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气管插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鼠气管插管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大鼠气管插管技术常用于大鼠气管给药、大鼠气管给药造模、大鼠肺功能测定以及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实验研究。大鼠相关模型复制以及大鼠肺功能检测时均要进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技术直接影响动模型复制的成功率以及肺功能检测的成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非常关键。
以往的气管插管方法多以盲插法和气管切开法为主。
盲插法易插入食管,成功率低,需要反复试插,容易损伤大鼠会咽部,导致分泌大量的粘液而影响给药,特别在测定肺功能时,粘液堵塞气管插管直接导致肺功能指标检测错误,盲插法造成创伤较大,容易造成感染,且创伤不易恢复,反而又给动物增加了病理状态,增加了整个实验过程的误差。
气管切开法需要切开大鼠的颈部皮肤,进行逐层分离暴露气管并切开气管,插管后绑紧,这种方法容易造成术后局部感染和一些并发症的发生,造成了二次创伤,且由于动物插管处理后不能长时间存活,不能进行延续性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鼠气管插管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气管插管方法对大鼠存在伤害、创伤以及实验结果有误差等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鼠气管插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麻醉后的大鼠仰卧位放置,固定大鼠四肢、头部,将大鼠上下颌拉开;
(2)通过适当大小的喉镜伸入大鼠口腔内暴露大鼠声门,趁其吸气的瞬间,将长为6~7cm的气管套管顺势插入大鼠气管;其中,在插入大鼠气管前,所述气管套管内插入细铁丝并注入一小节水柱,所述细铁丝远离套管插入大鼠气管方向的尾端绕成圆环状,所述细铁丝长度小于套管长度;
(3)观察套管内水柱的移动变化,若套管内水柱不动或猛烈喷出或吸入,说明插管进入食管,需要重新插管;若套管内水柱随动物呼吸频率有节奏的上下运动,说明插入气管。
优选地,在步骤(3)之后还包括步骤:
(4)在套管插入气管后,迅速拔出细铁丝,将预装有注射液的注射器连接在气管套管上,一次性推入气管,立即拔出套管,将大鼠直立,然后左右旋转1~2分钟,使注射液在大鼠肺内分布均匀。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麻醉具体为:让大鼠吸入异氟烷进行麻醉,并通过夹尾无疼痛反应判定是否麻醉成功。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大鼠上下颌拉开的方式为:通过一根橡皮筋勒在大鼠上齿,向前下方牵拉,用另一根橡皮筋勒住下齿向后上方牵拉。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向后上方牵拉的角度为60°。
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喉镜为小动物专用喉镜;
所述大鼠声门的暴露操作具体为:手持所述喉镜伸入大鼠口腔内,喉镜开口向右下,喉镜背段向上抬轻轻顶起舌根后暴露大鼠声门。
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气管套管为去剪掉针头部分后的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管。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大鼠气管插管方法的应用,该大鼠气管插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麻醉后的大鼠仰卧位放置,固定大鼠四肢、头部,将大鼠上下颌拉开;
(2)通过适当大小的喉镜伸入大鼠口腔内暴露大鼠声门,趁其吸气的瞬间,将长为6~7cm的气管套管顺势插入大鼠气管;其中,在插入大鼠气管前,所述气管套管内插入细铁丝并注入一小节水柱,所述细铁丝远离套管插入大鼠气管方向的尾端绕成圆环状,所述细铁丝长度小于套管长度;
(3)观察套管内水柱的移动变化,若套管内水柱不动或猛烈喷出或吸入,说明插管进入食管,需要重新插管;若套管内水柱随动物呼吸频率有节奏的上下运动,说明插入气管。
上述方法应用在大鼠气管给药、大鼠气管给药造模以及大鼠肺功能测定等情况下的气管插管。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鼠气管插管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麻醉后的大鼠仰卧位放置、固定,将大鼠上下颌拉开,通过喉镜暴露大鼠声门,将长为6~7cm的气管套管借助于喉镜的观察直接插入大鼠气管,即声门开合处;气管套管内插入细铁丝(对套管其支持作用)并注入一小节水柱;观察套管内水柱的移动变化,若套管内水柱不动或猛烈喷出或吸入,说明插管进入食管,需要重新插管;若套管内水柱随动物呼吸频率有节奏的上下运动,说明插入气管。
