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桶药浴之瑶娃娃浴粉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90690阅读:8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瑶药浴粉,特别涉及一种婴幼儿及儿童伤风感冒、皮肤瘙痒去垢润肤、清热解毒、祛痱子、祛除湿疹的桶药浴之瑶娃娃浴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瑶族桶浴历史悠久,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

瑶族人保持着每天在桶里洗澡的习俗,他们家家都有一只高1.5米的大木桶,这就是浴桶。瑶族桶浴具有保健功能,瑶族人在烧洗澡水时会放入一些草药,浴后可起到消除疲劳,驱除疾病的作用。

婴幼儿和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需要悉心护理和培养,这阶段的婴幼儿和儿童抵抗力相对弱,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变化,而护理不到位,就会给婴幼儿和儿童带来一些疾病,如有感冒、发烧、皮肤瘙痒去垢润肤、清热解毒、祛痱子、祛除湿疹等,可是对于现阶段的婴幼儿和儿童对服用药物比较抗拒,很不配合服药,这是护理人员比较头疼的事情;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婴幼儿和儿童大多喜欢玩水,在玩水过程,将病症消除,取得两全其美的效果。

现检索到有关婴幼儿和儿童浴用药物的一些专利文献,现列举一些如下:

1、中国专利<申请号> 201510995239.1<发明名称>一种治疗婴幼儿痱子的外用中草药速效制剂及制备工艺<申请公布号>CN 103655753 A<申请人>上海惠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200333上海市嘉定区嘉唐路1-155号<发明人>周蕙英<摘要>本发明涉及医药制剂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治疗婴幼儿痱子的外用中草药速效制剂和制备工艺。其配方为金银花提取液2~4%、金莲花提取液1~3%、苦参提取液1~3%、黄芩提取液1~3%、荷叶提取液1~3%、甘草提取液1~3%、麦饭石浸泡液85~95%。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较,制备了麦饭石浸泡液为溶剂液,加入金银花提取液、金莲花提取液、苦参提取液、黄芩提取液、荷叶提取液、甘草提取液这些提取液中所具有的杀菌消炎,清热解毒,止痒消肿痛作用药物的合理配伍,实现有效的治愈婴幼儿痱子的功效,连续喷涂药液,当天就可以治愈。愈后不易复发,治愈率高,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

2、中国专利<申请号> 200910041596. 9 <发明名称>外感发热的中药外洗液配方<申请公布号>CN 101987137 A <申请人>梁婧卉<地址> 510045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天平横街29号503房<发明人>梁婧卉<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中药外洗疗法达到治疗外感发热目的的外洗液配方。本发明在外感发热时不打针、不服药,通过中药液外洗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解决因打针之痛和吃药之苦,重要的是消除了其它各种内服药物对人体的毒害。而且特别适合应用于婴幼儿在感冒发热时使用,解决了婴幼儿服药难,打针痛的问题,而且治病退热不伤婴幼儿娇嫩的脏腑。

3、中国专利<申请号> 201010295538. 1 <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治疗幼儿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药水<申请公布号>CN 102204957 A <申请人>徐柔云<地址>515031广东省汕头市金园区汕樟路32号301房<发明人>徐柔云<摘要>一种用于治疗幼儿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药水,提取荆芥、麻黄、柴胡、防风等中药成分,加上薄荷油、紫苏叶油、酒精等制成药水。本发明采用透皮吸收技术,使用时将退热药水倒在具有吸附性的纱布或餐纸上,使其轻微湿润,然后覆盖在患儿额头或轻擦腋下,既能够具有物理降温退热效果,并能够以药物通过透皮吸收后,具有辛温解表,驱寒散热作用,内治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而且透皮吸收,不用内服,特别适合于婴幼儿使用。

4、中国专利<申请号> 201510690280. 8<发明名称>一种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外洗剂<申请公布号>CN 105250760 A <申请人>高艳丽<地址>276400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健康路17号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发明人>高艳丽,张宝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外洗剂。属于中药技术领域。针对此病病机,本发明选择中药菅茅根、野苏麻、假荆芥、黄荆枝、臭草、牛蒡根、一箭球、白草莓、马蹄蕨、小芸木、山小橘,制成外洗剂,经临床试验,总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

