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91632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复方制剂;还涉及一种上述治疗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牙鲆俗称牙片、左口、偏口、比目鱼,是名贵的海产鱼类,又是重要的海水增养殖鱼类之一。牙鲆属冷温性底栖肉食性经济鱼类,它的个体硕大,肉质细嫩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十分广阔,经济价值很高。我国的牙鲆人工孵化育苗研究始于50年代末,育苗厂家遍布山东、河北、辽宁等省。从90年代开始,牙鲆养殖发展迅速,山东的威海、烟台、青岛等地除开展网箱和池塘养殖外,正在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生产,近几年来,在南方部分地区也逐渐开展养殖,并且规模逐步扩大。

传染性肠道白浊病是牙鲆常见疾病,传染性肠道白浊症的病原主要是弧菌属细菌。患病牙鲆的主要症状为:患病鱼体不摄食,并在养殖池侧壁或角落处聚集成群,活动呆滞;解剖后可见病鱼肠道发白,腹部膨大,消化道内存有大量饲料;随着病情的发展,鱼体腹部下陷后死亡,且鱼体发病后蔓延快,死亡率高。传染性肠道白浊病多发生于变态前期的仔鱼,死亡率高。针对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目前还没有较好的防治办法,用呋喃剂进行药浴无效果,通常以防为主,治疗为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治疗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复方制剂,其原料组分均为绿色纯天然原料,并能有效治疗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复方制剂,由下列质量份数的各组分制备而成:芦荟20-27份、菌陈18-25份、冬瓜皮18-25份、苦地丁18-25份、藿香20-25份、马齿苋15-20份、牡丹皮12-18份、垂盆草12-18份、仙人掌11-17份、紫苏子11-17份、菊花10-15份、茜草20-25份、两面针10-15份、乌梅7-11份、灯心草9-12份、桃仁7-10份、五味子5-8份、淡竹叶9-12份、苍耳子5-8份、姜黄1-3份、酸枣1-3份、大麦6-9份、小球藻5-7份、糠虾15-20份、轮虫20-27份、红线虫15-20份。

优选地,所述治疗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复方制剂,由下列质量份数的各组分制备而成:芦荟20份、菌陈20份、冬瓜皮20份、苦地丁18份、藿香20份、马齿苋18份、牡丹皮18份、垂盆草15份、仙人掌15份、紫苏子11份、菊花10份、茜草22份、两面针10份、乌梅8份、灯心草10份、桃仁8份、五味子8份、淡竹叶9份、苍耳子8份、姜黄3份、酸枣1份、大麦6份、小球藻5份、糠虾20份、轮虫20份、红线虫15份。

优选地,所述治疗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复方制剂,由下列质量份数的各组分制备而成:芦荟21份、菌陈18份、冬瓜皮18份、苦地丁21份、藿香25份、马齿苋20份、牡丹皮16份、垂盆草18份、仙人掌16份、紫苏子16份、菊花12份、茜草20份、两面针12份、乌梅9份、灯心草9份、桃仁9份、五味子5份、淡竹叶12份、苍耳子6份、姜黄2份、酸枣2份、大麦8份、小球藻7份、糠虾18份、轮虫21份、红线虫18份。

优选地,所述治疗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复方制剂,由下列质量份数的各组分制备而成:芦荟24份、菌陈25份、冬瓜皮25份、苦地丁25份、藿香20份、马齿苋15份、牡丹皮12份、垂盆草15份、仙人掌17份、紫苏子12份、菊花15份、茜草21份、两面针14份、乌梅7份、灯心草12份、桃仁10份、五味子6份、淡竹叶10份、苍耳子5份、姜黄1份、酸枣3份、大麦8份、小球藻6份、糠虾15份、轮虫27份、红线虫16份。

优选地,所述治疗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复方制剂,由下列质量份数的各组分制备而成:芦荟25份、菌陈21份、冬瓜皮21份、苦地丁20份、藿香20份、马齿苋17份、牡丹皮15份、垂盆草12份、仙人掌12份、紫苏子15份、菊花10份、茜草25份、两面针10份、乌梅10份、灯心草10份、桃仁8份、五味子7份、淡竹叶10份、苍耳子6份、姜黄2份、酸枣3份、大麦7份、小球藻6份、糠虾18份、轮虫25份、红线虫20份。

