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中风先兆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239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中风先兆的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中风先兆是因为血管受阻而导致缺血或者血管破裂出血而导致细胞坏死或即将坏死,其症状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脚麻木等,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则后果不堪设想。风易患者多为高血压、舒张压升高或波动较大者更易发生。冠心病同时脑动脉硬化及风湿性心脏病易引起脑栓塞。糖尿病血粘稠度高多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血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其它为颈椎病肥胖、吸烟与饮酒、性情急躁、气候与季节等都存在危险因素。治疗中风先兆从药物开始,实际上,药物治疗期可能较短,病情已受控制后的复康治疗期往往长得多。治疗中风先兆要对症下药,利用中草药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

本发明用于治疗中风先兆护理的中药配方,针对中风先兆病因病机,以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清热疏风,通经活血、行血消肿,活血散瘀,散结通络,散结消肿为治则,使邪伏、病退、正复而身安,达到清热化痰,通腑泻浊的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上的问题,特提供了一种效果明显、疗程较短的治疗中风先兆的中药配方。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制成该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生石决明28g,生石膏28g,黛蛤粉28g,龙胆草19g,栀子9g,天竺黄9g,九节菖蒲9g,旋覆花9g,赭石9g,知母9g,黄柏9g,牛膝9g,川郁金9g,竹茹11g,滑石11g,磁石11g,羚羊角粉0.6g,犀角粉0.6g。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和使用方法:水煎服:每天1剂,7剂为一疗程,需要用药2-6疗程。

发明用于治疗中风先兆的中药配方,选择天然药物,针对中风先兆病因病机,各味药材各具其效,互相协调,方中龙胆草、石决明、羚羊角粉熄风镇肝、泻肝胆火;旋覆花、赭石、磁石潜阳镇肝;牛膝引热下行;生石膏专清胃热,栀子泻三焦火;黛蛤粉化痰清热;竹茹降逆和胃;天竺黄清热豁痰,安神凉心;郁金入心,解郁凉血犀角粉解毒凉血;石菖蒲、芳香通窍,清神志而化痰。上述诸味药物共用,相互协同相得益彰,共奏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清热疏风、通经活血、行血消肿、活血散瘀、散结通络、通便活血之效,使邪伏、病退、正复而身安,达到化瘀涤痰通络,治疗中风先兆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中风先兆的的中药配方,按重量份数包括以下中药成分:生石决明28g,生石膏28g,黛蛤粉28g,龙胆草19g,栀子9g,天竺黄9g,九节菖蒲9g,旋覆花9g,赭石9g,知母9g,黄柏9g,牛膝9g,川郁金9g,竹茹11g,滑石11g,磁石11g,羚羊角粉0.6g,犀角粉0.6g。

实施例2:如果患者有痰多症状,在上述组分中加半夏9g,广皮6g,茯苓11g。

水煎服:每天1剂,7剂为一疗程,需要用药2-6疗程。

以下通过实用例来阐明本发明所述用于中风先兆护理的中药配方的临床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50例中风先兆患者,患者平均年龄45±20岁(25~65岁),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的中风先兆诊断标准,全部诊断为中风先兆患者。

50例中风先兆患者全部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脚麻木等症状。

2、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身体恢复正常;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能够自理;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或加重,判定为无效。

3、治疗结果

50例中风先兆患者治疗3~4疗程后,治愈38例,治疗显效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

典型案例:

王某,62岁,男性,因“左侧肢体活动障碍40天,”于2012年12月10日转入我科。入院诊断:1.脑梗塞后遗症;2.高血压病 高危组;查体:T 36.3℃ P84次/分 R20次/分 BP124/83mmHg。神志清楚,言语清晰,双侧瞳孔等大、圆形、3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四肢浅感觉正常,左上肢肌张力减低,左下肢肌张力正常,左上肢肌0级,左下肢肌力4级。右侧上下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经研究决定采用中药治疗,服用本发明配方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第二诊:腿脚逐渐恢复行动力,继服12剂,三诊:病症基本解除,之后,为巩固治疗效果,嘱继续服用12剂。随访1年,一切正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