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胃疼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6812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胃疼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气温的逐渐变暖,四季气候变化无常,冬应寒反热,秋应凉反燥,署夏常湿,春季多风。再加人们的饮食无节,一会吃凉的,一会又吃热的,伤脾伤胃。导致湿热病在近20年广泛流行。湿热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它是以外感湿热邪气所引起的,以发热,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一般治疗湿热病有四法;一;辛温宣透,芳香化湿;二;辛温开郁,苦温燥湿;三;苦寒清热燥湿;四;淡渗利湿;治疗湿热病也有五种禁忌;禁忌严明;一,忌大汗;二,忌大下,三,忌滋补,四,忌温补,五,忌生凉物;如严格遵循湿热病治疗大法及治疗禁忌治疗湿热病,湿热病不难治愈。但在实际诊疗当中发现许多来诊病人自述;一开始发冷,继而发热,头重疼昏闷,发困无力,不思饮食,似感冒样的症状,医生给予抗生素治疗,先口服,几天无效,就改用抗生素静脉注射治疗,不但不好转,反而加重。没办法又让患者去大医院检查,医院也给了些先锋之类的西药,也不见效。

因为湿热病是一种湿邪与热邪合而为病,是一种戾气,医院各种化验都检查不出来,只是有的病人化验血象有点高,临床发现:用抗生素治疗湿热病几乎无效,只能养病。湿和热是两种不同的属性的邪气,湿为阴邪,热为阳邪,矛盾为患,湿蕴热伏,热蒸湿动,症状往往相互矛盾出现,如;头昏如斗大,先恶寒后发热,身热不畅,口干不欲饮水,四肢发凉,热而面不红赤,反青,白,黄,脉无定律或濡,或数等矛盾症状,往往容易误治。湿热病一旦误治,将导致湿热邪气留恋三焦,热郁湿中,湿蒸热动,如油入面,难分难解,使病程长而缠绵难愈,有的转归它病(传经),甚至危生命。另外,抗生素滥用也是西医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湿热病胃疼(生冷伤胃)通常是患者平时喜吃凉物,喝冷饮,伤及脾胃,水郁脾胃,引发胃疼。这种胃疼吃西药疗效太差,有的治疗时间一长医生们就诊断成胃炎,溃疡等,有的还下胃镜,结果也查不出啥病。西药对饮食生冷久而伤及脾胃,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湿热内生,湿热互接,引发胃疼疗效不大。此类病是一种有型之湿与无形之热合而为病,是一种热气与湿气合而致病,笼统说人的脾胃里就像是布满了雾气,雾气久而聚之,聚之成湿,湿聚成水,西医治疗此病几乎无效(因为此病无炎症),各类检查都检查不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廉、无毒副作用、治愈率高的用于治疗湿热病胃疼的中药组合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胃疼的中药组合物,它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藿香5-15份、茯苓8-30份、白术6-20份、半夏4-10份、薏苡仁8-30份、白豆蔻5-10份、白芍4-10份、茵陈6-20份、滑石粉4-10份、枳壳3-8份、厚朴5-10份、防风4-10份、藁本4-10份、大腹皮4-10份、香附子3-10份、陈皮4-10份、苍术4-10份、栀子3-10份、泽泻4-10份、荷叶7-20份、生姜1-3份。

进一步地,所述组分中还包括竹茹4-10份。

进一步地,该用于治疗湿热病胃疼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藿香10份、茯苓19份、白术13份、半夏7份、薏苡仁19份、白豆蔻8份、白芍7份、茵陈13份、滑石粉7份、枳壳5份、厚朴8份、防风7份、藁本7份、大腹皮7份、香附子6份、陈皮7份、苍术7份、栀子6份、泽泻7份、荷叶14份、生姜2份。