本发明是在小动物喉镜引导下进行的,采用小动物喉镜引导气管插管可避免切开大鼠的颈部皮肤进行逐层分离并暴露气管的方法,消除了大鼠的切开皮肤术后局部感染和一些并发症的诱因,避免了二次创伤。
在造模过程中应用小动物喉镜引导可减少经典造模过程中的缝合过程,并可减少麻药的用量,在大量动物造模的过程中可极大的提高效率,避免了传统方法多次插管造成的气管粘液分泌及创伤,在应用在造模过程中,可减少或避免大鼠会咽部炎症,避免因刺激导致的粘液堵塞插管进而影响给药及肺功能测定(粘液进入或堵塞插管对于肺功能指标的检测是致命的),是对以往方法的改进,具有简便、无创伤、速度快、造模和给药成功率高的特点。
另外,本发明插管过程中动物的麻醉采用实验动物用台式麻醉机异氟烷吸入麻醉法,具有良好的麻醉作用,麻醉诱导和复苏均较快。麻醉时无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现象,在体内很少被分解,以原形由呼吸道排出, 而传统的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对呼吸的抑制作用明显,气管分泌粘液多,不利于插管的进行。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插管方法消除了大鼠的切开皮肤术后局部感染和一些并发症的诱因,避免了二次创伤;
(2)本发明插管方法在应用在造模过程中,可减少经典造模过程中的缝合过程、麻药的用量,避免了传统方法多次插管造成的气管粘液分泌及创伤,在应用在造模过程中,可减少或避免大鼠会咽部炎症,避免因刺激导致的粘液堵塞插管进而影响给药及肺功能测定(粘液进入或堵塞插管对于肺功能指标的检测是致命的),具有简便、无创伤、速度快、造模和给药成功率高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鼠气管插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常规饲养动物,用实验动物用台式麻醉机异氟烷吸入麻醉,待夹尾无疼痛反应后,将大鼠仰卧位固定于鼠板上,固定四肢,固定头部,使头部略向后仰。助手用一根橡皮筋勒在大鼠上齿,向前下方牵拉,用另一根橡皮筋勒住下齿向后上方牵拉(角度以60º为宜);
(2)术者左手持小动物专用喉镜,伸入大鼠口腔内,开口向右下,背段向上略上抬轻轻顶起舌根,暴露声门,趁动物吸气的瞬间,将自制的气管套管(将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22G×25mm/Y-G)剪去针头的部分,剩下塑料胶管的长度以6~7cm为宜,用细铁丝把尾端做成圆环状插入胶管内作为针芯,长度与塑料胶管相等,不可超出胶管,以免刺伤大鼠喉部)顺势插入大鼠气管内,预先在套管内注入2~3节小水柱;
(3)观察套管内水柱的移动变化,若套管内水柱不动或猛烈喷出或吸入,说明插管进入食管,需要重新插管;若套管内水柱随动物呼吸频率有节奏的上下运动,说明插入气管。
(4)插入气管成功后,迅速拔出针芯,将事先抽好药液或生理盐水的lml注射器连接在气管套管上,一次性推入气管。注药后,立即拔出套管,将动物直立,然后左右旋转约1分钟,使药物在肺内分布均匀。待动物自然清醒后,常规SPF饲养。
本发明大鼠气管插管方法用于大鼠气管给药、大鼠气管给药造模、大鼠肺功能测定以及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实验研究。大鼠相关模型复制以及大鼠肺功能检测时均要进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技术直接影响动模型复制的成功率以及肺功能检测的成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非常关键。
本方法是在小动物喉镜引导下进行的,采用小动物喉镜引导气管插管可避免切开大鼠的颈部皮肤进行逐层分离并暴露气管的方法,消除了大鼠的切开皮肤术后局部感染和一些并发症的诱因,避免了二次创伤。在造模过程中应用小动物喉镜引导可减少经典造模过程中的缝合过程,并可减少麻药的用量,在大量动物造模的过程中可极大的提高效率。是对以往方法的改进,具有简便、无创伤、速度快、造模和给药成功率高的特点。
另外,本发明插管过程中动物的麻醉采用实验动物用台式麻醉机异氟烷吸入麻醉法,具有良好的麻醉作用,麻醉诱导和复苏均较快。麻醉时无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现象,在体内很少被分解,以原形由呼吸道排出, 而传统的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对呼吸的抑制作用明显,气管分泌粘液多,不利于插管的进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