5、中国专利<申请号> 201510339343.5 <发明名称>治疗婴幼儿湿疹外用的中药组合物<申请公布号>CN 104984176 A <申请人>山东协和学院<地址>250109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济青路6277号山东协和学院<发明人>王桂云,陈松兰<摘要>一种治疗婴幼儿湿疹外用的中药组合物,包含有金银花8. 5-10. 2g、野菊花9.卜10. 5g、防风草9. 9-10. 5g、白芷8.8-10. 4g、土茯苓18. 520. 6g、笄石菖9.6-10.1g、薄荷叶9. 7-10. 7g、苦参9.8-10. 3g、苍术8.9-10. 6g、荆芥8. 7-lOg、虫衣9.5-10.1g、明矾9.7-10. 4g和枫球子9. 3-10. 7g,实现滋阴养血、祛风止痒和兼以凉血活血的中药治疗原则,因此提高了对治疗婴幼儿湿疹的效果并且不产生副作用。

从检索到的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上述对比文件中均是对患处进行局部外擦或外洗,针对性小,没能取到预防作用,对于免疫力方面没有增强作用,也有可能带来副作用,甚至都没起到治疗效果;如何能将中草药的药性产生最大的功效,发挥出应有的效能,至今仍是中医中药研究的主攻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瑶医与中医结合科学配伍出具有桶药浴之瑶娃娃浴粉,及该瑶药桶浴药包的制备方法。该瑶药桶浴药包能对经络不通引起的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腰酸背痛、腰椎劳损、肩周炎、恶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增强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所采取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能最大化保留各原料的药性,还能节省药材等特点。

本发明针对风与寒引起各类疾病的进行长期研究,对少数民族瑶族的瑶药和中草药长期探索,精确掌握这些瑶药和中草药的药理作用,再结合民间传统秘方,加以改进,整理出对祛风散寒有良好效果的独特处方,将所需各味药进行科学配伍,使各味药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协同作用,每味药都能发挥出最大功效;以及发挥出应有的效能。从而起到有效治疗经络不通所引起的疾病,特别对于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腰酸背痛、腰椎劳损、肩周炎、恶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疾病良好的疗效,起到标本兼治,无毒副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桶药浴之瑶娃娃浴粉,所述的浴粉的有效成分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成的:

鱼腥草10-25份 三颗针10-25份 九节风10-25份 板蓝根15-30份

薄荷10-25份 防风10-25份 柴胡10-25份。

以上所述的浴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鱼腥草、薄荷和柴胡,去杂质,洗净沥干,分别切段存放,备用;

(2)将三颗针、九节风、板蓝根和防风,去杂质,洗净沥干,分别切片存放,备用;

(3)将步骤(1)和步骤(2)的药材置于光照强度为60000-80000Lux下晾晒3-5个小时,再置于烘干机内,采用干燥蒸汽脱水,烘干机内温度控制为100℃-110℃,脱水至含水量为20%-25%,取出,置于光照强度为70000-90000Lux下晾晒2-3个小时,再次放回烘干机内进行干燥蒸汽脱水,烘干机内温度控制为95℃-105℃,脱水至含水量为8%-12%;置于干燥环境存储备用;

(4)按重量份数分别取鱼腥草、三颗针、九节风、板蓝根、薄荷、防风和柴胡,混合均匀,置于中药搅碎机内进行搅碎,搅碎所得药物过60目筛,装于药袋,并将药袋放入微波炉内微波2-3分钟,取出置于干燥环境冷却,再装于外包装内密封保存,即得浴粉。

以上所述微波炉功率为1200-1500W。

以上所述药袋材质为纱布或纤维布。

以上所述的桶药浴之瑶娃娃浴粉在制备治疗婴幼儿及儿童伤风感冒、皮肤瘙痒去垢润肤、清热解毒、祛痱子、祛除湿疹药物的应用。

上述桶药浴之瑶娃娃浴粉的制备原料,可以从《中国药典》和其它中药手册中查到其别名、拉丁名以及功能主治,为了了解本发明对疾病起到预防和治疗的机理,现对上述各味原药其功效和药理性简述如下:

