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治疗音的生成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74830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耳鸣患者进行音乐治疗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耳鸣评估分为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其中耳鸣的主观评估是目前最常用的评估方式,通过常见声音的匹配,确定患者耳鸣的类型,通过匹配耳鸣声的强弱,确定患者耳鸣强度。因为,大部分人都是伴随耳鸣,但不是耳鸣患者。医学上判定耳鸣患者主要是看患者的耳鸣是否对生活造成影响,可能某人耳鸣强度很大,但对生活没有影响,就不是耳鸣患者。另如,即便耳鸣强度很小,但是患者特别关注,对生活造成了影响,就能判定为耳鸣患者。因此,耳鸣评估中最重要的是耳鸣声音的确定和耳鸣对生活的影响。

耳鸣类型和强度基本都由医院的专用设备进行,目前的专业评估设备的耳鸣不方便类型基本都局限在6-12种常见的耳鸣类型。有相当一部分耳鸣患者的耳鸣声音在现有类型之外,只能通语言描述,比较抽象。耳鸣评估中非常重要的耳鸣影响评估,目前都是以国际公认的问卷形式评估。一般门诊由于场地所限,不方便开展。因此,目前的耳鸣评估并不能为医生提供非常全面、准确的耳鸣评估报告。另外,耳鸣的影响因素很多,同一患者可能由于精神压力、睡眠情况、心情等不同因素导致耳鸣音有所变化,此时模拟耳鸣音也应当实时调整,同时耳鸣的治疗音也应当加以变换,而目前鲜少有设备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先评估,再准确重现该耳鸣音,并对患者作出定制化的耳鸣治疗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根据患者的实时身体情况,生成定制化耳鸣治疗音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耳鸣治疗音的生成方法,包括:

a)、建立治疗音素材库,该素材库包含若干被划分成多个分类的治疗音频,各治疗音频至少对应一个分类标签;

b)、建立评估表,该评估表包含多个评估问题和多个评估结论,各评估结论分别对应至少一个所述的分类标签;

c)、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各评估问题的反馈结果,并根据反馈结果指向相应的评估结论;

d)、调取该评估结论对应的分类标签下的所有治疗音频的目录,向所述的移动终端推送该治疗音频目录;

e)、根据移动终端的选择,对被选中的治疗音频进行编辑,生成耳鸣治疗音。

进一步的,耳鸣治疗音的生成方法还包括获取用户耳鸣声学特征的步骤,获取用户的听力图;在步骤e)中,根据该用户的耳鸣声学特征对被选中的治疗音频进行特异化编辑。

进一步的,耳鸣治疗音的生成方法还包括建立耳鸣音素材库,该素材库包含若干常见耳鸣音的模拟音频;以及,根据该移动终端的选择在耳鸣音素材库中找出与用户的耳鸣音最接近的模拟音频,对该模拟音频进行编辑,生成模拟耳鸣音。

优选地,耳鸣治疗音的生成方法还包括生成耳鸣评估报告,所述的耳鸣评估报告包括所述的模拟耳鸣音以及所述的评估结论。

优选地,所述的治疗音素材库按照治疗音频的旋律分类,被贴以对应不同情绪的分类标签。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定制化耳鸣治疗音的生成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耳鸣治疗音的生成装置,包括:治疗音素材库,该素材库包含若干被划分成多个分类的治疗音频,各治疗音频至少对应一个分类标签;

评估表,该评估表包含多个评估问题和多个评估结论,各评估结论分别对应至少一个所述的分类标签;

评估单元,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各评估问题的反馈结果,并根据反馈结果指向相应的评估结论;

发送单元,用于调取该评估结论对应的分类标签下的所有治疗音频的目录,向所述的移动终端推送该治疗音频目录;

编辑单元,用于根据移动终端的选择,对被选中的治疗音频进行编辑,生成耳鸣治疗音。

更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耳鸣治疗音的生成装置还包括耳鸣特征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的听力图;所述的编辑单元根据该用户的听力图对被选中的治疗音频进行特异化编辑。

优选地,所述的耳鸣治疗音的生成装置还包括耳鸣音素材库,该素材库包含若干常见耳鸣音的模拟音频;以及,模拟耳鸣音重现单元,用于根据该移动终端的选择在耳鸣音素材库中找出与用户的耳鸣音最接近的模拟音频,并根据该用户的自身感受对该模拟音频进行编辑,生成模拟耳鸣音。

优选地,所述的耳鸣治疗音的生成装置还包括耳鸣评估报告生成单元,用于输出所述的模拟耳鸣音以及所述的评估结论。

优选地,所述的耳鸣治疗音的生成装置,所述的模拟音频包括自然音、电音、机械音、纯音、日常生活音中的任意两种以上的音频。

本发明通过对用户的实际耳鸣情况进行评估调查,将用户的情绪、耳鸣影响程度等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的结果筛选治疗音频,最后通过对治疗音频的特异化编辑,实现治疗音的定制。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本发明可以根据用户的实时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作出定制化的耳鸣治疗音,提供多种耳鸣治疗音选择,丰富用户选择,增加用户使用的趣味性,同时设置智能提醒功能,从而吸引用户完成定期听音治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是通过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对用户进行自助耳鸣检测、耳鸣影响评估、输出耳鸣诊断报告、生成模拟耳鸣音和耳鸣治疗音。

