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皮肤红斑、鳞屑的中药配方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29313阅读:12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消除皮肤红斑、鳞屑的中药配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程较长,有易复发倾向,有的病例几乎终生不愈。该病发病以青壮年为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况影响较大。临床表现以红斑,鳞屑为主,全身均可发病,以头皮,四肢伸侧较为常见,多在冬季加重。

银屑病用牛皮癣一词来概括该病名称是十分不科学的,因为银屑病其实并不是癣。所谓“癣”,医学上是指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一些皮肤病,例如头癣、股癣、体癣、手足癣、指甲癣等。将这些癣局部的皮屑放在显微镜下常能发现真菌菌丝或真菌使孢子,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常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其特征是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而银屑病则不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医学上将其称为银屑病。它的发病原因很复杂,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往往无效。因此,有些病人会望文生义,自己服用抗真菌药物或者乱用癣药外涂,反而导致浪费钱财,加重病情。而且由于银屑病是由于身体内部出现异常,才引起外部皮肤受损和人精神心理层面的损伤,所以使用中药会对银屑病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显著消退红斑,鳞屑、减轻皮肤瘙痒感,科学明确,步骤精简,方便操作的中药配方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消除皮肤红斑、鳞屑的中药配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重量份表示,称取龙珍珠母5-15份,牡蛎5-20份,龟板5-10份,穿山甲3-18份,赤芍2-16份,桃仁5-18份,乌梢蛇4-16份,甘草10-30份;

(2)将上述全部中药原料药,先行用清水或纯净水浸泡30分钟,浸泡用水量为0.9~1.1L;

(3)将浸泡后的中药原料药物及其浸泡的药水加入到煎药容器中,加盖共同煎熬;

(4)先用武火使煎药容器中药液沸腾,再使用文火熬制,煎药时需搅拌2~3次;

(5)煎煮完成后,加适量清水或纯净水没过药物,进行第二次煎煮,煎煮火候方法同上;

(6)滤出药液,所获药液即为内服药物。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消除皮肤红斑、鳞屑的中药配方的制备方法的原料药药理:

珍珠母:性寒,味咸。归肝经、心经。平肝潜阳、定惊明目。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牡蛎:性微寒,味咸。归肝经、胆经、肾经。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煅牡蛎收敛固涩。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龟板:味咸,性平。入心、脾、肝三经。滋阴,潜阳,补肾,健骨。治肾阴不足,骨蒸劳热,吐血,衄血,久咳,遗精,崩漏,带下,腰痛,骨痿,阴虚风动,久痢,久疟,痔疮,小儿囟门不合。

穿山甲:性微寒,味咸。归肝经、胃经。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赤芍:性微寒,味苦。归肝经、脾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桃仁:性平,味苦、甘。归心经、肝经、大肠经。活血祛痰、润肠通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乌梢蛇:性平,味甘。归肝经。祛风、通络、止痉。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甘草:性平,味甘。归心经、胃经、脾经、肺经。补脾益气、止咳祛痰、缓急定痛、调和药性。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煎药容器为砂锅、搪瓷器皿,忌用铁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和步骤(5)中的两次煎煮包括第一次加10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的水煎煮1小时。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文火煎制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中过滤药物使用纱布过滤网进行过滤。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在操作过程中步骤明确而且科学严谨,是经过多年的经验做出的结论,制作出的药物对银屑病的治疗有明显的效果,选取的药物原料互相之间没有毒副作用,轻度和重度银屑病患者都可以使用,适用范围广,科学明确,步骤精简,方便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一种消除皮肤红斑、鳞屑的中药配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重量份表示,称取珍珠母5-15份,牡蛎5-20份,龟板5-10份,穿山甲3-18份,赤芍2-16份,桃仁5-18份,乌梢蛇4-16份,甘草10-30份;

(2)将上述全部中药原料药,先行用清水或纯净水浸泡30分钟,浸泡用水量为0.9~1.1L;

(3)将浸泡后的中药原料药物及其浸泡的药水加入到煎药容器中,加盖共同煎熬;

