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用安眠巴布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9701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外用安眠巴布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治疗失眠主要集中于西药治疗及中药、针灸及心理疗法治疗,但是西药存在肝肾毒性等副作用,同时易出现晨起“宿醉反应”,停药后易反弹;中药由于口感不佳以及患者对针刺有创干预疼痛的不耐受使得患者对这些行之有效的疗法望而却步;心理疗法费用高昂,而且由于中国人对心理疾病的偏见也使得病人不愿于心理门诊就医。

穴位敷贴疗法是一种特殊的针灸疗法,而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失眠疗效显著,且疗效优于镇静安眠药,如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目前临床用于治疗睡眠障碍的穴位敷贴疗法多由药粉与辅助成分搅拌而成,涂抹在无纺布上,然后贴敷在相应的穴位上进行不同类型睡眠障碍的治疗。虽然这种疗法对睡眠障碍疗效较好,但是透皮吸收较少,浪费原药材,敷贴成本较高,而且药粉混凝膏粘附在相应的穴位上会有溢出,容易粘附在衣服上,造成局部皮肤、衣服尽是药膏,不易清洗,由于背衬层与皮肤的直接接触,还容易引起局部皮肤过敏,并且药物要长期放置冰箱中以防止药物变质,保存不便。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410779455.8,公开日2015.03.25,公开了一种治疗中老年抑郁症失眠的中药敷贴剂,选择中药草柏枝、梦花、太阳针、定心散、含羞草、长春花、石菖蒲、菠菜子、梵天花根、大剑叶木、柠条根、牛尾菜研末,取适量加水及蜂蜜少许调成糊状,贴敷于相应穴位;中国专利文献CN201510771439.9,公开日2016.01.13,公开了一种治疗肝郁瘀阻型失眠的穴位敷贴,由柴胡、郁金、菖蒲、赤芍、丹参、川芎制成,具体是将将药材按比例混合,粉碎,加冰片、饴糖、水拌匀制膏,制成大小2cm×2cm、厚0.5cm、重3克的药饼;中国专利文献CN201110262930.0,公开日2012.01.11,提供了一种外用的安眠中药制剂,由主要药效成分及辅料组成,其主要药效成分由下列组分:人参、黄芪、当归、五味子、石菖蒲和远志,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将所述的主要药效成分按重量份分别干燥和粉碎,过筛并混合;(2)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与所述的辅料混合,混匀搅拌;所得糊状调和物即为外用的安眠中药制剂。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广大失眠患者的痛苦,有必要提供一种疗效更显著,制备更为简单、方便,价格低廉,便于使用和保存的治疗失眠的方法和产品,然而目前还未见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外用安眠巴布剂。

本发明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所述的外用安眠巴布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的目的是,提供所述的外用安眠巴布剂的用途。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外用安眠巴布剂,所述的外用安眠巴布剂是按照以下方法制备的:

a)制备中药组合物的浸膏粉末,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原料药组成及重量份数为:人参4-6份、黄芪4-6份、当归2-3份、五味子2-3份、远志2-3份、菖蒲2-3份;

b)将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聚丙烯酸钠、氮酮混合后作为A相,搅拌均匀;将步骤a)制备的浸膏粉末、乙二氨四乙酸和纯化水溶解作为B相;将B相和A相搅拌均匀成膏体,涂抹在支持层上;其中所述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聚丙烯酸钠、氮酮的质量比为(1.2-1.6):(12-16):(1.5-2.2):(1-1.4),所述的浸膏粉末、乙二氨四乙酸、纯化水的质量比为(2.5-3.5):(0.8-1.2):(15-20),所述的A相与B相的质量比为(16.8-20.1):(18.7-24.3);

c)将涂有膏体的支持层置于30-50℃干燥箱干燥20-50分钟,上覆背衬层。

优选地,所述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聚丙烯酸钠、氮酮的质量比为1.4:14:2:1.2。