该耳鸣治疗音的生成方法,包括:

S1)、获取用户耳鸣声学特征的步骤,获取用户的耳鸣声学特征的第一步可以通过直接输入用户的听力图获取,也可以通过纯音测听,按顺序释放1000 Hz,2000 Hz,4000 Hz,8000 Hz,16000 Hz,500 Hz, 250 Hz,125Hz的纯音音频,通过对移动终端音量的控制,请用户在刚一听到该音频发声时,按下按键,从而测出用户对每个频率最低的可听点,得出用户的听力损失情况;

S2)、建立耳鸣音素材库,该素材库包含若干常见耳鸣音的模拟音频,比如自然界声音(如鸟鸣、雷声、雨声等)、纯音、电子声、机械声(机械运转声、轰鸣声等)、日常生活常见音(人声、嘈杂声、歌声等);

S3)、用户利用移动终端在耳鸣音素材库中找出与用户的耳鸣音最接近的模拟音频,然后根据该用户自己的亲身感受对该模拟音频进行编辑,编辑工具有响度和频率范围控制按钮,患者自己根据自己的感受设置模拟音频的响度和频率,将其调节至最符合的程度,从而生成最佳的模拟耳鸣音;

a)、建立治疗音素材库,该素材库包含若干被划分成多个分类的治疗音频,各治疗音频至少对应一个分类标签,一般来说所述的治疗音素材库按照治疗音频的旋律和节奏分类,不同旋律的治疗音频被贴以适合在何种情绪下聆听的分类标签,比如焦虑、抑郁、烦躁等分类标签;

b)、建立评估表,该评估表包括HDAS问卷(医院抑郁焦虑评价量表)和THI问卷(耳鸣障碍评估表),耳鸣患者的检查与评估必须包括睡眠、耳鸣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有无焦虑、抑郁或其他伴随心理疾患、以及性格评估和详细了解患者家庭、生活及工作状况,HDAS问卷和THI问卷分别包含多个评估问题和多个评估结论,评估结论反应患者的精神和情绪状态,以及耳鸣对生活的影响程度,一个评估结论可能与多个分类标签对应;

c)、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对该评估表进行自评,根据各评估问题的反馈结果得到相应的评估结论,比如焦虑、抑郁、困扰程度等,利用该评估结论可以结合模拟耳鸣音生成耳鸣评估报告,当以上评估完成后,形成完整的耳鸣评估报告,可以分享、展示给医生或朋友圈,医生可以播放模拟耳鸣音,同时根据耳鸣评估报告为依据,为耳鸣患者诊断和治疗;

d)、调取该评估结论对应的分类标签下的所有治疗音频的目录,向所述的移动终端推送该治疗音频目录,用户在治疗音频目录中自主选择一段治疗音频;

e)、接收移动终端的选择,根据该用户的耳鸣声学特征对被选中的治疗音频进行特异化编辑,生成耳鸣治疗音。目前,针对治疗音频的编辑方法已经有多种,最常见的如掩蔽法、缺口频率音乐刺激法等,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是反相编辑法,即通过对治疗音频中患者存在听力损失的音频区域进行反相位调节,使编辑后的音频在患者听力损失的部分的相位与原来相反,因此患者刚好能够听到“正常”的音乐,这样可以降低大脑中与该音频对应的神经元的活跃度,改善耳鸣成因。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耳鸣治疗音生成方法的装置。该耳鸣治疗音的生成装置,包括:

耳鸣特征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的听力图,该耳鸣特征获取单元可以提供一个输入接口,供用户将现有听力图直接导入,或者该耳鸣特征获取单元通过调取移动终端的播放装置播放纯音进行测试;

耳鸣音素材库,该素材库包含若干常见耳鸣音的模拟音频,模拟音频包括自然音、电音、机械音、纯音、日常生活音中的任意两种以上的音频;

模拟耳鸣音重现单元,用于根据该移动终端的选择在耳鸣音素材库中找出与用户的耳鸣音最接近的模拟音频,根据该用户的自身感受自行对该模拟音频进行编辑,生成最佳模拟耳鸣音;

治疗音素材库,该素材库包含若干被划分成多个分类的治疗音频,各治疗音频至少对应一个分类标签;

评估表,该评估表包括HDAS问卷(医院抑郁焦虑评价量表)和THI问卷(耳鸣障碍评估表),各问卷均包含多个评估问题和多个评估结论,各评估结论分别对应至少一个所述的分类标签;

评估单元,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各评估问题的反馈结果,并根据反馈结果指向相应的评估结论;

耳鸣评估报告生成单元,用于输出所述的模拟耳鸣音以及所述的评估结论,形成完整的耳鸣评估报告;

发送单元,用于调取该评估结论对应的分类标签下的所有治疗音频的目录,向所述的移动终端推送该治疗音频目录;

编辑单元,用于根据移动终端的选择,根据该用户的听力图对被选中的治疗音频进行特异化编辑,生成定制的耳鸣治疗音;

计时单元,用于记录用户每日播放耳鸣治疗音的时长和累计播放时长,便于医生了解耳鸣患者的治疗情况;

智能提醒单元,用于在设定时间提醒用户收听耳鸣治疗音,以及在累计时长小于一定数值的时候进行提醒用户进行听音治疗。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