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93415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风又名“卒中”,“风”含有来势快,变化多、晕仆等意思。本病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喁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为主要症状,其包括现代医学的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面神经麻痹等疾病。

中风即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疾病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已严重危及人类健康,危及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目前不知有多少病人因为中风偏瘫而多年卧床不起,或行动不便,或神智不清,有多少患者由于长年生活不能自理而痛不欲生。这不能不使人感到中风瘫痪对患者、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有多么严重,不能不重视“中风偏瘫”的防治研究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组合物配伍精当,具有收益气活血、化瘀通络、醒脑利窍的功效。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黄芪300-600份、川芎180-300份、丹参180-300份、地龙90-200份、水蛭50-150份、石菖蒲90-200份、远志50-150份、葛根100-200份。

较佳地,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黄芪400-500份、川芎200-250份、丹参200-250份、地龙100-150份、水蛭80-120份、石菖蒲100-150份、远志70-110份、葛根120-180份。

较佳地,所述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成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

较佳地,所述胶囊剂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按比例称取黄芪、川芎、丹参、地龙、水蛭、石菖蒲、远志及葛根,混合后备用;

(2)将上述混合后的药材加6-10倍的水煎煮2-3次,每次1-3h,合并煎液,过滤,得到滤液;

(3)将滤液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再加入淀粉混匀,装入胶囊壳,即得所述胶囊剂。

较佳地,所述稠膏在60-80℃条件下的相对密度为1.15-1.25。

较佳地,所述浓缩为减压浓缩,所述减压浓缩在50-70℃的条件下进行。

以上组合物中: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肝、脾、肺、肾经,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津、利水消肿的功效。为补气之要药,健脾益肺,益气通络,配合诸活血之品,其行气补气活血之功更甚,故重用之为本方之君药。

川芎、丹参为臣药。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经,有活血行气、化瘀通络、祛风散寒止痛之功,为血中之气药,其性辛香走窜,可温通经络,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走而不守,既能上行头目,又可外彻皮毛,旁达四肢,更可通行血脉;丹参味苦,性寒,归心包、肝经,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养血安神之功,有“一味丹参功似四物”之说,两者合用相得益彰,活血、养血、行血,共司臣职。

地龙、水蛭为佐药。地龙咸寒,入肝、肺、膀胱经,有入络剔邪,畅通气血,熄风止痉的功效。水蛭性平,咸苦,归肝、膀胱经,活血破血,攻破之力甚强,与地龙相伍,可佐君臣,增活血、破血、祛瘀生新之效。

远志、石菖蒲、葛根为使药。远志辛苦微温,归心、肝、脾、肺经,有养心安神、祛痰开窍、解毒消肿之功。石菖蒲辛苦温,归心、胃经,有化食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的功效。远志、石菖蒲二者合用,既能化痰开窍,又能交通心肾。配性凉,具有清香、升阳之功的葛根,更能醒脑开窍,三药合用而领使命。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配伍依据为:中风病乃气血亏损,精髓暗耗,内伤积损为本,风、火、痰、瘀乃本虚演变所致,使机体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清代名医王清任认为:中风属于“气虚血瘀,指出:治病之要诀,在于明白气血”。所以治疗中风必须抓住气血这个根本,用以补气药为主,活血化瘀为辅的“益气通络汤”治疗本病并沿用至今。中风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正气日耗,瘀血更阻,气虚血瘀之象更为明显,气血运行不畅,痹阻络脉,筋脉失养致使肢体偏枯痿废,瘀血上逆,壅塞脑络血脉,病延日久,气虚精亏,脑失所养,脑络闭塞,髓海失充,则元神失聪,智能衰减。由此可见,气虚血瘀、脉络瘀阻清窍是该病的主要病机,治疗当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醒脑利窍为大法。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全方配伍合理,遵循“君、臣、佐、使”原则,以黄芪为君药,具有行气补气活血的功效,以川芎、丹参为臣药,共司活血、养血、行血之臣职,以地龙、水蛭为佐药,可佐君臣,增活血、破血、祛瘀生新的功效,以远志、石菖蒲、葛根为使药,性能温和,具有养心安神、交通心肾、醒脑开窍的功效,这8种中药合用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醒脑利窍的功效,且平稳而不伤五脏,无毒副作用。用于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之气虚血瘀,脉络闭阻,窍闭神逆证,症见半身不遂,抬举无力,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缠绵不去,甚智能减退者,具有确切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这些方面。

实施例1

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黄芪445g、川芎230g、丹参234g、地龙130g、水蛭100g、石菖蒲130g、远志100g、葛根160g。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胶囊剂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按比例称取黄芪、川芎、丹参、地龙、水蛭、石菖蒲、远志及葛根,混合后备用;

