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痛风”,系指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其继发症,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发病者多以中老年,形体丰腴,或有饮酒史,喜进膏粱肥甘之人为多;而其关节疼痛则以夜半为甚,且有结节,或溃流脂液。西医认为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而致的血尿酸水平升高,单钠尿酸盐晶体在关节、软骨和肾脏等沉积所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目前,用于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主要有 3 大类: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尿酸盐阴离子转运蛋白 1(URAT1)抑制剂和尿酸氧化酶。中医对痛风治疗的优势在于通过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症状,提出相应的治法。中药配伍,能够减轻单味药的副作用,可是目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成药品种较少,因此,结合痛风的中医发病机理,从中医药探寻疗效明确、毒副反应少的治疗慢性痛风的中成药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痛风的最主要表现关节红、肿、热、痛,夜间痛甚的特点,有医家提出了活血化瘀法治疗痛风。目前根据文献研究,中医主要采用清热利湿法、活血化瘀法及与其他疗法相结合法治疗痛风。
李美友等人(加味四物汤联合苯溴马隆治疗痛风病30例[J].中国中医药,2013,11(23):57.)将苯溴马隆片和中药加味四物汤联合用于30例痛风患者,与单纯的用西药苯溴马隆片治疗的对照组做对比,疗组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仅为53.3%,治疗组的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朱飞(加味四妙汤联合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3):402-403.)将加味四妙散与秋水仙碱联合用于49例痛风性关节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并与单纯用秋水仙碱组做对照,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前者的不良反应为8.2%,后者的不良反应为22.4%,明显低于对照组。但苯溴马隆、秋水仙碱存在较大的副作用,对肾脏具有损伤。由于痛风之发生,是浊瘀为患,故应坚守“泄浊化瘀”这一法则,审证加减,浊瘀即可逐渐泄化,而血尿酸亦将随之下降,从而使分清泌浊之功能恢复,而趋健复。这也说明:痛风虽然也属于痹证范围,具有关节疼痛等痹证的共同表现,但浊瘀滞留,乃其特点,若通套治痹方药笼统施治,难以取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利湿,化瘀止痛,益气滋阴之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根据不同的原料药特性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药物利用率高。
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组成:生地5-30g,山药5-30g,枸杞5-20g,白术5-20g,苍术5-20g,白芍3-15g,栀子3-12g,茵陈5-20g,葛根5-30g,丹参10-30g,黄芪10-30g,牛膝7-25g,地骨皮3-20g,泽泻5-20g,甘草5-20g。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葛根、丹参置煎药容器中,加入10倍量乙醇溶液,提取3次,每次2小时,回收乙醇,浓缩得稠膏Ⅰ,备用;
(2)取白术、苍术置挥发油提取器中,加入6倍量水,回流提取7小时,挥发油制成β-CD包结物,备用;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得药液Ⅰ备用;
(3)取生地、山药、枸杞、白芍、栀子、茵陈、牛膝、地骨皮、泽泻、甘草、黄芪,及步骤(1)和(2)中药渣置煎药容器中加入8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2小时,过滤,滤液浓缩得药液Ⅱ,将药液Ⅰ和药液Ⅱ合并,缓慢加入2倍体积的乙醇溶液,加入过程中搅拌,搅拌均匀后静置24小时,过滤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得稠膏Ⅱ,将稠膏Ⅰ和稠膏Ⅱ混合,加入辅料,拌匀,60℃~75℃干燥,粉碎,过60目筛,得药物细粉;
(4)制粒:将上述药物细粉及β-CD包结物混匀,加入乙醇溶液,制粒,干燥,整粒。
进一步的,所述稠膏Ⅰ、稠膏Ⅱ的相对密度均为1.25-1.35。
进一步的,所述β-CD包结物采用的制备方法为:取挥发油,加入2倍量95%乙醇溶解,备用;另称取相当于挥发油9倍量的β-CD,按β-CD:水=1:20(g:ml)的比例加水混合,微热使溶解,保持溶液温度为35℃,在充分搅拌下,缓缓滴入挥发油的乙醇溶液,滴完后继续搅拌3小时,放置至室温,于0~4℃静置12~24小时,滤出沉淀包结物,抽干,于40~45℃干燥,粉碎,过80目筛即得。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乙醇溶液的体积分数为65%;步骤(3)中,所述乙醇溶液的体积分数为95%;步骤(4)中,所述乙醇溶液的体积分数为80-95%。
进一步的,所述药液Ⅰ、药液Ⅱ的相对密度均为1.05-1.10。
本发明制粒过程中所加入的辅料或者含量可以按照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方案进行选择。
