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祛风痛痹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29289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祛风通痹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脑中风后遗症、风湿和类风湿病均为临床上的常见症、多发症。二者看似两大系统的疾病。西医认为风湿病与类风湿疾病是属于胶原性疾病,也有人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风湿、类风湿表现为早起疲倦、乏力、体重减轻、纳呆、晨僵,低热手足麻木刺痛,随后发生某一关节疼痛、僵硬,或关节肿大、行动不便。中医称为痹症。这两种疾病往往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国家经济造成沉重负担。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大等多种因素,中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中风,西医称急性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治愈率较低的疾病,在我国其致残率高达80%。现代医学认为中风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脑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渗血;二是脑血管狭窄造成的脑血管栓塞。这两种情况后期都会造成半身不遂、语言骞涩、行走不便,也即脑中风后遗症。对于上述三种疾病的病因,均复杂多样,多数学者认为与自身免疫因素、遗传因素、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如寒冷、潮湿、外伤、营养不良、缺乏锻炼、精神刺激有关。《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帝曰:其有五者,何也?歧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其实,上述内容精辟的阐述了风湿与类风湿疾病的形成原因。现代医学对脑中风后遗症、风湿病和类风湿疾病的治疗主要以抗菌消炎为主,止痛和增加免疫力为辅。西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症,但存在各种弊端,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引起股骨头坏死等症状,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也给患者身体带来巨大的伤害。由于中医中药具有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医药工作者的重视。据黄帝内经痹论篇第四十三曰:“内舍五脏六腑,何气使然?歧伯曰: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以上内容论诉了风湿病、类风湿病和各脏腑之间的关系,为治疗风湿病与类风湿病奠定了理论基础。《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煮之。”为风湿与类风湿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温经祛寒、除湿解痛的治疗原则。经检索,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的中药制剂较多,例如中国专利200610047095.8《治疗风湿、类风湿中药》公开了一种由大黄、天麻、草乌头、全蝎、赤芍、甘草、白芷、苍术、何首乌、土元十味药制成的外敷的中药制剂,该药对治疗类风湿、风湿、风湿偏头痛等风湿性疾病治愈快,同时对肩肘炎、膝盖水肿,肾寒腰痛,脉管炎、风毒疮、跌打损伤等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中国专利201210525243.8《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的药物》公开了一种采用附子、干姜、羌活、独活、马钱子等三十多味草药配制而成,该药物能够有效治疗风湿类风湿疾病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同时对于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疼痛和骨折疼痛也有很好的疗效。但上述两种药物仅对风湿、类风湿类疼痛有缓解作用,但对脑中风后遗症无任何疗效。中国专利201610323212.2《一种治疗脑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的中药组合》公开了治疗脑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由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牛黄、水牛角、麝香、珍珠粉、雄黄、朱砂、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蜈蚣、赤芍、全虫、水蛭、陈皮、茯苓、桑寄生、杜仲、清半夏、威灵仙、夏枯草、怀牛膝、鸡血藤、甘草、黄芪和党参制成。上述申请文件中虽然记载了该中药组合物制成的制剂可治疗脑中风、偏瘫、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但临床试验表明,治疗效果欠佳。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脑中风后遗症均存在着行动不便、气虚、血瘀症状。从中医角度来讲,存在相通之处。如医药工作者在找对病因、确立明确的治疗思想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君、臣、佐、使的配伍规则,提供一种能一药多治的药剂,不仅能减少同时风湿(或类风湿)、脑中风的患者的痛苦,缩短治疗周期,还可以降低风湿(或类风湿)患者突发脑中风的可能性。但目前市场上并未见有此类药物。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具有祛风通痹作用,对风湿、类风湿性疾病及脑中风后遗症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具有祛风通痹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其主要由以下原料药制成:老鹳草、黄芪、海风藤、威灵仙、独活、桑寄生、木瓜、防风、羌活、豨签草和丹参。优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制成:老鹳草10-25份,海风藤10-25份,威灵仙10-25份,黄芪10-25份,独活10-20份,桑寄生10-20份,木瓜10-20份,防风10-20份,羌活10-20份,豨签草10-20份,丹参10-20份。进一步优选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还包括当归、红花和肉桂。更进一步优选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还包括当归10-15份,红花10-15份,肉桂10-15份。又更进一步优选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原料药老鹳草、黄芪、海风藤、威灵仙、独活、桑寄生、木瓜、防风、羌活、豨签草、丹参、当归、红花和肉桂的重量比为5:5:5:4:3:4:3:3:4:3:3:3:2:2。