(1)鱼腥草,拉丁学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别名有岑草、蕺、菹菜、紫背鱼腥草,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拉丁学名:Houttuynia cordata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鱼腥草具有抗菌作用。 鱼腥草中所含鱼腥草素、月桂醛、甲基正壬基酮、香乙烯及槲皮甙、蕺菜碱等挥发油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副大肠杆菌、革兰阳性芽孢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作用较强。【性味归经】味辛,性寒凉,归肺经。【功能与主治】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2)三颗针,拉丁名:Berberis Linn.,别名钢针刺、刺黄莲等,为小檗科植物刺黑珠、毛叶小檗、黑石珠等的根皮或茎皮。根皮全年可采。茎皮春、秋季采收,取茎枝刮去外皮,剥取深黄色的内皮,晒干。【性味归经】:苦,寒;肝,胃,大肠经。【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散瘀;治赤痢,黄疸,咽痛,目赤,跌打损伤。【文献选录】:《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消炎抗菌。治目赤,赤痢,吐血劳伤,咽喉肿痛,腹泻,齿痛,耳心痛,跌打损伤红肿。

(3)九节风,拉丁名:Herba Sarcandrae。为金栗兰科植物草珊瑚的全株;生于山沟、溪谷林阴湿地,别名有九节茶、接骨莲,肿节风,接骨兰;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归心、肝经【功能与主治】:抗菌消炎凉血清热解毒,祛风通络,活血散结。用于肺炎、阑尾炎、蜂窝组织炎属热毒壅盛证候者;以及风湿痹痛、跌扑损伤、肿瘤的辅助治疗。【文献选录】:1.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性关节炎:鲜接骨金粟兰草捣烂,酒炒敷患处,或用根五钱至一两,浸酒服。(《广西中草药》)2.治劳伤腰痛:接骨茶、四块瓦、退血草各五钱,煨酒服。(《贵州草药》)3.治胃痛:接骨茶五钱,煨水服。(《贵州草药》)4.治外伤出血:鲜接骨金粟兰叶,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5.治伤口溃烂:接骨金粟兰茎、叶适量,煎水外洗。(《广西中草药》)6.治汤、火伤:九节茶干叶,研未一份,茶油二份调匀,涂抹外处 (《福建中草药》)。

(4)板蓝根,拉丁名:Isatis tinctoria,别名有菘蓝、山蓝、大蓝根或马蓝根等。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通常在秋季进行采挖,炮制后可入药。 在中国各地均产。板蓝根分为北板蓝根和南板蓝根,北板蓝根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tinctoria L.)的根;南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的根茎及根。其性寒,味先微甜后苦涩,具有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利咽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烂喉丹痧等疾病。【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文献选录】:《本草便读》:板蓝根即靛青根,其功用性味与靛青叶同,能入肝胃血分,不过清热、解毒、辟疫、杀虫四者而已。但叶主散,根主降,此又同中之异耳。《分类草药性》:解诸毒恶疮,散毒去火,捣汁或服或涂。《现代实用中药》:马蓝根为清凉、解热、解毒剂,用于丹毒、产褥热等。

(5)薄荷,拉丁名:Menthahaplocalyx。别名有野薄荷、夜息香,唇形科的一属,包含25个种,其中胡椒薄荷(Peppermint)及绿薄荷(Spearmint)为最常用的品种,而植物的不同来源使薄荷有六百多种品名。最早期于欧洲地中海地区及西亚洲一带盛产。【性味与归经】:辛,凉;入肺经、肝经。【功能与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疏风、散热、辟秽、解毒、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6)防风,外文名:DivaricateSaposhnikoviaRoot,别名有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主产于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生用。【性味归经】: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功能与主治】: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传统记载】:《本草纲目》:三十六般风,去上焦风邪,头目滞气,经络留湿,一身骨节痛。除风去湿仙药。《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邪。《本草求原》:解乌头、芫花、野菌诸热药毒。

