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出血性膀胱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1304阅读:10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出血性膀胱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通常引起膀胱出血的物质有:烷化剂类药物如:白消安(马利兰)、塞替派、环磷酰胺等;化工原料如苯胺、甲苯胺衍生物及杀虫剂等。当膀胱与含这些高浓度物质的尿液长期接触时,会导致膀胱粘膜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进化学性炎症,造成膀胱广泛的出血。环磷酰胺本身虽对膀胱无任何作用,但其代谢产物,引起出血性膀胱炎。主要症状是血尿,血尿可轻可重,轻者仅有镜下血尿,重度可造成贫血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出血。可为突发性大量血尿,亦可为顽固性反复血尿。

发病要立即停止使用或接触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的药物,多饮水,勤排尿,减少代谢产物的浓度及与膀胱接触的时间,膀胱药物灌洗,减少出血,如可使用1%硝酸银溶液、1%明矾溶液、4%或10%甲醛溶液等。冲洗液可加去甲肾上腺素,以助止血。全身用止血药物。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出血严重时可考虑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或结扎术,需要时行膀胱切除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治疗出血性膀胱炎的中药,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出血性膀胱炎的中药,是由中草药三七叶、还魂草、见血清、半枝莲、荠菜、木耳、刺槐花、马蹬草、紫金龙、独叶白芨、象皮、槐花、白及、地榆、血竭、槐角、茨菇草、散血草组成。

单剂药量为三七叶10 g、还魂草8 g、见血清10 g、半枝莲10 g、荠菜10 g、木耳15 g、刺槐花10 g、马蹬草8 g、紫金龙15 g、独叶白芨15 g、象皮10 g、槐花10 g、白及12 g、地榆10 g、血竭10 g、槐角15 g、茨菇草8 g、散血草8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 天为一疗程。

各中药的药理作用

三七叶:止血、消肿、定痛,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痈肿毒疮;还魂草:消肿、止血、解毒,主治创伤、无名肿毒、蛇咬及蝎螫;见血清: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治吐血、咯血、肠风下血、血崩、手术出血、小儿惊风、热毒疮疡、蛇咬伤;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肿、定痛,主治吐血、衄血、血淋、赤痢、黄疸、咽喉疼痛、肺痈、疔疮、瘰疬、疮毒、癌肿、跌打刀伤、蛇咬伤;荠菜:凉肝止血、平肝明目、清热利湿,主治叶血、衄血、咯血、尿血、崩漏、目赤疼痛、眼底出血、高血压病、赤白痢疾、肾炎水肿、乳糜尿;木耳:补气养血、润肺止咳、止血、降压、抗癌,主治气虚血亏、肺虚久咳、咳血、衄血、血痢、痔疮出血、妇女崩漏;刺槐花:止血、主治咯血、大肠下血、吐血、崩漏;马蹬草:活血化瘀、止血、解毒、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偏瘫、子宫出血、外伤出血、神经性皮炎、下肢溃疡;紫金龙:镇痛、止血、降血压、主神经性头痛、牙痛、胃痛、风湿关节痛等各种痛证、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产后出血不止、崩漏下血及高血压病;独叶白芨:补肺、止咳化痰、止血生肌,主治矽肺、肺结核、百日咳、气管炎、消化道出血、痈肿、外伤出血;象皮:止血敛疮、祛腐生肌,主治外伤出血、及一切创伤、溃疡久不收口;槐花:清热、凉血、止血,主治肠风便血、痔血、尿血、血淋、崩漏、衄血、赤白痢下、风热目赤、痈疽疮毒;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痈疮肿毒、烫灼伤、手足皲裂、肛裂;地榆:凉血上血、清热解毒,主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肠风、痔漏、痈肿、湿疹、金疮、烧伤;血竭:散瘀定痛、止血生肌,主治跌打折损、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臁疮溃久不合;槐角:清肝明目、凉血、止血,主治肠风泻血、痔血、崩漏、血淋、血痢、心胸烦闷、风眩欲倒、阴疮湿痒;茨菇草:调经、催产、行气、主月经过多、难产、胸闷、气胀、阳痿;散血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主痢疾、小儿泄泻、淋浊、便血、衄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中草药配比:三七叶10 g、还魂草8 g、见血清10 g、半枝莲10 g、荠菜10 g、木耳15 g、刺槐花10 g、马蹬草8 g、紫金龙15 g、独叶白芨15 g、象皮10 g、槐花10 g、白及12 g、地榆10 g、血竭10 g、槐角15 g、茨菇草8 g、散血草8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 天为一疗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