优选地,所述治疗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复方制剂,由下列质量份数的各组分制备而成:芦荟27份、菌陈18份、冬瓜皮21份、苦地丁21份、藿香25份、马齿苋16份、牡丹皮14份、垂盆草14份、仙人掌11份、紫苏子17份、菊花14份、茜草24份、两面针15份、乌梅11份、灯心草11份、桃仁7份、五味子8份、淡竹叶9份、苍耳子7份、姜黄3份、酸枣2份、大麦9份、小球藻5份、糠虾16份、轮虫24份、红线虫20份。

用法用量:全池泼洒本发明所制得的复方制剂8-10毫克/升,首次量加倍,每日一次,连续使用直至病鱼痊愈。

本发明中,芦荟、菌陈、冬瓜皮、苦地丁、藿香、马齿苋、牡丹皮、垂盆草、仙人掌、紫苏子、菊花、茜草、两面针、乌梅、灯心草、桃仁、五味子、淡竹叶、苍耳子、姜黄、酸枣、大麦以上述比例和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药物可充分发挥各组分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对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病原菌弧菌属细菌具有显著的杀菌抑菌效果,而且利于牙鲆快速恢复健康状态。此外,酸枣、大麦不仅有杀菌抑菌作用,而且具有助消化的作用,还可改善复方制剂的气味,因此有利于牙鲆主动摄食,进而促使牙鲆摄食更多的饲料、吞食本发明的复方制剂,进而使得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能够为牙鲆更好的补充营养和体力,也使得本发明的复方制剂进入牙鲆体内后发挥其相应的作用,进而有效地杀灭和抑制弧菌,因此对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有很好治疗效果。小球藻、糠虾、轮虫、红线虫以上述比例混合后对牙鲆具有很好的诱食作用,可提高牙鲆食欲,在复方制剂中加入上述比例的小球藻、糠虾、轮虫、红线虫可改善复方制剂的口感和气味,能诱食牙鲆吞食本发明的复方制剂,进而使复方制剂中的对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病原菌具有显著杀菌抑菌效果的成分进入牙鲆体内,更好地发挥了杀菌抑菌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治疗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配比称取芦荟、菌陈、冬瓜皮、苦地丁、藿香、马齿苋、牡丹皮、垂盆草、仙人掌、紫苏子、茜草、两面针、乌梅、灯心草、桃仁、五味子、淡竹叶、苍耳子、姜黄、酸枣、大麦、小球藻、糠虾、轮虫、红线虫,分别研磨粉碎,备用;

(2)将芦荟、菌陈、冬瓜皮、苦地丁、藿香、马齿苋、牡丹皮、垂盆草、仙人掌混匀,向混匀物中加入重量为芦荟、菌陈、冬瓜皮、苦地丁、藿香、马齿苋、牡丹皮、垂盆草、仙人掌总重量的20倍的清水,放振荡器中以150r/min的转速震荡12h后,70-80℃水浴条件下浸泡20-30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再文火煎煮15-20分钟,过100目筛取所得滤液;

(3)按照配比称取菊花,向菊花中加入重量为菊花总重量的30倍的清水,文火煎煮20-30分钟,过100目筛取所得滤液;

(4)将茜草、两面针、淡竹叶混匀,向茜草、两面针、淡竹叶混合物中加入重量为茜草、两面针、淡竹叶总重量的20倍的清水,70-80℃浸泡60分钟,过100目筛取所得浸泡液;向滤渣中再加入重量为滤渣总重量的20倍的清水,70-80℃浸泡60分钟,过100目筛取所得浸泡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泡液;

(5)将研磨粉碎好的桃仁和大麦混匀,文火炒制25-30分钟,晾干;

(6)将步骤(5)所得的炒制物晾干后,加入重量为炒制物总重量的18倍的开水,浸泡5-6小时,过100目筛取浸泡液;

(7)将研磨粉碎好的灯心草、五味子、苍耳子、姜黄以及步骤(2)所得的滤液、步骤(3)所得的滤液、步骤(4)所得的浸泡液、步骤(6)所得的浸泡液混匀,放入中药提取罐中,开启搅拌,将中药提取罐内物料温度升温至77℃恒温提取60min,100目过滤取滤液,滤渣返回中药提取罐中重复提取一次,100目过滤取滤液,合并两次所得滤液;