(7)柴胡,拉丁名:Bupleurum chinense,别名有茈胡、地薰《神农本草经》或山菜,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或全草,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本草图经》载:“(柴胡)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紫,七月开黄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二月八月采根。”【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胆经。【功能与主治】: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本发明一种桶药浴之瑶娃娃浴粉的各中药成分的药理功能如下:

鱼腥草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三颗针清热,利湿,散瘀;九节风抗菌消炎凉血清热解毒,祛风通络,活血散结;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柴胡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综合起来利用了各味药的祛风通络、清热解毒、疏肝解郁、疏散风热的功效,通过药浴的形式,从人体皮肤渗透下去,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腑脏,从而消除初期的病状,防治疾病进一步加重,达到防治婴幼儿和儿童的感冒、发烧、皮肤瘙痒去垢润肤、清热解毒、祛痱子、祛除湿疹功效的目的。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是:

1、本发明在中医与瑶医药理论结合的指导下,基于少数民族瑶族民间传统秘方上优选了一些常用的且具有治疗婴幼儿和儿童的感冒、发烧、皮肤瘙痒去垢润肤、清热解毒、祛痱子、祛除湿疹作用的瑶药和中草药药材,经科学配伍,各味原药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协同作用,增强药性作用,使得对治疗婴幼儿和儿童的感冒、发烧、皮肤瘙痒去垢润肤、清热解毒、祛痱子、祛除湿疹取得良好的效果,能取到标本兼治的功效;同时还能取得预防之功效,增强身体抵抗力,提高免疫力,增强肝脏活力,促进血液循环。

2、本发明传承瑶族传统桶浴的优点,将瑶族桶浴药包常温浸泡15-30分钟,将水烧开后,文火煎煮30-50分钟,至水颜色呈深茶色,将药液置于桶内进行全身浸泡,药液具有桶浴药包所有的药性,人浸泡于药水内,全身的穴位与药水紧密接触,穴位能对药性进行吸收,再将药性传送至全身,对于经络不通处进行修复治疗;而加上水温作用使得人体皮肤上的毛血孔扩张,也能对药性进行有效吸收,同时血液流速相对加快,大大提高药性传送效率,较大提高治疗效果。

3、本发明具有通经活络,抗衰老作用,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强心作用,能增加心肌血流量,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股耗氧量,增强耐缺氧能力。

4、本发明具有能调节血压,保护肝脏,升高白细胞,修复骨损,强筋壮骨,强壮腰膝。

5、使用本发明的瑶娃娃的瑶药外用桶浴药液进行泡浴后婴幼儿和儿童易入眠,且眠而深,倍感舒畅,同时通过药物作用以及水的温热效应,能够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脉、祛邪和中、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清热解毒、通络止痛。

6、本发明的制备过程能最大化保留各味药的药性,也能充分保留各味药的药理特性,极大提高药效治疗,能较大节省药材,使用相对少的药材能发挥出极大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鱼腥草10份 三颗针10份 九节风10份

板蓝根15份 薄荷10份 防风10份

柴胡10份。

实施例2:

鱼腥草17份 三颗针17份 九节风17份

板蓝根22份 薄荷17份 防风17份

柴胡10份。

实施例3:

鱼腥草18份 三颗针18份 九节风18份

板蓝根23份 薄荷18份 防风18份

柴胡18份。

实施例4:

鱼腥草15份 三颗针15份 九节风15份

板蓝根20份 薄荷15份 防风15份

柴胡15份。

实施例4:

鱼腥草25份 三颗针25份 九节风25份

板蓝根30份 薄荷25份 防风25份

柴胡25份。

实施例1:

一种桶药浴之瑶娃娃浴粉,所述的浴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鱼腥草、薄荷和柴胡,去杂质,洗净沥干,分别切段存放,备用;

(2)将三颗针、九节风、板蓝根和防风,去杂质,洗净沥干,分别切片存放,备用;

(3)将步骤(1)和步骤(2)的药材置于光照强度为60000Lux下晾晒3个小时,再置于烘干机内,采用干燥蒸汽脱水,烘干机内温度控制为100℃,脱水至含水量为20%,取出,置于光照强度为70000Lux下晾晒2个小时,再次放回烘干机内进行干燥蒸汽脱水,烘干机内温度控制为95℃,脱水至含水量为8%;置于干燥环境存储备用;