优选地,所述的浸膏粉末、乙二氨四乙酸、纯化水的质量比为3:1:17.4。

优选地,所述的A相与B相的质量比为18.6:21.4。

优选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原料药组成及重量份数为:人参4份、黄芪4份、当归2份、五味子2份、远志2份、菖蒲2份。

优选地,所述的浸膏粉末制备方法为:将人参、黄芪、当归、五味子、远志、菖蒲混合、粉碎、过筛,在5-10倍量的50%-80%体积浓度的乙醇浸泡10-60分钟后,按提取1-3小时和提取1-3次进行煎煮取汁,过滤,合并滤液,旋转蒸发回收溶剂乙醇,在水浴锅蒸至稠膏后放入干燥箱,干燥成浸膏粉末。

优选地,所述的浸膏粉末制备方法为:将人参、黄芪、当归、五味子、远志、菖蒲混合、粉碎、过筛,在8倍量的70%体积浓度的乙醇浸泡30分钟后,按提取2小时和提取2次进行煎煮取汁。

优选地,所述的支持层是无纺布、人造棉布或法兰绒;所述的背衬层是聚乙烯瓦楞膜。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外用安眠巴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中药组合物的浸膏粉末,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原料药组成及重量份数为:人参4-6份、黄芪4-6份、当归2-3份、五味子2-3份、远志2-3份、菖蒲2-3份;

b)将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聚丙烯酸钠、氮酮混合后作为A相,搅拌均匀;将步骤a)制备的浸膏粉末、乙二氨四乙酸和纯化水溶解作为B相;将B相和A相搅拌均匀成膏体,涂抹在支持层上;其中所述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聚丙烯酸钠、氮酮的质量比为(1.2-1.6):(12-16):(1.5-2.2):(1-1.4),所述的浸膏粉末、乙二氨四乙酸、纯化水的质量比为(2.5-3.5):(0.8-1.2):(15-20),所述的A相与B相的质量比为(16.8-20.1):(18.7-24.3);

c)将涂有膏体的支持层置于30-50℃干燥箱干燥20-50分钟,上覆背衬层。

为实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外用安眠巴布剂在制备治疗失眠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外用安眠巴布剂用时揭掉背衬层即可,贴敷在神阙、气海、足三里(单侧、左右交替)穴位上。

本发明优点在于:

1、透皮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

2、使用感官好,易于被患者接受;

3、提高了药物利用率,可避免药物浪费;

4、制备更为简单、方便,价格低廉;

5、更易清洁,不粘皮肤和衣服;

6、保存方便,黏贴到相应穴位后可达到长久刺激穴位的目的,可以随身携带。

综上,本发明的外用安眠巴布剂适于推广到医院、社区及家庭中广泛使用,使其得以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本发明外用安眠巴布剂的制备(一)

(1)将人参、黄芪、当归、五味子、远志、菖蒲按照重量比2:2:1:1:1:1的比例(用药总量为675g)混合、粉碎、过100目筛,在8倍量的70%体积浓度的乙醇浸泡30分钟后,按提取2小时和提取2次进行煎煮取汁,纱布过滤,合并滤液,旋转蒸发回收溶剂乙醇,在水浴锅蒸至稠膏后放入60℃真空干燥箱,真空干燥成浸膏粉末待用;

(2)将1.4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14g甘油、2g聚丙烯酸钠(NP700)、1.2g氮酮混合后作为A相,搅拌均匀;3g浸膏粉末、1g乙二氨四乙酸(EDTA)和17.4g纯化水超声溶解作为B相;将B相倒入A相搅拌均匀后置于涂布机初始位置,涂抹在无纺布上,涂抹药物的厚度为1mm,涂抹大小为2×2cm;

(3)将涂有膏体的无纺布置于40℃鼓风干燥箱干燥30分钟,上覆聚乙烯瓦楞膜。

实施例2本发明外用安眠巴布剂的制备(二)

