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脾复胃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75884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健脾复胃中药组合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的前列。who将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im)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dys),被认为是重要的癌前病变,其癌变率可高达10%~14%。但正常上皮细胞恶变是一个逐渐发生的过程,需历经多年才能达到癌前病变的程度。因而积极地探索胃癌前病变的病机并逆转这一病变已成为中外学者研究的重点,是胃癌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胃癌前病变发生逆转和消失是探索预防胃癌发生的有效措施。医学传统观念认为,胃癌前病变是不可逆转的,目前国内外西医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主要是追踪观察和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近年来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尤其自国家“八.五”协作攻关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生产出胃复春(国药准字)以及仁术健胃颗粒等具体药物,显示出中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初步效果。我国目前针对胃粘膜癌前病变的中医治疗主要以辨证论治的应症汤药为主,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预防和降低癌前病变向胃癌转化的几率,但是,由于针对癌前病变的干预治疗需要较长时间,一般在3—6个月,给病人的服药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近年来市场推出了不少治疗肿瘤的中成药,对方便患者治疗,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专门针对胃粘膜癌前病变干预治疗的只有胃复春胶囊。胃复春胶囊由杭州胡庆余堂生产,药物成分为人参,香茶菜,枳壳三种,经临床观察,对胃粘膜癌前病变确实有一定的治疗康复作用。本方寓健脾补气,活血化瘀,解毒防癌于一方,较胃复春而言,充分发挥中药复方的优势,既有预防细胞突变的作用,又有扶助正气,提高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组方周密合理,而且低毒无副作用,适合患者久服治疗。但该药在疗效方面还有一些不令人如意的地方,用药周期长,病理形态转变慢,转好率较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预防和降低癌前病变这方面的中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健脾复胃中药组合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本项目研究健脾活血解毒中药对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临床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方法,用健脾活血解毒法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与对照组(胃复春)比较,观察治疗前后胃镜下改变和病理变化,综合评价临床疗效,以了解健脾活血解毒法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疗效,进一步探讨健脾活血解毒法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机制,验证健脾活血解毒法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提供新途径;提高临床疗效。实现本发明目的具体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健脾复胃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以包含以下按质量份计的各组分制备而成:炙黄芪15~20份,党参10~15份,姜半夏10~15份,陈皮9~12份,炒白术15~30份,黄芩10~15份,枳壳10~15份,干姜6~9份,白花蛇舌草15~30份,茯苓15~30份,三七3~5份,九香虫3~6份,浙贝母10~15份,焦神曲15~30份,焦谷芽15~30份,炙甘草3~6份。该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以下组份中药:炙黄芪15~20份,党参10~15份,姜半夏10~15份,陈皮9~12份,炒白术15~30份,黄芩10~15份,枳壳10~15份,干姜6~9份,白花蛇舌草15~30份,茯苓15~30份,三七3~5份,九香虫3~6份,浙贝母10~15份,焦神曲15~30份,焦谷芽15~30份,炙甘草3~6份,按比例进行混合,加水侵泡4h,加热煎煮2次,每次60min,合并煎液,静置24h,过滤,在80℃温度下煎煮,水与浓缩滤液密度为1:1.32~1.35;(2)将步骤(1)得到的浓缩液加适量可溶性淀粉拌匀,放入微波真空干燥机后在60~80℃温度下烘干得到。该健脾复胃中药组合物主要用于治疗胃粘膜癌前病变的药物,具体应用剂型为颗粒、胶囊、口服液以及注射液。胃粘膜癌前病变是由正常胃粘膜发展演变到恶性肿瘤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也是机体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可以持续存在几个月到数十年不等。造成这种状态的机理是:胃粘膜癌前病变(plgc)是因于脾胃虚弱,气阴不足,痰浊内生,脏腑升降功能失常,导致痰浊内阻,气机壅滞,络脉不通,虚瘀互结,复合杂聚,毒邪内生,络脉受损,最终集虚、滞、痰、瘀、毒、损于一体,胶着难解,伺机烈变的疾病模态。其预后与正气的强弱及毒邪的盛衰密切相关,因此,健脾补气,活血化瘀通络解毒是阻止其进一步发展,预防胃癌发生的王道治法。