(4)按重量份数分别取鱼腥草、三颗针、九节风、板蓝根、薄荷、防风和柴胡,混合均匀,置于中药搅碎机内进行搅碎,搅碎所得药物过60目筛,装于药袋,并将药袋放入微波炉内微波2分钟,取出置于干燥环境冷却,再装于外包装内密封保存,即得浴粉。

实施例2:

一种桶药浴之瑶娃娃浴粉,所述的浴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鱼腥草、薄荷和柴胡,去杂质,洗净沥干,分别切段存放,备用;

(2)将三颗针、九节风、板蓝根和防风,去杂质,洗净沥干,分别切片存放,备用;

(3)将步骤(1)和步骤(2)的药材、南五味子置于光照强度为70000Lux下晾晒4个小时,再置于烘干机内,采用干燥蒸汽脱水,烘干机内温度控制为105℃,脱水至含水量为22%,取出,置于光照强度为80000Lux下晾晒3个小时,再次放回烘干机内进行干燥蒸汽脱水,烘干机内温度控制为100℃,脱水至含水量为10%;置于干燥环境存储备用;

(4)按重量份数分别取鱼腥草、三颗针、九节风、板蓝根、薄荷、防风和柴胡,混合均匀,置于中药搅碎机内进行搅碎,搅碎所得药物过60目筛,装于药袋,并将药袋放入微波炉内微波3分钟,取出置于干燥环境冷却,再装于外包装内密封保存,即得浴粉。

实施例3:

一种桶药浴之瑶娃娃浴粉,所述的浴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鱼腥草、薄荷和柴胡,去杂质,洗净沥干,分别切段存放,备用;

(2)将三颗针、九节风、板蓝根和防风,去杂质,洗净沥干,分别切片存放,备用;

(3)将步骤(1)和步骤(2)的药材置于光照强度为80000Lux下晾晒5个小时,再置于烘干机内,采用干燥蒸汽脱水,烘干机内温度控制为110℃,脱水至含水量为25%,取出,置于光照强度为90000Lux下晾晒3个小时,再次放回烘干机内进行干燥蒸汽脱水,烘干机内温度控制为105℃,脱水至含水量为12%;置于干燥环境存储备用;

(4)按重量份数分别取鱼腥草、三颗针、九节风、板蓝根、薄荷、防风和柴胡,混合均匀,置于中药搅碎机内进行搅碎,搅碎所得药物过60目筛,装于药袋,并将药袋放入微波炉内微波3分钟,取出置于干燥环境冷却,再装于外包装内密封保存,即得浴粉。

在用本发明的瑶族桶浴药包操作步骤如下:

(1)先将药包放入锅内,并加入适量清水,浸泡药包15-30分钟,大火将水烧开,再文火煎煮30-50分钟,至水颜色呈深茶色,即得药液,并将药液倒入桶内;

(2)调好水温,根据自身的耐热习惯在39-42℃之间进行调整水温,调整至合适自身的水温;

(3)浸泡时,揉捏药包,将药包内存留有的有效成分挤压出来;还可以在桶内添加薄荷素油进行调味。

桶药浴的注意事项:

1、饭后一小时后方可入浴;

2、浴前4小时后没有进食一定要准备好牛奶、糖水、或其他流食,以备泡浴时感到不适时食用;

3、浸泡药浴前、中、后应适当补充水份,也可以喝淡盐水、红糖水、糖水;

4、浸泡场地应注意通风良好,但不可受寒。冬秋之季,尤其注意浴处宜保暖而避风;

5、起浴后皮肤表面发红,并持续30分钟至2个小时的发汗均属正常的药效作用,但注意不可蓄意吹风,以免受寒;

6、泡过药浴后,在皮肤发红、发热状况没有消退之前,请勿使用任何护肤品和化妆品;

7、有轻度高低血压病史、心脏功能稍差者应在家人陪伴下使用,并注意场地通风,每次浸泡时间不宜太长(约3-6分钟),如在浸泡过程中感到心跳加快或呼吸过于急促时,应起身于通风良好处稍适休息,待恢复后再次浸泡,一般分两到三次浸泡即可;

