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乙肝大三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16386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乙肝大三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疾病,我国约有1亿2千万的慢性感染者,是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每年消耗治疗费用高达300~500亿元人民币。目前,乙肝的治疗原则上需要三分药治,七分调理。使用例如拉米夫定、干扰素、恩替卡韦等西药治疗乙肝时,虽然见效快,但是容易反复发作、费用高、对肝肾功能的毒副作用大,因而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现在越来越多的使用中药进行乙肝治疗,但是,现有中药治疗乙肝过程中存在治疗周期长、疗效不佳的缺点,因而不能彻底治愈乙肝,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乙肝大三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药物和制备方法安全简便,价廉效佳,无痛苦,深受乙肝患者及家属的欢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乙肝大三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按重量份计的以下药材制成:

柚子皮1-4份;金包银2-4份;黄皮寄生1-4份;淡豆豉2-5份;茄子根2-7份;莱菔子2-5份;白术1-6份;川连1-3份;柴胡1-4份;龟板1-3份;白芍1-4份;黄芩1-4份;板兰根1-5份;龙胆草0.5-3份;杜仲3-6份。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由按重量份计的以下药材制成:

柚子皮3份;金包银3份;黄皮寄生2份;淡豆豉3份;茄子根5份;莱菔子3份;白术4份;川连2份;柴胡2份;龟板2份;白芍3份;黄芩2份;板兰根3份;龙胆草1.5份;杜仲4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治疗大乙肝三阳的药物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将上述1种原料药分别粉碎成0.3-0.4筛的细末后混合均匀;

2)加水浸泡,加水量为所述原料药的总量的3-4倍;

3)浸泡1小时后,煎煮;

4)提取煎煮液,并浓缩至1-2倍浓度,制成所得药物液剂。

具体的,所述步骤3)包括:

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为原料总重的4倍,煎煮3小时;过滤后,在滤渣中加水,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为原料总重的5倍,煎煮2小时;过滤后,在滤渣中加水,第三次煎煮的加水量为原料总重的3倍,煎煮1小时。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乙肝的中药中各原料的作用为: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具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的功效;

柚子皮:可降血液循环的粘滞度,减少血栓的形成;

金包银:甘,寒,清热,生津,活血,解毒。主治热病燥渴,痧气,热泻,肺痈,咳血,喉痛,痔血,淋病,痈毒;

黄皮寄生:宣解郁热,理疝痛;

淡豆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之功效。用于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

茄子根:清热利湿,祛风止咳,收敛止血。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慢性气管炎,水肿,久咳,久痢,白带,遗精,尿血,便血;

莱菔子: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白术: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川连:性寒味苦,属治中焦湿热之要药;

龟板: 滋阴,潜阳,补肾,健骨;

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黄芩: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

板兰根:抗病毒、抗细菌、抗钩端螺旋体、解毒作用、提高免疫、抗肿瘤作用、对白血病作用;

龙胆草:主治湿热黄疸;小便淋痛;阴肿阴痒;湿热带下;肝胆实火之头胀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肿;胁痛口苦;热病惊风抽搐;

杜仲:杜仲具有补肝肾,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高血压、安胎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治疗乙肝大三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任何人群都适用本药方,药效稳定。加入了茄子根、柚子皮等中药材料,在治疗过程中能够起到调理作用,使五脏六腑的功能互相协调,同时起到保肝护肝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治疗乙肝大三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一、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治疗乙肝大三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按重量份计的以下药材制成:

柚子皮1份;金包银2份;黄皮寄生1份;淡豆豉2份;茄子根2份;莱菔子2份;白术1份;川连1份;柴胡1份;龟板1份;白芍1份;黄芩1份;板兰根1份;龙胆草0.5份;杜仲3份。

所述的治疗大乙肝三阳的药物,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将上述1种原料药分别粉碎成0.3筛的细末后混合均匀;

2)加水浸泡,加水量为所述原料药的总量的3.5倍;

3)浸泡1小时后,煎煮;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为原料总重的4倍,煎煮3小时;过滤后,在滤渣中加水,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为原料总重的5倍,煎煮2小时;过滤后,在滤渣中加水,第三次煎煮的加水量为原料总重的3倍,煎煮1小时。

4)提取煎煮液,并浓缩至1.5倍浓度,制成所得药物液剂。

实施例2:

一种治疗乙肝大三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按重量份计的以下药材制成:

柚子皮4份;金包银4份;黄皮寄生4份;淡豆豉5份;茄子根7份;莱菔子5份;白术6份;川连3份;柴胡4份;龟板3份;白芍4份;黄芩4份;板兰根5份;龙胆草3份;杜仲6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治疗乙肝大三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按重量份计的以下药材制成:

柚子皮3份;金包银3份;黄皮寄生2份;淡豆豉3份;茄子根5份;莱菔子3份;白术4份;川连2份;柴胡2份;龟板2份;白芍3份;黄芩2份;板兰根3份;龙胆草1.5份;杜仲4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二、应用实例 :

1、患者:王某,女,壮族,36岁,广西南宁市江南区人;

初诊:16年3月20日 病史大三阳,五年,主诉:乏力,纳差,呕吐,不思饮食,十六天,因以上症状在本地医院诊断为乙肝复发;

肝功: AST;581,ALT;612,TBIL45,余正常;

查体:青年女性,巩膜轻度黄染,皮肤无黄染,有肝掌无蜘蛛痣,腹软,肝脾未触及,余正常;

治疗:采用本药物治疗6个疗程;

复诊:16年5月10日,肝功正常,五项指标;一五阳性,余正常,继续治疗,病人自感体力,精神有明显好转饮食可;

再诊:16年9月10日,肝功正常,乙肝五项;表面抗体转阳,余正常,随防至今未复发。

2、患者:李某,男,31岁,农民,南宁横县那阳镇人,乙肝大三阳,初诊2016年元月27日;

患者自述:低热,呕吐,小便黄五天,乏力,进食则吐,经医院诊断为"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

查体青年男性,急性肝病面容,巩膜及皮肤中度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腹软未见腹水症,肝脾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肝功 ALT:120,TBIL:30,余正常;

五项指标:大三阳 B超提示:弥漫性肝病;

治疗:采用本药物治疗6个疗程;

20天后复诊五项:HBSAg:阳性,余:—,肝功:正常 2月25日复查:肝功:正常,五项指标:抗-HBS:阳性,余:—;

患者自感精神体力均为正常,饮食及二便可,终止治疗,随访至今未复发。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