又更进一步优选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原料药老鹳草、黄芪、海风藤、威灵仙、独活、桑寄生、木瓜、防风、羌活、豨签草、丹参、当归、红花和肉桂的重量比为4:4:4:3:2:3:2:2:3:2:2:2:1: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制成:老鹳草25份、黄芪25份、海风藤25份、威灵仙20份、独活15份、桑寄生20份、木瓜15份、防风15份、羌活20份、豨签草15份、丹参15份、当归15份、红花10份、肉桂10份。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制成:老鹳草20份、黄芪20份、海风藤20份、威灵仙15份、独活10份、桑寄生15份、木瓜10份、防风10份、羌活15份、豨签草10份、丹参10份、当归10份、红花5份、肉桂5份。本申请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任一项中药组合物的具有祛风通痹作用的制剂,其为丸剂、颗粒、糖浆剂、胶囊和片剂中的一种,优选为丸剂。上述制剂中还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本申请的再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制备所述具有祛风通痹作用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1)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粉碎后,分别将老鹳草、黄芪、独活、丹参、海风藤、威灵仙、桑寄生、防风、羌活过10-50目筛得粗粉;木瓜、豨签草、当归、红花、肉桂分别过80-100目筛得细粉;2)将老鹳草、黄芪、独活、丹参的粗粉混合后加入纯化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过滤后合并滤液,浓缩得25℃相对密度为1.1-1.36的浸膏1;将海风藤、威灵仙、桑寄生、防风、羌活的粗粉混合后,用体积分数为55-75%的乙醇渗漉,收集6-8倍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得25℃相对密度为1.15-1.29的浸膏2;3)将步骤1)中制得的细粉与浸膏1、2混合即得中药组合物。优选地,步骤2)中加入相当于纯化水6-8倍重量的纯化水。本申请提供的制剂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手段制备。本申请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制备具有祛风通痹作用的丸剂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向上述制得的中药组合物中加入其重量10-15%质量浓度为5-8%的具有粘合、矫味作用的溶液后制丸、干燥,即得目标丸剂。优选地,所述具有粘合、矫味作用的溶液为蔗糖、甘露醇和壳聚糖中的一种;所述干燥的温度为65-75℃。其中,本申请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原料药的药理作用及方解如下:黄芪:补气升阳、温经退肿,主治:气血虚弱、血痹痛疽;海风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治:类风湿、风湿、关节炎;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独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主治:风寒湿痹痛、腰膝痛;当归:补血、活血、通络止痛,主治:虚寒疼痛;桑寄生:补肾、强筋壮骨、祛风湿,主治:风湿痹痛、腰腿痛;木瓜:舒筋和络、和胃化湿,主治:湿痹拘孪、腰膝庆节疼痛;老鹳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治:风寒湿痹、肢体痛;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主治:腰膝疼痛、跌打止痛;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主治:头痛、项强、肢体疼痛;豨签草:祛风除湿、止痛、利筋骨,主治:风湿性关节炎;防风:祛风除湿,主治:风湿痹痛;丹参:活血祛瘀、通筋活络,主治:风痹痛肿;肉桂:补火助阳、祛寒止痛,主治:肾阳衰微、腰膝痹痛。其中,本方中老鹳草、黄芪、海风藤和威灵仙为君药,黄芪性味甘性温,专司益气培本因气为血之帅,促进血液循环,且能利水消肿;海风藤性辛、苦,微温,具有祛风除湿,散寒舒筋通络之功效;威灵仙辛、甘,性温,功补肾阳,祛风湿,除湿温肾补阳外还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老鹳草辛、苦平,归肝、肾、脾经具有祛风通经络等作用。四药合用具有祛风除湿,散寒舒筋通络之功效。独活、桑寄生、木瓜、防风、羌活、豨签草和丹参七味臣药,共用一举多能,一则能温肾补阳、温通气血、宣络蠲痹;二则活血养血,为祛风之先诀。古人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佐以当归、红花,用肉桂引火归元。三则补血生血,为扶正之要药,与它药共达驱邪而不伤正之目的。上述各药合用性味雄烈,能宣通百脉,直达络脉骨节之间;调和经络,通筋骨、关节,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止痛、舒筋活络、活血化瘀、强筋壮骨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具有祛风通痹作用的中药组合物或其制剂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申请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可用于具有痹症的疾病,尤其是风湿、类风湿性疾病、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的治疗。试验结果表明,由本申请实施例2、5的配方制得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剂对风湿、类风湿的总有效率可达到86%,对中风及后遗症的有效率可高达90%以上。(2)本申请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为纯中药配方,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由本申请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为无毒制剂,可用于消炎、通经止痛、消肿化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这些实施例仅是出于解释说明的目的,而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实施例1一种具有祛风通痹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其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老鹳草25份,海风藤20份,威灵仙22份,黄芪18份,独活13份,桑寄生15份,木瓜18份,防风15份,羌活15份,豨签草18份,丹参20份。