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39053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风后遗症是因为血管受阻而导致缺血或者血管破裂出血而导致细胞坏死或即将坏死,其症状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脚麻木等,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则后果不堪设想。风易患者多为高血压、舒张压升高或波动较大者更易发生。冠心病同时脑动脉硬化及风湿性心脏病易引起脑栓塞。糖尿病血粘稠度高多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血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其它为颈椎病肥胖、吸烟与饮酒、性情急躁、气候与季节等都存在危险因素。治疗中风后遗症从药物开始,实际上,药物治疗期可能较短,病情已受控制后的复康治疗期往往长得多。治疗中风后遗症要对症下药,利用中草药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

本发明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护理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针对中风后遗症病因病机,以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清热疏风,通经活血、行血消肿,活血散瘀,散结通络,散结消肿为治则,使邪伏、病退、正复而身安,达到清热化痰,通腑泻浊的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上的问题,特提供了一种效果明显、疗程较短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制成该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党参18g,黄芪38g,白术16g,桑寄生18g,枸杞子18g,桃仁13g,红花13g,川芎13g,丹参18g,赤芍18g,地龙13g。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和使用方法:水煎服:每天1剂,7剂为一疗程,需要用药2-6疗程。

发明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选择天然药物,针对中风后遗症病因病机,各味药材各具其效,互相协调。黄芪、党参。白术、枸杞子、寄生益气养血、补肝益肾;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上述诸药共用,相互协同相得益彰,共奏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清热疏风、通经活血、行血消肿、活血散瘀、散结通络、通便活血之效,使邪伏、病退、正复而身安,达到化瘀涤痰通络,治疗中风后遗症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数包括以下中药成分:党参18g,黄芪38g,白术16g,桑寄生18g,枸杞子18g,桃仁13g,红花13g,川芎13g,丹参18g,赤芍18g,地龙13g。

实施例2:如果患者有语言不利症状,在上述组分中加郁金13g,菖蒲13g,远志13g。

实施例3:如果患者有口眼斜歪症状,在上述组分中加白附子13g,僵蚕13g。

水煎服:每天1剂,7剂为一疗程,需要用药2-6疗程。

以下通过实用例来阐明本发明所述用于中风后遗症护理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5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患者平均年龄45±20岁(25~65岁),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的中风后遗症诊断标准,全部诊断为中风后遗症患者。

5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全部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脚麻木等症状。

2、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身体恢复正常;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能够自理;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或加重,判定为无效。

3、治疗结果

5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3~4疗程后,治愈38例,治疗显效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

典型案例:

李某,62岁,男性,右侧肢体麻木无力疼痛2月余,加重10天。病史: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运动不利,伴有疼痛,当时无恶心呕吐,无头痛,亦无发热及四肢抽搐,休息后亦无缓解,10天前上述症状加重,右侧肢体无力明显,行走时需人搀扶,今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门诊检查以“中风”收住入院,患者病来:神志清,精神差,舌质红,苔黄,脉弦,二便调,纳眠差。 T 36.5℃P 80次/分R 20次/分 BP左180/100mmHg 右180/11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形体适中,神志清,精神差,扶入病房,平卧于床。查体合作:舌质红,苔黄,脉弦.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4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额纹对称,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无舌萎缩及震颤。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未肿,肝肾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存在,6次/分。双下肢无水肿。之后服用本发明配方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第二诊:腿脚逐渐恢复行动力,继服12剂,三诊:病症基本解除,之后,为巩固治疗效果,嘱继续服用12剂。随访1年,一切正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