对于“痛风”一病,从病因来看,寒湿虽是诱因之一,但不是其主因,湿浊瘀滞内阻,才是其主要病机,且此湿浊之邪,非受之于外,乃是生之于内。因患者多为形体丰腴之痰湿之体,并有嗜酒、喜啖肥腻海鲜之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泌别清浊乏权,故痰湿滞阻血脉,与血相结而为浊瘀,滞留于经脉,则骨节肿痛,结节畸形,甚则溃破。或郁闭化热,聚毒及脾肾,初则腰痛、尿血,久则壅塞三焦,即“痛风性肾炎”而致肾功能衰竭之症。本发明所提供的配方中:以茵陈、泽泻、栀子为君,其中茵陈味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清热利湿,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抗菌、消炎、镇痛作用,体外试验证明,茵陈煎剂对多种细菌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动物实验则证实茵陈有着明显的镇痛作用。栀子亦为泄浊解毒泻火之良药;泽泻性甘、淡寒,归肾、膀胱经,主要功效利水渗湿,清热泻火,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泽泻有着明显的利尿、降脂、降压等作用。三药相合,共奏清热利水渗湿、止痛解毒之效。丹参、葛根等活血化瘀之品,则可化解瘀结以促进湿浊泄化;上述药物共为臣药。湿邪郁久必化热伤阴,故酌加白芍、生地、枸杞、地骨皮以敛阴;湿邪困脾导致脾气亏虚,故辅以山药、苍术、白术、黄芪、甘草健脾益气化湿。上述药物共奏佐助之功。牛膝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活血通经,更有引火(血)下行之效,于此方中发挥其引经报使之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原料采用常用的中草药,来源广、价格低,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及多年来的临床观察,达到清热利湿,化瘀止痛,益气滋阴之效,大多数病例在服药7~10天后,症状有显著改善,继续服用,可以获愈;
(2)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对药材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能够提高药材的利用率,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增强药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和临床试验数据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配方为:生地30g、山药30g、枸杞20g、白术15g、苍术15g、白芍12g、栀子12g、茵陈20g、葛根20g、丹参30g、黄芪30g、牛膝20g、地骨皮18g、泽泻20g、甘草9g;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取葛根、丹参置煎药容器中,加入10倍量体积分数为65%的乙醇溶液,提取3次,每次2小时,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5(50℃)的稠膏Ⅰ,备用;
(2)取白术、苍术置挥发油提取器中,加入6倍量水,回流提取7小时,挥发油制成β-CD包结物,干燥粉碎,备用;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60℃)药液Ⅰ备用;
(3)取生地、山药、枸杞、白芍、栀子、茵陈、牛膝、地骨皮、泽泻、甘草、黄芪,及步骤(1)和(2)中药渣置煎药容器中加入8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2小时,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60℃)药液Ⅱ,将药液Ⅰ和药液Ⅱ合并,缓慢加入2倍体积的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加入过程中搅拌,慢加快搅,搅拌均匀后静置24小时,过滤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5(50℃)的稠膏Ⅱ,将稠膏Ⅰ和稠膏Ⅱ混合,加入辅料,拌匀,60℃~75℃干燥,粉碎,过60目筛,得药物细粉;
(4)制粒:将上述药物细粉及β-CD包结物混匀,加入80%~95%的乙醇溶液,制粒,干燥,整粒。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配方为:生地5g,山药15g,枸杞5g,白术5g,苍术10g,白芍15g,栀子3g,茵陈15g,葛根30g,丹参10g,黄芪12g,牛膝7g,地骨皮9g,泽泻5g,甘草10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配方为:生地12g,山药22g,枸杞16g,白术20g,苍术12g,白芍6g,栀子9g,茵陈5g,葛根10g,丹参15g,黄芪10g,牛膝10g,地骨皮3g,泽泻10g,甘草20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配方为:生地20g,山药5g,枸杞10g,白术11g,苍术5g,白芍3g,栀子6g,茵陈10g,葛根20g,丹参20g,黄芪15g,牛膝25g,地骨皮20g,泽泻5g,甘草5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例1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配方同实施例1;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取上述原料药置煎药容器中,加入10倍量体积分数为65%的乙醇溶液,提取3次,每次2小时,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5(50℃)的稠膏, 将稠膏中加入辅料,,拌匀,60℃~75℃干燥,粉碎,过60目筛,得药物细粉;
(2)制粒:将上述药物细粉加入80%~95%的乙醇溶液,制粒,干燥,整粒。
对比例2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配方同实施例1;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上述原料药加入挥发油提取器中,加入6倍量水,回流提取7小时,挥发油制成β-CD包结物,干燥粉碎,备用;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5(50℃)的稠膏,加入辅料,拌匀,60℃~75℃干燥,粉碎,过60目筛,得药物细粉;
