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甲肥大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3325阅读:9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甲肥大的中药。



背景技术:

鼻窦炎是指鼻窦粘膜的炎症,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等一个或多个鼻窦的发炎,其中上颌窦炎最多见。鼻窦炎可以单发,亦可以多发。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为鼻腔感染后继发鼻窦化脓性炎症,此外,变态反应、机械性阻塞及气压改变等均易诱发鼻窦炎,牙的感染可引起齿源性上颌窦炎。鼻窦炎症状为鼻阻塞、脓涕、局部疼痛和头痛及嗅觉下降等。

鼻炎是指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鼻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等。

鼻甲肥大是指鼻甲长期受到炎症的刺激引起鼻甲黏膜水肿,导致鼻腔阻塞。针对鼻甲肥大病症,现有的使用鼻腔粘膜血管收缩剂及西药治疗方法效果欠佳,而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又对鼻甲粘膜损伤较大,术后还会出现疼痛、出血、结痂、鼻腔异味、感染、鼻腔粘连等现象,不同程度影响鼻腔的功能。且鼻腔的损伤过大,还会导致丧失对空气的冷暖感觉。

上述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和鼻甲肥大均是现今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目前尚均缺少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和鼻甲肥大的中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

一种治疗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和鼻甲肥大的中药,由以下原料药品按照重量分数组成 :

鹅不食草35份,薄荷冰3份,川穹6份,细辛6份,麝香0.5份,儿茶3份,金银花2份,王不留行3份,辛夷花10份,青黛6份,蒺藜10份,白芷10份,苍耳子15份,牙皂3份,甜瓜蒂20份,冰片3份。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按照重量分数称取上述原料,将原料中药投入粉碎机制成粉末,然后用 200 目滤网过滤,完全制成微细中药粉末即可。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取适量上述中药粉末,外敷涂抹于患处即可。考虑在使用时节省药材和取用方便等因素,上述中药粉末还可加入辅助物质制成膏状或油状使用,加入的辅助物质可以是凡士林油或麻油等。

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中药成分遵循中医理论,配方合理,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和鼻甲肥大,尤其是针对同时患有多种上述病症的患者,避免了其因为重复用药或交叉用药而产生的危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例1

称取:鹅不食草35克,薄荷冰3克,川穹6克,细辛6克,麝香0.5克,儿茶3克,金银花2克,王不留行3克,辛夷花10克,青黛6克,蒺藜10克,白芷10克,苍耳子15克,牙皂3克,甜瓜蒂20克,冰片3克。为便于制取药粉,上述药材可进行适当晾晒。晒干后将药材投入粉碎机粉碎,然后经 200 目滤网过滤,将药材完全制成中药粉末。用药时使用涂有凡士林油或红霉素软膏等的棉棒蘸取适量药品,轻轻插入鼻腔后用胶布固定即可。

具体实施例2

称取:鹅不食草35克,薄荷冰3克,川穹6克,细辛6克,麝香0.5克,儿茶3克,金银花2克,王不留行3克,辛夷花10克,青黛6克,蒺藜10克,白芷10克,苍耳子15克,牙皂3克,甜瓜蒂20克,冰片3克。将上述药材进行适当晾晒,晒干后投入粉碎机粉碎,然后经 200目滤网过滤,将药材完全制成中药粉末,再用适量凡士林油等与上述粉末均匀混合调成膏状。用药时使用棉棒蘸取适量膏状药品,涂抹于鼻腔内患处即可。

具体实施例3

称取:鹅不食草35克,薄荷冰3克,川穹6克,细辛6克,麝香0.5克,儿茶3克,金银花2克,王不留行3克,辛夷花10克,青黛6克,蒺藜10克,白芷10克,苍耳子15克,牙皂3克,甜瓜蒂20克,冰片3克。将上述药材进行适当晾晒,晒干后投入粉碎机粉碎,然后经 200 目滤网过滤,将药材完全制成中药粉末,再用适量麻油等与上述粉末均匀混合调成油状。用药时将油状药品直接滴入鼻腔内,使药品沿鼻腔内缓缓的流入为佳,然后用手指揉捏鼻子,使药品和患处充分接触即可。

上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