(1)将人参、黄芪、当归、五味子、远志、菖蒲按照重量比4:6:2:3:2:3的比例(用药总量为675g)混合、粉碎、过100目筛,在5倍量的80%体积浓度的乙醇浸泡10分钟后,按提取3小时和提取1次进行煎煮取汁,纱布过滤,合并滤液,旋转蒸发回收溶剂乙醇,在水浴锅蒸至稠膏后放入60℃真空干燥箱,真空干燥成浸膏粉末待用;

(2)将1.2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16g甘油、1.5g聚丙烯酸钠(NP700)、1.4g氮酮混合后作为A相,搅拌均匀;2.5g浸膏粉末、1.2g乙二氨四乙酸(EDTA)和15g纯化水超声溶解作为B相;将B相倒入A相搅拌均匀后置于涂布机初始位置,涂抹在无纺布上,涂抹药物的厚度为2mm,涂抹大小为1×1cm;

(3)将涂有膏体的无纺布置于30℃鼓风干燥箱干燥50分钟,上覆聚乙烯瓦楞膜。

实施例3本发明外用安眠巴布剂的制备(三)

(1)将人参、黄芪、当归、五味子、远志、菖蒲按照重量比6:4:3:2:3:2的比例(用药总量为675g)混合、粉碎、过100目筛,在10倍量的50%体积浓度的乙醇浸泡60分钟后,按提取1小时和提取3次进行煎煮取汁,纱布过滤,合并滤液,旋转蒸发回收溶剂乙醇,在水浴锅蒸至稠膏后放入60℃真空干燥箱,真空干燥成浸膏粉末待用;

(2)将1.6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12g甘油、2.2g聚丙烯酸钠(NP700)、1g氮酮混合后作为A相,搅拌均匀;3.5g浸膏粉末、0.8g乙二氨四乙酸(EDTA)和20g纯化水超声溶解作为B相;将B相倒入A相搅拌均匀后置于涂布机初始位置,涂抹在无纺布上,涂抹药物的厚度为0.5mm,涂抹大小为3×3cm;

(3)将涂有膏体的无纺布置于50℃鼓风干燥箱干燥20分钟,上覆聚乙烯瓦楞膜。

实施例4本发明外用安眠巴布剂的制备(四)

(1)将人参、黄芪、当归、五味子、远志、菖蒲按照重量比4:4:3:3:2:2的比例(用药总量为675g)混合、粉碎、过100目筛,在8倍量的70%体积浓度的乙醇浸泡30分钟后,按提取2小时和提取2次进行煎煮取汁,纱布过滤,合并滤液,旋转蒸发回收溶剂乙醇,在水浴锅蒸至稠膏后放入60℃真空干燥箱,真空干燥成浸膏粉末待用;

(2)将1.4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14g甘油、2g聚丙烯酸钠(NP700)、1.2g氮酮混合后作为A相,搅拌均匀;2.5g浸膏粉末、0.8g乙二氨四乙酸(EDTA)和20g纯化水超声溶解作为B相;将B相倒入A相搅拌均匀后置于涂布机初始位置,涂抹在无纺布上,涂抹药物的厚度为1mm,涂抹大小为2×2cm;

(3)将涂有膏体的无纺布置于40℃鼓风干燥箱干燥30分钟,上覆聚乙烯瓦楞膜。

实施例5本发明外用安眠巴布剂的制备(五)

(1)将人参、黄芪、当归、五味子、远志、菖蒲按照重量比4:4:2:3:3:3的比例(用药总量为675g)混合、粉碎、过100目筛,在10倍量的50%体积浓度的乙醇浸泡60分钟后,按提取3小时和提取1次进行煎煮取汁,纱布过滤,合并滤液,旋转蒸发回收溶剂乙醇,在水浴锅蒸至稠膏后放入60℃真空干燥箱,真空干燥成浸膏粉末待用;

(2)将1.2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12g甘油、2.2g聚丙烯酸钠(NP700)、1.4g氮酮混合后作为A相,搅拌均匀;3g浸膏粉末、1g乙二氨四乙酸(EDTA)和17.4g纯化水超声溶解作为B相;将B相倒入A相搅拌均匀后置于涂布机初始位置,涂抹在无纺布上,涂抹药物的厚度为2mm,涂抹大小为1×1cm;