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健脾复胃中药组合物。在本发明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混合煎煮药液又名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一首传统的有效的健脾补气的基础方,加黄芪增强补气之力,用姜半夏、陈皮合茯苓、甘草为二陈汤,是一首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代表方,配枳壳,调理气机,化湿和中,用白花蛇舌草、黄芩清热解毒,截断扭转内毒之势,防其突变,用干姜温中和胃,以防久服而损伤胃阳,用三七活血通络,去瘀生新,修复胃膜,用九香虫温阳活血通络,助三七之用,用浙贝母化痰散结,胃病日久,运化消导能力自然下降,用神曲、谷芽助运消食导滞,以使腑气通降顺畅。全方共奏健脾活血解毒之功。由于是康复性治疗,不得急于求成。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药性平和,非寒非热,寓补气健脾,活血化瘀,解毒抗癌于一体,而且重在调补,燮理阴阳,提高免疫机能,预防和截断肿瘤的发生,适宜于3~6个月的长时间服药,无毒副作用。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效果:1、本发明解决胃粘膜癌前病变,即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和不典型增生,通过使用该药物,可以阻止其进一步恶化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已经发生的肠化和不典型增生得到逆转,有效的预防胃粘膜恶性肿瘤发生的问题。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健脾补气,活血化瘀,解毒防癌的效果,较胃复春而言,充分发挥中药复方的优势,既有预防细胞突变的作用,又有扶助正气,改变人体虚损体质,提高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组方周密合理,而且低毒无副作用,适合患者久服治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容易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范围。实施例1(1)将炙黄芪200g、党参100g、姜半夏100g、陈皮100g、炒白术150g、酒黄芩100g、炒枳壳100g、干姜60g、白花蛇舌草150、茯苓150g、三七30g、九香虫60g、浙贝母100g、炒神曲150g、炒谷芽150g、炙甘草60g混合,加水浸没4h,加热煎煮2次,每次60min,合并煎液,静置24h,滤过,在80℃温度下煎煮,水与浓缩滤液密度为1:1.32~1.35;(2)将步骤(1)得到的浓缩液加适量可溶性淀粉拌匀,微波后在60~80℃温度下烘干得到健脾复胃中药组合物。实施例2将炙黄芪200g、党参100g、姜半夏100g、陈皮100g、炒白术150g、酒黄芩100g、炒枳壳100g、干姜60g、白花蛇舌草150、茯苓150g、三七30g、九香虫60g、浙贝母100g、炒神曲150g、炒谷芽150g、炙甘草60g混合,加水浸没4h,加热煎煮2次,每次60min,合并煎液,静置24h,滤过,在80℃温度下煎煮,水与浓缩滤液密度为1:1.32~1.35;(2)将步骤(1)得到的浓缩液加适量可溶性淀粉拌匀,微波后在60~80℃温度下烘干得到健脾复胃中药组合物。实施例3(1)将炙黄芪200g、党参100g、姜半夏100g、陈皮100g、炒白术150g、酒黄芩100g、炒枳壳100g、干姜60g、白花蛇舌草150、茯苓150g、三七30g、九香虫60g、浙贝母100g、炒神曲150g、炒谷芽150g、炙甘草60g混合,加水浸没4h,加热煎煮2次,每次60min,合并煎液,静置24h,滤过,在80℃温度下煎煮,水与浓缩滤液密度为1:1.32~1.35;(2)将步骤(1)得到的浓缩液加适量可溶性淀粉拌匀,微波后在60~80℃温度下烘干得到健脾复胃中药组合物。实施例4将上述实施例3制得的健脾复胃中药组合物3粉碎,混匀,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包装即得健脾复胃颗粒。应用效果实施例:将实施例4制得的健脾复胃颗粒进行临床实验。1、实验过程与数据一般资料全部研究对象共121例,均来自宁夏中医研究院和吴忠马晓峰胃肠病医院,按单盲法分为治疗组81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81例,男45例,女36例,平均54.9岁。病程6个月—30年。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56.7岁。病程5个月--28年。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2、诊断标准:参考李乾构主编的《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分级诊断标准”2.1、肠化(应区分小肠化生和结肠化生):无或正常:无肠化;轻度:肠化部分占腺体和表面上皮面积的1/3以上;中度:占1/3到2/3;重度:占2/3以上。2.2、异型增生(参照1982年重庆全国胃炎诊治座谈会制定的标准):2.3、轻度:细胞核稍大,深染,呈圆形、卵圆形或柱状,排列较密集,位于细胞基底。如为胃型,上皮细胞呈柱状,黏液分泌减少;如为肠型,杯状细胞减少,少见潘氏细胞。腺管轻度增生,管腔稍不规则,排列稍紊乱和疏密不匀。2.2、中度:细胞异型性较明显。细胞核增大,卵园或柱状,大小不一,浓染密集,排列较乱,参差不齐,呈假复层结构,核分裂较多。上皮细胞呈柱状黏液分泌明显减少,杯状细胞少见,不见潘氏细胞。腺管排列较细密,有分支迂曲,管腔结构不规则,形状大小不等。2.3、重度:细胞异型性非常明显,有时与高分化黏膜内皮癌难以区分。上皮细胞呈高柱状(肠型),不见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或呈立方形、不定型(胃型),黏液分泌功能减少,细胞核明显增大,大小形状不一,排列紊乱,参差不齐,核/胞比例增大,浓染或疏松网状,核仁明显,分裂象常见。腺管结构明显紊乱,形状大小和排列极不规则,常见出芽、分支、乳头、共壁及背靠背现象。3、中医证候诊断:3.1、湿浊中阻证主症:①胃脘痞满或隐痛;②恶心呕吐清水或酸水;③不思饮食,食后胀甚;④舌质淡红,苔白腻。次症:①身倦乏力;②脉濡。证候确定:主症2项或主症1项加次症1项。3.2、脾胃虚弱证主症:①胃脘隐痛,胃痛喜按喜暖;②食后闷胀,痞满;③纳呆少食;④大便稀溏汤;⑤舌质淡,边有齿痕。次症:①肢软乏力;②气短懒言;③呕吐清水;④脉细弱。