进一步地,该用于治疗湿热病胃疼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藿香10份、茯苓19份、白术13份、半夏7份、薏苡仁19份、白豆蔻8份、白芍7份、茵陈13份、滑石粉7份、枳壳5份、厚朴8份、防风7份、藁本7份、大腹皮7份、香附子6份、陈皮7份、苍术7份、栀子6份、泽泻7份、荷叶14份、生姜2份、竹茹7份。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用于治疗湿热病胃疼的中药组合物由藿香、茯苓、白术、半夏、薏苡仁、白豆蔻、白芍、茵陈、滑石粉、枳壳、厚朴、防风、藁本、大腹皮、香附子、陈皮、苍术、栀子、泽泻、荷叶、生姜组成,有恶心呕吐症状时加竹茹,其中,藿香: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功能;芳香化湿,化湿和中,利气止呕。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功能;利水渗湿,健脾。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半夏:辛,温,归脾,为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白豆蔻:辛,温。归肺,脾,胃经。芳香化湿,温中止呕。荷叶:味,苦,性平。功能,清署利湿。藁本:温,归膀胱经;功能;散风寒湿邪治头痛。茵陈;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功能;清热利湿。滑石粉:甘,淡,寒,归胃膀胱经。功能;清热利湿。防风:甘,辛,微温,归肝,脾经。功能;散风胜湿。厚朴:辛,苦,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功能;行气燥湿,下气平喘。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功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栀子;苦,寒,归心,肺,胃,三焦经。功能;清热利湿,降三焦之火。陈皮:辛,苦,温,归脾,胃经。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生姜: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发汗解表,温胃止呕,散寒止咳,除湿开胃。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功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疼,和营血。大腹皮: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功能:下气宽中,利水消胀。枳壳: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行气宽中除胀。香附子:辛,苦,微寒:归肝,三焦经,功能:疏肝理气止疼。苍术:辛,苦,温归脾胃经。功能:燥湿健脾,却风除湿。泽泻:甘,淡寒。归肾,膀胱零。功能:利水,渗湿,泻热。竹茹:甘,淡,微寒:归脾胃,胆经。功能:除烦止呕。以上各中药组分中,藿香、茯苓、薏苡仁、半夏、白豆蔻苦温燥湿,芳香化湿,醒脾和胃,化无形之湿,为君药;厚朴、白术、陈皮、苍术燥湿健脾,燥有形之湿(水,湿久聚成水),为臣药;生姜温中散寒,泽泻、大腹皮利水行气宽中,白芍、枳壳、香附子理气止疼,藁本、防风辛凉解表,胜湿治疼,共为佐药;茵陈、滑石粉、荷叶清热利湿,栀子、竹茹清热除烦,为使药。本发明从湿热病的成病原因及机理出发,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相辅相成,相互配合产生协同作用,诸药配伍不仅全面周到,且主次分明,扬诸药之利,制诸药之弊,即可除有形之水气,又可怯无形之士气,燥湿健脾,化湿行气,利水除湿,理气止疼双管齐下则诸症消,胃自愈。对于湿热病胃疼的病人效果明显,药少力专,治标治本,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事半功倍之功效,有效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胃疼的中药组合物,它由以下含量的组分组成:藿香10g、茯苓19g、白术13g、半夏7g、薏苡仁19g、白豆蔻8g、白芍7g、茵陈13g、滑石粉7g、枳壳5g、厚朴8g、防风7g、藁本7g、大腹皮7g、香附子6g、陈皮7g、苍术7g、栀子6g、泽泻7g、荷叶14g、生姜2g、竹茹7g。

使用时在上述中药组合物中加水800ml,煎至400ml,纱布过滤去渣,放置药液温凉至35-45℃。每日两次,每次200ml,早晨及晚上口服,两周为一疗程。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胃疼的中药组合物,它由以下含量的组分组成:藿香5g、茯苓30g、白术6g、半夏10g、薏苡仁8g、白豆蔻10g、白芍4g、茵陈20g、滑石粉4g、枳壳8g、厚朴5g、防风10g、藁本4g、大腹皮10g、香附子3g、陈皮10g、苍术4g、栀子10g、泽泻4g、荷叶20g、生姜1g。

使用时在上述中药组合物中加水800ml,煎至400ml,纱布过滤去渣,放置药液温凉至35-45℃。每日两次,每次200ml,早晨及晚上口服,两周为一疗程。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胃疼的中药组合物,它由以下含量的组分组成:藿香15g、茯苓8g、白术20g、半夏4g、薏苡仁30g、白豆蔻5g、白芍10g、茵陈6g、滑石粉10g、枳壳3g、厚朴10g、防风4g、藁本10g、大腹皮4g、香附子10g、陈皮4g、苍术10g、栀子3g、泽泻10g、荷叶7g、生姜3g、竹茹10g。