(3)将涂有膏体的无纺布置于50℃鼓风干燥箱干燥20分钟,上覆聚乙烯瓦楞膜。

实施例6本发明外用安眠巴布剂的制备(六)

(1)将人参、黄芪、当归、五味子、远志、菖蒲按照重量比6:4:3:2:2:2的比例(用药总量为675g)混合、粉碎、过100目筛,在5倍量的80%体积浓度的乙醇浸泡60分钟后,按提取2小时和提取2次进行煎煮取汁,纱布过滤,合并滤液,旋转蒸发回收溶剂乙醇,在水浴锅蒸至稠膏后放入60℃真空干燥箱,真空干燥成浸膏粉末待用;

(2)将1.4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14g甘油、2g聚丙烯酸钠(NP700)、1.2g氮酮混合后作为A相,搅拌均匀;3.5g浸膏粉末、1g乙二氨四乙酸(EDTA)和17.4g纯化水超声溶解作为B相;将B相倒入A相搅拌均匀后置于涂布机初始位置,涂抹在无纺布上,涂抹药物的厚度为1mm,涂抹大小为2×2cm;

(3)将涂有膏体的无纺布置于40℃鼓风干燥箱干燥40分钟,上覆聚乙烯瓦楞膜。

实施例7本发明外用安眠巴布剂的动物实验

1实验方法

1.1模型制备

用弱碱性0.9%氯化钠溶液与PCPA配置成1%混悬液,每日上午10:00按照300mg/kg腹腔注射PCPA,连续注射2天。

1.2药物制备和分组

PCPA造模后雄性ICR小鼠36只,随机分为本发明外用安眠巴布剂、对照贴及空白贴(不含中药提取物)3组,每组12只。

本发明组:根据《药理实验方法学》人用量(3g)与实验动物给药剂量换算,应用体表面积法,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出对应剂量的外用安眠贴巴布剂。

对照组:使用作为对照的巴布剂,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所述方法,不同之处仅在于使用山梨醇替代甘油、二甲基亚砜替代氮酮。

空白组:使用作为空白对照的巴布剂,其只含有同等剂量的基质成分,不含药物。

1.3对ICR小鼠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的影响

“神阙穴”脱毛(神阙穴定位在脐中),敷贴相应巴布剂,上午8:00-9:00进行相应干预,1次/日,连续7日。末次给药1h后,每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50mg/kg,观察记录入睡潜伏期(Sleep Latency,SL,即翻正反射消失达1min以上的时间)和睡眠持续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即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的时间)。

1.4对ICR小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作用的影响

末次给药1h后,每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35mg/kg,观察30min内翻正反射消失达1min以上的小鼠只数。

1.5对ICR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末次给药30min后,用TSE小动物行为记录分析系统测10min内小鼠自发活动次数、运动距离及运动速度。正式记录前2天,每只小鼠单独适应记录环境10min/次/天,适应完毕后用75%酒精擦拭记录区域底板,去除异味。

2实验结果

2.1对小鼠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影响

结果见表1。

①对小鼠睡眠潜伏期的影响:本发明组较空白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

②对小鼠睡眠持续时间的影响:本发明组较空白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

表1对ICR小鼠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的影响

2.2对小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作用影响

结果见表2,表明本发明组较空白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

表2对ICR小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作用的影响

2.3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结果见表3,表明本发明组较空白组及对照组在活动次数、运动距离、运动速度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均为P<0.01,P<0.05)。

表3对ICR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外用安眠巴布剂在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方面效果显著,因此能显著提高疗效。

实施例8本发明外用安眠巴布剂的使用感官评价

将实施例1-6以及实施例7中对照组的巴布剂贴于10名志愿受试者手腕背部,对膜残留性、皮肤追随性、使用舒适性进行评价。总分为10分,每组3个平行。结果见表4,表明本发明制备的外用安眠巴布剂使用感官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巴布剂(分别均为P<0.05)。

表4使用感官评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