(2)制粒:将上述药物细粉加入80%~95%的乙醇溶液,制粒,干燥,整粒。
对比例3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配方为:生地30g、枸杞20g、白术15g、苍术15g、白芍12g、茵陈25g、葛根20g、丹参30g、地骨皮18g、泽泻21g、甘草9g;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上述原料药置煎药容器中加入8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2小时,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60℃)药液,缓慢加入2倍体积的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加入过程中搅拌,慢加快搅,搅拌均匀后静置24小时,过滤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5(50℃)的稠膏,加入辅料,拌匀,60℃~75℃干燥,粉碎,过60目筛,得药物细粉;
(2)制粒:将上述药物细粉加入80%~95%的乙醇溶液,制粒,干燥,整粒。
对比例4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配方为:生地30g、山药30g、枸杞20g、白术15g、苍术15g、白芍12g、、黄柏20g、葛根20g、丹参30g、黄芪30g、五加皮20g、、甘草9g;
制备方法:加水煎煮两次,每次40min,每剂200mL。
(一)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于痛风疗效好,复发率低,为了证明本发明药物的效果,提供一下临床实验。
1、患者来源
从本院附属医院选择痛风患者150例,该150例痛风患者年龄30-65岁,病程在1-10年,男性89例,女性61例。
2、试验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在保证各原料配比不变的条件下,可相应增减药量,但药量变动幅度不宜过大,不应超过药量15%。使用方法为:每日两次,每次使用中药组合物按照生药计为25g,饭后服用,每15d为一个疗程。
3、疗效标准
(1)治愈:关节临床症状红、肿、热、痛全部消失,活动自如,血尿酸恢复正常;
(2)有效:关节临床症状红、肿、热、痛好转,活动部分恢复,血尿酸水平下降;
(3)无效:关节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变化。
4、治疗效果:经临床观察,病程短期的2-3个疗程即可达到临床治愈或有效;病程长期的需要5-6个疗程;统计后,临床治愈率达89%,总有效率为95%,无效率仅为5%。对于治愈的患者进行半年后随访,复发率仅为1.9%。
(二)本发明的药效学试验
1、供试药物:本发明实施例及对比例制备的中药组合物的颗粒剂;
2、供试动物:SD大鼠,体重为180-200g,购自济南市金丰实验动物繁育有限公司。
Ⅰ:对次黄嘌呤致高尿酸血症小鼠清尿酸的影响:首先将合格大鼠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十一组,模型对照组,实施例1-4组,对比例1-4组,同时选择正常对照组和别嘌呤醇组;适应性喂养1星期后,各组进行灌胃,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为蒸馏水,实施例及对比例组则采用制备药物的悬浮液,剂量相同,均按照体重0.3mL/10g(每60mL含有生药9g),每天2次,连续10天;末次给药1h后眼球取血,3000r/min离心10min,取血清测尿酸含量。结果见表1。
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发明配方和制备方法得到的中药组合物的治疗效果较西药效果更佳,同时,从表中也可以看出,通过对原料药种类和用量的调整可以使治疗效果更佳。
Ⅱ:对 MSU 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首先将合格大鼠建立大鼠足跖肿胀模型,给药方法同方法Ⅰ,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对于消肿具有同西药相当的功效,具有强的消肿作用。
Ⅲ、对醋酸引起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选择18-24g小鼠60只,雌雄各半,造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实施例1组及对比例3组,对照组为生理盐水,阿司匹林组按照0.2g/kg给药,实施例1组和对比例2组均按照6.5g(生药)/kg,利用扭体法,连续给药10d,每d三次,第四天给药30min后,腹腔注射新鲜配置的冰醋酸,记录30min内小鼠平均扭体次数,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三)典型病例
孙××,男,55岁,干部,2011年3月14日就诊。
主诉:右足趾关节肿痛反复发作5年余,加重1周余。
现病史:5年前饮酒后出现右足多个趾关节肿痛,无发热,无咽痛,无肢体瘫痪,休息后自行减轻。以后每于饮酒或劳累、受寒之后,即疼痛增剧,以右足拇趾内侧肿痛尤甚,以夜间为剧,即去医院就诊,查尿酸高出正常,并行拍片检查,明确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给予“炎痛喜康、布洛芬”等药,疼痛有所缓解,时轻时剧,终未根治。近1周,病情加重,服用止痛药物后未缓解,遂前来就诊。
体格检查:右足拇趾内侧红肿,压痛(+)舌质紫黯苔黄腻,脉弦数
诊断:痛风-痰瘀阻络
治疗:泄化浊瘀,滋阴止痛,蠲痹通络。
处方: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中药组合物。
3月25日二诊:药后浊瘀泄化,疼痛显减,破溃处之分泌物有所减少,足趾之肿痛亦缓,苔薄,脉细弦。续用15剂。
4月10日三诊:破溃处分泌已少,有敛愈之征;苔薄,脉小弦。血尿酸已接近正常,前法续进。
10月5日随访:足趾之肿痛,迄未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