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痰瘀热痹型风湿热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9747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痰瘀热痹型风湿热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风湿热是一种与A组R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的非化脓性疾病,可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和皮下组织。本病初起是感受风热病邪,温毒上受,属中医“温病”等范畴;游走性身痛,关节痛属“行痹”;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多属“风湿热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多属“风寒湿痹”或“瘀血痹”;心脏炎则属“心痹”。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炎和心脏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和舞蹈病也偶尔见。目前,治疗风湿热的方法主要有:中医治疗、西医治疗等,西医治疗副作用比较大,难以标本兼治,而中医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治疗效果可靠。中医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风湿热以及疾病进展的不同时期,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辨证治疗,将本病分为:风热痹型、湿热痹型、寒湿热痹型、痰瘀热痹型、阴虚热痹型、血虚热痹型、营热心痹型。目前,市场上治疗风湿热的中药有多种,但是针对于痰瘀热痹型风湿热的中药并不多见,而且存在治疗时间长、治愈率低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治疗痰瘀热痹型风湿热的中药组合物,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痰瘀热痹型风湿热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痰瘀热痹型风湿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

大叶藻6-9份、胡莲12-15份、鹿角菜10-15份、三枝标15-20份、丝瓜络10-15份、浙贝母6-9份、巴山虎10-15份、五爪龙35-40份、香石藤15-20份、马蹄根20-25份、到老嫩10-15份、地锦20-25份、豆瓣七12-15份、麂子草6-9份、刺葡萄根40-45份、甘草3-6份。

配方中所涉及到的药材的来源及功能主治如下:

大叶藻【来源】药材基源:为眼子菜科植物大叶藻的全草【性味】味咸;性寒【归经】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水。主瘿瘤结核;疝瘕;水肿;脚气。

胡莲【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西藏洼瓣花的鳞茎。【性味】苦;甘;微寒【功能主治】清热化痰;解毒消肿;止血。主肺热咳喘;痰黄质稠;疮痈肿痛;外伤出血。

鹿角菜【来源】药材基源:为墨角藻科植物鹿角菜的藻体。【性味】咸;大寒【功能主治】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主劳热骨蒸;痰热咳嗽;肺结核;瘿瘤;瘰疬。

三枝标【来源】蕨类蹄盖蕨科三羽新月蕨Abacopteris triphylla (Sw.)Ching,以全草入药。【性味】微甘、辛,平。【功能主治】散毒消肿,清热化痰。主治毒蛇咬伤,跌打损伤,湿疹,皮炎,痈疮疖肿,急慢性支气管炎。

丝瓜络【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奥丝瓜成熟果实的维管束。【性味】味苦;性凉;【归经】归肺;肝;胃经【功能主治】通经活络;解毒消肿。主胸胁疼痛;风湿痹痛,经脉拘挛,乳汁不通,肺势咳嗽,痈前程疮毒,他痈。

浙贝母【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性味】味苦;性寒【归经】归肺;心经【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主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

巴山虎【来源】为茄科植物紫花茄的根。全年可采。【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除湿,祛瘀消肿。治风湿痹痛,痧气腹痛,头痛,牙痛,咽炎,扁桃体炎,疳积,跌打损伤,瘰疬。

五爪龙【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粗叶榕的根或枝条。【性味】甘;微苦;性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祛瘀消肿。主风湿痿痹;腰腿痛;痢疾;水肿;带下;瘰疬;跌打损伤;经闭;乳少。

香石藤【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披针叶五味子的茎藤及根。【性味】微苦;涩;性温【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腰痛。

马蹄根【来源】药材基源:为观音座莲科植物大观音莲的根茎。【性味】苦;涩;寒【归经】心;肺;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祛湿;活血止血;祛瘀止痛。主泄泻;痢疾;肾炎水肿;胃脘疼痛;肺痨;咳血;崩漏;跌打肿痛;风湿痛。

到老嫩【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大叶冷水花的全草。【性味】淡;性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止痛;利尿消肿。主无名肿毒;跌打骨折;小便不利;浮肿。

地锦【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爬山虎的藤茎或根。【性味】味辛;微涩;性温【归经】肝经【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活血通络。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偏正头痛;产后血瘀;腹生结块;跌打损伤;痈肿疮毒;溃疡不敛。

豆瓣七【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狭叶楼梯草的全草。【性味】苦;性寒【功能主治】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痈疽肿痛。

麂子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华南马尾杉的全草。【性味】苦;凉【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主关节肿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咳喘;热淋;毒蛇咬伤。

刺葡萄根【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刺葡萄的根。【性味】甘;微苦;平;无毒【功能主治】散瘀消积;舒筋止痛。主吐血;腹胀症积;关节肿痛;筋骨伤痛。

甘草【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痰瘀热痹型风湿热的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肌肤发热,经久不愈;或关节变形,活动不利;或皮下结节,红斑色紫暗,舌质色暗、有齿痕,舌苔白厚或黄白相间而黏腻,脉多弦滑数。本发明采用科学的配比,配方中的各药物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用,所制成的中药具有化痰清热、祛瘀通络等功效,能有效治疗痰瘀热痹型风湿热,多年来,通过对40例患者的使用表明,有效率达95%,治疗效果好,治愈后随访一年不再复发。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抽样方法

从我单位近多年来确诊为痰瘀热痹型风湿热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病人,其中,男46例,女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人。两组年龄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试验方法

2.1对照组患者使用痰瘀痹痛汤,按说明书服用,疗程8周。

2.2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1制得的胶囊,早、中、晚各一次。疗程8周。

3、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痰瘀热痹型风湿热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显效:痰瘀热痹型风湿热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痰瘀热痹型风湿热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无效:痰瘀热痹型风湿热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3.2治疗统计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

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的组方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痰瘀热痹型风湿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的例子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具体实施例1

称取大叶藻6克、胡莲12克、鹿角菜10克、三枝标15克、丝瓜络10克、浙贝母6克、巴山虎10克、五爪龙35克、香石藤15克、马蹄根20克、到老嫩10克、地锦20克、豆瓣七12克、麂子草6克、刺葡萄根40克、甘草3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1天用量的胶囊剂。

用于治疗痰瘀热痹型风湿热。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具体实施例2

称取大叶藻8克、胡莲14克、鹿角菜14克、三枝标17克、丝瓜络13克、浙贝母8克、巴山虎14克、五爪龙37克、香石藤17克、马蹄根22克、到老嫩14克、地锦22克、豆瓣七14克、麂子草8克、刺葡萄根42克、甘草5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1天用量的胶囊剂。

用于治疗痰瘀热痹型风湿热。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具体实施例3

称取大叶藻9克、胡莲15克、鹿角菜15克、三枝标20克、丝瓜络15克、浙贝母9克、巴山虎15克、五爪龙40克、香石藤20克、马蹄根25克、到老嫩15克、地锦25克、豆瓣七15克、麂子草9克、刺葡萄根45克、甘草6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1天用量的胶囊剂。

用于治疗痰瘀热痹型风湿热。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