其中,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粉碎后,分别将老鹳草、黄芪、独活、海风藤、丹参、威灵仙、桑寄生、防风、羌活过20目筛得粗粉;木瓜、豨签草、分别过100目筛得细粉;2)将老鹳草、黄芪、独活、丹参的粗粉混合后加入纯化水煎煮2次,每次2.5小时,过滤后合并滤液,浓缩得25℃相对密度为1.18的浸膏1;将海风藤、威灵仙、桑寄生、防风、羌活的粗粉混合后,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渗漉,收集8倍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得25℃相对密度为1.29的浸膏2;3)将步骤1)中制得的细粉与浸膏1、2混合即得中药组合物。实施例2一种具有祛风通痹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其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老鹳草25份,海风藤25份,威灵仙25份,黄芪20份,独活18份,桑寄生20份,木瓜15份,防风18份,羌活18份,豨签草18份,丹参18份、当归15份,红花15份,肉桂12份。其中,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粉碎后,分别将老鹳草、黄芪、独活、丹参、海风藤、威灵仙、桑寄生、防风、羌活过50目筛得粗粉;木瓜、豨签草、当归、红花、肉桂分别过100目筛得细粉;2)将老鹳草、黄芪、独活、丹参的粗粉混合后加入纯化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过滤后合并滤液,浓缩得25℃相对密度为1.26的浸膏1;将海风藤、威灵仙、桑寄生、防风、羌活的粗粉混合后,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渗漉,收集6倍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得25℃相对密度为1.18的浸膏2;3)将步骤1)中制备的细粉与浸膏1、2混合即得中药组合物。实施例3一种具有祛风通痹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其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老鹳草25份,黄芪25份,海风藤25份,威灵仙20份,独活15份,桑寄生20份,木瓜15份,防风15份,羌活20份,豨签草15份,丹参15份,当归15份,红花10份,肉桂10份。其中,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基本同实施例2。实施例4一种祛风通痹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其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老鹳草10份,黄芪15份,海风藤20份,威灵仙10份,独活15份,桑寄生20份,木瓜12份,防风20份,羌活10份,豨签草10份,丹参20份,当归15份,红花15份,肉桂15份。其中,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基本同实施例2。实施例5一种具有祛风通痹作用的丸剂,其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老鹳草20份,黄芪20份,海风藤20份,威灵仙15份,独活10份,桑寄生15份,木瓜10份,防风10份,羌活15份,豨签草10份,丹参10份,当归10份,红花5份,肉桂5份。该丸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按照同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制得中药组合物;2)向上述制得的中药组合物中加入10%质量浓度为8%的蔗糖溶液后制丸、于60-65℃干燥8h,即得目标丸剂;所述制丸、干燥工艺均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工艺。实施例6一种具有祛风通痹作用的丸剂,其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老鹳草25份,海风藤20份,威灵仙22份,黄芪18份,独活13份,桑寄生15份,木瓜18份,防风15份,羌活15份,豨签草18份,丹参20份,熟地黄10份,益母草5份,山药5份。该丸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粉碎后,分别将老鹳草、黄芪、独活、丹参、海风藤、威灵仙、桑寄生、防风、羌活过50目筛得粗粉;木瓜、豨签草、熟地黄,益母草,山药分别过100目筛得细粉;2)将老鹳草、黄芪、独活、丹参的粗粉混合后加入纯化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过滤后合并滤液,浓缩得25℃相对密度为1.26的浸膏1;将海风藤、威灵仙、桑寄生、防风、羌活的粗粉混合后,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渗漉,收集6倍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得25℃相对密度为1.18的浸膏2;3)将步骤1)中制备的细粉与浸膏1、2混合即得中药组合物,4)向步骤3)制得的中药组合物中加入10%质量浓度为8%的蔗糖溶液后制丸、于60-65℃干燥8h,即得目标丸剂。对比例1一种具有祛风通痹作用的丸剂,其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30份,海风藤30份,威灵仙15份,独活10份,桑寄生15份,木瓜15份,羌活20份,豨签草10份,丹参10份,当归10份,红花5份,肉桂5份。该丸剂的制备方法基本同实施例5。对比例2一种具有祛风通痹作用的丸剂,其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老鹳草5份,黄芪25份,海风藤20份,威灵仙15份,独活10份,桑寄生15份,木瓜10份,防风10份,羌活15份,豨签草10份,丹参10份,当归10份,红花10份,肉桂10份。该丸剂的制备方法基本同实施例5。药效学试验1、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取18-22g昆明小鼠80只,雌雄各半,均分为8组,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给药组小鼠分别灌胃由实施例3制得的中药组合物1000mg/kg、1200mg/kg,1440mg/kg、1680mg/kg、2200mg/kg、2400mg/kg、2520mg/kg,空白对照组小鼠灌胃注射用水(9mL/20g),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动物的毒性反应,包括小鼠的食欲、行为活动、精神状态、大小便,以及毛发、呼吸,口、鼻、眼、耳、肛门等有无异常分泌物,体重变化及死亡等情况。结果显示,个别给药组小鼠在给药后活动略有减少,其它均未见异常。但第2天70只小鼠饮食、活动均正常。连续观察7天,全部小鼠的精神、食欲、肤色、分泌物、肌肉运动等方面,均未观察到异常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眼观不同。由于本试验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用量增加到2520mg/kg,70只小鼠仍健活,说明本申请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对小鼠安全无毒。