(8)将研磨粉碎好的紫苏子、乌梅、酸枣、小球藻、糠虾、轮虫、红线虫与步骤(7)所得的滤液混匀,超声波处理30min,瓶装,即得。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而且制备过程不会对环境带来污染。制备方法中,将各原料组分分别研磨粉碎的目的是提高本发明的各组分中的反应接触面积,进而有利于各组分之间更彻底充分地反应。将芦荟、菌陈、冬瓜皮、苦地丁、藿香、马齿苋、牡丹皮、垂盆草、仙人掌加水后以150r/min的转速震荡12h的作用是有利于上述各组分充分接触,有利于反应的充分进行,且有利于上述各原料组分中的有效成分在后续的浸泡和煎煮步骤中更容易浸出或煎出,提高了各原料组分的利用率,70-80℃水浴条件下浸泡20-30分钟的作用是使各原料组分充分反应,再文火煎煮15-20分钟的作用是充分煎出上述各原料组分中的有效成分,有利于后续步骤中各药物组分的相互反应。将菊花文火煎煮20-30分钟的作用是充分煎出菊花中的有效成分。将茜草、两面针、淡竹叶反复浸泡提取的作用是充分浸出茜草、两面针、淡竹叶中的有效成分。将桃仁和大麦炒制的作用是可更好地发挥其各自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向桃仁和大麦的炒制物中加入开水浸泡的作用是充分浸出炒制物中的有效成分。步骤(7)中77℃反复浸提的作用是使灯心草、五味子、苍耳子、姜黄与步骤(2)所得的滤液、步骤(3)所得的滤液、步骤(4)所得的浸泡液、步骤(6)所得的浸泡液更充分地反应,有利于发挥各组分的协同作用,更好地起到杀菌抑菌效果。步骤(8)中超声波处理30分钟的作用是使紫苏子、乌梅、酸枣、小球藻、糠虾、轮虫、红线虫与步骤(7)所得的滤液更好地混匀,有利于本发明的复方制剂在使用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本发明的治疗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复方制剂的组分均为绿色环保原料,对环境无毒无害,不含有化学药品或抗生素,对牙鲆无毒副作用和刺激作用,有利于牙鲆的快速康复,而且食用治愈好的牙鲆后不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本发明的复方制剂对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治愈效果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芦荟、菌陈、冬瓜皮、苦地丁、藿香、马齿苋、牡丹皮、垂盆草、仙人掌、紫苏子、菊花、茜草、两面针、乌梅、灯心草、桃仁、五味子、淡竹叶、苍耳子、姜黄、酸枣、大麦以上述比例和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药物可充分发挥各组分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对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病原菌弧菌属细菌具有显著的杀菌抑菌效果,而且利于牙鲆快速恢复健康状态。此外,酸枣、大麦不仅有杀菌抑菌作用,而且具有助消化的作用,还可改善复方制剂的气味,因此有利于牙鲆主动摄食,进而促使牙鲆摄食更多的饲料、吞食本发明的复方制剂,进而使得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能够为牙鲆更好的补充营养和体力,也使得本发明的复方制剂进入牙鲆体内后发挥其相应的作用,进而有效地杀灭和抑制弧菌,因此对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有很好治疗效果。小球藻、糠虾、轮虫、红线虫以上述比例混合后对牙鲆具有很好的诱食作用,可提高牙鲆食欲,在复方制剂中加入上述比例的小球藻、糠虾、轮虫、红线虫可改善复方制剂的口感和气味,能诱食牙鲆吞食本发明的复方制剂,进而使复方制剂中的对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病原菌具有显著杀菌抑菌效果的成分进入牙鲆体内,更好地发挥了杀菌抑菌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

