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结肠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6891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具体涉及一种以中药为原料药制备的治疗结肠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结肠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肠炎症性病变,主要临床表现腹泻、腹痛、黏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甚则大便秘结、数日内不能通大便;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复发作。

现在主要采用激素类或抗感染类西药进行治疗,此类西药长期使用,对人体毒副作用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结肠炎的药物,该药物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

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得到的:

党参7~11 黄芪16~24 苍术9~15 广木香8~12

肉豆蔻8~12 附子8~12 骨碎补9~15 败酱草16~24

荜拨8~12 白花蛇舌草16~24。

优选的,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得到的:

党参9 黄芪20 苍术12 广木香10

肉豆蔻10 附子10 骨碎补12 败酱草20

荜拨10 白花蛇舌草20。

可以将上述药物制成药剂学上任何一种口服剂型,如片剂、丸剂、散剂、胶囊,本发明优选的是胶囊剂。

将上述各组份制成本发明胶囊剂的具体制备方法是:

将上述重量份的药物混合均匀,粉碎成100~120目的药粉,灭菌消毒装入胶囊中,制备获得的。

使用方法:口服,每次4粒,每日三次。

中医认为结肠炎是由于脾肾阳虚,湿热蕴结大肠,导致痰瘀互结,缠绵不愈,本发明组方中黄芪、党参补中益气、和脾胃;骨碎补、附子、荜拨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苍术、广木香、肉豆蔻燥湿健脾、行气消食、温中涩肠、调中导滞;败酱草、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诸药合用补中益气、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燥湿健脾、清热解毒,用于治疗结肠炎,可以做到标本兼治,见效迅速,本发明组方治愈率高,副作用小。

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的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择88例结肠炎患者对本发明药物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

诊断标准:

1、腹痛伴里急后重,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排黏液脓血便,患者按特异性肠炎治疗无效,排除克隆病、菌痢、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结肠癌;

2、X线钡灌肠,显示肠黏膜粗糙水肿、多发细小充盈缺损、颗粒样或结节样,皱襞粗大、紊乱。肠壁呈锯齿状,后期则示肠管变短、僵硬,结肠袋消失,铅管状;

3、结肠镜检查,发现病变部位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脆性增加,表面常附有脓性分泌物及血液,多发性假息肉及肠腔狭窄、桥形黏膜,结肠袋变浅或消失;

4、活检,可见黏膜有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糜烂、溃疡。尚可见隐窝炎、隐窝脓肿。同时有腺体排列紊乱、萎缩。杯状细胞减少,可见潘氏细胞化生。

疗效标准:

完全缓释:临床症状消失, 结肠镜检查黏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经治疗观察,患者连用60天。88例患者,完全缓释52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86%。没有任何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党参7g、黄芪16 g、苍术9 g、广木香8 g、肉豆蔻8 g、附子8 g、骨碎补9 g、败酱草16 g、荜拨8 g、白花蛇舌草16 g混合均匀,粉碎成100~120目的药粉,灭菌消毒装入胶囊中,制备获得的。

实施例2

党参11 g、黄芪24 g、苍术15 g、广木香12 g、肉豆蔻12 g、附子12 g、骨碎补15 g、败酱草24 g、荜拨12 g、白花蛇舌草24 g混合均匀,粉碎成100~120目的药粉,灭菌消毒装入胶囊中,制备获得的。

实施例3

党参9 g、黄芪20 g、苍术12 g、广木香10 g、肉豆蔻10 g、附子10 g、骨碎补12 g、败酱草20 g、荜拨10 g、白花蛇舌草20 g混合均匀,粉碎成100~120目的药粉,灭菌消毒装入胶囊中,制备获得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