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牛口疮的中药洗剂,属于兽用药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牛口疮又名牛口炎,是口腔黏膜的炎症。包括舌炎、腭炎和齿龈炎。各种家畜都可发生,尤以牛多发。其症状为:病畜食欲减少或拒食,口流灰白色恶臭黏液,颊部、齿龈、舌、咽等处发生假膜性炎症,或糜烂坏死溃疡,舌、齿龈易出血,颌下淋巴结及唾液腺呈轻度肿胀。有时体温升高。如不及时治疗,会因继发感染而死亡。
目前, 西医治疗牛口疮病通常采用牛蹄灵,青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其存在费用较高、副作用较大、对药物的依赖性强、容易复发,疗效不够理想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药力强、疗效快、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安全可靠的治疗牛口疮的中药洗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牛口疮的中药洗剂,由山豆根500~800g、苦棟木500~800g、水10~15kg文火熬制浓缩成2~2.5kg洗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由山豆根650g、苦棟木650g、水12kg文火熬制浓缩成2kg洗剂。
用法用量为:每次用洗剂500~600g清洗患处,3次/天,3~4天即可痊愈。
上述技术方案中:
山豆根,也叫岩苦参,性味寒,有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效。主治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开宝本草》记载:“主解诸药毒,止痛。消疮肿毒,急黄发热咳嗽,杀小虫。”《本草求真》记载:“山豆根,功专泻心保肺,及降阴经火逆,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缘少阴之脉,上循咽喉,咽喉虽处肺上,而肺逼近于心,故凡咽喉肿痛,多因心火挟其相火交炽,以致逼迫不宁耳。治常用此以降上逆之邪,俾火自上达下,而心气因尔以除。”《本草经疏》记载:“山豆根,甘所以和毒,寒所以除热,凡毒必热必辛,得清寒之气,甘苦之味,则诸毒自解,故为解毒清热之上药。凡痛必因于热,毒解热散,则痛 自止,疮肿自消。急黄,乃血热极所发,故必发热,热气上熏则发咳嗽。诸虫亦湿热所化,故悉主之,而多获奇效也。”
苦棟木,具有行气止痛、杀虫之功效,本发明中有助药效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泻心保肺、行气止痛、降阴火逆、解毒、消疮、杀虫等功效,其药力强;采用清洗局部用药治疗,有效避免药物沉积于体内对肠胃造成伤害,而且使药力直达患处,能快速消疮消肿,治疗牛口疮效果尤为显著。本发明药味少,价格低廉,具有成本低、药力强、疗效快、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安全可靠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治疗牛口疮的中药洗剂,由山豆根500g、苦棟木800g、水10kg文火熬制浓缩成2kg洗剂。
实施例2:一种治疗牛口疮的中药洗剂,由山豆根650g、苦棟木650g、水12kg文火熬制浓缩成2kg洗剂。
实施例3:一种治疗牛口疮的中药洗剂,由山豆根800g、苦棟木500g、水15kg文火熬制浓缩成2.5kg洗剂。
采用本发明所述洗剂治疗牛口疮病例198例,每次用洗剂500~600g清洗患处,3次/天,治疗3天后痊愈189例,治愈率为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