(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而且制备过程不会对环境带来污染。制备方法中,将各原料组分分别研磨粉碎的目的是提高本发明的各组分中的反应接触面积,进而有利于各组分之间更彻底充分地反应。将芦荟、菌陈、冬瓜皮、苦地丁、藿香、马齿苋、牡丹皮、垂盆草、仙人掌加水后以150r/min的转速震荡12h的作用是有利于上述各组分充分接触,有利于反应的充分进行,且有利于上述各原料组分中的有效成分在后续的浸泡和煎煮步骤中更容易浸出或煎出,提高了各原料组分的利用率,70-80℃水浴条件下浸泡20-30分钟的作用是使各原料组分充分反应,再文火煎煮15-20分钟的作用是充分煎出上述各原料组分中的有效成分,有利于后续步骤中各药物组分的相互反应。将菊花文火煎煮20-30分钟的作用是充分煎出菊花中的有效成分。将茜草、两面针、淡竹叶反复浸泡提取的作用是充分浸出茜草、两面针、淡竹叶中的有效成分。将桃仁和大麦炒制的作用是可更好地发挥其各自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向桃仁和大麦的炒制物中加入开水浸泡的作用是充分浸出炒制物中的有效成分。步骤(7)中77℃反复浸提的作用是使灯心草、五味子、苍耳子、姜黄与步骤(2)所得的滤液、步骤(3)所得的滤液、步骤(4)所得的浸泡液、步骤(6)所得的浸泡液更充分地反应,有利于发挥各组分的协同作用,更好地起到杀菌抑菌效果。步骤(8)中超声波处理30分钟的作用是使紫苏子、乌梅、酸枣、小球藻、糠虾、轮虫、红线虫与步骤(7)所得的滤液更好地混匀,有利于本发明的复方制剂在使用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3)本发明的治疗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复方制剂的组分均为绿色环保原料,对环境无毒无害,不含有化学药品或抗生素,对牙鲆无毒副作用和刺激作用,有利于牙鲆的快速康复,而且食用治愈好的牙鲆后不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本发明的复方制剂对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治愈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复方制剂,由下列质量份数的各组分制备而成:芦荟20份、菌陈20份、冬瓜皮20份、苦地丁18份、藿香20份、马齿苋18份、牡丹皮18份、垂盆草15份、仙人掌15份、紫苏子11份、菊花10份、茜草22份、两面针10份、乌梅8份、灯心草10份、桃仁8份、五味子8份、淡竹叶9份、苍耳子8份、姜黄3份、酸枣1份、大麦6份、小球藻5份、糠虾20份、轮虫20份、红线虫15份。

上述治疗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照配比称取芦荟、菌陈、冬瓜皮、苦地丁、藿香、马齿苋、牡丹皮、垂盆草、仙人掌、紫苏子、茜草、两面针、乌梅、灯心草、桃仁、五味子、淡竹叶、苍耳子、姜黄、酸枣、大麦、小球藻、糠虾、轮虫、红线虫,分别研磨粉碎,备用;

(2)将芦荟、菌陈、冬瓜皮、苦地丁、藿香、马齿苋、牡丹皮、垂盆草、仙人掌混匀,向混匀物中加入重量为芦荟、菌陈、冬瓜皮、苦地丁、藿香、马齿苋、牡丹皮、垂盆草、仙人掌总重量的20倍的清水,放振荡器中以150r/min的转速震荡12h后,70-80℃水浴条件下浸泡20-30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再文火煎煮15-20分钟,过100目筛取所得滤液;

(3)按照配比称取菊花,向菊花中加入重量为菊花总重量的30倍的清水,文火煎煮20-30分钟,过100目筛取所得滤液;

(4)将茜草、两面针、淡竹叶混匀,向茜草、两面针、淡竹叶混合物中加入重量为茜草、两面针、淡竹叶总重量的20倍的清水,70-80℃浸泡60分钟,过100目筛取所得浸泡液;向滤渣中再加入重量为滤渣总重量的20倍的清水,70-80℃浸泡60分钟,过100目筛取所得浸泡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泡液;

(5)将研磨粉碎好的桃仁和大麦混匀,文火炒制25-30分钟,晾干;

(6)将步骤(5)所得的炒制物晾干后,加入重量为炒制物总重量的18倍的开水,浸泡5-6小时,过100目筛取浸泡液;

(7)将研磨粉碎好的灯心草、五味子、苍耳子、姜黄以及步骤(2)所得的滤液、步骤(3)所得的滤液、步骤(4)所得的浸泡液、步骤(6)所得的浸泡液混匀,放入中药提取罐中,开启搅拌,将中药提取罐内物料温度升温至77℃恒温提取60min,100目过滤取滤液,滤渣返回中药提取罐中重复提取一次,100目过滤取滤液,合并两次所得滤液;

