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母婴用品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奶瓶。
背景技术:
婴儿奶瓶在喂给过时一般需要掌握剂量,尤其是初生儿,每次喂给一般在20ml左右,若偏差较大,则对其生长发育不利;目前的奶瓶表面虽都标有刻度,在瓶中液面的高低发生变化后,根据喂给前后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值,即可知道倒出了多少剂量;但是对于一些知识水平十分有限的人,特别是一些乡村的老人,在使用该种奶瓶时,由于记性和计算能力十分有限,很难掌握准确的喂给剂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拉式定量奶瓶,该提拉式定量奶瓶一次只能连续供给确定量的奶液,可使每次的奶液喂给量精准无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该提拉式定量奶瓶包括瓶体、瓶盖;所述瓶盖的中心设有一个贯穿瓶盖的吸管,所述吸管可沿瓶体轴线上下抽拉;所述吸管下端连接一个定量腔,所述定量腔的上底处设有方向从腔内至腔外的上单向阀,定量腔的下底处设有方向从腔外至腔内的下单向阀。
作为优选,所述吸管的外壁与所述瓶盖之间气密配合,所述瓶盖上设有方向从瓶盖外侧至瓶盖内侧的补气单向阀。
作为优选,所述定量腔的容积为20ml-40ml。
作为优选,所述定量腔由上下扣合的上扣盒、下扣盒构成,所述上扣盒、下扣盒的周壁气密配合,并可相对推移,以调节扣合深度,从而调节所述定量腔的容积。
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该提拉式定量奶瓶包括瓶体、瓶盖;所述瓶盖的中心设有一个贯穿瓶盖的吸管,所述吸管可绕瓶体轴线旋转;所述吸管包括上半段和下半段;所述上半段为螺管、下半段为与所述螺管相配合的螺杆;所述下半段连接一个定量腔,所述定量腔的上底处设有方向从腔内至腔外的上单向阀,定量腔的下底处设有方向从腔外至腔内的下单向阀;所述定量腔被限制于所述瓶体内壁的竖向滑槽内,使所述定量腔只能沿该竖向滑槽上下滑移,而无法旋转,从而在旋转所述吸管的上半段时,使所述定量腔在所述竖向滑槽内滑移。
另外,第一种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亦适用于第二种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提拉式定量奶瓶在喂奶时,可每次使所述定量腔沉降到液面下方,则奶液将从所述下单向阀进入定量腔内,使其充满;然后将该定量腔提升到液面以上,这样,一次只能连续吸取所述定量腔的容量的奶液,以实现精准喂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提拉式定量奶瓶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是本提拉式定量奶瓶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3是本提拉式定量奶瓶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中,该提拉式定量奶瓶包括瓶体1、瓶盖2;所述瓶盖2的中心设有一个贯穿瓶盖2的吸管3,所述吸管3可沿瓶体1轴线上下抽拉;所述吸管3下端连接一个定量腔4,所述定量腔4的上底处设有方向从腔内至腔外的上单向阀(未标记),定量腔4的下底处设有方向从腔外至腔内的下单向阀(为标记)。
上述的提拉式定量奶瓶,所述吸管3的外壁与所述瓶盖2之间气密配合,所述瓶盖2上设有方向从瓶盖2外侧至瓶盖2内侧的补气单向阀5,以便于轻松吸取奶液。所述定量腔4的容积为20ml-40ml,以满足普通定量喂给的需求。
上述提拉式定量奶瓶在喂奶时,可每次使所述定量腔4沉降到液面下方,则奶液将从所述下单向阀进入定量腔4内,使其充满;然后将该定量腔4提升到液面以上,这样,一次只能连续吸取所述定量腔4的容量的奶液,以实现精准喂给。在定量腔4内的奶液被吸取的过程中,空气则从所述上单向阀补入定量腔4。
实施例二:
对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二,其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定量腔由上下扣合的上扣盒41、下扣盒42构成,所述上扣盒41、下扣盒42的周壁气密配合,并可相对推移,以调节扣合深度,从而调节所述定量腔的容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定量需求。
实施例三: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三中,该提拉式定量奶瓶包括瓶体1、瓶盖2;所述瓶盖2上设有方向从瓶盖2外侧至瓶盖2内侧的补气单向阀5;瓶盖2的中心设有一个贯穿瓶盖2的吸管,所述吸管可沿瓶体1轴线上下抽拉,并可绕瓶体1轴线旋转;所述吸管包括上半段31和下半段32;所述上半段31为螺管、下半段32为与所述螺管相配合的螺杆;所述下半段32连接一个定量腔4,所述定量腔4与实施例一中相同,其上底处设有方向从腔内至腔外的上单向阀,定量腔的下底处设有方向从腔外至腔内的下单向阀;所述定量腔4被限制于所述瓶体1内壁的竖向滑槽11内,使所述定量腔4只能沿该竖向滑槽11上下滑移,而无法旋转,从而在旋转所述吸管的上半段31时,使所述定量腔4在所述竖向滑槽11内滑移。按照实施例三,只需旋转所述吸管的上半段31,即可将定量腔4提升较大的高度,这样,只需将吸管向上抽出一小段即可进行定量喂给,以防止因吸管抽出太长而影响喂给的便利性(一般地,吸管口与瓶体较近时,成人更容易喂给,且更符合传统的喂给习惯。),而在瓶体1内奶液量较小时,吸管几乎不用抽出,使外观与传统奶瓶基本相同,易于喂给。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