往体健,无心、肝、肾、结核病史,无毒物接触史,无药物过敏史,无偏食和烟酒嗜好,月经正常,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查体:T36.5℃,P96次/分,R16次/分,Bp110/70mmHg,一般可,贫血貌,无皮疹和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轻度黄染,舌乳头正常,甲状腺(-),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未及,脾肋下1cm,腹水征(-),双下肢不肿。化验:血Hb68g/L,WBC6.4×109/L,N72%,L24%,M4%,可见2个晚幼红细胞,可见嗜碱性点彩红细胞,plt140×109/L,网织红细胞18%,尿常规(-),尿胆红素(-),尿胆原强阳性,大便常规(-),隐血(-),血总胆红素41μmol/L,直接胆红素5μmol/L,Coombs试验(+)。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于是给服本发明口服液,服药3周后,乏力大大减轻,面色渐渐红润,继续服药1月后,诸症全消,身体恢复正常,可正常工作。随访3年,一切良好。

病例3,李某,女,31岁,2013年11月22日初诊。因头晕、乏力1年,近2月来加重。发病前无任何不适,也未服用任何特殊药物。自觉体力差,并感疲乏、无力,刚有皮肤及口腔粘膜出血,龈血,易感冒,尿色正常,近2月采明显加重而来诊。查体:皮肤苍白,两下肢皮肤有散在出血小点,周身淋巴结不肿大,无胸骨压痛,心浊音界稍向左扩大,有心前区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脾未及,腿肿。化验:血红蛋白54g/L,红细胞1.54×1011/L,白细胞1.3×109/L,血小板21×109/L,网织0.9%。分类:中性干状4%、分叶36%、淋巴52%、单核8%,计数100个白细胞可见晚幼红1个,左髂后骨髓细胞增生重度减低,粒系12%,红系16%,粒红=0.7∶1,粒系减少,以中性,分叶为主,占8%,红系以晚幼红细胞为主,淋巴细胞70%,单核2%,全片未见骨髓小粒,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于是给服本发明口服液,服药2月后,头晕、乏力明显好转,继续服药1月后,不适症状消失,皮革红润,血液化验正常。随访2年,一切良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