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2274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流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设备,尤其涉及用于外科手术后对手术部位血液和分泌物进行引流的一种引流管。



背景技术:

外科引流的目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等导引至体外,具有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等功能。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如尿管、胸腔积液引流管和腹腔积液引流管等。

目前,我国各地各级医院,对手术部位血液和分泌物的引流,普遍采用以下两种措施:(1)在手术切口部位直接插入引流条,材质为医用橡胶,纱布等,引流效果差。(2)在缝合口旁边插入一医用橡胶会硅胶管,管道头段,有数个圆孔或椭圆孔,管道上无其它装置,为了防止引流管滑脱,在皮肤外缝合一针用于固定引流管或采用粘贴装置固定,步骤繁琐,不能防止引流液口漏出,尤其是关节冲洗时,容易漏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防止引流管的进液端堵塞、漏液和滑脱的引流管。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所述引流管主体的后端为接头端,所述引流管主体的前端为引流头管,所述引流头管内设有三个沿所述引流头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支撑条,三个所述支撑条的一长度方向的侧边相互一体化连接,另一长度方向的侧边与所述引流头管的内壁一体化连接,三个所述支撑条均匀设置将所述引流头管分隔成连通所述引流头管两端的三个腔室,所述引流头管的管壁上以及所述支撑条上均设有多个导流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引流头管内设置三个支撑条对引流头管进行支撑,三个支撑条的一长度方向上侧边呈一体化连接,另一长度方向上的侧边分别与引流头管呈一体化连接,并且在引流头管的管壁上以及支撑条上设有导流孔以使得脓、血、液体能从体内流入到引流到管内,且能在引流到管的三个腔室内相互流通,一旦有一个腔堵塞,引流液会从其它两个腔导流,既防止了引流导管在人体内时因受到压迫而造成堵塞,也显著降低了血块或坏死组织堵塞整个引流管的几率。安全可靠,使用简单。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引流管主体的中部靠近所述引流头管的管壁上设有气囊,所述气囊注入气体或液体后会向外膨胀,所述引流管主体的后端设有用于连接注射器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通过导气管与所述气囊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过程中,将气囊部分设在伤口内壁,通过进气管向气囊内注入气体或液体使得气囊膨胀,避免气囊另一端的引流头管从伤口处脱落。

进一步,所述进气管内设有进气阀。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进气阀的设置能实现在向气囊内加入气体或液体后,气体和液体在进气阀关闭时不会倒流而导致气囊缩小而导致引流头管脱落,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导气管设在所述引流管主体的管壁内或管壁的外侧上或管壁的内侧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导气管采用内径较小的毛细管,通过设置在引流管主体的管壁内或管壁的外侧上或管壁的内侧上,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导气管遭到损伤而出现漏气现象。

进一步,所述气囊远离所述引流头管暴露于皮肤外的一侧的所述引流管主体的外管壁上设有锁盘防滑结构,所述锁盘防滑结构上套有锁盘。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气囊远离引流头管的一侧设置锁盘防滑结构,并在锁盘防滑结构上套设锁盘,在使用过程中,气囊设在伤口内壁内侧,锁盘设在伤口外壁且锁盘防滑结构使得锁盘只能向气囊方向移动而不能向另一侧移动,锁盘抵接伤口,在气囊的配合下防止体液从伤口出流出。

进一步,所述锁盘防滑结构为若干朝向所述气囊设置的倒刺状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锁盘防滑结构采用倒刺状结构,结构简单,能防止锁盘向引流管主体后端移动。

进一步,所述引流头管的前端设有用于穿刺皮肤的引导针。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引导针的设置能方便将引流头管穿刺到伤口内。

进一步,所述引导针的后端插在所述引流头管内,所述引导针与所述引流头管为过盈配合。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引导针与引流头管采用过盈配合,固定牢固且稳定。