使用时在上述中药组合物中加水800ml,煎至400ml,纱布过滤去渣,放置药液温凉至35-45℃。每日两次,每次200ml,早晨及晚上口服,两周为一疗程。

实施例4

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胃疼的中药组合物,它由以下含量的组分组成:藿香8g、茯苓10g、白术10g、半夏5g、薏苡仁10g、白豆蔻6g、白芍6g、茵陈10g、滑石粉8g、枳壳5g、厚朴7g、防风8g、藁本7g、大腹皮8g、香附子6g、陈皮7g、苍术6g、栀子4g、泽泻6g、荷叶8g、生姜1g、竹茹4g。

使用时在上述中药组合物中加水800ml,煎至400ml,纱布过滤去渣,放置药液温凉至35-45℃。每日两次,每次200ml,早晨及晚上口服,两周为一疗程。

临床试验:

1.1一般资料

96例湿热病胃疼患者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最小的13岁,最大的68岁。患者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重疼昏闷,胸脘痞闷,胃疼,乏困无力,不思饮食,恶心有的呕吐,有的胃里噜噜作响,舌苔薄白或厚腻,脉濡数。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年龄、临床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胃疼西药口服。

1.2.2治疗组 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制得的药液口服,即早、晚各口服一次。中药组合物组成:藿香10g、茯苓19g、白术13g、半夏7g、薏苡仁19g、白豆蔻8g、白芍7g、茵陈13g、滑石粉7g、枳壳5g、厚朴8g、防风7g、藁本7g、大腹皮7g、香附子6g、陈皮7g、苍术7g、栀子6g、泽泻7g、荷叶14g、生姜2g、竹茹7g。

1.2.3疗程 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记录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或由较重减到轻度;

有效: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程度明显减轻、持续时间明显减少;

无效:症状与治疗前基本相同;

加重:发作次数增加、程度加重,持续时间更长。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1.6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典型病例

病例一、李某,女,胃疼。其母自述,该患儿白天吃凉物(说是一个雪糕,又喝了一瓶饮料)当时好好的,到了晚上小儿突然胃疼,恶心,想吐吐不出来,揉肚子一会打一个隔疼能住一会,天亮后来我处治疗,诊断后为湿热病胃疼,具体是外感风寒,内伤饮食,水郁脾胃,湿困脾阳,胃失和降,上下不通而导致呕吐,恶心。给予中药组合物:藿香8g、茯苓10g、白术10g、半夏5g、薏苡仁10g、白豆蔻6g、白芍6g、茵陈10g、滑石粉8g、枳壳5g、厚朴7g、防风8g、藁本7g、大腹皮8g、香附子6g、陈皮7g、苍术6g、栀子4g、泽泻6g、荷叶8g、生姜1g、竹茹4g。服两天后,肚里咕噜有下坠感,接着排下黄绿色水一样大便许多,呕止。继续服用满两周痊愈。

病例二、王某,男,成人,自述:食生冷后,胃疼多日,呕恶纳呆,不思饮食,口干但不想饮水,自觉肚中凉凉的。自己买了阿莫西林胶囊,奥美拉唑,胃必治等西药吃了几天没效果,来我处治疗。诊断为湿热病胃疼,具体是凉物伤胃,导致湿困脾阳,水气不化湿热内生。给予中药组合物:藿香10g、茯苓19g、白术13g、半夏7g、薏苡仁19g、白豆蔻8g、白芍7g、茵陈13g、滑石粉7g、枳壳5g、厚朴8g、防风7g、藁本7g、大腹皮7g、香附子6g、陈皮7g、苍术7g、栀子6g、泽泻7g、荷叶14g、生姜2g、竹茹7g。服两天后患者口中不干了,肚子里觉得暖和了许多。继续服用满两周痊愈。

病例三、李某,男,15岁,学生,自述:开运动会既吃了雪糕,又喝了冰镇饮料,热时又在阴凉处乘凉,到晚上就觉得身上凉凉的,也没在意。天亮后发热微恶寒,发呕,胃胀疼,精神不佳,乏困无力,不思饮食,头疼重疼昏闷,来我处治疗。诊断为湿热病胃疼,给予中药组合物:藿香10g、茯苓19g、白术13g、半夏7g、薏苡仁19g、白豆蔻8g、白芍7g、茵陈13g、滑石粉7g、枳壳5g、厚朴8g、防风7g、藁本7g、大腹皮7g、香附子6g、陈皮7g、苍术7g、栀子6g、泽泻7g、荷叶14g、生姜2g、竹茹7g。服两天后,肚子里咕噜噜作响,疼减,便下许多排泄物,精神好转。继续服用满两周痊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