(2)将上述混合后的药材加6倍的水煎煮2次,每次1h,合并煎液,过滤,得到滤液;

(3)将滤液在50℃条件下进行减压浓缩,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80℃条件下)的稠膏,干燥、粉碎,再加入淀粉混匀,装入胶囊壳,制成1000粒,即得所述胶囊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其它工艺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不同之处在于:

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黄芪300g、川芎180g、丹参180g、地龙90g、水蛭50g、石菖蒲90g、远志50g、葛根100g。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其它工艺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不同之处在于:

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黄芪600g、川芎300g、丹参300g、地龙200g、水蛭150g、石菖蒲200g、远志150g、葛根200g。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其它工艺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不同之处在于:

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黄芪400g、川芎200g、丹参200g、地龙100g、水蛭80g、石菖蒲100g、远志70g、葛根120g。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其它工艺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不同之处在于:

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黄芪500g、川芎250g、丹参250g、地龙150g、水蛭120g、石菖蒲150g、远志110g、葛根180g。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其它工艺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胶囊剂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按比例称取黄芪、川芎、丹参、地龙、水蛭、石菖蒲、远志及葛根,混合后备用;

(2)将上述混合后的药材加10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3h,合并煎液,过滤,得到滤液;

(3)将滤液在70℃条件下进行减压浓缩,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60℃条件下)的稠膏,干燥、粉碎,得到稠膏粉末,再加入淀粉混匀,淀粉与粉碎后的稠膏粉末的重量比为0.2-0.5:1,装入胶囊壳,制成1000粒,即得所述胶囊剂。

上述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也可以按常规的制剂工艺制成片剂、颗粒剂、口服液。

本发明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为:一般胶囊剂为每次三粒,每日两次;口服液每次150ml,每日两次;片剂、颗粒剂为每次三粒,每日两次。

临床疗效观察:

一、一般性资料:选取临床中风患者46例,其中男23例,女23例;31-45岁5例,46-60岁16例,60岁以上25例。

二、分组

将4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胶囊剂)、对照组(静脉滴注药物组),每组各23例。

三、临床用药

(1)观察组1:将实施例1制备好的胶囊剂给患者口服,每次三粒,每日两次,2周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不予其它药物干预。

(2)对照组(静脉滴注药物组):蛇毒抗栓酶0.5μm/日,给药方式:静脉注射,4周为一疗程,共二个疗程,不予其它药物干预。

四、评价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消失为准,分为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基本痊愈:语言清晰、行动自如、生活自主,能做一般劳动。

显效:语言基本清晰,行动基本自如,能基本独立生活。

有效:语言基本清晰,但行动稍有不便。

无效:脑晕欲仆、偏身麻木、半身不遂、语言障碍。

五、结果

参见表1为观察组1与对照组显效率比较表。由表1可看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表1

将本发明实施例1-6制得的胶囊设为观察组1-6,其中观察组1为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好的胶囊。各组用药后临床效果比较见表2。

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使用观察组1及观察组6的药物配方,益气活血、化瘀通络、醒脑利窍的功效最优,基本痊愈的人数最多,总有效率也最高。

六、典型案例

病例1

陈某,男,60岁。患中风3年多,现有症状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躺在病床上无行动不便,住院或门诊治疗,历经3年多仍不见明显缓解,将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好的胶囊剂给患者口服,每次三粒,每日两次,2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口眼恢复正常,躺床上可自行翻身,再服用1个疗程,有人扶着可缓慢行动,效果明显;再辅以3个疗程的巩固期,疗程结束后,诸症回复如常,基本痊愈。

病例2

刘某,男,55岁,近2月来劳作过甚,突感脑晕翻仆、行走不稳、右侧肢体麻木、动则汗出、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头颅ct报告为:左侧放射冠脑梗塞。将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好的胶囊剂给患者口服,每次三粒,每日两次,2周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不予其它药物干预。疗程结束后,诸症回复如常,基本痊愈。

病例3

梁某,女,58岁,患中风5年多,肢体麻木,且下肢软而无力,行走蹒跚,言语不利,舌质黯淡,苔薄白,脉弦迟。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胶囊剂口服,每次三粒,每日两次,2周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不予其它药物干预。2个疗程结束后,诸症明显好转,言语流畅、肢体有力而不麻木,3个疗程结束后,诸症回复如常,再加以2个疗程的巩固期,患者可生活自理、行走平稳,基本痊愈。

另外,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无毒副作用,经急性毒性试验及长期毒性试验,按临床允许的药量给予小鼠灌胃,小鼠活动正常;按临床允许的最大浓度给大鼠给药,大鼠活动及各项检测结果无异常。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