进一步,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条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相邻的两个支撑条之间的夹角为120度,三个支撑条呈对称设置,提高支撑效果,降低引流管堵塞,且通过支撑条壁上的孔相互连通,一旦一个腔发生堵塞,引流液会通过壁上的孔进入另一通道,降低堵塞率。而气囊的作用是防止引流管自腔内滑脱,配合锁扣防止漏液和管腔外端滑入而污染引流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引流头管的A-A面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引流管主体,2、接头端,3、引流头管,4、支撑条,5、腔室,6、导流孔,7、气囊,8、进气管,9、导气管,10、进气阀,11、锁盘,12、倒刺状结构,13、引导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引流管主体1,所述引流管主体1的后端为接头端2,所述引流管主体1的前端为引流头管3,所述引流头管3内设有三个沿所述引流头管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支撑条4,三个所述支撑条4的一长度方向的侧边相互一体化连接,另一长度方向的侧边与所述引流头管3的内壁一体化连接,三个所述支撑条4均匀设置将所述引流头管3分隔成连通所述引流头管3两端的三个腔室5,所述引流头管3的管壁上以及所述支撑条4上均设有多个导流孔6,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条4之间的夹角为120度。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各个导流孔6的大小可以一致,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大小。所述引流管主体1为可弯曲的软管。

优选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主体1的中部靠近所述引流头管3的管壁上设有气囊7,所述气囊7注入气体或液体后会向外膨胀,所述引流管主体1的后端设有用于连接注射器的进气管8,所述进气管8通过导气管9与所述气囊7连通。在使用过程中,将气囊7部分设在伤口内壁,通过进气管8向气囊7内加入气体或液体使得气囊7膨胀,避免气囊7另一端的引流头管3从伤口处脱落。

优选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气(水)管8内设有进气阀10。进气阀10的设置能实现在向气囊7内加入气体或液体后,气体和液体在进气阀10关闭时不会倒流而导致气囊7缩小而导致引流头管3脱落,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优选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9设在所述引流管主体1的管壁内或管壁的外侧上或管壁的内侧上。导气管9采用内径较小的毛细管,通过设置在引流管主体1的管壁内或管壁的外侧上或管壁的内侧上,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导气管9遭到损伤而出现漏气现象。

优选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气囊7远离所述引流头管3的一侧的所述引流管主体1的外管壁上设有锁盘防滑结构,所述锁盘防滑结构上套有锁盘11。在气囊7远离引流头管3的一侧设置锁盘防滑结构,并在锁盘防滑结构上套设锁盘11,在使用过程中,气囊7设在伤口内壁,锁盘11设在伤口外壁皮肤侧且锁盘防滑结构使得锁盘11只能向气囊7方向移动而不能向另一侧移动,锁盘11抵接伤口,在气囊7的配合下防止引流液从引流管周围漏出。

优选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引流头管3的前端设有用于穿刺皮肤的引导针13。引导针13的设置能方便将引流头管3穿刺到伤口内。

优选的,所述引导针13的后端插在所述引流头管3内,所述引导针13与所述引流头管3为过盈配合,固定牢固且稳定。

工作原理:通过引导针13从手术切口旁穿入,将引流头管3引入到待引流的部位,然后可以根据需要剪去引导针13,保留需要长度的引流头管3;通过注射器向进气管8内加入气体或液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般采用加入2.0ml生理盐水,以避免一旦气囊7破损后流入到体内的液体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将锁盘11套入到气囊7远离引流头管3的一侧,并向气囊7方向推动,使得向外收紧引流管气囊紧贴内壁,锁盘11与皮肤紧密接触,倒刺状结构12能防止锁盘11向远离气囊7侧滑动;然后将接头端2连接引流装置,实现引流。引流完成后,通过注射器抽取气囊7中的液体或气体,然后抽出引流头管3即可。

在本发明中,在引流头管3内设置三个支撑条4对引流头管3进行支撑,三个支撑条4的一长度方向上侧边呈一体化连接,另一长度方向上的侧边分别与引流头管3呈一体化连接,并且在引流头管3的管壁上以及支撑条4上设有导流孔以使得脓、血、液体能从体内流入到引流到管内,且能在引流到管的三个腔室5内相互流通,避免引流到管在人体内时因受到压迫或一个腔堵塞而造成整个引流管堵塞,安全可靠,使用简单;气囊7的是指能防止引流头管3从伤口处脱落,利用引流管主体1外部的锁盘11及倒刺状结构12,与气囊7相作用,起到固定、防止引流管主体1缩进、同时使气囊7对皮肤引流口产生压力阻止液体从引流口渗出的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