(4)先用武火使煎药容器中药液沸腾,再使用文火熬制,煎药时需搅拌2~3次;

(5)煎煮完成后,加适量清水或纯净水没过药物,进行第二次煎煮,煎煮火候方法同上;

(6)滤出药液,所获药液即为内服药物。

其中,所述步骤(3)中,煎药容器为砂锅、搪瓷器皿,忌用铁器,所述步骤(4)和步骤(5)中的两次煎煮包括第一次加10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的水煎煮1小时,所述步骤(4)中,文火煎制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所述步骤(6)中过滤药物使用纱布过滤网进行过滤。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用于消除皮肤红斑、鳞屑的中药配方,按重量份计,包括:珍珠母10份,牡蛎15份,龟板10份,穿山甲15份,赤芍12份,桃仁16份,乌梢蛇13份,甘草21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红花3-23份,蝉衣5-25份,川芎4-15份。即本用于消除皮肤红斑、鳞屑的中药配方,按重量份计,包括:珍珠母10份,牡蛎15份,龟板10份,穿山甲15份,赤芍12份,桃仁16份,乌梢蛇13份,甘草21份,红花20份,蝉衣10份,川芎13份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该用于消除皮肤红斑、鳞屑的中药配方的毒理学试验,具体如下:

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观察,因无法测出LD50,故进行了最大给药量的测定。将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溶解在灭菌生理盐水中,配置成溶液灌胃小鼠,结果显示,以药物最大给药浓度9.65生药/ml,最大给药体积50ml/kg于24小时内给小鼠灌胃给药两次,小鼠最大给药量为763.25g生药/kg,动物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死亡,解剖观察各脏器未见异常。

长期毒性试验:

本试验应用SD大鼠80只,将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溶解在灭菌生理盐水中,配置成溶液灌胃,设对照组及24g、35g、49g生药/kg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12周,观察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动物各项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给药12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大鼠的体重、摄食量、外周血象、凝血时间、心电图、脏器指数等均无明显影响;血液生化十二项指标测定结果,给药12周低剂量组BiLi值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TP值高于对照组(P<0.05),但均在正常生理范围之内,其它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恢复期各给药组各项指标测定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各组各脏器大体观察未见异常。

本发明药物的使用方法:直接内服。

利用本发明药物针对各种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统计资料:

经过200例患者的临床使用,其中男患者114,女患者86例,用药年龄对象20-64岁。其中最小20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39岁。

典型病例:

1、孙某,男,32岁,工人。患者于一月前开始发病,全身起针头大小红疹,逐渐扩展变大,红疹上面出现银白色鳞屑,自觉瘙痒,骚抓后皮屑脱落,皮疹逐渐增大。于 2014年3月24日来我处就诊,诊断为急性银屑病。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组方内服30天后复查,红斑、鳞屑明显减少,周身已不瘙痒,睡眠安稳,舌质红,脉平缓,续服前方。1个半月时复查,周身仅有少许红斑,其他皮损已消退,舌质红,苔薄,脉和缓,因其病久,嘱其再服药方半个月再来复查。到期复查时,周身已无红斑、鳞屑,皮肤光滑如初。

2、李某,男,37岁,于2014年11月10日初诊。2月前左膝下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皮疹,瘙痒,红斑逐渐增多,皮损下有白色鳞屑,强行剥离则见点状出现。至当地医院诊为“银屑病”,曾口服强的松,外涂药膏治疗,症状缓解,停药1周后复发,病情加重,前来我院就诊。症见:身体多处皮损,鳞屑较厚,玻璃片刮之云母状纷纷落下,诉晨起后床单上遗有鳞屑,伴口干,便干,尿黄,舌红,苔薄黄,脉弦。此证属风热血燥,治以清热凉血,佐以活血散风。解毒燥湿汤加减治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组方内服用药20天后痒止屑脱,30天后,皮屑基本脱净,药已对症,谨守上方,随症加减,调治2月,皮肤如常,随访未复发。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