证候确定:主症第1项或第2项加其他主症1项或次症2项。3.3、胃络瘀血证主症:①胃脘胀满、刺痛;②痛处拒按、痛有定处;③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次症:黑便;②面色暗滞;③脉弦涩。证候确定:主症2项加次症1项。4、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我院住院及门诊知情并同意接受治疗的患者。5、排除标准:5.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5.2、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5.3、不同意接受上述治疗方法者。5.4、胃粘膜癌变者6、治疗方法:治疗组以汤药形式为主,主要方剂成分为:炙黄芪20g、党参10g、姜半夏10g、陈皮10g、炒白术15g、酒黄芩10g、炒枳壳10g、干姜6g、白花蛇舌草15、茯苓15g、三七3g、九香虫6g、浙贝母10g、炒神曲15g、炒谷芽15g、炙甘草6g临床根据兼夹症状可以做适当加减化裁。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连续治疗三个月。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由杭州胡庆余堂生产)每次3片,一日3次,连续服用三个月。治疗期间停服其它任何药物。7、观察内容:7.1、临床症状积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2、胃镜下的改变7.3、hp感染情况7.4、胃粘膜其它病变,如糜烂,溃疡,出血以及胆汁反流7.5、病理分级变化(做粘液组化染色)参考李乾构主编的《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慢性萎缩性胃炎分级诊断标准”8、疗效评定标准:8.1、临床疗效标准:参考李乾构主编的《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分级诊断标准”: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粘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达轻度;病理组织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形增生恢复正常或消失。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粘膜慢性炎症好转;病理组织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形增生恢复正常或减轻2个级度。有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复查粘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病理组织检查证实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形增生减轻。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8.2、证候疗效标准:所有症状都分为无、轻、中、重4级,在主症分别记0、2、4、6分,在次症分别记0、1、2、3分。对于舌脉则分为正常和非正常2级,在主症分别记0、2分,在次症分别记0、1分。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但﹤95%。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但﹤7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好转,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9、结果:9.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见表1注: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9.2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见表表2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s)比较变量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胃脘痞闷0.89±0.150.50±0.086.7830.000胃脘疼痛0.82±0.140.46±0.083.3250.002嗳气1.03±0.170.43±0.076.5750.000恶心0.33±0.050.17±0.031.3580.184纳差1.09±0.180.54±0.094.3850.000乏力0.96±0.170.60±0.105.7590.000注:除恶心外,其他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好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均p<0.01。9.3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总积分的比较见表注:a为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t=10.18);b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t=9.70);c为2组治疗后积分差值比较,p<0.01(t=3.63)。结果:由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得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两种治疗方法都有效。治疗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9.4治疗组与对照组病理变化比较见表4注: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p<0.01,说明有显著性差异。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范围,凡在本发明的内容原则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