8、部分使用者尤其是较为肥胖的使用者。浴后皮肤出现轻微刺痛感或出现小丘疹,均属排毒自然现象,可继续使用;

9、产妇在分娩如有手术行为,须持拆线后再进行泡浴,若无手术行为,可于产后三天开始泡浴;孕妇避免使用;月经期间避免使用浴桶沐浴,可用药汤淋浴,有助缓解经期病痛,经期最后一天起可以使用浴桶泡浴;

10、先淋浴、后泡浴,或先洗头和脸再进入木桶泡浴,浴后无需再冲洗,直接擦干即可;

11、身体虚弱者在浸泡过程中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恶心、全身酸软无力等症状,属于正常现象,随着泡浴对体质的调整会逐渐消失;

12、体虚、受风寒、湿气重的人群在泡浴后会出现风疹、湿疹、关节疼痛、并伴有瘙痒等症状,一般在2小时以后逐渐消失,属于好转反应;

13、泡浴过程当中如感觉闷热可将手指与脚趾露出水面;

14、有腰椎间盘突出的人泡浴的过程当中避免平躺,应保持坐姿;

15、当季节交替时药的颜色及味道有少许改变,属正常现象;

16、出浴后不要用清水冲洗身体,药效很持久,这个时候做面膜或者其他身体护理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本发明桶药浴之瑶娃娃浴粉从2015年至2016年共对50例病例进行治疗,其中45例有明显治疗效果,5例相对好转。

应用实施例:

病例1

黄XX,男,1岁,柳州市人,头上和身子长满红红的痱子,经常抓挠,头上和身子都被抓破好多处伤口,因痒和通,难于正常入眠,食欲下降,虽然擦过西药,但没有取得疗效;后经人介绍使用本发明的瑶药桶浴之瑶娃娃浴粉每晚进行泡浴治疗一次,连续使用一个星期,痱子消除,痒和痛不再发生,食欲显著恢复;继续使用本发明浴粉一个星期,痱子之前所留伤疤消失,皮肤红润,抵抗力有明显提高,睡眠好,精神状态良好。

病例2

李XX,女,4月,来宾市人,因喝奶粉,造成头上和脸部出现不明红颗粒,不爱喝奶粉,去医院检查,诊断为因喝奶粉产生热气,造成头部和脸部出现红颗粒,使用药物擦拭没有效果,后经人介绍使用本发明瑶药桶浴之瑶娃娃浴粉每晚进行洗浴一次,连续使用一个星期,头部和脸部的红颗粒全部消除,也不留疤,皮肤红润,喝奶量恢复正常水平,活波好动。

病例3

冯XX,女,7岁,南宁市人,身体抵抗力弱,天气一变凉就会感冒,对于口服药物明显抗拒,吃药也没有多大效果,后经人介绍使用本发明瑶药桶浴之瑶娃娃浴粉每晚浸泡一次,连续使用一个星期,感冒症状消除,精神状态良好,继续使用本发明浴粉一个星期,人变得边以前强健有力,面部红润,天气再次转凉,也没有出现感冒,抵抗力得到明显提高。

病例4

牛XX,男,3岁,宜州市人,在医院检查,诊断为发烧,发烧不退,打针吃药,都没有效果,精神状态差,乏力,面色焦脆,食欲不振。后经人介绍使用本发明瑶药桶浴之瑶娃娃浴粉每晚浸泡一次,连续使用三天后,测量体温有明显下降,精神状态有所恢复,乏力感消除,面色有点红润,能进食,继续使用本发明浴粉三天后,发烧症状消除,精神状态好,面部红润,抵抗力相对增强。

病例5

吴XX,男,7月,北海市人,身长湿疹,擦药也没有彻底根除,反复发作,又对喝奶抗拒,精神状态差,后经人介绍使用本发明瑶药桶浴之瑶娃娃浴粉每晚洗浴一次,连续使用本发明一个星期,湿疹彻底消除,食欲增强,摄奶量有所增加,皮肤红润,精神状态良好,入眠相对以往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