(8)将研磨粉碎好的紫苏子、乌梅、酸枣、小球藻、糠虾、轮虫、红线虫与步骤(7)所得的滤液混匀,超声波处理30min,瓶装,即得。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复方制剂,由下列质量份数的各组分制备而成:芦荟21份、菌陈18份、冬瓜皮18份、苦地丁21份、藿香25份、马齿苋20份、牡丹皮16份、垂盆草18份、仙人掌16份、紫苏子16份、菊花12份、茜草20份、两面针12份、乌梅9份、灯心草9份、桃仁9份、五味子5份、淡竹叶12份、苍耳子6份、姜黄2份、酸枣2份、大麦8份、小球藻7份、糠虾18份、轮虫21份、红线虫18份。

本实施例的治疗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复方制剂,由下列质量份数的各组分制备而成:芦荟24份、菌陈25份、冬瓜皮25份、苦地丁25份、藿香20份、马齿苋15份、牡丹皮12份、垂盆草15份、仙人掌17份、紫苏子12份、菊花15份、茜草21份、两面针14份、乌梅7份、灯心草12份、桃仁10份、五味子6份、淡竹叶10份、苍耳子5份、姜黄1份、酸枣3份、大麦8份、小球藻6份、糠虾15份、轮虫27份、红线虫16份。

本实施例的治疗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一种治疗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复方制剂,由下列质量份数的各组分制备而成:芦荟25份、菌陈21份、冬瓜皮21份、苦地丁20份、藿香20份、马齿苋17份、牡丹皮15份、垂盆草12份、仙人掌12份、紫苏子15份、菊花10份、茜草25份、两面针10份、乌梅10份、灯心草10份、桃仁8份、五味子7份、淡竹叶10份、苍耳子6份、姜黄2份、酸枣3份、大麦7份、小球藻6份、糠虾18份、轮虫25份、红线虫20份。

本实施例的治疗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一种治疗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复方制剂,由下列质量份数的各组分制备而成:芦荟27份、菌陈18份、冬瓜皮21份、苦地丁21份、藿香25份、马齿苋16份、牡丹皮14份、垂盆草14份、仙人掌11份、紫苏子17份、菊花14份、茜草24份、两面针15份、乌梅11份、灯心草11份、桃仁7份、五味子8份、淡竹叶9份、苍耳子7份、姜黄3份、酸枣2份、大麦9份、小球藻5份、糠虾16份、轮虫24份、红线虫20份。

本实施例的治疗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验结果

于青岛田横某养殖厂选取10个大小和形状相同或相似的池塘,分为5组。将同一批亲鱼孵育出来的患病仔鱼随机分成5组,每组两个平行,分别为试验A组、试验B组、试验C组、试验D组、试验E组。将5组患病仔鱼分别放养至5组池塘中,每个处理组处理如下:

实验A组的处理如下:按照10毫克/升的用量全池泼洒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复方制剂,首次量加倍,每日一次,连续使用直至病鱼痊愈。

实验B组的处理如下:按照10毫克/升的用量全池泼洒本发明实施例2所制得的复方制剂,首次量加倍,每日一次,连续使用直至病鱼痊愈。

实验C组的处理如下:按照10毫克/升的用量全池泼洒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得的复方制剂,首次量加倍,每日一次,连续使用直至病鱼痊愈。

实验D组的处理如下:按照10毫克/升的用量全池泼洒本发明实施例4所制得的复方制剂,首次量加倍,每日一次,连续使用直至病鱼痊愈。

实验E组的处理如下:按照10毫克/升的用量全池泼洒本发明实施例5所制得的复方制剂,首次量加倍,每日一次,连续使用直至病鱼痊愈。

实验期间各处理组早晚分别投喂一次饵料。

实验开始前和施药3天后分别取样调查每个池塘的牙鲆的患病率和成活率,并记录结果,试验结果见表1-表2。患病率的测定方法为:每个池塘每次取20-30条牙鲆作为样品,计算所取样品的患病率。成活率的测定方法为:采用比容法计算池塘中牙鲆仔鱼的生物量,成活率等于检测当天的生物量与实验开始前的生物量的比值。

其中,病鱼痊愈的标准为:患病鱼体反应灵敏,腹部无异常,投饵时能正常抢食;解剖后可见病鱼肠道颜色正常。

表1

表2

综上,实验结果表明:施药5-6天后,所取样品的患病率低,说明本发明的治疗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复方制剂对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牙鲆传染性肠道白浊病的治愈率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