而且,采用相同的方法,测得本申请实施例1、2、4、5、6制得的中药组合物及丸剂均对小鼠安全无毒。2、中药组合物的抗炎作用1)对小鼠腹腔注射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取18-22g昆明小鼠50只,雌雄各半,每组10只,共5组。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阳性对照组灌胃阿司匹林(10mg/20g),空白对照组灌胃医用生理盐水(9mL/20g),试验组灌胃由实施例3制得的中药组合物低(5mg/20g)、中(8mg/20g)、高(22mg/20g)剂量组。除另有规定外,一般每天给药一次,实验室温度控制在18-28℃,自制标准颗粒饲料喂养,自由摄食、摄水。给药7天,每天1次,在给药第7天,末次给药40min后,各鼠均尾静脉注射1%伊文思蓝(0.1mL/g),随即腹腔注射0.6%HAc0.1mL/10g,20min后处死小鼠,剪开腹部皮肤肌肉,用6mL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用注射器吸取洗涤液,离心洗液15min(3000rpm),取上清液于分光光度计590nm处测其吸光度(A)。结果见下表1。表1中药组合物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实施例3制得的中药组合物的高剂量组可明显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但低剂量组作用较弱。2)中药组合物对角叉菜胶性炎所致大鼠角跖肿胀的影响取200-220g的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其中,阳性对照组灌胃阿司匹林(10mg/20g),空白对照组灌胃医用生理盐水(9mL/20g),试验组灌胃由实施例4制得的中药组合物低(3.5mg/20g)、中(6.5mg/20g)、高(15mg/20g)剂量组。按上述试验例1)中方法给药,每天一次,连续5天,末次给药1h后,于大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入1%角叉菜胶0.1mL/只,致炎后的1.0h、2.0h、3.0h、4.0h、5.0h、6.0h分别测定大鼠足跖体积,计算肿胀度值(致炎后足跖体积与致炎前足跖体积之差)。结果如下表2.表2中药组合物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申请实施例4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中、高剂量组在3h开始时均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3、中药组合物的镇痛作用小鼠镇痛试验取20-25g昆明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其中空白对照组灌胃药用纯化水(9mL/20g),阳性对照组灌胃阿司匹林(10mg/20g),试验组灌胃由实施例3制得的中药组合物低(3.5mg/20g)、中(6.5mg/20g)、高(15mg/20g)剂量组。按上述试验例1)中方法给药,每天一次,连续5天,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0.7%冰醋酸(0.15mL/10g),观察每只小鼠15min内因疼痛引起的扭体次数。结果如下表3。表3中药组合物对醋酸致痛小白鼠扭体次数的影响组别扭体次数(次)空白对照组25阳性对照组15试验组低剂量组23试验组中剂量组19试验组高剂量组12结果表明,由实施例3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中、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醋酸致痛小鼠扭体次数的增加。4、临床试验1)对风湿类风湿性疾病的治疗效果随机抽取300例风湿、类风湿患者,其中男、女各半,将上述患者分为10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人。其中,试验组:分别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5提供的中药组合物或丸剂每次25mg,每日3次;空白对照组:服用等量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口服扶他林肠溶片,每次25mg,每日3次;分别于30天,60天,90天时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结果如下表4。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是指90天时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且无复发;显效,是指90天时上述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的减轻或改善;无效,是指90天时上述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效果不明显。表4中药组合物对风湿、类风湿性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由实施例2、5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剂对风湿、类风湿性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可高达86.7%(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数*100%)。2)对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随机选取中风或具有中风后遗症症状的患者270名,将上述患者分为9组,每组各30人。分别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6及对比例1、2提供的中药组合物或丸剂每次25m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30天,60天,90天时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结果如下表5。其中,患者筛选标准:患者具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清、四肢僵硬等症状。疗效评定标准:有效是指患者临床症状是明显减轻或痊愈;无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表5中药组合物对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本申请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丸剂对中风及中风后遗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效率可达90%以上。上述实施例仅作为说明的目的,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受此限制。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进行修改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仅受所附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